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眺望(zhào) 胳膊(bo) 晋察冀(jì)
B.屹立(qǐ) 瞄准(miáo) 手榴弹(liú)
C.沉着(zhuó) 日寇(kòu) 棋盘陀(tuó)
D.崎岖(qū) 沸腾(fó) 使劲砸(zá)
2.下列语句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的一项是( )
A.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C.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D.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3.添加部首。(至少五个)
鸟 、 、 、 、
车 、 、 、 、
4.词语解释(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全神 七 八 身 骨 山河
斩钉 坚强 首 胸 天 地
(2)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是 。
(3)找出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4)用画横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缩句)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3)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令我们敬佩。(改为反问句)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 耸立)在狼牙 山顶峰,(眺望 俯视 看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热烈 热情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 连续 陆续)从悬崖往下跳。
7.在选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8.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9.阅读文段,关注点面结合的写法。用横线画出有关“点”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有关“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10.从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1.五位壮士“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阅读与鉴赏
狼牙山五壮士
①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②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很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呕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③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④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⑤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跳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⑧“中国共产党万岁!”
⑨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2.读一读,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绷得紧紧的(bēng běng) 抡一个圈(lūn lún)
1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①斩钉截铁:
②高临下:
14.读读下面的句子,抓住加点词语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什么,再写下来。
①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②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15.课文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请思考后作答: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三、写作题
16.小练笔。
如今我们的和平生活都是战士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向英雄战士们学习什么精神呢?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要怎么做?请以《 的精神激励我前进》为题目,写一写某个或某些英雄对你的影响和启发。30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眺”读作“tiào”;不正确;
B.“屹”读作“yì”;不正确;
C.正确;
D.“沸”读作“fèi”;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的词语都是来自课本的要求认读的生字,常见的出错点在平翘舌音、前鼻后鼻音、声调,所以在字音题要留意这些地方
2.【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点面结合”是一种写作中艺术手法的表现方式,例如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点”的描写就是寻找景物中特色鲜明或者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小事物来着重描写;“面”的描写就是整体描绘景物的特色以及范围。A选项中,这个“班长马宝玉”属于“他们”整体(面)的一个“点”,属于点面结合;
B选项中,这个“马宝玉”属于“五位壮士”整体(面)的一个“点”,属于点面结合;
C选项中,这个“红马连、白马连”都属于“骑兵师”整体(面)的一个“点”,属于点面结合。
D.不属于点面结合,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注意区分“点”和“面”的概念。平时要多练习,增加语感。
3.【答案】鸡;鸣;鸥;鸦;鸭;转;轩;轨;轮;软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字加一个部首,组成一个新字,意在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记忆生字。鸟:鸡、鸣、鸥、鸦、鸭;车:转、轩、轨、轮、软
故答案为:鸡、鸣、鸥、鸦、鸭、转、轩、轨、轮、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加部首组字的能力,通过加部首组新字的方法记忆生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4.【答案】斩钉截铁;昂首挺胸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符合语境;“昂首挺胸”形容仰着头、挺着胸。形容斗志高、士气旺的样子,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斩钉截铁;昂首挺胸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写词语,要求比较高,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的意思来看看跟哪个词语比较相近或一样,没有捷径,只能靠平时的积累。
5.【答案】(1)贯注;横;竖;粉;碎;气壮;截铁;不屈;昂;挺;惊;动
(2)全神贯注
(3)横七竖八、惊天动地
(4)他从爸爸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件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知识点】词形;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横七竖八":形容杂乱无章的样子。“粉身碎骨”:身躯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气壮山河”:形容气概极其豪迈。 “坚强不屈”:屈:屈服。指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屈服。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动。①形容事业伟大或事情影响极大。②形容声音极大。书写时注意“全神贯注”的“贯”不要写成了“惯”;“粉身碎骨”的“碎”不要写成了“粹”。
(2)“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与语境相符。
(3)“横七竖八”中“横”和“竖”反义词,“惊天动地”中“天”和“地”反义词。
(4)“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结合词语的意思造句,语言得当,符合逻辑即可。
故答案为:(1)贯注、横、竖、粉、碎、气壮、截铁、不屈、昂、挺、惊、动(2)全神贯注(3)横七竖八、惊天动地 (4)他从爸爸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件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点评】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6.【答案】(1)战士完成了任务。
(2)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难道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不令我们敬佩吗?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此句主语是“战士”,谓语“完成了”,宾语“任务”。
(2)此句把“我们”改为“他们”,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即可。
(3)原句中“令我们”改为“不令我们” 加上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即可。
故答案为:(1)战士完成了任务。(2)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3)难道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不令我们敬佩吗?
