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反对党八股》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反对党八股》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2 07: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
毛泽东在讲反对党八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独特的论证过程
2、学习并列式分论点的使用
3、了解不良文风的表现和危害,认识树立良好文风的意义
历史创作背景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2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讲演,是继《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后的又一篇重要的整风文献。 当时,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
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尚未肃清,抗战爆发后,党内又增加了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因此,党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而且,抗日战争以来,共产党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进了党内,为党内错误思想的滋长提供了新的土壤。
预习掌握
量体裁衣 津津有味 祸国殃民
对牛弹琴 檄文 接洽 恐吓
小组讨论1
1、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引论:第一段就揭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议题 —— 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本论:中间段落一一列出罪状加以剖析。
并列结构
结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
小组讨论2
有人说,“每一条罪状的剖析来看,基本上是按照先提出问题 ( 摆情况 ) ,然后分析问题 ( 挖根源、揭目的、论危害 ) ,最后解决问题 ( 提办法 ) 的思路来安排的”,有条不紊,逐层深入。请你结合这一段话,来分析党八股的每一股。
分小组分析,各小组汇报分析的结果
明确主旨
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内容,阐明了抛弃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
教师引导讨论
从文章的主体部分来看,八大罪状的排列也很有讲究。
1 — 5条是讲党八股的具体表现,其中1 — 3条可以说是属于思想方面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内容空洞,“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是动机不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是目的不明;
4、5两条可以说是属于艺术方法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是缺少文采,“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是形式主义。先讲思想方法的,再讲艺术方面的,体现了先主后次的原则。
第6条挖根源:“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是“责任心不足”,这是党八股产生的根源之一。
7、8两条讲危害 ——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及后果 ——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八条罪状由表现到根源到危害,又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这完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内容空洞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是动机不纯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是目的不明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是缺少文采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是形式主义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是责任心不足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危害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后果
思想方面
艺术方面
具体
表现
产生根源
危害及后果
思考比较辨析
本文在论证结构上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什么不同?
1提出论点 ---分析论证---结合现实,提出措施
2全文总分总的结构,主要部分是分论点(平行论点)的形式

论证方法的运用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使用下列论证方法的例子
分项列举
例证法
引证法
类比法
喻证法
设问法
方法多变,使得形式生动、活泼,避免了呆板的抽象说理,读者也在强有力的、无可辩驳的论证面前,受到一次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列主义文风的教育。
语言特点
1 谚语,例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歇后语,例如“赖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成语,例如“装腔作势”“无的放矢”“对牛弹琴”“莫名其妙”“津津有味”“祸国殃民”;
3文言词语,例如“得胜回朝”“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人学士”;
4方言词语,例如“瘪三”“蹩脚”。
作用: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和巧妙安排,使得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
细节品味欣赏1
1 . 第一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段也是全文的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题: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说明写作方法和思路是“以毒攻毒”,即从八个方面来揭露党八股的罪状。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①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 只有一种解释,②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 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④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⑤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 ⑥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泥 ⑦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么 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⑧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⑨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么,那又怎么办 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洞,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细节品味欣赏2(转)
2 . 阅读第二段, 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起到什么作用
  ②把“只有”的“只”去掉行不行
  ③把这句改为“谁还肯看呢 ”不是更简洁吗
  ④为什么要用“那么大”形容“反侵略战争”
  ⑤把“老爷”改为“同志”好不好
  ⑥改为“谁看 ! ”不是更能表达作者的气愤吗
  ⑦“敢”字用得很好,为什么
  ⑧这两个修饰语说明了什么 次序可否颠倒
  ⑨此处修辞手法的运用与①处有何异同
  ⑩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起到生动形象的作用
②去掉“只”不行,因为去掉“只”就没有了唯一性。
③改了之后虽然表面简洁,但是失去了原文的委婉性。
④用远指代词“那么”形容“大”,包含比“很大很大”更丰富的感谢。
⑤不好,一改就失去了讽剌意味。
⑥作者当时设有那么气愤。
⑦一个“敢”字写出工作太忙,想看又怕耽误工作的心情。
⑧前一个说明哪个为主,后一个说明哪个在先。前一个说主次,后一个说先后,不能颠倒。
⑨都是比喻。此处是借喻,①处是暗喻。
⑩引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