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基础达标]
1.图片中所反映的两次抗英斗争,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2.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3.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中棠 D.张之洞
4.“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5.直接导致图片阴谋未能得逞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该材料反映出的历史本质问题是( )
A.义和团男女平等 B.反对西方的政治制度
C.反对洋人的生活方式 D.排斥外洋一切事物
7.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8.义和团运动兴起前期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期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分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
A.农民阶级的运动也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D.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掀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二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材料三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时》
请回答:
(1)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材料一中义和团“掀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的主张和活动?
(2)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清政府“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措施?
(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案解析】
1.B 2.C 3.C 4.C 5.C 6.D 7.C 8.C
9.(1)表现了义和团坚决反帝的精神,但义和团对西方列强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认为一切西洋的东西全是该灭的,带有盲目排外性。
(2)“因而用之”是因为当时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团声势浩大,进入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徐图挽救”是事先控制和利用义和团,然后等待时机予以剿灭。由此可见,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抵御西方列强,用西方列强的力量剿灭义和团,从而达到一箭双雕、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
(3)三则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专题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指的是( )
A.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C.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外国公使可以进入中国
2.有人说:“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与这两人都有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中法战争
3.左宗棠病逝后,清廷赐给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公。有人评论说:“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那么,这则评论主要是针对左宗棠( )
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收复新疆 ③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为对俄谈判提供军事支持 ④击败阿古柏,夺回北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读下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漫画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
6.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的胜利
7.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8.台湾义士邱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9.读右图,这是1899年在河北、山东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广为流传的漫画《射猪斩羊图》,图中的猪羊喻指传教士。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运动和斗争策略与此有关的是( )
A.太平天国、扶清灭洋
B.五四运动、还我河山
C.辛亥革命、驱除鞑虏
D.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10.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11.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 ( http: / / www.21cnjy.com )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
D.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
12.1934年1月,张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材料中的“国家问题”主要是指( )
A.国共两党的斗争 B.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C.国民党内的派系争斗 D.国统区的反蒋斗争
13.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逃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4.对下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15.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曾下令焚毁一切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日本侵略者采取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推行日本的奴化思想
B.减轻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
C.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
D.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16.史学家张萌麟讲道,我们正处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 )
A.国民大革命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2008年4月28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抵京访问,胡锦涛在会见连战时指出,“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远景”是国共两党向两岸同胞作出的庄严承诺。回眸历史,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 )
A.抗击日本侵略者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抗击美国侵略者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8.抗日战争开始后,有人分析共产党军队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段话的含义是( )
A.贬低共产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
B.污蔑共产党军队借抗战之机壮大自己的实力
C.指明了共产党军队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
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共产党军队的作战行动
19.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D.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20. 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A.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共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已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邱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材料二 《毕业歌》是20世纪3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流行的一首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作于1934年,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请回答: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为什么“夜夜梦台湾”?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9分)
(2)2010年是台湾光复65周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是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伟大胜利。试分析这个伟大胜利对中国和世界有何历史意义?(6分)
(3)说一说《毕业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它表达了青年学生的什么抱负?(7分)
22.阅读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日军残酷杀害中国平民
图二 包括日本民众在内的亚洲
人民抗议日本政府修改教科书
图三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给你的历史启示是什么?(5分)
(2)图二针对什么史实?你有何感受?(8分)
(3)图三给我们什么警示?我们应如何对待?(5分)
【答案解析】
1.C 2.B 3.D 4.B 5.C 6.B 7.D 8.B 9.D
10.D 11.D 12.B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B 20.D
21.(1)甲午中日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台湾,台湾从此脱离祖国的怀抱。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2)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是抗日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1931年,日本为摆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趁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九一八事变,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坚强不屈、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愤学习、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2.(1)近代史上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富,犯下滔天罪行。启示: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日本政府修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对中国及其它亚洲邻国的侵略历史,引起爱好和平人们的抗议。
世界人民都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一方面要强调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另一方面也要主张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3)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召魂,威胁周边和平。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和这种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二)
[课标要求] 1.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
(1)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自卫抗战。
