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14-15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课件+同步练习+章末测试: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设计】14-15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课件+同步练习+章末测试: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1-26 20:35:41

文档简介


基础演练
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⑧ D.①④⑤⑥⑦
解析:HNO3属于酸、含氧酸、一元酸、化合物。
答案:B
2.下列各选项中,后者不属于前者的是(  )
A.酸、硫酸 B.碳酸盐、Na2CO3
C.化合物、氧化物 D.钾盐、KOH
解析:KOH是碱,不属于盐。
答案:D
3.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
A.S+O2SO2
B.Na2CO3+CO2+H2O=== 2NaHCO3
C.NH4HCO3NH3↑+CO2↑+H2O
D.CO2+C2CO
解析:考查反应类型,明显看出A、B、D三项属于化合反应,而C项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C
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NaCl溶液 B.干冰
C.KMnO4加热后的产物 D.氧气
解析:NaCl溶液是混合物;干冰是固体CO2;KMnO4加热后生成K2MnO4、MnO2和O2,产物为混合物;氧气是单质。
答案:B
5.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和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变化,而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B
6.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
  分类
组合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解析:A组中Na2CO3不是碱,NaOH不是盐,S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组中CO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
答案:D
7.现有氧气、氮气、碳、铜、硫、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氯酸钾、空气、碱式碳酸铜等物质,试指出: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有________。
(2)属于金属单质的有________,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有________。
(3)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含有元素种类最少的纯净物是________;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
答案:(1)空气 二氧化碳、氧化镁、水 二氧化碳、氧化镁、水、氯酸钾、碱式碳酸铜
(2)铜、铁 氧气、氮气、碳、硫
(3)空气 氧气、氮气、碳、铜、铁、硫 碱式碳酸铜
8.现有下列物质:A.氯化钠溶液;B.金属钠;C.氢氧化钠晶体;D.硫酸钠晶体;E.碳酸钠晶体。请将它们填充到下列横线上。(填选项字母)
物质
答案:A B C DE
综合应用
9.将符合反应类型的选项字母填在横线上:
A.Fe3O4+4CO3Fe+4CO2
B.2KMnO4 K2MnO4+MnO2+O2↑
C.Zn+H2SO4=== ZnSO4+H2↑
D.CaCO3+2HCl=== CaCl2+H2O+CO2↑
E.C2H5OH(酒精)+3O22CO2+3H2O
F.3Fe+2O2Fe3O4
G.CuO+H2Cu+H2O
H.HCl+NaOH=== H2O+NaCl
(1)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
(2)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
(3)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
(4)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
解析:A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E则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均不在研究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B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新的物质,故属于分解反应,C和G均满足置换反应的要求;在D中,反应生成的H2O和CO2其实质是反应中生成的H2CO3发生分解反应的产物:H2CO3=== H2O+CO2↑;H属两种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都属于复分解反应;F是两种物质化合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1)F (2)B (3)DH (4)CG
10.在稀硫酸、小苏打、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铁片和烧碱8种物质中,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为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和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应是金属,且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H之前,③为酸性氧化物。
答案:(1)Fe H2SO4 CO2 NaOH NaHCO3
(2)Fe+H2SO4=== FeSO4+H2↑
NaHCO3+NaOH=== Na2CO3+H2O
课件33张PPT。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互动探究常见的分类方法 不同 ②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 同类 再分类 解析: 答案:D 分类法的应用 演练自评
基础演练
1.“云蒸霞蔚”出自《世说新语·寓言》,表示霞光透过云层的绚丽灿烂。“云”从化学角度分析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云”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是碱 B.石灰石主要成分不是盐
C.干冰不是冰 D.硝酸不是酸
解析:纯碱是Na2CO3,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干冰是CO2。
答案:C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解析:CaCO3在水中形成悬浊液。
答案: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解析:A项,胶体也是均一、稳定的;B项,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应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是所有微粒在溶液中的运动方式;D项,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大小在1~100 nm的分散系。
答案:C
5.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
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l-直径都小于1 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
