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重点学校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重点学校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11: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重点学校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一般考古研究认为,古人把玉器作为通神的工具,如动物形制的玉器、玉璧、玉琮等都是祭祀的礼器,兵器则作为军权、王权的象征。表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墓葬玉器随葬品统计表。这反映出原始社会后期(  )
古国 玉器形制 数量
红山文化 常见猪、龙、龟、鸟、蝉、蚕;佩、璧、环等 每个墓2~20件左右
良渚文化 常见琼、璧、冠状饰、璜形器、钺等 每个墓30~130件左右
仰韶文化 种类单一,只有钺 每个墓1~3件
A. 文化发展模式多样 B. 制玉工艺发展成熟 C. 人文精神已经出现 D. 区域文化联系密切
2. 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这表明(  )
A. 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 B. 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
C. 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 D. 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
3. 某学者认为,远古时期,印度河谷地和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文字是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 B. 大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相似性
C. 原始农业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 D. 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4.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
A. 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 B. 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 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 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5. 在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土坦丁一世曾免去亚历山大城主教的教职,塞奥多西二世则通过宗教会议罢免了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并将其流放。公元529年,查士丁尼关闭了雅典哲学院,将异教徒教授们流放,学院财产则被没收。这表明当时(  )
A. 基督教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B. 帝国治理依托宗教教化
C. 基督教教条等同于政治信条 D. 君主权力处于至尊地位
6. 如图是1955-2019年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B. 科技革命推动美国产业结构的改变
C. 政府宏观调控促进了金融业发展 D. 制造业水平下降削弱了美国竞争力
7. 中国手工业者自唐宋以来就有行帮,它不是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组织,而是封建国家强加于手工业者的一种编制。到了明清时期,行帮已成为手工业者长期习惯了的组织,因而具有更大的约束力。按照行帮的规定,原料分配、产品规格、学徒帮工的人数、销售的市场和产品的价格都要受到限制。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
A. 新的生产方式发展存在阻力 B. 缺少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C. 手工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D. 封建国家垄断手工业市场
8. 希罗多德的《历史》以叙述希腊波斯战争为中心内容,并对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自然概况、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传闻逸事等作了详细记述。虽然书中有相当多的宿命论痕迹,但大量材料来源于档案文献、石刻碑铭以及前辈作家的多种著作,还有作者的亲自调查和实地采访。这说明( )
A. 希罗多德具有求真精神和广阔的视野 B. 希罗多德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C. 当时古代希腊文明正由繁盛走向衰落 D. 史学家开创了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
9. 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  )
A. 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
C. 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 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
10. 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提出对印度洋主权的要求。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根据各国间贸易发展的长期实践以及罗马法原理,驳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论证了海洋自由的原则。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B. 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C. 缓和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 D. 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
11. 如图是1820-1913年世界主要地区GDP增长率(%)。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B. 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助推拉美经济
C. 工人运动影响西欧经济发展速度 D. 亚非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2. 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四川井盐中,从事制盐的企业主大多是湖南、湖北、陕西和广东的客籍商人;在矿业中,云南铜矿在它的兴盛时期,厚积资本进行开采的,多为三江、两户、川广富商大贾。据此可推断出,清代(  )
A. 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 B. 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
C. 手工业分工现象较明显 D. 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13. 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A. 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 B. 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 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 D. 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14. 卢梭认为,人民的意志不可分割,民主制度下每个公民都应参加立法,国家最高权力是人民的总的意志的体现,这样的权力只能保障人民的利益而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据此可知卢梭()
A. 赞扬英国民主政体 B. 宣扬天赋人权思想 C. 支持君主加强专制 D. 反对三权分立学说
15. 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到:“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
A. 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 B.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C. 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 D. 反映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16. 下图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徽标。其中上方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英文缩写,下方的横线寓意世界贸易在公平的基准上进行。中部呈“U”字型,是英文“联合体”的缩写。“U”字型由下往上逐渐解除,对这一设计理解正确的是()
A. 表达对世界分裂局面的担忧 B. 象征世界货币体系正在解体
C. 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D. 寓意各国关税壁垒逐渐瓦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材料二两千年前的秦王朝,我们对他的了解只能凭借前人记述:那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那个王朝暴戾无道……两千年前的秦汉法律,史料所见更是只言片语,语焉不详。是法制落后、人重法轻?还是历史长河漫漫,史料湮灭不全?两千年后的我们难以一窥真相。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材料三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秦朝法律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并谈谈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1-1846年间,英国在通向自由贸易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600多种关税被取消,另外1000多种商品的关税被降低。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规定英国废除对法国白酒的歧视,作为交换,法国为英国制造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航海条例、木材关税的取消,连同废除谷物关税,这对欧洲出口迅速产生了刺激增长的作用。继英国率先降低关税之后。在随后的1/4世纪时间里,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相继直接和通过双边协议降低关税。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2) 据材料二概括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圆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碰碰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住往于要冲设镇,派遣心腹主持镇务,插手地方政治,从事商业经营,两宋之时,既裁撤旧镇,也建置新镇;盖因诸镇“人烟繁盛”“居民不帝数千家”,镇的主要官员由镇将逐渐变为监镇、巡检等。监镇负总责,巡检管治安,还有专门的监酒、监盐等掌税收。熙宁四年( 1071),神宗下诏,“勾画天下州、府、军、监、县、镇地图”。