【点评】(1)考查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2)本题考查了句子之间的转换能力。转述句,也叫间接叙述,直接叙述改为转述句的时候,要将冒号改成逗号,还要将双引号去掉,并加上句号,最重要的是要将语句中的第一人称转变为第三人称,根据语境将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者人物名字。
(3)本题考查了句子之间的转换能力。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再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等语气词。
【答案】7.屹立;眺望;激动;豪迈
8.英勇跳崖
9.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10.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1.敌人啊,敌人,你们中计了,我们的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顺利转移,而你们还在这儿向上爬,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7.“矗立”:指高耸地立着。“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耸立”:指高高地直立。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屹立”。“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遥望”:指往远处望。“俯视”:指从高处往下看。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眺望”。“热烈”: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热情”:指热烈的感情。“激动”:指(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激动”。“豪迈”:指气度宽广,洒脱豪放。“豪放”: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豪爽”:豪放直爽。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豪迈”。
故答案为: 屹立;眺望;激动;豪迈;
8. 考查学生给文段加小标题的能力。文段主要写了五壮士英勇地跳下山崖的故事。故小标题可为:英勇跳崖。
故答案为: 英勇跳崖;
9. 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选段中,在描写五壮士跳崖时,作者先对站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进行了概括性描写,这是“面”的描写;接着具体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语言;最后又对其余四位战士相继跳下悬崖进行描写,这是“点”的描写。”面”是对整个场面是对场面中的重点人物进行详细描写,点了详细描写。这种写作手法被称为“点面结合”,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可以有群体形象的描述,又有个体描写,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故答案为: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10.阅读文段可知,选段中,在描写五壮士跳崖时,作者先对站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进行了概括性描写括性描写;接着具体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语言;最后又对其余四位战士相继跳下悬崖进行描写。这个悲壮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故答案为: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1.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即可。示例:敌人啊,敌人,你们中计了,我们的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顺利转移,而你们还在这儿向上爬,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故答案为:敌人啊,敌人,你们中计了,我们的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顺利转移,而你们还在这儿向上爬,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答案】12.běng;lūn
13.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文中指马宝玉说话时态度坚决。;指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文中指五位壮士处在狼牙山顶峰,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14.①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场面,表现了他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与他对敌人的极度痛恨;②“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眺望”是从高处远望的意思,说明这时群众和部队已经走远,五壮士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
15.因为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又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所以称作“壮士”。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课内的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2.“绷”读“bēng”时,意思是张紧,拉紧;读“běng”时,意思是板着,强忍着。因此,“绷得紧紧的”的“绷”应读“běng”。“抡”读“lūn”时,意思是用力挥动;读“lún”时,意思是挑选,选拔。因此,“抡一个圈”的“抡”应读“lūn”。
故答案为:běng;lūn
13.“斩钉截铁”的本义是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结合语境“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可知,“斩钉截铁”在文中指马宝玉说话时态度坚决。“居高临下”的本义是指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结合语境“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可知,“居高临下”在文中指五位壮士处在狼牙山顶峰,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故答案为:①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文中指马宝玉说话时态度坚决。②指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文中指五位壮士处在狼牙山顶峰,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14.①“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砸”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其好处在于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场面,表现了他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与他对敌人的极度痛恨。②“屹立”的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眺望”是从高处远望的意思,说明这时群众和部队已经走远,五壮士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露出了胜利的喜悦”时对五位壮士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 ①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场面,表现了他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与他对敌人的极度痛恨;②“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眺望”是从高处远望的意思,说明这时群众和部队已经走远,五壮士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
15.”战士“:军队最基层的成员。”壮士“:豪壮勇敢的人。因为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又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所以称作“壮士”
故答案为:因为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又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所以称作“壮士”。