答案:A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解析:A项,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聚沉。B项,是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聚沉。C项,是蛋白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是一个化学反应:Fe3++3OH-=== Fe(OH)3↓,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
答案:D
7.“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很小,因而具有许多与传统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且很多性能优于普通材料,如耐磨、耐高温、抗腐蚀等。据预测,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会引起日常生活和生产各个方面的变革,是未来新技术发展的前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纳米(1 nm)等于(  )
A.1×10-7 m B.1×10-8 m
C.1×10-9 m D.1×10-10 m
(2)纳米碳就是一种“纳米材料”。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对所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有________。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解析:对胶体稳定性描述为“介稳定性”,不如溶液稳定,但比浊液稳定。误认为不如溶液稳定,静置会沉淀而选⑥。
答案:(1)C (2)②③④
8.今有标签模糊不清的两瓶试剂,只知道分别是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三种方法鉴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淀粉溶液实质上属于胶体分散系,因此可用物理方法丁达尔效应来鉴别,同时也可用检验Cl-的化学方法。
答案:(1)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淀粉溶液,不发生丁达尔效应为NaCl溶液
(2)分别取两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加几滴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Cl溶液,无沉淀产生的为淀粉溶液
(3)分别取两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加几滴碘水,变蓝色的是淀粉溶液,不变蓝色的为NaCl溶液
综合应用
9.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属于________。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后,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在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该现象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O3+6HCl=== 2FeCl3+3H2O 棕黄
(1)FeCl3+3NaOH=== 3NaCl+Fe(OH3)↓ 复分解反应
(2)红褐 (3)乙 区分胶体和溶液
10.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束进入烧杯前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2)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课件34张PPT。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互动探究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种(或多种)物质 另一种(或多种) 被分散 起容纳分散质 解析: 答案:B 胶体的性质和制备 1~100 nm 红褐 一条光亮的通路没有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无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 演练自评
基础演练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但又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纯净物是(  )
A.熔融的NaCl B.石墨晶体
C.液氯 D.盐酸
解析:A项中熔融的NaCl能导电,它是电解质;B是单质,虽然能导电,但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是单质,但不能导电。
答案:B
2.关于电解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B.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HCl是电解质,所以液体HCl可以导电
解析:严格把握概念的内涵条件。注意概念中“或”“和”“化合物”等关键词。
答案:C
3.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Cl+H2O=== H3O++Cl-
B.KHSO4=== K++HSO
C.Na2CO3=== Na++CO
D.Ca(OH)2=== Ca2++OH-
解析:KHSO4在水溶液中应电离生成K+、H+和SO;C、D两项没配平;A项中的H+以水合离子形式(H3O+)表示,正确。
答案:A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镁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镁晶体中不含阴、阳离子
B.在电流作用下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C.氯化钾晶体不能导电而其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钾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钾离子和氯离子
D.氯化钾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构成氯化钾晶体的钾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而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所以其水溶液能导电
解析:电解质的电离是指电解质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下产生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电离并不需要外加电流就能发生,故B项错误;氯化镁晶体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晶体之所以不导电是因为镁离子、氯离子束缚在晶体上不能自由移动,故A项错误;氯化钾溶于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水溶液中的钾离子、氯离子,氯化钾本身就含有,故C项错误。
答案:D
5.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在熔融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在熔融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在熔融和水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解析: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金属,A项说法不正确;B项中也存在这一问题,故不正确;在熔融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两者满足其一即可,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C
6.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NaCl B.CH3CH2OH(酒精)
C.H2SO4 D.SO2