(2)中共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主要战役:①1937年__________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________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③1938年__________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④1940年5月,在______________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2)结果: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思考1 抗战中的两大战场是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存在有怎样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1)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______路线。
(2)__________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1940年,彭德怀指挥了____________,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4)________________和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队伍在反“扫荡”过程中不断壮大。
思考2 当今,日本右翼分子否认 “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七大”
(1)内容:1945年在延安召开,制定党的任务,确立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
(2)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________光复。
3.意义
(1)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____________完全胜利。
(2)中华民族雪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思考3 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一 日军暴行
材料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入南京城,随之而来的是对无辜百姓和战俘长达6周的血腥屠戮。2009年4月22日,陆川新作《南京!南京!》在全国正式上映。《南京!南京!》分别从中国军官陆剑雄、归国女教师姜淑云和日本军官角川三个人的视角,再现了那场惨绝人寰的人间灾难。
问题 请你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模拟新闻报道的形式,自拟题目,选择日本侵华的典型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各三件进行报道。
探究二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
图一1895年4月日本马关 图二1945年9月中国南京
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探究三 抗战胜利
问题 (1)谜语:“抗战胜利原因”打一古人名:答案分别有:屈原;苏武:蒋干;共工,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抗战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四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有何区别
和联系?
问题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有何区别和联系?
典型例题 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解题思路
答案 C
解析 抗战时期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党一种十分松散的联合,双方既没有共同的纲领,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共同领导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名义上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但实际上是中共领导。
变式训练 中国新闻网2010年5月30日报道:九名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今日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踏上回乡探亲之路。下列对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
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
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人
D.他们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方法指导
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2.(1)①淞沪会战 ②平型关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3.(1)全面抗战 (2)陕甘宁 (3)百团大战 (4)蒙古抗日游击队
二、1. (1)毛泽东思想 2.台湾 3.(1)第一次
思考
1.(1)联系: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合作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组成部分,二者互相依存,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做出了贡献,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速发展,敌后战场的迅速发展,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加速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2)意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相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在抗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分别开辟两大战场,互相配合进行持久战,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
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容否认。今天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有死灰复燃,重新抬头的危险,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尊重历史,展望未来。
3.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决定性胜利的进程;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如侵略与抗争。罪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旅顺大屠杀;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南京大屠杀、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细菌战等。抗争:甲午战争期间的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探究二 (1)图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图二: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百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图一: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图二: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4)以“战”而兴,又以“战”而衰。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
探究三 “共工”指的是共产党的工作路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面抗战路线,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苏武”指的是苏联武力,即指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促使日本投降;“屈原”是指日本宣布投降是由于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促使日本投降;“蒋干”是指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正面抗战。
(2)①日本: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探究四 (1)区别: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 国民政府
战场范围 在敌占区建立敌后根据地 在国统区划为若干战区
作战方式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战略地位 相持阶段开始后,逐渐成为主战场 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2)联系:两个战场互相依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相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正面战场的抵抗,敌后战场就难以发展;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到底。两个战场都是在持久战方针指导下整体战争的组成部分,不应割裂与对立起来。
解题方法探究
变式训练 D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一)
[基础达标]
1.央视6套电视节目《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描写了1933年中国军人与日军拼死肉搏,守卫长城、勇夺喜峰口的事迹,这支部队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东北军
2.被中外舆论界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的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济南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天津大屠杀
3.下图为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所作漫画《“七七”与“切切”》。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5.右图反映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会战,该会战的意义是( )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结果
D.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6.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地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7.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8.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
A.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配情况表
战争爆发时 中国战场 37个师团
太平洋战场 10个师团
东南亚 7个师团
1942年 中国战场 37个师团
太平洋、印度洋 15个师团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111万多人
东南亚、太平洋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德国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材料四
中国 伤亡 3 500万人
死亡 2 000多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 620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 5 000亿美元
美国 死亡 40.5万
英国 死亡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答案解析】
1.B 2.C 3.A 4.C 5.D 6.B 7.C 8.D
9.(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与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是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一)
[课标要求]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2.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的原因
(1)历史原因: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侵略方针。
(2)现实原因: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困境。
(3)有利条件: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造成了可乘之机。
思考1 日军为什么能够长驱直入?
