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的构成奥秘 复习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堂精讲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的构成奥秘 复习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堂精讲练(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3 10:4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人教版 化学(初中)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 习)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的结构和构成特点。
3.知道离子的结构特点,会写常见的离子符号。
4.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知道元素组成物质,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有用信息。
复习目标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1.分子、原子、离子及其区别与联系。
2.知道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元 素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添加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添加文字
知识框架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结构
物质构成的奥秘
新课讲解
考点解读:分子、原子的性质及其应用是中考的热点,分子、原子的性质是相似的:都很小,都不断运动,相互之间都存在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等。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和单核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分子、原子呈电中性,离子带电荷。
考点一 分子、原子和离子
新课讲解
一、物质的构成
1.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 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
原子
2. 通常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
质量
体积
二、分子的运动
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_____________。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_______。
不断运动着
加快
离子
新课讲解
三、分子与体积变化
1.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 。
2. 在受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间的 减小。
3. 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
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_,
遇冷时_______的缘故。
分子之间有间隔
间隔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增大
缩小
新课讲解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之处。
变化或现象 解 释
水的蒸发
水的分解
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
新课讲解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即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结合成新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结 论
新课讲解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的。
(1)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单质);
(2)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分子
原子
五、分子的构成
新课讲解
微粒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 其 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再分,原子______再分 联系 六、.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可以
不可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七、离 子
(1)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NH4+等。
(2)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I-、OH-等。
(1)离子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
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带电的原子(或原
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离子的分类
新课讲解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里易失去电子,使得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形成阳离子,电子层数减少1层。
(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在化学反应里易得到电子,使得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负电荷(电荷数=8-最外层电子数),形成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
(3)离子的形成
新课讲解
(4)离子符号的书写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Mg2+、Al3+等;阴离子Cl-、SO42-等。
如:Na+ (钠离子) 、 Mg2+ (镁离子) 、 Cl- (氯离子) 、 O2- (氧离子)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符号在后,1可以省略不写。
离子结构示意图
8
2
+11
8
+17
8
2
钠离子:
氯离子:
离 子 符 号
Cl-
Na+
离子表示的意义
2Mg
表示2个镁离子
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新课讲解
(5).离子的表示含义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化学性质
电 性
符 号
联 系 核内质子=
核外电子数
核内电子数>
核外电数
核内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不一定稳定
较稳定
较稳定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S、Na……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如: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如:Cl-、O2-……
原子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阴离子
八、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考点解读:结合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考查原子、离子的判断,金属元素原子、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判断,相对稳定结构的判断,是否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判断等。解此类习题应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并能从中找出相应的质子数、电子数、电子层数等信息。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九、原子的微观结构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负正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仅针对原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十、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t)。
1/12
新课讲解
十一、原子结构示意图
弧线表示________
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________
圈内数字表示________
“+”表示____________
弧线上数字表示_______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最外层)
电子层
数字6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
各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
质子数
原子核带正电
新课讲解
原子种类 实例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结构稳定性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金属
非金属
He、Ne、Ar
8(He为2)
不易得,不易失
稳定
稳定
Na、Mg、Al
N、O、S
< 4
> 4
易失去
易得到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1.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与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2.换言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十二、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考点解读: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是中考的热点。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格中包含的信息有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递增到8(或2),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然后又重新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的变化规律。
考点三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即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1. 宏观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 微观上,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也有的是由离子构成的。
(1)宏观——元素——组成。
(2)微观——原子——构成。
十三、元素的定义
十四、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易错
提醒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如水分子(H2O)和氖原子(Ne)都有10个质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2)这里所说的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原子,也就是说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不同种原子。如 126C、 136C、 146C都是碳原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与对应的单核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3)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归 纳 小 结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氮气(N2)是由 组成的;
水(H2O)是由 和 组成的;
碳酸钙(CaCO3)是由 、 和 组成的。
氮元素
氢元素
氧元素
钙元素
碳元素
氧元素
镁元素:Na、Na+
铁元素:Fe、Fe2+、Fe3+
【易错提醒】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其质子数不变
新课讲解
地壳中含量前五的元素分别为:
、 、 、 、 。
氧 硅 铝 铁 钙
(1)地壳含量最多金属元素_________;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_________ ;
(3)人体中最多金属元素_________ 。
铝(Al)
氧(O)
钙(Ca)
新课讲解
十五、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十六、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
1. 书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_______;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________,第二个字母________。
2. 意义
元素符号表示 ,还表示这种元素的 。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 。
大写
大写
小写
一种元素
一个原子
新课讲解
一种物质
强调: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任何一个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即原子个数。
稀有气体元素:
钠(Na)、铁(Fe)、镁(Mg)、铝(Al)、钙(Ca)、铜(Cu)……
金属元素:
“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非金属元素:
氢(H)、碳(C)、氧(O)、磷(P)、硫(S)、氯(Cl)……
①(“石”字旁)固态
②(“氵”字旁)液态
③(“气”字头)气态
碳磷硫硅等

氢、氧、氮、氟、氯、等
氦(He)、氖(Ne)、氩(Ar)、
氪(Kr)、氙(Xe)、氡(Rn)
新课讲解
十七、元 素 的 分 类


人物 俄国化学家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排列依据 按元素原子__________依次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结构 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____个横行
纵列(族) 有_____个纵列,_____个族
单元格 包含信息 十八.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核电荷数
7
18
16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1
H
1.008
新课讲解
1.电子层数 = 数。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________。
2.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前三周期)从左到右依次________。
3. 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
周期
相同
增加
相同
相似
新课讲解
十九、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新课讲解
4.同一周期中:
从左向右,原子的质子数/最外层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从左向右,元素种类依次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典例精讲
例1.(2023·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
D.酒精挥发——分子本身改变
典例精讲
【答案】A
【解析】A、分子之间有间隔,热胀是由于在受热的条件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导致体积膨胀,而冷缩是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导致体积缩小,故A解释正确;B、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水结成冰后分子还在运动,故B解释错误;C、冰雪融化,固态变成液体,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水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C解释错误;D、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D解释错误;故选A。
典例精讲
例2.(2023·湖北咸宁·校联考模拟预测)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o”代表氢原子, “代表 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变化Ⅰ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C.变化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D.变化Ⅱ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典例精讲
【答案】D
【解析】A、由变化Ⅰ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正确;B、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B说法正确;C、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D、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Ⅱ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变化Ⅱ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D。子
典例精讲
例3.(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磷是金属元素
B.磷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5
C.磷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5
D.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答案】B
【解析】A、磷是“石”字旁,是非金属元素,错误;B、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磷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5,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磷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5,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错误;故选B。
典例精讲
例4.(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相关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
B.硫的原子序数为32C.氯离子(Cl-)的核外电子数为17
D.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典例精讲
【答案】D【解析】A. 元素周期表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所以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错误。B. 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硫的原子序数为16,错误。C.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氯离子为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核外电子数为19+1=20。错误。D. 氟、硫、氯是“气”字旁或“石”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故选:D。
典例精讲
例5.(2023·山东东营·模拟预测)下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C.②属于金属元素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典例精讲
【答案】D【解析】A、②③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一种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②是钠离子,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不是阳离子,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典例精讲
典例精讲
例6.(2023·山东泰安·模拟预测)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典例精讲
【答案】B【解析】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选项A正确;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选项B不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选项C正确;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选项D正确。故选B。
例7 .(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该变化中共涉及三种物质 D.该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典例精讲
【答案】D【解析】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变化中共涉及四种物质,故C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D。
典例精讲
1.完成配套练习册;
2.预习课题1 爱护水资源;
3.熟记10—20元素符号。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