解析:NaCl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可以导电。CH3CH2OH是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不导电,是非电解质。H2SO4也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不导电,但在水溶液里可以电离出H+和SO,可以导电,是电解质。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H2SO3电离导电,而SO2是非电解质。
答案:C
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OH)2=== Ca2++2OH-
KHSO4=== K++H++SO
H2SO4=== 2H++SO
Na2CO3=== 2Na++CO
8.试从电离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H2SO4 ②NaHSO4 ③Na2SO4 ④NaOH ⑤酒精 ⑥Ba(OH)2
(1)属于酸的是________;
(2)属于碱的是________;
(3)属于盐的是________。
解析:酒精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1)① (2)④⑥ (3)②③
综合应用
9.有下列物质:①烧碱固体 ②铁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SO3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胆矾。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4)属电解质但在上述状态下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⑤⑧ (4)①③⑦⑩
10.判断下列物质在相应条件下能否电离,并说明理由
①液态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熔融状态下的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温熔化后的单质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固体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HCl在液态时不电离;NaCl在熔融状态可以电离;KOH在固态时不电离;Fe是单质,任何条件下都不电离。
答案:①不能 液态HCl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电离
②能 能电离出Na+和Cl-
③不能 Fe是金属单质,通过自由电子而导电
④不能 KOH在固态时离子运动受到束缚
课件31张PPT。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互动探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水溶液 熔融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水溶液 熔融 化合物 电解质的电离 水溶液 熔融状态下 自由移动离子 Ba2++2OH- H+ OH- 金属阳离子 酸根离子 演练自评
基础演练
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OH-+H+=== H2O
B.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O2-+2H+=== H2O
C.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SO=== BaSO4↓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2H+=== H2O+CO2↑
解析:单质、氧化物、难溶于水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B、D均错误;C项还生成Mg(OH)2沉淀。
答案: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一样
B.所有的离子方程式都可表示一类反应
C.单质和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用离子符号表示
D.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可写成离子形式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一般用OH-+H+=== H2O,但H2SO4和Ba(OH)2等反应就不能用OH-+H+=== H2O,只能用Ba2++SO+2OH-+2H+=== 2H2O+BaSO4↓,它只能表示一个反应,A、B选项均错。易溶水但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如CH3COOH,D选项错。
答案:C
3.已知某溶液含有Na+、Ba2+、Fe2+三种阳离子,那么溶液中的阴离子可能是(  )
A.SO B.Cl-
C.OH- D.CO
解析:Ba2+能与SO、CO反应,Fe2+能与OH-、CO反应,B项正确。
答案:B
4.能用H++OH-=== H2O表示的反应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氢氧化铜和稀硝酸反应
C.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D.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反应
解析:A项中生成BaSO4沉淀,应写化学式,故A项不符合;B项中Cu(OH)2为难溶物,不能拆,B项不符合;D项中醋酸(CH3COOH)是弱酸,也不能拆,D项也不符合;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强酸、强碱、易溶的盐拆成离子;弱酸、弱碱、水、单质、氧化物均保留化学式,一定要记清。
答案:C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稀盐酸滴在铁片上:Fe+2H+=== Fe3++H2↑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Ba2+=== BaSO4↓
C.足量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 Ca2++CO2↑+H2O
D.氢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H++OH-=== H2O
解析:A项中反应生成Fe2+;B项中反应同时有Cu(OH)2沉淀生成;D项中Cu(OH)2是难溶的,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答案:C
6.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I-、Cu2+、Cl-、SO B.Na+、K+、Fe3+、Ba2+
C.Br-、S2-、Cl-、CO D.SO、NO、SO、HCO
解析:强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A项中Cu2+与OH-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Fe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HCO不能与OH-大量共存。只有C项中各种离子均可以和OH-大量共存且C项中各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
答案:C
7.在某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NO、Al3+、Cl- B.Na+、SO、Ba2+、NO
C.MnO、K+、SO、Na+ D.K+、SO、HCO、Na+
解析:B项中可发生Ba2++SO=== BaSO4↓的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中含有MnO,溶液呈紫色,不符合“无色”的条件;D项中可发生反应:H++HCO=== CO2↑+H2O,所以不能大量共存,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8.根据实验事实,把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1)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Ca(OH)2+CO2=== CaCO3↓+H2O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一枚洁净的铁钉置于CuSO4溶液中一会儿,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Fe+CuSO4=== FeSO4+Cu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有白色沉淀析出:BaCl2+H2SO4=== BaSO4↓+2HCl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2++2OH-+CO2=== CaCO3↓+H2O