2.侵华事件
(1)1931年9月18日,制造了__________事件,东北沦陷。
(2)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3)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__________事变爆发。
(4)1938年10月,日军占领______、______,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思考2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不得不宣布抵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日军滔天的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万人被害。
(2)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在占领区,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进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思考3 为什么日军在中国的暴行不能看作正常的战争行为?
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侵华日军的罪行 抗日救亡运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共发表宣言;组织________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1932年,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 国民党十九路军抗战(蔡廷锴,蒋光鼐)
1933年,向长城沿线蚕食 浴血山海关;二十九军宋哲元部英勇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组建
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中共发表“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召开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响应中共号召;1936年__________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________的序幕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思考4 抗日救亡运动为什么会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探究一 九一八事变
这个封面人物是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字说明:中国总统与夫人。“President of China & Wife”。期刊时间是1931年10月26日。不知这是不是关注于中国的新总统以及其统治下的中国的未来命运。
问题 (1)中国这个时候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你认为这个时候蒋介石关注的是什么?
(3)面对中国命运的抉择,蒋介石做出了怎样的决策?为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二 日本局部侵华扩大
这个1936年2月24日的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这四个人可能是解决远东危机的关键。
问题 (1)远东危机指什么?是如何造成的?
(2)你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吗?为什么?
(3)为何图中关键人物没有提到美国总统罗斯福?
(4)这场危机是如何解决的?
探究三 一二九运动
材料 成都商报讯2010年12月10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由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和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感恩·奋进——红歌伴我成长”四川省大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主题歌咏会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行。通过传唱红歌的方式来纪念“一二九”运动,既是弘扬四川感恩奋进的时代主题,培养当代四川大学生的“感恩·奋进”情怀,又是传承革命精神、激发青春活力的有力载体。
问题 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分析青年学生在民主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值得我们学习的革命精神。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1)征服满蒙 2.(1)九一八 (3)八一三 (4)广州 武汉
二、抗日义勇军 八一宣言 西安事变 合作抗日
思考
1.主要是日本蓄谋已久,敌强我弱,而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1933年后,又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2.(1)日本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其统治心脏地区,不抗日国民政府难以生存。
(2)日本的进攻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生存的主要支柱——江浙财团和美英在华利益,不抗日这些势力不答应。
(3)中国人民的压力。
3.一是战争的性质:中日双方的战争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挑起的,是侵略战争。二是战争中对非武装人员的态度:日军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武装人员进行屠杀,南京大屠杀就是例证。三是战争中使用的手段,如细菌战、毒气战都违背了国际公法。
4.(1)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日本侵略的形势,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抗日。
(3)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中国这个时候命运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重大转变,主要是日本侵略中国,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2)这个时候尽管日本侵华,但蒋介石更关注的是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
(3)面对日本侵华和红军力量的不断壮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蒋介石将重心放在了围剿红军上,调集力量全力围剿红军。而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陷、国土丧失。
探究二 (1)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步侵略中国,造成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损害美英等国在华利益,打破了华盛顿体系。远东危机是日本侵华不断加剧造成的,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2)这四大元首并不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关键,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虽然对解决远东危机有一定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牵制日本,但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而蒋介石则是解决危机的关键,蒋介石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政策决定了危机的解决方法,如蒋介石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则危机加剧,如蒋介石联共抗日,则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
(3)在30年代中期,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统罗斯福对内正忙于实行新政,克服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外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采取“中立”政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实质是绥靖政策,希望维护华盛顿体系,维护既得利益,因此美国不会对日本的侵略起多大的牵制作用。
(4)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由内战到和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全民族抗战,这是解决危机的最关键因素。世界反法西斯配合作用是解决这场危机的外部因素。
探究三 (1)背景:①193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②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作用及精神: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青年学生起了先锋和桥梁作用。他们以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为己任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2.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三元里抗英
1.原因:英国对广州三元里的侵略,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2.概况: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劫的英国侵略军;随后又两度包围被英军占据的广州四方炮台。
3.意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概况
(1)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率军______,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3)1877年,消灭________的主力,攻克喀什噶尔。
(4)1878年,收复除________外的新疆全境。
2.1881年,中俄签订《__________》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思考1 “提挈自东西,帕首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刀,十年戎马书生老; 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这副对联称颂的是谁?主要颂扬他在哪些方面的历史功绩?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
(1)爆发:1894年9月,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遭到日本舰队的偷袭。
(2)概况:黄海海战中,以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奋战,迫使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3)结果: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________,但由于李鸿章“________”,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起因: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__________给日本。
(2)概况: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________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思考2 如何认识清政府在反侵略斗争中的态度?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发展
(1)兴起:义和团是______、______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
