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目录
考点44 洋务运动
考点4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考点46 戊戌变法
考点47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44 洋务运动
1.(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反映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 B.求富 C.民主 D.科学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A项正确;“求富”是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
A.闭关锁国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特征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戊戌变法的目的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以求抵御外侮、镇压太平天国等国内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B项正确;闭关锁国不学习西方,洋务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戊戌变法是为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除此,政府还尝试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
A.提高教育水平 B.开启西化浪潮
C.引领文明开化 D.为了洋务需要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D项正确;提高教育水平、开启西化浪潮、引领文明开化都不是洋务运动时期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4.(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陆续采取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筹建新式海陆军、举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等措施。该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 D.“振兴中华”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洋务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城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A项正确;“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排除C项;“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的过程。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据题干“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可知,洋务运动能体现题干这一观点,A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要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排除B项。故选A项。
6.(2023年吉林省)“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所以题干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洋务运动的背景、结果、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项。
7.(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详解】从“‘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评论的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不触及封建制度,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的层次,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人士的推动下,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与题干信息“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与题干信息“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不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与题干“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李鸿章认为“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据此他积极投身于( )
A.镇压太平军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B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官员,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行局等。结合材料“李鸿章认为‘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可知,李鸿章积极投身于洋务运动,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西人即可敛手”的“西人”指的是西方殖民者,镇压太平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帝进行改革的维新变法运动,与李鸿章无关,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李鸿章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江南制造总计制炮厂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小留学生 轮船招商局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以及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等,派遣留学生,A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共和辛亥革命的思想,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年广东省)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控制白银外流 B.筹划制度改革
C.注重经济发展 D.重视海防建设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可知,为加强海防,清政府每年都从财政收入中提取巨额经费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说明清政府重视海防建设,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控制白银外流,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为涉及筹划制度改革,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为了“取资洋人长技”,李鸿章满怀热情地投入了一场自强运动。这场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一二·九运动
【答案】B
【详解】据题干“为了‘取资洋人长技’,李鸿章满怀热情地投入了一场自强运动。”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B项正确;虎门销烟的领导人是林则徐,排除A项;公车上书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排除C项;一二·九运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45 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
1.(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谭嗣同
【答案】C
【详解】据所学可知, 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军舰撞向日舰,最后英勇牺牲,光绪皇帝为其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C项正确;林则徐是禁烟英雄,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排除B项;谭嗣同甘为变法而牺牲,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年北京市)某班举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讲述了戚继光抗倭、义和团廊坊阻击战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李自成起义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④邓世昌英勇抗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英勇抗敌反映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③④属于抗击侵略,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属于对外友好交往,①不正确,排除AC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排除有②的,排除B项。故选D项。
3.(2023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某史学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战争结束后52年,经明治维新而疾速发展的日本,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中“经明治维新而疾速发展的日本,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知,“祖师爷”是中国,所以这场战争指的是1894-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发动国是英国,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国主要是英法两国,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期,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已经蓄谋已久,D项正确;题意中的内容都是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与明治维新无关,排除A项;题意中未提及清朝筹建海军,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激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称为“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日舰“吉野号”展开激烈交战,最终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余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D项正确;戚继光是我国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排除A项;郑成功是清初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著名民族英雄,排除B项;林则徐是1839年虎门销烟,并在鸦片战争中抵抗英军侵略的民族英雄,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甲午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A项正确;辛亥革命等活动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排除B项;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李军同学喜欢用顺口溜方式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例如,他将某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编成“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的顺口溜。该不平等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D
【详解】据题干中“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D项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排除A项; 中美《望厦条约》未割占土地,排除B项;《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的一区给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3年吉林省)列举近代史上列强割占了中国领土的三次侵华战争。
【答案】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北京条约》中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所以,近代史上列强割占了中国领土的三次侵华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9.(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对该战的影响,有如下一些反应:
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
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
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
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
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交战双方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
对日本: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日本称霸和奴役亚洲的野心;改变日本社会观念(军人地位提升);巨额赔款有助于日本近代化发展等。
对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赔款增加人民负担;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民族觉醒;清政府腐败进一步暴露,统治进一步削弱等。
对国际: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改变东亚国际格局;改变西方侵略方式,进入资本输出阶段等。
【详解】
影响:
对日本:根据材料“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得出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得出改变日本社会观念(军人地位提升);结合所学可知,对日本的影响还可从日本国内发展着手,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有助于日本近代化发展,刺激日本称霸和奴役亚洲的野心。
对中国:根据材料“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得出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民族觉醒;结合所学《马关条约》的签订,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附属岛屿,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赔款增加人民负担,从甲午战败的原因分析,得出清政府腐败进一步暴露,统治进一步削弱等。
对国际:根据材料“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改变东亚国际格局,改变西方侵略方式等。
考点46 戊戌变法
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答案】B
【详解】由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为此,他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没有参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可见对于维新派人士的变法主张,反对者居多,由此表明维新变法面临的阻力很大,B项正确;1898年时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洋派官员开展洋务运动,已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实业救国”成为共识,而是反映官员对维新变法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兴
【答案】A
【详解】据材料“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志士谭嗣同被捕入狱的历史信息,A项正确;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之一,没有牺牲,排除B项;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宣传者,但没有为变法牺牲,排除C项;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B项正确;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运动,不是社会变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47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但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所以材料所述条约是《辛丑条约》,它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子那个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上海、福州、宁波、厦门、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和开启列强资本输出先例的是《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岛给日本,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2.(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该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均与题干“完全沦为”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史论是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是对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评述,属于史论,D项正确;“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主题:?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民族危机的加深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救国探索,“洋务运动”反映的是地主阶级的救国探索,“戊戌变法”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救国探索,这几个事件反映的都是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是救亡图存的探索,C项正确;只有“戊戌变法”属于政治制度变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项;民族危机的加深从材料的事件中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签订于《南京条约》后,此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B项;《天津条约》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此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年福建省)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部分)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答案】B
【详解】据题干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关税自主权;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项正确;师夷长技思想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维新变法开始兴起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自然经济彻底解体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目录
考点44 洋务运动
考点4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考点46 戊戌变法
考点47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44 洋务运动
1.(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反映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 B.求富 C.民主 D.科学
2.(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
A.闭关锁国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特征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戊戌变法的目的
3.(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除此,政府还尝试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
A.提高教育水平 B.开启西化浪潮
C.引领文明开化 D.为了洋务需要
4.(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陆续采取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筹建新式海陆军、举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等措施。该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 D.“振兴中华”
5.(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2023年吉林省)“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7.(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李鸿章认为“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据此他积极投身于( )
A.镇压太平军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9.(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江南制造总计制炮厂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小留学生 轮船招商局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10.(2023年广东省)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控制白银外流 B.筹划制度改革
C.注重经济发展 D.重视海防建设
11.(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为了“取资洋人长技”,李鸿章满怀热情地投入了一场自强运动。这场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一二·九运动
考点45 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
1.(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谭嗣同
2.(2023年北京市)某班举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讲述了戚继光抗倭、义和团廊坊阻击战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李自成起义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④邓世昌英勇抗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3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某史学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战争结束后52年,经明治维新而疾速发展的日本,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5.(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激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6.(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7.(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李军同学喜欢用顺口溜方式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例如,他将某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编成“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的顺口溜。该不平等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8.(2023年吉林省)列举近代史上列强割占了中国领土的三次侵华战争。
9.(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对该战的影响,有如下一些反应:
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
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
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
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
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交战双方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考点46 戊戌变法
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2.(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兴
4.(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考点47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4.(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主题:?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民族危机的加深
6.(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7.(2023年福建省)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部分)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