(2)Fe+Cu2+=== Fe2++Cu
(3)Ba2++SO=== BaSO4↓
综合应用
9.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________(选填“活性炭”“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_______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解析:(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即含大量OH-,而Ag+、Fe3+与OH-不能共存,故Ag+、Fe3+只能在乙厂废水中,由于Cl-与Ag+不共存,故Cl-在甲厂中,依电荷守恒,甲厂废水中必含的阳离子只能为K+。所以甲厂废水含OH-、Cl-、K+,乙厂废水中含Ag+、Fe3+、NO。
(2)加入铁粉回收银Fe+2Ag+=== Fe2++2Ag
(3)混合后OH-与Fe3+、Cl-与Ag+转化为沉淀,剩下的只有KNO3。
答案:(1)OH- Cl- K+ (2)铁粉 Ag
(3)OH-和Fe3+、Cl-和Ag+ KNO3
10.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MgCl2固体配成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Cl,然后向此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图甲所示)。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MgCl2固体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
a.天平 b.烧杯
c.漏斗 d.玻璃棒
(2)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图中OA段OH-先与H+反应,AB段OH-与Mg2+反应,B点的溶液为NaCl溶液,加AgNO3溶液发生反应:Ag++Cl-=== AgCl↓(白色)。
答案:(1)bd (2)H++OH-=== H2O (3)Mg2++2OH-=== Mg(OH)2↓ (4)有白色沉淀生成 Ag++Cl-=== AgCl↓
课件41张PPT。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互动探究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无明显
现象 白色沉淀 不发生化学反应 BaSO4 离子 离子 反应物的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答案:A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蓝色沉淀 沉淀 红 褪色 H2O 气泡 生成沉淀 生成水 演练自评
基础演练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
D.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电子被还原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是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但不一定是所有元素化合价均有升降,如Fe2O3+3CO2Fe+3CO2,氧元素没有化合价变化;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种元素,也可以是同种元素,如CO2+C2CO;作为非金属,在反应中可以得电子,但也有失电子的可能,如C+O2CO2;金属在反应中失电子被氧化,而不是失电子被还原。
答案:A
2.以下变化中,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是(  )
A.Cl-―→ Cl2 B.SO―→ BaSO4
C.MnO―→ Mn2+ D.H2O―→ H2
解析: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即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答案:B
3.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CuSO4=== FeSO4+Cu
B.AgNO3+NaCl=== AgCl↓+NaNO3
C.Fe2O3+3CO2Fe+3CO2
D.2KMnO4K2MnO4+MnO2+O2↑
解析:A项属于置换反应;B项属于复分解反应;D项属于分解反应;C项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但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F,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4.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
A.2KClO32KCl+3O2↑
B.2P+5Cl2=== 2PCl5
C.MnO2+4HCl(浓)MnCl2+2H2O+Cl2↑
D.H2+Cl2=== 2HCl
解析: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答案:C
5.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A项,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H3+HCl=== NH4Cl,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B项,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aCO3CaO+CO2↑,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C项,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D项,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故选C。
答案:C
6.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物变为单质,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了
B.一定被还原了
C.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
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解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如Zn+2HCl=== ZnCl2+H2↑,反应中HCl中的氢元素转变为H2是获得电子,被还原;又如:Cl2+2NaBr=== 2NaCl+Br2,溴化钠中的溴元素转变为Br2是失去电子,被氧化。故元素由化合物变为单质既可能是被氧化也可能是被还原。
答案:C
7.吸进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O·),它能加速人体衰老,因而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则Na2SeO3所起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缓释剂
解析:人体内的“活性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Na2SeO3消除“活性氧”,即Na2SeO3中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Na2SeO3的作用是还原剂。
答案:B
8.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1)~(3)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千锤万凿出深山”,开采的物质是(  )
