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考点目录
考点50 新文化运动
考点51 五四运动
考点52 中国共产党诞生
考点50 新文化运动
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
A.政治革命 B.文学革命 C.军事革命 D.科技革命
2.(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近代民族危机下先进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索历程。符合这一历程的是( )
A.开眼看世界→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二次革命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护国运动→实业救国
3.(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4.(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5.(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0年
6.(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 )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
C.发动国民革命 D.进行思想变革
7.(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8.(2023年广东省)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考点51 五四运动
1.(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其中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2.(2023年北京市)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康有为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中提到:“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学生发扬义愤”的情景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4.(2023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这次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5.(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A.农民罢耕 B.教师罢教 C.工人罢工 D.士兵起义
6.(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他认为( )
A.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7.(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民主科学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8.(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背春才会闪光。1919年,用行动让青春闪光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9.(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一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该历史情景发生在(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长沙
考点52 中国共产党诞生
1.(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图片展”。小琳同学找到了一幅《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它应该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D.国共对峙烽火绵延
2.(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表是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著作的汇总表(部分)。他撰写这些著作的主要目的是( )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俄国革命与文学家》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庶民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A.揭露清朝黑暗统治 B.阐述实业救国思想
C.介绍俄国十月革命 D.记述五四运动史实
3.(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制作时间轴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根据下列时间轴所探究的主题推断,问号处对应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4.(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5.(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长征精神
7.(2023年福建省)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8.(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10.(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各回答1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考点目录
考点50 新文化运动
考点51 五四运动
考点52 中国共产党诞生
考点50 新文化运动
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
A.政治革命 B.文学革命 C.军事革命 D.科技革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和所学可知,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不摹仿古人”等,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文学革命,不涉及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近代民族危机下先进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索历程。符合这一历程的是( )
A.开眼看世界→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二次革命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护国运动→实业救国
【答案】B
【详解】根据“向西方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近代化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起义,不是向西方学习,排除A项;二次革命与反对袁世凯独裁相关,排除C项;护国战争的爆发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答案】D
【详解】据题干“陈独秀在《敬告青年》”“……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和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目标,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张謇等实业家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答案】A
【详解】由材料“革命的火种。”“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和所学可知,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点燃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反映李大钊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不是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到实业救国,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0年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民国纪元,规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为1912+民国纪年-1=公元纪年。因此民国九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1912+民国九年-1=1920年,D项正确;1912年是民国元年,排除A项;1915年、1918年都不是民国九年换算公元纪年正确算法,排除BC项。故选D 项。
6.(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 )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
C.发动国民革命 D.进行思想变革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服务于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儒家思想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应该废除,进行思想变革,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此时,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排除A项;复兴儒家思想与题干“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不符,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国民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辛亥革命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B项;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3年广东省)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结合所学可知,白话文的使用比文言文更加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传播新思想,D项正确;白话文普及与教育体制变革无关,排除A项;白话文普及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排除B项;白话文普及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51 五四运动
1.(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其中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它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前者反帝,后者反封,这体现了它的爱国性质,A项正确;“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只体现反帝,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3年北京市)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5月”“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B项正确;《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五四运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排除C项;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康有为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中提到:“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学生发扬义愤”的情景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答案】C
【详解】据材料“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学生发扬义愤”及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北京的大学生兴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要求北洋政府罢免三国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即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C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一场地主阶级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派兴起的政治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思想,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这次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C
【详解】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和题干无关,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是指1924—1927年间进行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人民大革命,与题干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A.农民罢耕 B.教师罢教 C.工人罢工 D.士兵起义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组织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项正确;农民罢耕、教师罢教、士兵起义均与五四运动的史实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他认为( )
A.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可知,吴玉章认为人民群众在五四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力量比上层的社会力量要大得多,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在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体现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在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涉及革命的同盟者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民主科学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核心是在“五四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五四精神。伟大的“五四运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C项正确;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核心是艰苦奋斗主要,排除A项;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体现了开拓创新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背春才会闪光。1919年,用行动让青春闪光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在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先锋作用,A项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西安事变爆发于1936年。由此可知,北伐战争、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均与题干所给时间“1919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9.(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一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该历史情景发生在(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长沙
【答案】B
【详解】据题干“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一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B项正确;上海是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排除A项;南京、长沙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考点52 中国共产党诞生
1.(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图片展”。小琳同学找到了一幅《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它应该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D.国共对峙烽火绵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相关信息。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B项正确。“全面抗战同仇敌忾”属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解放战争革命胜利”属于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国共对峙烽火绵延”属于国共两党对峙时期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表是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著作的汇总表(部分)。他撰写这些著作的主要目的是( )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俄国革命与文学家》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庶民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A.揭露清朝黑暗统治 B.阐述实业救国思想
C.介绍俄国十月革命 D.记述五四运动史实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18年李大钊发表的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俄国革命与文学家》、《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涉及揭露清朝黑暗统治,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阐述实业救国思想,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体现记述五四运动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制作时间轴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根据下列时间轴所探究的主题推断,问号处对应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1919年,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1927年,排除C项;井冈山会师是192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会议重申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A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即“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组织的反应”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项正确;“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排除C项;“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长征精神
【答案】B
【详解】据题干“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B项正确;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有关,排除A项;井冈山精神与革命根据地有关,排除C项;长征精神与红军长征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年福建省)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所以该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排除A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排除C项;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9.(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答案】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因此题干正确。
10.(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各回答1点)
【答案】
(1)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立早期共产主义(党)组织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即可)
(2)表现: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即可)
事件:新文化运动。(回答“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意思相近也可)
(3)国内: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回答1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等。(回答1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
(1)贡献:根据材料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材料一“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根据材料一“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建立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答两点即可。
(2)表现: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深入到工人群众中;根据材料二“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就是白话文,而白话文兴起是在新文化运动之中,具体来说,新文化运动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为此胡适曾经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3)伟大意义:根据材料三“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内的伟大意义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根据材料三“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际上的伟大意义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