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课《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不含括号)》(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第1课《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不含括号)》(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2 08:4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不含括号) 第 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计算习惯。 使学生在 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理解: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简单运用: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复杂运用:
创见: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关注差异
一、预学查异 1、16-8+9 49÷7×4 6×4+25 81÷9+67 630÷7-54 10×23-54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先算的什么。 2、出示例1 提问:小军和小晴一起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能说说,图中有哪些学习用品,价格是多少? 二、初学适异 1、出示问题(1),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交流:解答过程对不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指出:要求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要用3本笔记本的钱加上1个书包的钱。因为3个书包的钱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用乘法算出3本笔记本的要多少元?再用加法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 2、列综合算式 介绍:像刚才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一步地去解答,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含有两步运算的算式。 结合解题思路边介绍,边板书: 5×3+20,综合算式。 3、理解运算顺序,介绍书写格式。 提问:你认为这个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这个算式里,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所以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另起一行写等号,而且像这样的等号比算式超前一格。(板书)由于5×3在“+”前面,算出5×3的积后,要把15写在“+”前面,同时把没有参与运算的“20”移下来,写在“+”的后面。 引导:接下来应该算什么?你认为15+20的结果写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后指出:15+20的结果写在第三行。 追问:这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照样子完成书上的填空。 4、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提问:观察黑板上的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独立思考后,要求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小结: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都要根据所求问题先算出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用3本笔记本的价钱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不同的是,分步算式有两道,一道是乘法,一道是加法;综合算式只有一道,既有乘也有加。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叫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三、研学导异 1、出示问(2)学生读题。 提问:这里要解决什么问题?求找回多少元,需要怎样算? 交流后明确: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如果能,请你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如果有困难呢,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 学生尝试列式,组织交流:50为什么要写在“-”前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算找回多少元,就要先算出15×2的积,再冲50元里减去积。 追问:15×2的积写在“-”的前面还是后面? 2、归纳运算顺序 引导:比较这两道综合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它们都是乘法和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在这样的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中,都是先算乘法。 3、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和依据。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追问:16×6的积要写在“-”前面还是后面?4×15的积写在“+”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 4、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思考,圈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交流:错在哪里,为什么? 反思: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混合运算时,一要弄清运算顺序,二要注意正确书写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5、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汇报交流,并订正错误。 四、拓学展异 1、想想做做4 指名说说每组两道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明确:每组的两题中,参与运算的数是一样的,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就不同。 学生完成计算,指名说说各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2、想想做做5 学生读题后,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这个算式里要先算什么?你用的什么策略? 说明: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可以先想想数量关系式,看先要算什么,然后根据数量关系里的需要的条件,列出综合算式。 3、想想做做6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是用的什么策略? 4、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5、课堂作业《补》P30-31 回家作业《练》P25 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是初步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的过程。 在介绍运算顺序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应该怎样算”,结合解题思路明确。 关注学生的列式情况,有困难的要先用分步算式来进行辅助。并巡视学困生的完成情况,在计算时是否把被减数50及“-”移下来。 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并提醒学生按运算顺序认真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不含括号) 5×3+20 50-15×2 =15+20 =50-30 =35(元) =20(元)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