A.石灰石 B.铁矿石
C.脉石(主要成分为SiO2) D.水晶(主要成分为SiO2)
(2)关于“烈火焚烧若等闲”对应的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反应
B.产生的气体可造成温室效应
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属于置换反应
(3)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写符合该诗情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诗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有无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诗引题,题的答案含于诗中。《石灰吟》是对石灰的赞颂,故凿出的是石灰石(CaCO3)。“烈火焚烧若等闲”对应化学反应为CaCO3CaO+CO2↑。“粉身碎骨浑不怕”对应化学反应:CaO+H2O=== Ca(OH)2。“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的化学反应:CO2+Ca(OH)2=== CaCO3↓+H2O,整个过程中涉及的三个化学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A (2)B (3)CaO+H2O=== Ca(OH)2 CaCO3CaO+CO2↑ 无
综合应用
9.现有下列反应:
A.3H2+Fe2O32Fe+3H2O
B.Fe+CuSO4=== Cu+FeSO4
C.Ba(OH)2+H2SO4=== BaSO4↓+2H2O
D.NH4HCO3NH3↑+CO2↑+H2O
(1)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用序号填空)________。
(2)既属于置换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用序号填空)
________。
(3)对于上述选项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其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分析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电子转移总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 (2)AB
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和电子转移总数相等
10.酒后驾车是马路上的第一大杀手。已知酒精(C2H5OH)能与K2Cr2O7和H2SO4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K2Cr2O7+3C2H5OH+8H2SO4=== 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且知Cr2O和Cr3+在溶液中分别显橙色和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离子反应。
(2)写出电离方程式:
Cr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能否用这一反应来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简述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很容易判断Cr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4)由于该反应前后有物质颜色的变化,可以用来检验司机是否是酒后驾车。
答案:(1)是
(2)Cr2(SO4)3=== 2Cr3++3SO
(3)是 Cr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了;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4)能 该反应前后有颜色变化,K2Cr2O7在酸性条件下遇酒精发生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绿色
课件33张PPT。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互动探究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 转移 得失 偏移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 失去 氧化 -1 得到 还原 共用电子对 偏离 0 +1 氧化 氧化 偏向 0 -1 还原 还原 解析: 答案:C 演练自评
基础演练
1.吃水果能帮助消化。当我们把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便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有色物质,这些有色物质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则这种空气中的常见氧化剂是(  )
A.N2 B.O2
C.H2O D.CO2
解析:空气中常见的氧化剂是O2。
答案:B
2.下列转化,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H+―→H2 B.MnO―→Mn2+
C.CO2―→CO D.S2-―→SO
解析:找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变化。
答案:D
3.根据反应①2FeCl3+2KI=== 2FeCl2+2KCl+I2;②2FeCl2+Cl2=== 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Fe3+>Cl2>I2 B.Cl2>Fe3+>I2
C.I2>Cl2>Fe3+ D.Cl2>I2>Fe3+
解析:由①式得,氧化性Fe3+>I2;由②式得,氧化性Cl2>Fe3+;所以Cl2>Fe3+>I2。
答案:B
4.下列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一种元素中进行的是(  )
A.Zn+H2SO4=== ZnSO4+H2↑
B.2FeCl2+Cl2=== 2FeCl3
C.2KClO32KCl+3O2↑
D.Cl2+H2O=== HClO+HCl
解析:标出各种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不难看出仅D中只有一种元素(氯元素)化合价变化。
答案:D
5.下列反应是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2
C.1∶3 D.1∶4
解析:MnO2是氧化剂,盐酸是还原剂,4份盐酸参加反应一半作还原剂,一半起酸的作用。
答案:B
6.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反应为2KClO32KCl+3O2↑)、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1∶1∶1 B.2∶2∶1
C.2∶3∶1 D.4∶3∶2
解析: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O2↑+2H2O从化学方程式可知,用KMnO4、KClO3制O2时,都是-2价氧转化为0价的氧,生成1 mol O2需转移4 mol电子,H2O2中氧元素为-1价,由-1价氧生成1 mol O2只转移2 mol电子,同时生成2 mol H2O,现三种方法制得的O2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即O2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三个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之比为4∶4∶2=2∶2∶1。
答案:B
7.已知A2O可与B2-反应,B2-被氧化,产物B为单质,A2O被还原,产物为A3+,且知100 mL c(A2O)=0.3 mol·L-1的溶液与150 mL c(B2-)=0.6 mol·L-1的溶液恰好反应,则n的值为(  )
A.4 B.5
C.6 D.7
解析:设1 mol A2O得到2x mol e-转化为A3+,1 mol B2-失去2 mol e-转化为B单质。
n(A2O)=0.3 mol·L-1×100×10-3 L=0.03 mol,n(B2-)=0.6 mol·L-1×150×10-3 L=0.09 mol。
由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知:0.03 mol×2x=0.09 mol×2