——据于云汉《宋代“镇”的废与置》等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镇在宋代的变化,并指出其与西欧中世纪城市相比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材料“如动物形制的玉器、玉璧、玉琮等都是祭祀的礼器,兵器则作为军权、王权的象征。表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墓葬玉器随葬品统计表”可知,红山文化古国是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良渚文化古国是神权、军权、王权相结合的国家;仰韶文化古国则是军权、王权相结合的王权国家,因此,文化发展模式多样,故A项正确;
材料不体现“成熟”,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人文精神,排除C;
材料只是列举了各文明成就,没有体现文明间的联系,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兴学举贤”“为官清廉”“弃恶从善”这些优良品质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内涵,这些官员在汉代地方治理中渗透着儒家思想,故也得到中央的认可,可知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肯定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D项正确;
材料中只有地方治理渗透儒家思想的官员才能纳入官方祭祀体系,可知并非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强调关注现实的内容,排除B项;
材料未对南北方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对比,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印度河谷地和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可知,古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说明大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相似性,B项正确;
文字只能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排除A项;
材料强调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似性,并未涉及原始农业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
材料并未涉及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体现了无产阶级力量得到重视,成为社会变革的新力量,B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十月革命,排除C;
国民大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924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从材料“皇帝君土坦丁一世曾免去亚历山大城主教的教职,塞奥多西二世则通过宗教会议罢免了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并将其流放。公元529年,查士丁尼关闭了雅典哲学院,将异教徒教授们流放,学院财产则被没收”可以看出当时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打击了教会,而且能够控制思想,说明当时君主权力处于至尊地位,D正确;
ABC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的欧洲,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5-2019年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美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业占比下降,新兴技术产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占比上升,B项正确;
材料呈现1955-2019年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并没有反映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排除A项;
材料没有呈现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排除C项;
材料反映传统制造业占比下降,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水平下降,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到了明清时期,行帮已成为手工业者长期习惯了的组织,因而具有更大的约束力。按照行帮的规定,原料分配、产品规格、学徒帮工的人数、销售的市场和产品的价格都要受到限制。”可知明清时期,行帮对手工业的发展存在诸多束缚,这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故新的生产方式发展存在阻力,故A项正确;
B.明清时期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
C.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手工业的管理制度完善与否,故C项错误;
D.民间手工业依然存在,封建国家并非垄断手工业市场,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希罗多德的《历史》以叙述希腊波斯战争为中心内容,并对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自然概况、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传闻逸事等作了详细记述”可知,希罗多德根据档案文献、石刻碑铭以及前辈作家的多种著作,并结合自己的调查和实地采访,写成史学巨著《历史》,书中记载了西亚、北非及希腊地区诸多方面的情况,这说明希罗多德具有求真精神和广阔的视野,A项正确;材料说明希罗多德具有求真精神和广阔的视野,体现不出雅典民主政治对希罗多德的影响,排除B项;希罗多德生活于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排除C项;D项夸大了希罗多德的历史影响,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A.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出售藏品创收外汇,不能体现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错误;
B.材料不能体现苏联出售藏品是为了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为了积累工业化的资金,出售藏品创收外汇,故B项错误;
C.材料体现不了苏联政府出售藏品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材料体现的是苏联通过出售藏品进行外汇创收,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政府在这一时期出售藏品主要是为了创收,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化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苏联出售藏品创收外汇主要是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苏联模式的探索,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苏联模式的探索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17世纪初荷兰是“海上马车夫”,对外转运贸易发达,因此海洋自由原则有利于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加强各国间的贸易交流,B正确;海洋自由和民族国家无关,排除A;C和材料无关,排除;17世纪初,荷兰是海上霸主,排除D。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20—1913年世界主要地区GDP增长率(%)”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叶拉美各国独立后,由于考迪罗政治盛行,许多国家政局动荡,直到19世纪70年代,即独立后约50年,拉美国家才实现初步稳定,并开启早期现代化进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拉美主要国家虽然独裁专制政治依然盛行,但国家主权独立,这更利于早期现代化进程的开启。拉美国家一方面加大初级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借助西方资本和市场,建设港口、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与材料主旨相符,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是在二战以后,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9世纪中叶相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人运动更多的是采用合法斗争和经济斗争,对经济的冲击远低于前期的激烈对抗,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非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所以“亚非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得出清代从商人的投资活动看,这一时期投资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资本的流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和行业的限制,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无法得出政府对商业的干预,排除A项;
材料主旨是资本流动的广泛性,无法得出手工业分工明显和区域经济差异的淡化,排除CD项。
