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10: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B.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C.日本帝国主义贷款给中国 D.北洋军阀分裂,统治力量薄弱
2.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又缓慢。主张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周学熙 B.张謇 C.严复 D.侯德榜
3.近代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下列哪些内容属于近代中国被西方文明“浸泡”后所产生的(  )
①穿西装 ②行跪拜礼 ③剪发辫 ④废缠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江苏省南通市的纺织业非常出名,右图是著名的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者带动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他是(  )
A.严复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
5.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
①张謇兴办实业——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②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④三民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⑤剪发辫、易服饰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6.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厂数 资本数 工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帝国主义放松侵略 B.西方科技的传入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十月革命的影响
7. 1895年的中国,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挽救民族危亡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实行君主立宪
8.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
A.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9.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10.20世纪初期,铜山县成立了“不缠足会”,倡导妇女解放,各界文化名流纷起响应,制定奖励放足的章程,激励妇女放足、不缠足。还有一些进步人士在铜山县开展了“剪辫子”运动,男人剪掉辫子后方许进城。这些运动渐渐影响了徐州各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徐州人民的反封建精神 B.徐州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C.徐州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D.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彻底根除
1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三联书店 C.同文馆 D.古籍出版社
12.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申报》 D.《中外纪闻》
13.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路歌》、《毕业歌》等。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它是(  )
A.歌唱祖国 B.打到军阀 C.揭露黑暗 D.抗日救亡
14.《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对立,烽火绵延
C.抗日救亡,同仇敌忾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15.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这一机构是(  )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16.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曲目,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春天的故事》 D.《我的中国心》
17.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我国近代教育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C.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D.齐白石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18.批判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是近代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聂耳 B.鲁迅 C.徐悲鸿 D.侯德榜
19.如图是一位初中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判断出该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B.近代中国新式报纸的发展
C.中国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D.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20.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周韬奋——主办《生活》周刊 B.鲁迅——《狂人日记》
C.郭沫若——《骆驼祥子》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二、问答题(30分)
21.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3分)
(2)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地主阶级哪一探索活动?(3分)
(3)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3分)
(4)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及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名称。(3分)
(5)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3分)
(6)对上海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栽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无独有偶,家中雇用的佣人仍然以“少爷”“老太爷”称呼主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民国”建立在哪一年 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 (3分)
(2)“五族共和”的最主要表现是什么 “大人”“老爷”的称呼最为流行是在哪一朝代 (3分)
(3)民国之后的称呼有什么变化 (3分)
(4)你认为上述材料说明了称谓改革中的什么问题 (3分)
三、材料分析题(30分)
23.近代中国一般把由外国商船运来的海外物品称为洋货。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概括1840-1860年,英国向中国输出的产品总值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分)
(2)阅读材料二,与第一、二阶段相比,概述第三阶段中国人在消费洋货方面发生的变化。
(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将①②③补充完整。从三种应对举措中任选其一,对其进行评价。(4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洋货大量涌入中国”这一现象的看法。(4分)
24.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单位:万两)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281 77 969 23
1885年 30711 40 3923 51
材料三: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与这一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A符合题意;
BCD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3.【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陈旭麓先生书中写道“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选项D正确;
②行跪拜礼不属于被“浸泡”后产生的变化,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近代社会习俗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江苏省南通市的纺织业非常出名,右图是著名的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者带动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D选项正确;
严复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A选项错误;
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B选项错误;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张謇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状元实业家张謇的贡献。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①张謇兴办实业是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正确; 《申报》出版发行了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②错误;③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正确;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④ 错误;⑤剪发辫、易服饰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正确; ①③⑤正确,D符合题意;
②④错误,排除含②④的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难度适中,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的史实即可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明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这主要得益于帝国主义放松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选项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张建选择了实业,都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在民族危机前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探索,意图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B选项正确;
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是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AC选项错误;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康有为,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的能力。需要掌握张謇创办实业、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的相关知识点。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选项A正确;
而选项B人们之间沟通、选项C信息的传达、选项D商品的流通都与交通通讯变化相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9.【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因此,C选项正确;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这一表述不符合史实,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与新文化运动无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
10.【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初期,‘剪辫子’运动”,由此判断这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发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剪辫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爆发后,剪辫子成为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新的标志,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此辛亥革命后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不可能彻底根除,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对题干理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1.【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A正确;
三联书店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著名出版社,但既不是最早也不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B错误;
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与题意不符,C错误;
古籍出版社不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易,在学习中掌握近代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情况,记住商务印书馆的地位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C正确;