解得:x=3,A2O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6,n=7。
答案:D
8.已知下列四个反应:
①2Na+2H2O=== 2NaOH+H2↑
②2F2+2H2O=== 4HF+O2
③Cl2+H2O=== HCl+HClO
④C+H2OCO+H2
试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水只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_;
(2)水只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
(3)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
答案:(1)①④ (2)② (3)③
综合应用
9.下图甲表示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可表示为图乙。
(1)、分别表示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试各举一例为、所示类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解析:熟悉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答案:(1)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2)NaOH+HCl=== NaCl+H2O Zn+H2SO4=== ZnSO4+H2↑
10.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①O2、②Mg、③CO、④WO3、⑤W、⑥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物质中常用做还原剂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请将③、④、⑤、⑥对应物质填入下列横线上,以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汽车都已经装上了如图所示的尾气处理装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尾气中两种主要的有毒气体反应生成两种无害气体,两种无害气体均为空气中的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
答案:(1)②③
(2)3CO+WO3W+3CO2
(3)2CO+2NO=== N2+2CO2 NO
课件30张PPT。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互动探究氧化剂与还原剂 Cl2 O2 浓硫酸 HNO3 KMnO4 FeCl3 Al Zn Fe C H2 CO 解析: 答案:B 答案:B 演练自评课件18张PPT。章 末 知 识 整 合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技巧与规律 离子反应及离子共存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
限时规范训练3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A级 基础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解析:物质燃烧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2.食品分类的一种方法如下表所示,则以下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食品类别
绿色食品
蓝色食品
白色食品
分类依据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
由海洋提供
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
A.精白面粉 B.精制豆油
C.新鲜海带 D.酿制米酒
解析:酿制米酒要通过发酵过程。
答案:D
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和胶体的性质。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
答案:D
4.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  )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D.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解析:弱酸和弱碱反应以及强酸和强碱生成难溶性盐的反应不能用该式表示,A、B、C三项错。
答案:D
5.从反应类型的角度来看,下列化学反应中,与另外三个反应不相同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B.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析出铜
C.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CO2
D.一氧化碳与三氧化二铁共热制得单质铁
解析:A、B、D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中反应没有发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6.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则该溶液中还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CO、Cl- B.Mg2+、Ba2+、Br-
C.Mg2+、Cl-、HCO D.Na+、NH、Cl-
解析:本题通过离子共存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见离子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由于CO、HCO都和H+反应生成CO2,而Ba2+和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答案:D
7.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某种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l-―→Cl2 B.H2―→HCl
C.CaCl2―→CaCO3 D.Fe3+―→Fe2+
解析:加入还原剂是提供电子,则该物质要得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只有D项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
答案:D
8.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干冰
B
蒸馏水
蔗糖溶液
氧化铝
二氧化硫
C
胆矾
盐酸

碳酸钙
D
胆矾
水煤气
氯化铜
碳酸钠
解析:纯净物是由同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在两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盐酸为HCl的水溶液,为混合物,则A项错;C项中铁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碳酸钙为电解质,则C项错;D项中Na2CO3为电解质,则D项错。
答案:B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钡和稀硫酸:BaCO3+2H+===Ba2++CO2↑+H2O
B.CO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CO2+OH-===HCO
C.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反应生成FeCl3溶液:Fe2++Cl2===Fe3++2Cl-
D.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CO2+Ca2++2OH-===CaCO3↓+H2O
