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16:04:3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补充词语。
完璧            绰绰       应当
理直       攻   不         之宝
      协力 战无      
2.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推荐——    推辞——    抵御——   
反义词:拒绝——    失信——    胆怯——   
3.选字填空。
(1)【壁 璧】悬崖峭    和氏   
(2)【若 诺】假    一   千金
(3)【怯 却】胆    盛情难   
4.下面哪一项不是课文中所讲的小故事(  )。
A.完璧归赵 B.负荆请罪 C.攻无不克 D.渑池之会
5.你认为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
A.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B.蔺相如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蔺相如是一个有智谋、重私利的人;廉颇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
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2)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7.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关联词造句)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肯定句)
(3)用“理直气壮”造句。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改为间接引语)
(5)填空,仿写句子。
“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仿写句子:   。
8.看图完成练习。
这幅图中的人物(从左到右)是   和   ,他们都是   国人,故事发生在   时期,这个故事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这个故事出自《   》。从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他们都有   的高贵品质。
二、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提升能力。
阻用赵括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即位。
公元前260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ǚ lǔ)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秦军间(jiān jiàn)谍说:“秦军所厌恶(è wù)忌讳的,就是怕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yīng
yì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后来,赵括果然惨败,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
9.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0.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置之不理:   
11.找出赵括惨败的原因。
1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13.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三、语言表达
14.小练笔。
课文通过描写蔺相如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请你也试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一写你身边的一个人,要突出他(她)的特点或品质哟!
15.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用上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归;赵;人;影;理;所;气;壮;无;克;无;价;齐;心;不;胜
【知识点】词形;成语
【解析】【分析】“完璧归赵”: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人影绰绰”: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
“理所应当”:指应该怎么做,而这件事还没做。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攻无不克”: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无价之宝”:形容极其珍贵的东西。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故答案为:归;赵;人;影;理;所;气;壮;无;克;无;价;齐;心;不;胜
【点评】考查词语。识记这些词语,理解词义以及涉及的典故,能正确运用词语。
2.【答案】推选;拒绝;抵抗;同意;守信;勇敢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推荐”:把相关的人或事物向人作介绍,希望任用和接受。“推选”:以口头提名方式选出(代表、负责人等)。因此“推荐”和“推选”是一对近义词。
“推辞”: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拒绝,不接受。“拒绝”:不接受。因此“推辞”和“拒绝”是一对近义词。
“抵御”:抵抗;抵挡。“抵抗”:反抗,抗击。因此“抵御”和“抵抗”是一对近义词。
“拒绝”:不接受。“同意”:对某种主张表示相同的意见;赞成;准许。因此“拒绝”和“同意”是一对反义词。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失信”和“守信”是一对反义词。
“胆怯”:(形)胆小;畏缩。“勇敢”:(形)有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因此“胆怯”和“勇敢”是一对反义词。
故答案为:推选;拒绝;抵抗;同意;守信;勇敢
【点评】考查词义。注意近义词是词义相近的两个词,反义词是词义相反的两个词,根据词义确定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3.【答案】(1)壁;璧
(2)诺;若
(3)怯;却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1)“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和氏璧”:战国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监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2)“假若”:(连)如果。“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很讲信用。
(3)“胆怯”:(形)胆小;畏缩。“盛情难却”: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故答案为:(1)壁;璧;(2)诺;若;(3)怯;却
【点评】考查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根据词义识记字形。
4.【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赵国大将廉颇 ,“相”指的是赵国上卿蔺相如;《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所以应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在学习中要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文章主旨。
5.【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通过“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因此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负荆请罪”这件事能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6.【答案】(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2)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改双重否定句的方法:首先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然后,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其次,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最后,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可以选择双重否定词“不得不”去替换“只好”,此句可改写成“秦王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2)改转述句时,注意引号内若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把句中的冒号去掉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我”改为“他”;“您”在句中指秦王。改为“秦王”即可。
故答案为:秦王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点评】考查句式转换。注意改转述句时引号内的人称在去掉引号后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7.【答案】(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5)如果;就;如果没有农民工的辛苦,就没有城市的繁华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句式转换;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用关联词语造句。“所以……为的是……”是因果关系。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理直气壮:意思是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4)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5)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故答案为:(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5)如果、就、如果没有农民工的辛苦,就没有城市的繁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注意使句子连贯。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4)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答案】廉颇;蔺相如;赵;战国;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这幅图中画的是一个人背着荆条在向另外一个人请罪,由此可见这是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这幅图中的人物(从左到右)是廉颇和蔺相如,他们都是赵国人,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涉及到的成语是负荆请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让大家知道了他们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故答案为:廉颇;蔺相如;赵;战国;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点评】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图画内容匹配相应的课文内容,根据要求填空。