16.【答案】长征的精神激励我前进 有这样一段历史,有这样一代人,他们创造了奇迹,更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
那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多,途经十四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红军战士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他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他们那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永往直前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使我们从成功走向成功。 长征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长征路上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下来。在冰天雪地中,红军艰难的前进,每一位战士都穿着军需处长发给他们的棉衣,然而,在这时我们的好军需处长却倚靠光秃秃的树干,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无情的雪山给吞杀了,将军和战士们愣住了,同时也感动万分。军需处长将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却留给了自己,正因为这样的举动,使得战士们更加坚定了战胜雪山的信念和决心。老班长又何尝不和军需处长一样呢?他们一样忠于革命,他们一样舍已为人。指导员安排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他们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到了宿营地,老班长就忙着给这三个病号找吃的,青稞面不多,没有几天就吃完了,老班长和三个病号一天天瘦下去,后来,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老班长夜里就出去钓鱼,三个病号第二天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鱼汤,但是老班长每天就吃剩下的鱼骨头和野菜,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可老班长却倒下了,老班长在死前都是那样的镇定与安详,在那根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耀眼的光芒。 作为小学生,我们除了了解长征故事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他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觉得学习就像长征。从小学到大学长达十几年,在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有许多的“险峰”等着我们去攀登,有许多“敌人”等着我们去打倒。我深知: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的。 我还觉得人活着也是一次长征,从小到大几十年,每个人都要学习这样那样的本领,可要有真本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长大后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碌碌无为,全看你在生活的长征路上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只有像红军那样不畏艰难,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要永远记住毛主席这首诗,我更要把红军的长征精神牢记在心,激励我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只有明确了习作要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写好作文,不会跑题。本题习作要明确:
1、为半命题作文,以《…的精神激励我前进》为题目,写一写某个或某些英雄对你的影响和启发。
2、应主要写对英雄人物对你的激励及启发。
二、选材:
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身边没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对你影响至深,或从书中、影视媒体中见到的英雄让你敬佩,给你以深刻的启发。选择给你影响最深的去写。
三、构思:
1、开篇点题,说明什么样的英雄精神对你的影响最深,让你深受启发。
2、重点部分说明这种精神的特点,可叙事,可议论,注意细节描写。
3、最后重点写对自己的激励和启发。
【点评】小作者围绕“长征的精神激励我前进”这一主题,写出了英雄人物对自己的激励及启发,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眺望(zhào) 胳膊(bo) 晋察冀(jì)
B.屹立(qǐ) 瞄准(miáo) 手榴弹(liú)
C.沉着(zhuó) 日寇(kòu) 棋盘陀(tuó)
D.崎岖(qū) 沸腾(fó) 使劲砸(zá)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眺”读作“tiào”;不正确;
B.“屹”读作“yì”;不正确;
C.正确;
D.“沸”读作“fèi”;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的词语都是来自课本的要求认读的生字,常见的出错点在平翘舌音、前鼻后鼻音、声调,所以在字音题要留意这些地方
2.下列语句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的一项是( )
A.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C.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D.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点面结合”是一种写作中艺术手法的表现方式,例如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点”的描写就是寻找景物中特色鲜明或者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小事物来着重描写;“面”的描写就是整体描绘景物的特色以及范围。A选项中,这个“班长马宝玉”属于“他们”整体(面)的一个“点”,属于点面结合;
B选项中,这个“马宝玉”属于“五位壮士”整体(面)的一个“点”,属于点面结合;
C选项中,这个“红马连、白马连”都属于“骑兵师”整体(面)的一个“点”,属于点面结合。
D.不属于点面结合,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注意区分“点”和“面”的概念。平时要多练习,增加语感。
3.添加部首。(至少五个)
鸟 、 、 、 、
车 、 、 、 、
【答案】鸡;鸣;鸥;鸦;鸭;转;轩;轨;轮;软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字加一个部首,组成一个新字,意在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记忆生字。鸟:鸡、鸣、鸥、鸦、鸭;车:转、轩、轨、轮、软
故答案为:鸡、鸣、鸥、鸦、鸭、转、轩、轨、轮、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加部首组字的能力,通过加部首组新字的方法记忆生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4.词语解释(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答案】斩钉截铁;昂首挺胸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符合语境;“昂首挺胸”形容仰着头、挺着胸。形容斗志高、士气旺的样子,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斩钉截铁;昂首挺胸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写词语,要求比较高,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的意思来看看跟哪个词语比较相近或一样,没有捷径,只能靠平时的积累。
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全神 七 八 身 骨 山河
斩钉 坚强 首 胸 天 地
(2)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是 。
(3)找出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4)用画横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答案】(1)贯注;横;竖;粉;碎;气壮;截铁;不屈;昂;挺;惊;动
(2)全神贯注
(3)横七竖八、惊天动地