13.【答案】C
【解析】材料“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大国的要求都未能完全得到满足,说明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故C项正确;
巴黎和会实现了严惩德国的目的,故A项错误;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故B项错误;
巴黎和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认为人民意志不可分割,由此可知,他反对“三权分立”学说,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反对英国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
材料与天赋人权无关,故B项错误;
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主权在民,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A.材料只是反映出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很苦,但并没有反映出是否提高了生活质量。
B.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社会工人的收入和生活状况,能够看出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苦,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C.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在19世纪中期没有成熟。
D.材料看不出消费水平是否不断的提高。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英文缩写,下方的横线寓意世界贸易在公平的基准上进行。中部呈‘U’字型,是英文‘联合体’的缩写。‘U’字型由下往上逐渐解除”可知,“U”字型由下往上逐渐解除,结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促使成员国达成互利互惠,以求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增加就业,提高生活水平。”这一设计寓意各国关税壁垒逐渐瓦解,D项正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个经济组织,其关注的非世界分裂局面,排除A项;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倡导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没有涉及货币体系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排除B项和C项。
17.【答案】(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归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评价即可。
(2)第一小问的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二从政治环境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以及思想文化不同回答;第二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结合所学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注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过于随意;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
(1)特点:涉及范围广;关注农业(关注生态);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对后世影响大。
评价:积极: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
消极: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速亡。
(2)不同:(中国部分若写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特征不给分)
政治环境不同:泰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泰朝重视法治;古罗马平民力量强大,影响了法律制定。
经济基础不同:秦朝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思想文化不同: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古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
启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注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过于随意;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法律。考查秦朝法律的特点和评价;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以及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需要掌握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影响;罗马法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罗马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世界领先;英国工业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
影响:扩大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推动英国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的出口,加强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推动了法德等国家降低关税;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小题2】变化:由分散生产到兼并集中;由家庭企业到现代股份公司。
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市场激烈竞争的促进;追求最大规模效益的推动。
【解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题干“1841-1846年间,英国在通向自由贸易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在随后的1/4世纪时间里,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相继直接和通过双边协议降低关税”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题干“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阐述的能力,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19.【答案】【小题1】因素: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统治者授权;宗教影响:商业复兴。
【小题2】变化:军事职能为主转向经济职能为主;重新设镇;镇官分工。
特点:规模大、人户繁盛:中央政府重视,政治经济管控较多。
【小题3】认识: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城市发展有赖于商贸往来与社会安定;城市发展有利于提升政府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对国家治理水平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城市化的进程。第一问题和欧洲中世纪城市化的特征解答;第二问结合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解答;第三问结合城市化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外城市化的进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20世纪以来”“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可拟论题为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既是一个毁灭的世界,也是一个新生的世界。论述可结合20世纪人类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破坏性和成就作答,注意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故答案为:
观点: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既是一个毁灭的世界,也是一个新生的世界。
论述: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上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国之间大打贸易战和货币战,经济衰退,贸易萎缩,但也吸取了教训,战后各国建立了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使得世界经济朝着秩序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政治上,东西方列强为了掠夺更多的殖民地,爆发了危害性极大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展开了相互的厮杀,死伤无数,二战后美苏又开始了争霸和冷战,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但联合国的建立也推动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两极格局下美苏势均力敌也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思想文化上,东西方列强强行推行自身的文化信仰,其和平演变政策也导致了东苏剧变,但西方的文化输出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先进理念的传播,而且也出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得到发展。
总之,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既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很大的建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要求学生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史实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