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理解散文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情景交融的内涵,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选取恰当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手法,能够加以运用进行散文创作。
通过作品所写景物的特点推断出其中的情感,并能联系社会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感悟思考。
“昔人论诗,有情语、景语之分。殊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
在写景散文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构筑一篇优秀的散文。那么,我们的散文创作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呢?
课内回顾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故都的秋》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
无论《故都的秋》还是《荷塘月色》,都是以写“情”开头的:“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故都的秋》,一开始就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悲秋”的色彩;“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这是《荷塘月色》,一开始就向读者展露心情,因为心境不宁静,所以想起能够使人宁静的“荷塘”。可见,“情”是统帅,是灵魂,因情才能写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范晞文《对床夜话》
有的人通过写景来凑字数,变成了为了写景而写景。这样写出来的景,非但没有意义,反而使作品变得臃肿累赘。还有人心里想的和笔下写的完全是两码事,写出来的景杂乱不堪,前言不搭后语。本来有很好的写作素材,却因为处理方法不当,写成了一首不伦不类、不知所云的作品,实在是很可惜。
写情抒情散文做到“情景交融”最关键的点在于正确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情景交融”,重在“交融”二字。一篇情景自然融合的文章,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灵的触动和情感上的共鸣。
技巧点拨
情
景
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指作品中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作者在写景时,对景物倾注了内心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情景交融的描绘中既包含景物描写,也包含情感抒发。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上来讲,情景交融是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的有机融合。
一、什么是情景交融
2.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是指融写景与抒情一体的散文。此类散文的写作缘起可能是游览胜迹、故里寻根、失意遣怀等。它所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不是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现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谐关系。
写景抒情散文的两个要素就是写景和抒情时,或由情而景,或由景而情。或者先生发了某种独特的情感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寄予感情的景物;或者受到景物的触动,通过描写和分析提炼出深刻的感悟。不论怎样,景物的描写,最终是为了表达情感、烘托情感。
1.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定的氛围,为情感抒发做铺垫,使抒情显得含蓄、蕴藉。
2.通过情感抒发,赋予景物一定的内涵,使景物变得鲜活,更有生命力。融情于景,使文章兼具美感和诗意,读来引人入胜。
二、情景交融的作用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注意写景的层次感,塑造整体和谐美。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景物生动形象。
善用不同表达方式,多角度描写景物。
灵活运用表现手法,强调情与景结合。
抒发个人真实情感,适时巧妙地点明。
三、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散文要想做到情景交融,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某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
天下景物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写景时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具体描绘,使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对景物作多重感知,绘声绘色,绘形绘神,这样就容易捕捉到景色的特点,使其跃然纸上。
1.抓住景物特征
层次分明即描绘景物时有主次、有先后之分,既能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和谐的整体感。
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流水、月色、树影等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摹写均非常细腻,但它们又不是割裂的,如写荷叶,然后是荷叶中的荷花,然后是风送来的花叶的清香,由风的吹动引出流水;写月色,既注重从上至下的流动,又注重从下至上的浮动,从而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
可见,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彰显景物特点的细节工笔描绘,使其凸显出来,又不斩断与之相关的背景,将其融进去。
2.注意写景层次
在景物描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措辞,渲染氛围、烘托心情,这种议论或抒情是情不自禁的,是将景物进一步主观化的需要,更好地做到“情景交融”,巧妙地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是写作高水平的体现。
3.善用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1)散文中的议论:有助于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2)散文中的抒情:有助于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
(3)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助于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荷塘月色》中把花叶的若有若无的清香形象地比喻为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再如写花叶在月光下朦胧的美态,将其比作笼着轻纱的梦,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朦胧的梦幻般的美。善用修辞能够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真实可感,同时使文章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4.善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比喻