(4)他从爸爸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件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知识点】词形;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横七竖八":形容杂乱无章的样子。“粉身碎骨”:身躯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气壮山河”:形容气概极其豪迈。 “坚强不屈”:屈:屈服。指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屈服。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动。①形容事业伟大或事情影响极大。②形容声音极大。书写时注意“全神贯注”的“贯”不要写成了“惯”;“粉身碎骨”的“碎”不要写成了“粹”。
(2)“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与语境相符。
(3)“横七竖八”中“横”和“竖”反义词,“惊天动地”中“天”和“地”反义词。
(4)“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结合词语的意思造句,语言得当,符合逻辑即可。
故答案为:(1)贯注、横、竖、粉、碎、气壮、截铁、不屈、昂、挺、惊、动(2)全神贯注(3)横七竖八、惊天动地 (4)他从爸爸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件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点评】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缩句)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3)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令我们敬佩。(改为反问句)
【答案】(1)战士完成了任务。
(2)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难道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不令我们敬佩吗?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此句主语是“战士”,谓语“完成了”,宾语“任务”。
(2)此句把“我们”改为“他们”,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即可。
(3)原句中“令我们”改为“不令我们” 加上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即可。
故答案为:(1)战士完成了任务。(2)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3)难道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不令我们敬佩吗?
【点评】(1)考查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2)本题考查了句子之间的转换能力。转述句,也叫间接叙述,直接叙述改为转述句的时候,要将冒号改成逗号,还要将双引号去掉,并加上句号,最重要的是要将语句中的第一人称转变为第三人称,根据语境将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者人物名字。
(3)本题考查了句子之间的转换能力。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再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等语气词。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 耸立)在狼牙 山顶峰,(眺望 俯视 看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热烈 热情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 连续 陆续)从悬崖往下跳。
7.在选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8.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9.阅读文段,关注点面结合的写法。用横线画出有关“点”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有关“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10.从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1.五位壮士“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答案】7.屹立;眺望;激动;豪迈
8.英勇跳崖
9.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10.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1.敌人啊,敌人,你们中计了,我们的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顺利转移,而你们还在这儿向上爬,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7.“矗立”:指高耸地立着。“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耸立”:指高高地直立。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屹立”。“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遥望”:指往远处望。“俯视”:指从高处往下看。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眺望”。“热烈”: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热情”:指热烈的感情。“激动”:指(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激动”。“豪迈”:指气度宽广,洒脱豪放。“豪放”: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豪爽”:豪放直爽。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豪迈”。
故答案为: 屹立;眺望;激动;豪迈;
8. 考查学生给文段加小标题的能力。文段主要写了五壮士英勇地跳下山崖的故事。故小标题可为:英勇跳崖。
故答案为: 英勇跳崖;
9. 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选段中,在描写五壮士跳崖时,作者先对站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进行了概括性描写,这是“面”的描写;接着具体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语言;最后又对其余四位战士相继跳下悬崖进行描写,这是“点”的描写。”面”是对整个场面是对场面中的重点人物进行详细描写,点了详细描写。这种写作手法被称为“点面结合”,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可以有群体形象的描述,又有个体描写,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故答案为: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10.阅读文段可知,选段中,在描写五壮士跳崖时,作者先对站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进行了概括性描写括性描写;接着具体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语言;最后又对其余四位战士相继跳下悬崖进行描写。这个悲壮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故答案为: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1.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即可。示例:敌人啊,敌人,你们中计了,我们的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顺利转移,而你们还在这儿向上爬,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故答案为:敌人啊,敌人,你们中计了,我们的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顺利转移,而你们还在这儿向上爬,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阅读与鉴赏
狼牙山五壮士
①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②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很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呕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③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④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⑤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跳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⑧“中国共产党万岁!”
