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三年级 上册(R)
第二单元 金秋时节
4 古诗三首
课时一
名师导读
要素 一笔一画记得清
例1:根据正确的书写填一填。
(1)“橙”的部首是____,第5笔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___。
(2)“赠”的部首是____,第9笔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___。
木
橙色
橙黄
贝
|
赠送
赠与
要素 正确朗读
古诗讲究声韵和谐,我们朗读时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掌握好朗读的停顿,注意抑扬顿挫,读准节奏。
例2: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例3:朗读诗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A.远上 寒山 石径斜,白云 生处 有人家。
B.萧萧 梧叶 送寒声,江上 秋风 动客情。
A
/
/
/
/
/
/
/
/
要素 对比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4:下列诗句没有采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山行(háng xíng) 白云生(shēn shēng)处有人家
菊残犹(yōu yóu)有傲霜枝
知有儿童挑(tiāo tiǎo)促织
\
\
\
\
2.看拼音,写字词。
hán shuāng jìng jú gài
(1) 铺满了小 ,连 花也 上了厚厚的一层白色。
liú zèng chéng jūn
(2) 先生给远方的同学 送了一箱 子和一盆 子兰。
寒 霜
径
菊
盖
刘
赠
橙
君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A.坐下
B.乘坐
C.因为
C
(2)萧萧梧叶送寒声( )
A.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B.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
(3)知有儿童挑促织( )
A.织布
B.促膝交谈
C.蟋蟀
A
C
4.根据情境写诗句。
(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览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爸爸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时节,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不禁让人想到了《赠刘景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诗人叶绍翁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
一灯明
品读 赏枫林秋景
山 行
_________________,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远上寒山石径斜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时二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全诗描写的是________ (季节)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中可以看出来。
唐
杜牧
秋季
寒山
枫林
3.理解字的意思。
(1)“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
图片和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是指山间小路
___________的样子。
(2)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可知“生”的意思是( ),形象地表现出了白云升腾的样子。
A.产生,生出 B.具有生命活力 C.生长
弯弯曲曲
A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看到的山中景致
B.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
C.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美丽景色的赞美
D.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D
品读 悟菊橙之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5. 这两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宋
苏轼
赠刘景文
对比
6. 我们可以借助图片理解诗句,与第一句诗对应的图片是( )。与第二句诗对应的图片是( )。
A
B
7.作者抓住“______”与“______”,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______”与“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8.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的打“×”。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要一直消沉。( )
荷尽
菊残
已无
犹有
×
√
品读 感思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9.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10.诗中,诗人听到的是“_____ ”,看到的是“_______”,想到的是“ _____ ”。(填序号)
A.篱落一灯明
B.梧叶送寒声
C.儿童挑促织
B
A
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
(2)“客”在这里指诗人自己,“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 )
(3)挑促织的儿童一定是快乐的,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一样。( )
(4)挑促织的儿童玩得快乐,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
(5)“一灯明”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
×
×
√
√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思念家乡
品读 品味不同的秋色
13. 请写出你积累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解落三秋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
能开二月花
月落乌啼霜满天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