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10: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被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可见清政府并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的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道光十八年(1838年),黄爵滋上书道光帝中曾提到:“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导致“实漏银于外夷”的是(  )
A.虎门销烟 B.农民起义 C.鸦片走私 D.不平等条约
3.鸦片战争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协定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4.如图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往来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火烧圆明园 D.《南京条约》签订
5.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初二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
7.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
A.火烧圆明园 B.发动鸦片战争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9.“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材料中的“万园之园”指的是(  )
A.颐和园 B.圆明园 C.寄畅园 D.拙政园
10.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材料分析了(  )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C.《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 D.割香港岛给英国的原因
11.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甲午中日战争
12.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与其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对诗中所说解释准确的是(  )
A.“两劫”分别指的是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B.“一劫”所处阶段丧失领土最多,“二劫”所处阶段赔款最多
C.说明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
D.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15.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其中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安庆陷落 D.天京陷落
16.“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这一内容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 (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劝世良言》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某位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时,做了下面的笔记,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1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
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秋收起义
19.某文献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文献应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申报》 D.《土地改革法》
20.清朝时期,我国有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他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就是(  )
A.李秀成 B.李自成 C.洪秀全 D.左宗棠
二、问答题(30分)
2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15分)
条款 主要内容 影 响
割地
赔款
通商
议税
22.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史。对于拥有辉煌文明史的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一种耻辱。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条约?该条约是近代列强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结果?(5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1850年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港销售,清政府的地方官员决定收取英国商人20%的税款”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5分)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耻辱的理由。(5分)
三、材料分析题(3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1)材料一、二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5分)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此文献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3)哪个文献的思想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5分)
24.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一《炮子谣》
材料二:
材料三: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京条约》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主权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排除B项;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可知,导致“实漏银于外夷”的是鸦片走私,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上涨,C符合题意;
材料提及的只是鸦片走私的危害,未涉及虎门销烟、农民起义、不平等条约等内容,AB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走私鸦片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树立“落后要挨打”的观念。
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协定关税,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埠通商,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促使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走向瓦解,中国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之点是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协定关税,便利了商品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沦为半殖民地性质,是社会性质变化的表现之一,排除A;
割香港岛,破坏了国家统一,使中国在政治上沦为半殖民地性质,是社会性质变化的表现之一,排除B;
鸦片战争,促使自然经济瓦解,使中国在经济上体现半封建性,是社会性质变化的表现之一,排除D;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测试,主要知识考点是鸦片战争,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识与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据“广东省东菀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A想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BCD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与割占香港无关,故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识记条约内容并且知道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全球禁毒第一人”。因此应该将林则徐归入禁毒先驱,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林则徐虎门销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开始。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体现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残暴性,A项正确;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排除B项;
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排除C项;
对华倾销商品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万园之园”指的是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符合题意;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与圆明园毗邻,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排除A;
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排除C;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圆明园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即可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和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国门,但是此后十余年间,英国对华商品倾销并不理想,英国认为原因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享有的特权有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又伙同法国于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材料分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B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而不是说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或《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或割香港岛给英国的原因,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别墅,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它成为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所以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有关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十二生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3.【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题意“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据“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与另“一劫”分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A;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战败签署《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选项B正确;
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现出来,排除C;
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帝国主义国家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最终爆发了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金田起义,不符合题意;
C.安庆陷落,不符合题意;
D.天京陷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其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即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资政新篇》,不符合题意;
C.《劝世良言》,不符合题意;
D.《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7.【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这就是永安封王,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时期;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集团内部爆发了内讧,这就是天京事变,这使得太平军损失惨重,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故选项D符合题意;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不符合题意;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不符合题意;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8.【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金陵指的是南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建立太平天国;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最终失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李自成起义,不符合题意;
C.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
D.秋收起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其含义,注意要知道金陵指的是南京,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回答。
19.【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其内容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C.《申报》,不符合题意;
D.《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其含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
20.【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李秀成,不符合题意;
B.李自成,不符合题意;
D.左宗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比较简单。
21.【答案】
条 款 主要内容 影 响
割 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成为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 款 赔款2100万元 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的财政更加紧张
通 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议 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22.【答案】(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2)不正确;因为泉州不是通商口岸(或:当时只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该条约是近代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的结果。“1850年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港销售,清政府的地方官员决定收取英国商人20%的税款”这一说法不正确,因为泉州不是通商口岸(当时只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耻辱的理由: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关于鸦片战争的史实,还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包括:时间: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中国禁烟运动;《南京条约》的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武器装备的落后,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23.【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
(2)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原因: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制定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的著作,所以两个文献都出自太平天国运动。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实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这种绝对的平均主义严重脱离了实际,所以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更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就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反方案——《资政新篇》。这一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反封建的同时担任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对中国迅速的殖民帝国的企图。
24.【答案】(1)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加深,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事件:虎门销烟。领导者:林则徐。评价: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影响: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2100万银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的危害。根据材料“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包括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鸦片走私,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2)本题考查虎门销烟。根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领导者是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知识。根据材料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 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 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 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2100万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根据材料“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故答案为:(1) 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加深,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事件:虎门销烟。领导者:林则徐。评价: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影响: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2100万银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鸦片的危害、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危害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识读图片,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将材料和所学知识联合起来,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