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精神的三件小屋》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精神的三件小屋》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2 10: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精神的三间小屋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这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
作者介绍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她1969年应征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从1987年开始至今,毕淑敏共发表多部作品,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获得全国性的声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有改动。我们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大海,以形容它的广阔。这篇文章选择的比喻则更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一般家庭,住上三居室,就算小康了,这里指的是身体运动的空间。那我们心灵活动的空间,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在精神上,我们是否也需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得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呢?文章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1.掌握作者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容。(重点)
2.详细分析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难点)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难点)
教学目标
给加线字注音
憎 恶
灼 晃
即 是
俯 拾
游 弋
附 着

zēng wù

fǔ shí
huǎng

fù zhuó
zhuì
重点字词
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开阔,广阔。
驰骋:(骑马) 坍塌:倒塌,崩塌。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繁多的样子。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初 读 课 文
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呢?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2.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5.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6.概括第19、20段的内容。
第一部分(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三部分(18-19)
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第二部分(7-17)
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1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前三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前三段在全文中是个引子。结构上:引出下文论述的话题——精神小屋;内容上:为下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提供了相应的论述方向与内容。
第一间精神的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对应⑦段)
第一间精神的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复杂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些对比鲜明的情感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同时用两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博大的胸怀。
  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让心中充满爱
(健康的小屋)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然后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第一境界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第二境界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第三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
(努力向上的小屋)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诚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重点突破: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
自由朗读第15~18段,概括第三间小屋的特点。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我们说出的话及我们发表的意见”?
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把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
作者认为只有为自己的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用独立的思考来重塑自我,同时认真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才能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
  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拥有独立的思想
(庄严、真诚的小屋)
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自身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
有人认为三间小屋之间是并行平列关系,你同意吗?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总结观点,提出希望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王鲁湘也说过:“我们无法诗意地生活,但是我们可以追求诗意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追求诗意生活的想法都没有了,那么我们的生活注定永远会苍白甚至贫瘠。”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结构梳理
精神的三间小屋
引论
结论
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本论
第一间小屋
第二间小屋
美好人性 健康人格
建筑三间小屋
第三间小屋
撑起精神世界大厦
盛放着爱和恨
盛放着我们的事业
安放我们自身
扩建精神大厦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手 法?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如第8段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如繁花盛开,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形象,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文中用“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样写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既奇特又鲜明。
【语言赏析】
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朴实无华、充满哲理的语言,激发了我们情感和思绪的奔涌,展示了宁静致远的境界:“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如大地、海洋和天空般广阔的心胸,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
【写法解读】
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借助感性的形象和感性的手段,把“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表达出深刻而撼动人心的思想:“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