⑨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2.读一读,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绷得紧紧的(bēng běng) 抡一个圈(lūn lún)
1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①斩钉截铁:
②高临下:
14.读读下面的句子,抓住加点词语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什么,再写下来。
①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②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15.课文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请思考后作答: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2.běng;lūn
13.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文中指马宝玉说话时态度坚决。;指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文中指五位壮士处在狼牙山顶峰,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14.①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场面,表现了他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与他对敌人的极度痛恨;②“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眺望”是从高处远望的意思,说明这时群众和部队已经走远,五壮士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
15.因为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又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所以称作“壮士”。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课内的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2.“绷”读“bēng”时,意思是张紧,拉紧;读“běng”时,意思是板着,强忍着。因此,“绷得紧紧的”的“绷”应读“běng”。“抡”读“lūn”时,意思是用力挥动;读“lún”时,意思是挑选,选拔。因此,“抡一个圈”的“抡”应读“lūn”。
故答案为:běng;lūn
13.“斩钉截铁”的本义是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结合语境“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可知,“斩钉截铁”在文中指马宝玉说话时态度坚决。“居高临下”的本义是指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结合语境“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可知,“居高临下”在文中指五位壮士处在狼牙山顶峰,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故答案为:①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文中指马宝玉说话时态度坚决。②指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文中指五位壮士处在狼牙山顶峰,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14.①“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砸”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其好处在于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场面,表现了他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与他对敌人的极度痛恨。②“屹立”的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眺望”是从高处远望的意思,说明这时群众和部队已经走远,五壮士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露出了胜利的喜悦”时对五位壮士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 ①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场面,表现了他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与他对敌人的极度痛恨;②“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眺望”是从高处远望的意思,说明这时群众和部队已经走远,五壮士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
15.”战士“:军队最基层的成员。”壮士“:豪壮勇敢的人。因为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又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所以称作“壮士”
故答案为:因为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又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所以称作“壮士”。
三、写作题
16.小练笔。
如今我们的和平生活都是战士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向英雄战士们学习什么精神呢?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要怎么做?请以《 的精神激励我前进》为题目,写一写某个或某些英雄对你的影响和启发。300字以上。
【答案】长征的精神激励我前进 有这样一段历史,有这样一代人,他们创造了奇迹,更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
那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多,途经十四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红军战士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他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他们那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永往直前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使我们从成功走向成功。 长征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长征路上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下来。在冰天雪地中,红军艰难的前进,每一位战士都穿着军需处长发给他们的棉衣,然而,在这时我们的好军需处长却倚靠光秃秃的树干,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无情的雪山给吞杀了,将军和战士们愣住了,同时也感动万分。军需处长将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却留给了自己,正因为这样的举动,使得战士们更加坚定了战胜雪山的信念和决心。老班长又何尝不和军需处长一样呢?他们一样忠于革命,他们一样舍已为人。指导员安排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他们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到了宿营地,老班长就忙着给这三个病号找吃的,青稞面不多,没有几天就吃完了,老班长和三个病号一天天瘦下去,后来,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老班长夜里就出去钓鱼,三个病号第二天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鱼汤,但是老班长每天就吃剩下的鱼骨头和野菜,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可老班长却倒下了,老班长在死前都是那样的镇定与安详,在那根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耀眼的光芒。 作为小学生,我们除了了解长征故事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他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觉得学习就像长征。从小学到大学长达十几年,在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有许多的“险峰”等着我们去攀登,有许多“敌人”等着我们去打倒。我深知: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的。 我还觉得人活着也是一次长征,从小到大几十年,每个人都要学习这样那样的本领,可要有真本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长大后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碌碌无为,全看你在生活的长征路上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只有像红军那样不畏艰难,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要永远记住毛主席这首诗,我更要把红军的长征精神牢记在心,激励我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只有明确了习作要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写好作文,不会跑题。本题习作要明确:
1、为半命题作文,以《…的精神激励我前进》为题目,写一写某个或某些英雄对你的影响和启发。
2、应主要写对英雄人物对你的激励及启发。
二、选材:
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身边没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对你影响至深,或从书中、影视媒体中见到的英雄让你敬佩,给你以深刻的启发。选择给你影响最深的去写。
三、构思:
1、开篇点题,说明什么样的英雄精神对你的影响最深,让你深受启发。
2、重点部分说明这种精神的特点,可叙事,可议论,注意细节描写。
3、最后重点写对自己的激励和启发。
【点评】小作者围绕“长征的精神激励我前进”这一主题,写出了英雄人物对自己的激励及启发,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