(2)转移:1899年,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并向京津地区发展。
(3)顶峰:1900年,在落垡、廊坊围攻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联军;包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清政府对外宣战后,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思考3 如何认识“扶清灭洋”这一口号?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4.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斗争。
5.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思考4 为什么说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探究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
材料一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张维屏
材料二
三元里居民抗英誓师的地方——三元古庙
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这首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元里居民在三元古庙誓师的主要原因?
(3)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意义有哪些?
探究二 甲午战争
材料一
材料二 “刘邓林叶四管带,定致经靖舰同来。视死如归抗强敌,英勇不屈正气在。”
问题 (1)这首诗描述是哪次战争的情景?
(2)尽管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抗日,但清政府最终还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分析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探究三 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万人同一哭”?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什么行动?概况如何?“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
的感情?台湾人民进行的反割台的斗争反映什么精神?
探究四 甲午战争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材料一
材料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问题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特征?说明导致图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的感受。
(3)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史料1
(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清]梁廷枏《夷氛闻记》
(1)信息: 该笔记作者为广东顺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人,是当时广东士绅中热心抵御外侮的人士,曾协助林则徐禁烟,因此本书保存了较为丰富的直接材料。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人民面对侵略者约定在三元古庙集会,议定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同时又联络附近103乡群众,共同对敌。第二天凌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进攻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然后迅速退却,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即行包围。英军拼命突围,“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这次战斗给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2)方法:结合材料内容,体验当时的情景。
(3)价值:本题对于引领学生走进三元里抗英的战场有重要帮助,能使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和爱国精神。
史料2
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左宗棠
(1)信息: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 ( http: / / www.21cnjy.com )犁外的整个新疆,但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同俄国关于伊犁的谈判,却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极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提出了这个外交与军事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以及不收回伊犁决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正是在他的军事支持下,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签订了《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了伊犁的主权,挽回了部分损失。
(2)价值:本题对于解答中国胜利的原因以及认识左宗棠都有重要帮助。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二、1.(1)左宗棠 (2)西征 (3)阿古柏 (4)伊犁 2.改订条约
三、1.(3)主力尚存 避战保船 2.(1)澎湖列岛 (2)刘永福
四、2.(1)山东 直隶 (3)东交民巷使馆 西什库教堂
思考
1.对联称颂的是左宗棠。187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全歼阿古柏军事势力,收复了新疆(除伊犁外),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2.面对列强侵略,与广大爱国军民的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略态度截然不同,清政府屈膝求和,避战自保,以至于被动挨打,影响了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因此在反侵略的同时应推翻腐朽的反动政府。
3.“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事实,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了广大民众和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但是,这个口号带有极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排外性质。
4.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结果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列强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间接统治。究其原因,有列强争夺中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因素,使它们不能完全瓜分中国;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帝国主义无法征服中国。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勇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占领广州四方炮台,并到三元里抢掠;清政府妥协投降,放任侵略者抢掠;三元里人民为保家卫国,奋起反抗英军掠夺。
(3)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探究二 (1)甲午中日战争。
(2) ①日本综合国力强大。②日军武器装备先进。③清政府腐败无能,综合国力弱小。④部分清军妥协投降。⑤清军指挥战略失误。
探究三 时间:189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甲午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行动:台湾人民进行了反割台的斗争。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多处痛击日军。感情: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精神:表现了台湾人民的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探究四 (1)特征:侵华日军对中国平民实施惨无人道的屠杀。原因: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清军步步溃退,日军侵占旅顺。
(2)感受: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的愿望。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台湾被外国侵占。作为一个21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都应该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共同现象:甲午战争。影响:刺激了列强侵华野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二)
[基础达标]
1.“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
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国
2.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3.《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
A.发表《八一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回击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4.美国《时代》193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5.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应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6.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 ,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要依靠政府军队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7.右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邮票上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B.邮票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 ( http: / / www.21cnjy.com )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三民主义诞生在美国
C.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
8.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援助
B.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
1.D 2.A 3.D 4.B 5.C 6.D 7.C 8.C
9.(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专题整合