【答案】9.lǚ;jiàn;wù;yìng
10.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11.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12.蔺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
13.纸上谈兵。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记叙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根据要求解答题目。
9.“屡”读lǚ,意思是屡次、多次。“屡次挑战”的“屡”读lǚ。
“间”读jiān时意思是中间、一间屋子;读 jiàn时意思是嫌隙或 隔开、不连接 或挑拨使人不和、离间 。“间谍”的“间”读jiàn。
“恶”读è 时意思是恶劣、坏;读“wù”时意思是讨厌、憎恨;读ě时指恶心的感觉或恶心的事情。“厌恶”的“恶”读wù。
“应”读yìng 时意思是回答或随声相和或接受,允许,答应要求或顺合,适合或 对待;读yīng时意思是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或随即。“灵活应变”的“应”读yìng。
故答案为:lǚ;jiàn;wù;yìng。
10.结合文中“廉颇置之不理”可知,“置之不理”的“理”是理睬的意思,“置之不理”的意思是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故答案为: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11.从蔺相如劝赵王的话“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可以看出赵括惨败的原因是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故答案为: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12.蔺相如能向赵王直接表明不能用赵括的原因,没有因为对方的身份而有所保留,可见蔺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
故答案为:蔺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
13.“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故答案为:纸上谈兵。
14.【答案】有一次,我上体育课迟到了,教体育的李老师用他那严厉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就像老虎盯着死对头似的。一看到那眼神,我整个人都瑟瑟发抖。这时李老师大步向我走了过来,他用有力的手摸着我的头,声音犹如从地下传出来一般:“铭轩,你迟到了,你说怎么办吧?”我颤着声音说:“老师,...我自己....先去跑4圈....边说边下意识地摸了摸我弱小的心脏,还好没有吓出来。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故答案为: 有一次,我上体育课迟到了,教体育的李老师用他那严厉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就像老虎盯着死对头似的。一看到那眼神,我整个人都瑟瑟发抖。这时李老师大步向我走了过来,他用有力的手摸着我的头,声音犹如从地下传出来一般:“铭轩,你迟到了,你说怎么办吧?”我颤着声音说:“老师,...我自己....先去跑4圈....边说边下意识地摸了摸我弱小的心脏,还好没有吓出来。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5.【答案】虽然战国时候,秦国最强,但是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和“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两句话之间有转折关系,因此要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要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以将这两句话连接起来,即“虽然战国时候,秦国最强,但是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
故答案为:虽然战国时候,秦国最强,但是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
【点评】考查句式转换。掌握关联词的用法,能使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识记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补充词语。
完璧            绰绰       应当
理直       攻   不         之宝
      协力 战无      
【答案】归;赵;人;影;理;所;气;壮;无;克;无;价;齐;心;不;胜
【知识点】词形;成语
【解析】【分析】“完璧归赵”: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人影绰绰”: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
“理所应当”:指应该怎么做,而这件事还没做。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攻无不克”: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无价之宝”:形容极其珍贵的东西。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故答案为:归;赵;人;影;理;所;气;壮;无;克;无;价;齐;心;不;胜
【点评】考查词语。识记这些词语,理解词义以及涉及的典故,能正确运用词语。
2.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推荐——    推辞——    抵御——   
反义词:拒绝——    失信——    胆怯——   
【答案】推选;拒绝;抵抗;同意;守信;勇敢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推荐”:把相关的人或事物向人作介绍,希望任用和接受。“推选”:以口头提名方式选出(代表、负责人等)。因此“推荐”和“推选”是一对近义词。
“推辞”: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拒绝,不接受。“拒绝”:不接受。因此“推辞”和“拒绝”是一对近义词。
“抵御”:抵抗;抵挡。“抵抗”:反抗,抗击。因此“抵御”和“抵抗”是一对近义词。
“拒绝”:不接受。“同意”:对某种主张表示相同的意见;赞成;准许。因此“拒绝”和“同意”是一对反义词。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失信”和“守信”是一对反义词。
“胆怯”:(形)胆小;畏缩。“勇敢”:(形)有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因此“胆怯”和“勇敢”是一对反义词。
故答案为:推选;拒绝;抵抗;同意;守信;勇敢
【点评】考查词义。注意近义词是词义相近的两个词,反义词是词义相反的两个词,根据词义确定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3.选字填空。
(1)【壁 璧】悬崖峭    和氏   
(2)【若 诺】假    一   千金
(3)【怯 却】胆    盛情难   
【答案】(1)壁;璧
(2)诺;若
(3)怯;却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1)“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和氏璧”:战国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监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2)“假若”:(连)如果。“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很讲信用。
(3)“胆怯”:(形)胆小;畏缩。“盛情难却”: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故答案为:(1)壁;璧;(2)诺;若;(3)怯;却
【点评】考查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根据词义识记字形。
4.下面哪一项不是课文中所讲的小故事(  )。
A.完璧归赵 B.负荆请罪 C.攻无不克 D.渑池之会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赵国大将廉颇 ,“相”指的是赵国上卿蔺相如;《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所以应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在学习中要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文章主旨。
5.你认为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
A.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B.蔺相如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蔺相如是一个有智谋、重私利的人;廉颇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