排比
设问
对偶
夸张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我们还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衬托、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景物特征鲜明突出,语言更生动。
唯有修辞手法的点缀,才会使语言妙趣横生。然而,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是随意拼凑的,恰当、合理、灵活搭配的修辞手法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在描写景物时,应恰当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把对景物的审美发现传达给读者时,尽量要将其转化为另一种人们熟知的美的形式,将情感以更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句,渐次排比,气势迭起,有力地收束全篇。作者准确地抓住春“新”“美”“健壮”的特点,分别选取“娃娃”“小姑娘”“青年” 三个喻体,贴切形象,不落俗套,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表达了他对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的憧憬。
如朱自清的《春》: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文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四季的雨”的赞美和对自然、生命的歌颂。这句话赋予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谓浑然天成,树与叶的生机、活力似乎可触可感,春雨后的盎然蓬勃更让人动心动情。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雨之声,有形有神,多姿多彩,可见作者心情之大喜。自然巧妙的修辞搭配,充分地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再如季羡林的《听雨》:
在描写景物时,要善于运用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手法,不但要写好它的静态特征,更要注意写好它的动态特征,给读者留下真切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来说:静态描写,要写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景物的活动或发展变化的状态作细致的描绘,使景物的特征更突出、更形象。
5.善用表现方法
为了赋予景物更多情感,我们还可运用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景物与情感更好地融合。
表现手法
象征
联想
想象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借助某一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描绘景物往往离不开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客观景物之中,所写之景被作者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这就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写景抒情散文需要在写景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思想,不单为了写景而写景,更要抒发个人的感情,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中心明确。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客观景物之中,所写之景被作者赋予了强烈的主观感彩,这就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6.融入个人情感
(1)善于渗透情感。
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借用景物来抒发感情、描绘心态。当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时,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譬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两者融为一体,意味隽永。
(2)忠于内心真实情感。
情感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灵魂,真实的灵魂往往是可爱的。正如季羡林老人认为自己是好人的同时并不掩饰自己的诸多缺点,这反而令老人真实可爱。我们在进行写作时一定忠于内心的情感,不无病呻吟也不夸大其辞。没有真情,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感的真实还能呈现出个性美。同样的是写北平,老舍的《想北平》淳朴亲切,表现的是他作为北京人对家的依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清静悲凉,表现的是文人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真实的情感令散文呈现出迷人的个人气质。
观赏景物,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写景的同时,我们还要抒发对所描写景物的热爱之情,即在描写景物时把个人的情感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情景交融,才能感人。
(3)精心描景,营造氛围。
表达个人感情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在写景时作者充分调动自己感觉器官,依着自己的情感需求选取和描写,在这过程中不自觉地注入情感。
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透过文字传达出来。
例如史铁生在《地坛》里写地坛石门中的落日和雨燕,落日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田地都叫喊得苍凉”,把破败和荒凉之景写得饱含生机,有力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总体来说,要注意描绘景物的方法,并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熔铸在作品的景物中,使外在景物附着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彩,达到“移情”的目的。
要做到情景交融,作者必须对景物有独到的感受,还要善于在写景中倾注真切的情,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的美,这样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起到启发联想、陶冶情操的作用。
课堂小结
简媜写景总是极为抒情的,毫不掩饰地借自然中的生命抒写自己的情怀。对于杜鹃的长势,她如此描写:
“那杜鹃,一丛,一丛丛地,霸占了整个椰林大道的两旁。幸亏椰子树相当‘清高’,否则不打起官司来。”“所以一听到春天的跫音近了,就不顾一切地窜出枝头,那样子地到处绽放,到处天不怕地不怕,争先要开的气势样子压倒绿叶细枝地抢镜头。”
一个“霸占”,让一片片杜鹃的身影在读者眼前自然铺开。两个“到处”,强调杜鹃的面积之广、数量之多;“压倒”“抢镜头”,用拟人手法极具动感地凸显了杜鹃肆无忌惮开放的情态。作者对生命的情意从景物描写中倾泻而出,这种情与景相伴相生、相融相爱境界是多么美好!