一、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强侵华的开始阶段。主要侵华国家是英、法、美、俄;侵华过程中列强之间的关系以勾结为主;列强侵华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武力侵华为主要手段,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侵略特权,反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进行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侵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国家中英、法、俄等国家势力下降,美、德、日等新兴国家势力上升;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反映出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特征。
3.“一战”至“二战”期间:美、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国逐渐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他们扶植代理人加强对中国的争夺,先是日本暂时独霸中国,后是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逐步确立起其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同时侵华政策上的变化是从扶植各军阀到扶植蒋介石新军阀,但都是“以华制华”。
4.“二战”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世界头号军事经济强国,它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全球霸权,在中国表现为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孤立、封锁新中国。本时期是列强侵华的结束阶段。
二、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关系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贸易等一系列主权。同时,西方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清朝统治者开始被列强控制,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马关条约》中大片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内地;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4.《辛丑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有利于帝国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税收;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驻兵京津地区、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彻底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通过控制外务部,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三、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及原因
领导者 甲午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
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民众动员 甲午战争: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
抗日战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略战术 甲午战争: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
抗日战争: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国际环境 甲午战争: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
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与援助
四、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结局为何都以失败而告终?
1.从主观上看:清朝封建统治腐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织抵抗不力。
2.从客观上看:鸦片战争中英国最先完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革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与英国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末已成为亚洲的强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实力更加强大。
综上所述,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五、全面认识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
1.对西方:侵华实质体现了西方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商品市场,也影响了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过程中既勾结又相互争夺。
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双重性。(1)破坏性:主观动机:奴役、掠夺中国。影响:政治: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经济附庸。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
(2)建设性: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把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旧制度和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结论:破坏性远远大于建设性。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富强。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1.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包含有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49年结束。严格地说,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到60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的特征。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整体,则是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开始的。
2.“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侨民在居住地违法不受居住国法律管辖而交由外国领事处理的特权。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旧中国接受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外国人的特权之一,该权利最先由英国获得,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虽被迫宣布放弃此特权,但实际上直至解放后才彻底被清除。
“片面最惠国待遇”,一国在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依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此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3.租借地与今天外商租用中国土地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强行租借中国的沿海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港口。租借地完全脱离中国的行政管理系统。在租借地,列强享有管理、驻军的特权,对当地居民实行殖民统治,从军事、经济、文化乃至婚丧嫁娶日常生活方面,均加以管制。列强还把租借地作为向中国扩张侵略的基地。今天外商租用中国土地,中国拥有全部行政管理权。外商的合法经营活动受中国政府保护。其合法经营的内涵是:外商必须遵守中国的法规,其经营业务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决不允许从事危害中国安全的非法活动,其目的是繁荣中国经济。这与19世纪末列强强占租借地有本质的区别。
4.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客观评价
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正确评价。首先要明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在抗战时期这个特殊阶段体现出以下基本特点:坚持抗战,但又不放弃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始终抗日,但政策发生过动摇。
5.对日军投降的决定作用的认识
对敦促日本投降,往往认为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忽视了中国人民自身的抗战。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一、国门洞开
1.背景
(1)国际: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开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国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思考1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为什么都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
2.侵华战争及影响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3)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奥等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思考2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各有何主要特点?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原因:《______________》的签订,刺激和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思考3 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
2.概况
(1)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________的危机。
(2)美国提出“______________”政策
①背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美西战争后,美国为了满足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②内容:在____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以便美国能够“____________”。
③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为了缓和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形成了列强______________中国的同盟。
思考4 列强侵华造成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探究一 列强瓜分中国
以上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发行的一些宣传画,通过这些图片,请你写一个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调查报告。
问题 概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表现,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探究二 门户开放政策
问题 (1)美国为什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该政策有何显著特点。
(3)美国提出该政策的真实意图(实质)是什么?