【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通过“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因此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负荆请罪”这件事能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2)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答案】(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2)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改双重否定句的方法:首先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然后,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其次,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最后,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可以选择双重否定词“不得不”去替换“只好”,此句可改写成“秦王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2)改转述句时,注意引号内若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把句中的冒号去掉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我”改为“他”;“您”在句中指秦王。改为“秦王”即可。
故答案为:秦王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点评】考查句式转换。注意改转述句时引号内的人称在去掉引号后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7.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关联词造句)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肯定句)
(3)用“理直气壮”造句。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改为间接引语)
(5)填空,仿写句子。
“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仿写句子:   。
【答案】(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5)如果;就;如果没有农民工的辛苦,就没有城市的繁华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句式转换;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用关联词语造句。“所以……为的是……”是因果关系。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理直气壮:意思是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4)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5)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故答案为:(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5)如果、就、如果没有农民工的辛苦,就没有城市的繁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注意使句子连贯。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4)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看图完成练习。
这幅图中的人物(从左到右)是   和   ,他们都是   国人,故事发生在   时期,这个故事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这个故事出自《   》。从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他们都有   的高贵品质。
【答案】廉颇;蔺相如;赵;战国;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这幅图中画的是一个人背着荆条在向另外一个人请罪,由此可见这是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这幅图中的人物(从左到右)是廉颇和蔺相如,他们都是赵国人,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涉及到的成语是负荆请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让大家知道了他们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故答案为:廉颇;蔺相如;赵;战国;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点评】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图画内容匹配相应的课文内容,根据要求填空。
二、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提升能力。
阻用赵括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即位。
公元前260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ǚ lǔ)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秦军间(jiān jiàn)谍说:“秦军所厌恶(è wù)忌讳的,就是怕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yīng
yì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后来,赵括果然惨败,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
9.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0.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置之不理:   
11.找出赵括惨败的原因。
1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13.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9.lǚ;jiàn;wù;yìng
10.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11.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12.蔺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
13.纸上谈兵。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记叙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根据要求解答题目。
9.“屡”读lǚ,意思是屡次、多次。“屡次挑战”的“屡”读lǚ。
“间”读jiān时意思是中间、一间屋子;读 jiàn时意思是嫌隙或 隔开、不连接 或挑拨使人不和、离间 。“间谍”的“间”读jiàn。
“恶”读è 时意思是恶劣、坏;读“wù”时意思是讨厌、憎恨;读ě时指恶心的感觉或恶心的事情。“厌恶”的“恶”读wù。
“应”读yìng 时意思是回答或随声相和或接受,允许,答应要求或顺合,适合或 对待;读yīng时意思是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或随即。“灵活应变”的“应”读yìng。
故答案为:lǚ;jiàn;wù;yìng。
10.结合文中“廉颇置之不理”可知,“置之不理”的“理”是理睬的意思,“置之不理”的意思是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故答案为: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11.从蔺相如劝赵王的话“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可以看出赵括惨败的原因是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故答案为: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12.蔺相如能向赵王直接表明不能用赵括的原因,没有因为对方的身份而有所保留,可见蔺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
故答案为:蔺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
13.“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故答案为:纸上谈兵。
三、语言表达
14.小练笔。
课文通过描写蔺相如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请你也试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一写你身边的一个人,要突出他(她)的特点或品质哟!
【答案】有一次,我上体育课迟到了,教体育的李老师用他那严厉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就像老虎盯着死对头似的。一看到那眼神,我整个人都瑟瑟发抖。这时李老师大步向我走了过来,他用有力的手摸着我的头,声音犹如从地下传出来一般:“铭轩,你迟到了,你说怎么办吧?”我颤着声音说:“老师,...我自己....先去跑4圈....边说边下意识地摸了摸我弱小的心脏,还好没有吓出来。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故答案为: 有一次,我上体育课迟到了,教体育的李老师用他那严厉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就像老虎盯着死对头似的。一看到那眼神,我整个人都瑟瑟发抖。这时李老师大步向我走了过来,他用有力的手摸着我的头,声音犹如从地下传出来一般:“铭轩,你迟到了,你说怎么办吧?”我颤着声音说:“老师,...我自己....先去跑4圈....边说边下意识地摸了摸我弱小的心脏,还好没有吓出来。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5.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用上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答案】虽然战国时候,秦国最强,但是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和“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两句话之间有转折关系,因此要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要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以将这两句话连接起来,即“虽然战国时候,秦国最强,但是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
故答案为:虽然战国时候,秦国最强,但是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
【点评】考查句式转换。掌握关联词的用法,能使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识记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