佳作赏读
张抗抗描写峨眉山日出:
“七点零八分,一点金光准时从天边射出。地平线像突然劈开的海水,从中涌出一颗巨大的金珠。犹如海底有一双巨手,死死地拽住它不放。它挣扎、跳跃,同它的出生地作着痛苦的诀别。它是决意要去了,义无反顾,它的光焰呼唤着新的一日,点燃了一片崭新的天穹。”
“射出”“劈开”“涌出”“拽住”“挣扎”“跳跃”“呼唤”“点燃”,每一个动词的出场都带给我们新奇的心理体验,如同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在“故乡”与“他乡”的选择中,那个毅然决然迈向新生的太阳,一下子击中了读者的心房。那何止是日出,那是旧我与新我的斗争,是未知向熟悉的挑战,是自我的一种洗礼!对于如此景物描写中蕴藏的情感,我们既可联系写作背景进行体味,亦可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加以升华。此种景语不仅是作者的情语,还延伸到了读者的感情世界,实在令人心醉神迷。
张爱玲是文字的精灵,她笔下的景物带着她对人生和世界的独有体认,带着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色彩:
“木槿树下面,枝枝叶叶,不多的空隙里,生着各种的花草,都是毒辣的黄色、紫色、深粉红——火山的涎沫。还有一种背对背开的并蒂莲花,白的,上面有老虎黄的斑纹。在这些花木之间,又有无数的昆虫,蠕蠕地爬动,唧唧地叫唤着。再加上银色的小四脚蛇,阁阁作声的青蛙,造成一片怔忡不宁的庞大而不彻底的寂静。”
这段文字读来令人触目惊心。用“毒辣”形容花草的颜色,刺目且毒心,自然与美好绝缘,让人敬而远之。那种并蒂莲花,有着“老虎黄的斑纹”,又是背对背的,实在令人无法喜爱。再配上那些“爬动”“叫唤”的昆虫,让这个“不彻底的寂静”的夜晚注定要有悲剧发生了。这就是张爱玲心中的景物,带着一种灰色的悲悯和人性的阴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世间万物,满目琳琅,何可胜道也哉?人生天地间,触物难免有情。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想象,写一篇情景交融的作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实践
[写作指导]
万物皆有天性,美无处不在。一棵树木,一只小鸟,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往往都蕴含着某种情趣,它能引起人的联想,触动人的思考,从而产生情感。文章要求触物生情,情景交融。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是情由景(物)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2)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在写景时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就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口叫做寓情于景;(3)要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真正做到情景交融。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应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等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参考立意]
(1)写迷人的秋色、北方的雪等,表现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2)写身边的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3)写触摸都市、感受乡村等,表现对繁华、进取与朴素、淡泊、宁静生活的思考;
(4)写一棵树、一座山等,表达对高贵品质的赞美;
(5)写风景在路上,表达青年人要积极参与生活等感悟;
(6)写窗外,表达瞬间心灵的震动。
[佳作展示]
聆听雨的诉说
胡晓玲
听,下雨了。
朦胧中迎面扑来的清香,是雨带来的吗 不一会儿,耳边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似很轻,又有节奏地,我不禁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倾听雨秦下的乐章。
我和雨也算是老相识了吧 对于她的声音我很熟悉,可当我每次倾听时,又总有不同的感受。听雨,如同听一场音乐会。“簌簌、叮叮、咚咚、嗒嗒……”却又如此朴实、简单,以至于连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也能给分出层次。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春雨是最美妙的,也是我最喜欢聆听的雨声。当她伴着和风,在空中连成一丝丝的针线,密密地飘洒到大地时,便会发出细微而灵动的声响,宛如江南女子的温声细语。每当这时,我便会趴在窗前,痴痴地望着那如烟似雾、细细柔柔的雨丝,听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就仿佛聆听妈妈关怀我的温婉絮语,任她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大约是忍受悲伤的日子总会在雨天吧 小时候我就听伙伴们说,只要一下雨,那定是老天爷在哭泣。那“咚咚啪啪”的夏雨声真的是老天爷在抽泣吗 望着近处被雨打得额抖的绿叶,我的
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不久前的回忆。记得母亲去世的那几天,大雨纷纷,连绵不断,我蹲在窗下,只专心地听着雨声,雨水从屋檐滴下,击打着冰冷的水泥地面,生硬得刺耳。那声音先是“咚”地一声,接着又是“啪”地一声,依次交错,节奏加快,不一会儿便成了“咚咚啪啪”的了。后来雨的节奏越来越快,我的心情也随着越来越坏;最后这雨声已变得杂乱无章,就像个庞大的交响乐队没有了音乐指挥一样,“噼里啪啦”地乱奏一气,我的泪水也禁不住“稀里哗啦”了!妈妈呀,我可就您一个亲人了!您的女儿还没成年啊,可您为什么就这样离我而去了呢
如今,秋季已经来临,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场秋雨,雨声不大,不紧不慢,能听到“嘀嘀嗒嗒”清脆的响声,显得冷静而深沉。听着这雨声,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叮嘱;人生一世,总要面临许多的挫折和不幸;厄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它,就一定能战胜它!是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我想:这秋雨肯定是不惜一切下来陪我的吧 你看她痛痛快快地与世间万物相拥,以最壮美的乐音来净化人们的听觉,冲走人们内心的阴霾,使得人们如被催眠般地去聆听她的诉说,遵从她的劝解,领悟她的深邃。此时此刻,我感觉听雨,就是在听一场人生经历的诉说,在听一位智者的生存慧语……我内心久久环绕的悲伤随着雨声的稀疏渐渐释放,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时间流走了,雨停了,只剩下屋顶瓦片的积水“嗒嗒”滴下,这大约是雨临走时的“留言”吧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恍惚间如同过了半个世纪,只有那雨的声音还“余音缭绕”。
听雨,就是听雨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