探究三 《辛丑条约》
陈天华针对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旗帜鲜明地指出:“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问题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探究四 列强的侵略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问题 (1)这两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典型例题 下图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C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出于自己侵略中国的需要,联合法、德两国逼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变式训练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方法指导
图文材料型 图片、表格是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的形象再现,是活的历史。本题型多借助历史图片、影像图片、漫画、表格等形象的再现历史,要求考生能依据题干或选项所给图片、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解读。
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并对材料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和分析,然后依据这些信息组织答案,还要注意与教材知识的有机关连。一要准确提炼图片、表格信息。能依据图片、表格的年代、作者、出处、文字解释等,准确解读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二要依据提取的材料信息,把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关联,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1)商品销售市场 原料产地
二、1.马关条约 2.(1)殖民地 (2)门户开放 ②承认 利益均沾 ③共同宰割
思考
1.(1)客观原因:列强是资本主义国家,并且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
(2)主观原因: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造成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西方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2.《南京条约》体现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市场的需求;《马关条约》体现列强分割世界,输出资本的需求。
3.(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坏了中国一系列主权,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了。
(3)《马关条约》中大片领土的割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4)《辛丑条约》使列强得以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经济上,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通过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实际上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3)由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得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民族危机达到了空前地步。
探究二 (1)原因:①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
②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
③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④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90年代,美国一跃为一等工业强国。
(2)政策的特点: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的权利,即“利益均沾”。
(3)实质: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
探究三 (1)清政府赔偿白银共计9.8亿两,既窒息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生机,又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使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俨然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属于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也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主要表现。
(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西方列强长期驻兵于中国的战略要地,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
探究四 (1)图一: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图二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
(2)影响:《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解题方法探究
变式训练 C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基础达标]
1.某位同学在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面两幅图,图一至图二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转变。图中的某国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
图一 清初时期 图二 清中叶时期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1840年4月,英国议会以271票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支付军费案、派兵侵略中国的对华政策。英国发动这场“可耻的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中英贸易的不利局面
B.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C.实现对中国的全面征服
D.保护鸦片走私者的切身利益
3.“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虎门条约》的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4.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个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C.外交官员的卖国 D.广大人民的麻木
5.《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6.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国货物,均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税”。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在于( )
A.提高中国的关税税率
B.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C.取消其他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D.独享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7.中国在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的祝贺声中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8.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
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博文:“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只管辩证,但不能减少。”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伊藤博文:“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对话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对话双方的态度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认为是什么人出卖了台湾?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3)材料三中这首诗写于哪一年?“春愁”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解析】
1.C 2.B 3.C 4.B 5.C 6.B 7.C 8.C
9.(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伊藤博文:盛气凌人,蛮横强硬。李鸿章:狼狈应酬,俯首听命。弱国无外交。
(2)李鸿章等人出卖了台湾。不正确。李鸿章等人有责任,但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1896年。抒发了被迫割地的悲愤和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