《时务报》 《国闻报》和《中外纪闻》都是维新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不符合题意,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易,在学习时记住《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即可。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结合所学可知,《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路歌》、《毕业歌》等名曲,都是抗日救亡运动洪流中的时代最强音,D正确;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是聂耳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创作的音乐,主题是抗日救亡,歌唱祖国、打到军阀、揭露黑暗等主题并不恰当,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时记住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牢记时代特点与主题即可。
14.【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义勇军进行曲》与《黄河大合唱》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抗日救亡,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C项正确;
国民革命时间是1924-1927年,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
国共十年对立时期是1927-1936年,排除B项;
团结民主,和平建国时期指的是1946-1947年,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5.【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6.【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入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因此,A选项正确;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B选项错误;
《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谱曲的歌曲,C选项错误;
《我的中国心》是由黄霑作词、王福龄作曲、张明敏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需要识记并掌握冼星海的代表作。
17.【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白石是我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擅长画虾,而不是教育家,因此叙述有误的是选项D;
其余选项ABC都符合史实的,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8.【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他们批判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是近代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因此,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侯德榜是著名的科学家、化学家,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历史知识。
19.【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这位学生搜集的资料都与中国近代的报纸有关,说明主题应该是近代中国新式报纸的发展,B符合题意;
仅凭报纸无法反映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排除A;
仅根据报纸一项内容并不能体现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排除C;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体现影响较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报刊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20.【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不是郭沫若的,郭沫若的作品有《屈原》、《女神》等,因此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选项C,C项符合题意;
其余选项ABD搭配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
(2)洋务运动。
(3)中共二大。
(4)《申报》;商务印书馆。
(5)淞沪会战。
(6)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淞沪会战;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识,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中国战败,清王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ロ号下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如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
(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局。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6)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
故答案为:
(1) 中英《南京条约》。
(2) 洋务运动。
(3) 中共二大。
(4) 《申报》;商务印书馆。
(5) 淞沪会战。
(6)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答案】(1)时间:1912年。性质:资产阶级政权。
(2)表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朝代:清朝。
(3)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
(4)说明了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并没有完全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消除。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剪发辫改称呼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民国”是中华民国,它1912年建立。它是资产阶级政权。第(2)问材料中“五族共和”的最主要表现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子目剪发辫改称呼中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可知,“大人”“老爷”等称呼在清朝最流行。第(3)问民国之后称呼的变化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第(4)问民国初年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说明了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并没有完全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消除。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剪发辫改称呼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影响。
23.【答案】(1)逐步上升。原因:《南京条约》通过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的条款,便利了英国的商品输出。
材料二:1840-1911年中国人消费洋货概览表
时间阶段 洋货种类 消费范围 消费观念
第一阶段1840-1860年代 主要是钟表、八音盒、玻璃器皿等中国没有的“西洋奇器” 一般民众对超出生活的外来必需品,需求十分有限 把洋货看作好奇炫新的奢侈品、高档品
第二阶段1870-1890年代中期 上海一商人曾列举了如洋盐、洋油、洋灯在内的57种日用洋杂货 在城市和乡镇中上层社会流行,内地乡村购买不旺 购用洋货成为可炫耀的时尚
第三阶段1890年代中期-1911年 除生活日用必需品外,还有生活享受品、教育用品等 日用洋货日渐普及城乡,上下各个阶层民众普遍购买洋货 购买洋货更看重其价格和实用性
(2)由中上层社会炫耀的奢侈品到成为上下各个阶层民众普遍购买的日用品。
材料三:面对洋货的日益冲击,财富的不断外流,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做出不同应对
(3)①自强、求富,②扶清灭洋,③张謇。曾国藩、李鸿章等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但只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不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但存在盲目排外倾向,不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实业救国思想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4)一方面反映了西方商品输出,便利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另一方面也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张謇兴办实业;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由1840-1860年英国向中国输出的产品总值图看出,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原因:根据“《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南京条约》通过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的条款,便利了英国的商品输出。
(2)根据第一阶段消费观念“把洋货看作好奇炫新的奢侈品、高档品”,到第三阶段“日用洋货日渐普及城乡,上下各个阶层民众普遍购买洋货”,概括得出由中上层社会炫耀的奢侈品到成为上下各个阶层民众普遍购买的日用品。
(3)①根据所学可知,以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②赵三多是义和团运动的领袖,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洋务运动,可以从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但只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不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等进行评价。义和团运动,可从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但存在盲目排外倾向,不利于中国社会进步等角度进行评价。
(4)可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反映了西方商品输出,便利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也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角度进行阐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840-1860年,英国向中国输出的产品总值的发展趋势以及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第三阶段中国人在消费洋货方面发生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口号、义和团的口号、张謇与实业救国、对“近代以来,洋货大量涌入中国”这一现象的看法等知识。
24.【答案】(1)举例说明:《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放位于长江沿岸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所开商埠在地理位置上呈现由沿海到内陆的趋势。影响: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变化:农业税收入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增加;工商杂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入。事件:洋务运动。
(3)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巨额战争赔款加剧财政危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清政府为维护经济利益,调整经济政策;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影响: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社会近代化;有利于挽回利权,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
(4)因素:列强入侵;政府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可知,《南京条约》要求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放长江沿岸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所开商埠在地理位置上呈现由沿海到内陆的趋势;因而说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可知,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是农业税收入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增加;工商杂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入,与这一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3)根据材料三“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巨额战争赔款加剧财政危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清政府为维护经济利益,调整经济政策;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影响是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社会近代化;有利于挽回利权,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