解析:选项A,所给离子方程式忽略了生成物BaSO4是不溶性物质,离子方程式中,漏写了SO与Ba2+的离子反应;选项B,因少量的C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NaOH是过量的,NaOH可与HCO进一步反应,生成CO,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H2O;选项C,所给离子方程式虽然表示Fe2+被Cl2氧化成Fe3+的反应实质,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也相等,但两边离子所带电荷不守恒;选项D,Ca(OH)2是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写成离子形式,由于通入的CO2是少量的,生成的CaCO3不溶解。
答案:D
10.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B.盐酸和氧化镁
C.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
D.氢气还原氧化铜
解析:A项,Ba2++SO===BaSO4↓,B项,6H++Fe2O3===2Fe3++3H2O,它们都是离子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Fe+Cu2+===Cu+Fe2+,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2+uOu+2O,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
答案: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
B.失电子多的金属还原性强
C.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解析: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是正确的,因为金属只有正价,无负价。而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既可能作氧化剂又可能作还原剂,因为大多数非金属既有正价又有负价,故A错误。失电子越容易,物质的还原性越强,还原性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故B错误;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如KCl3―→2氧元素被氧化,从CuSO4―→Cu,铜元素被还原,故C错误;有些金属元素有多种变价,如铁有+2价、+3价,若+3价铁被还原可能得到+2价铁,故D正确。
答案:D
12.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为KMnO4,还原剂为HCl,当2 mol KMnO4被还原为+2价锰离子时,有10 mol HCl被氧化为氯气,另外6 mol氯离子没有变化;氧化产物为氯气,还原产物为氯化锰,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粒子个数比为5∶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6分)
13.(6分)液态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请填写下表。
分散系类别
相关实验内容
饱和食盐水
①________
检验氯离子所用的试剂:②________和________
把FeCl3饱和溶液滴在沸水中,煮沸,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③________
区分该液体与CuSO4溶液常用的物理方法:④________
泥水
⑤________
分离方法:⑥________
答案:①溶液 ②硝酸银 硝酸 ③胶体 ④丁达尔效应
⑤浊液 ⑥过滤
14.(12分)A、B、C、D四种可溶性盐,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Na+、Ag+、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SO、Cl-、CO中的某一种。
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1)向这四种盐溶液中分别加盐酸,B盐有沉淀产生,D盐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则它们的化学式应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是四种可溶性盐,故Ba2+不能与SO和CO组合;Ag+只能与NO组合;Cu2+不能与CO组合。故四种盐只能为:AgNO3、BaCl2、CuSO4、Na2CO3。C盐溶液为蓝色,则C为铜盐即CuSO4;由(1)知B为AgNO3、D为Na2CO3,则A只能是BaCl2。
答案:(1)BaCl2 AgNO3 CuSO4 Na2CO3
(2)①Ba2++SO===BaSO4↓
②CO+2H+===H2O+CO2↑
15.(8分)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中MnO2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Cl2是________(同上)产物。
(3)当0.1 mol MnO2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被氧化的HCl为________ mol。
解析:O2―→Cl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HCl在反应中有一半是还原剂,被氧化,另一半起酸的作用。
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
(2)还原 氧化
(3)0.2NA 0.2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B级 能力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科学的分类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氧化物的元素组成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胶体
A.① B.②
C.②③ D.全部
解析:三者均符合科学的分类依据。
答案:D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如下:

K2SO4、BaCl2、NH4NO3

NaCl、Ca(OH)2、K2CO3

HCl、Na2SO3、NaCl

K2SO4、NaNO3、KCl
其中记录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甲中会有BaSO4沉淀,乙中会有CaCO3沉淀,丙中H+与SO反应。
答案:D
3.已知: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Cl-和I-,要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解析:由题中所给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MnO4>Cl2>FeCl3>I2,若选Cl2,则Fe2+、I-都会被氧化;若选KMnO4,则Fe2+、Cl-、I-都被氧化,若选HCl,则I-不会被除去,选FeCl3,则只把I-氧化而不影响Fe2+和Cl-。
答案:C
4.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铜质奖章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充有H2的“喜羊羊”娃娃遇明火发生爆炸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轮船底部生锈
解析:大理石被酸雨腐蚀无电子转移过程。
答案:C
5.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1)I2+SO2+2H2O===H2SO4+2HI
(2)2FeCl3+2HI===2FeCl2+2HCl+I2
(3)2FeCl2+Cl2===2FeCl3
A.氧化性:Cl2>Fe3+>I2>H2SO4
B.还原性:SO2>I->Fe2+>Cl-
C.2Fe+3I2===2FeI3
D.FeI2+Cl2===FeCl2+I2(Cl2不足时)
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氧化性:Cl2>Fe3+>I2>H2SO4;而还原性:SO2>I->Fe2+>Cl-。同时依据此规律可对C、D两项作出判断。
答案:C
6.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Ag+、PO、Cl-
B.Fe3+、H+、I-、HCO
C.K+、Na+、NO、MnO
D.Al3+、Mg2+、SO、CO
解析:掌握能相互发生反应的离子,是判定离子能否共存的前提。同时还要注意离子发生反应的条件。A中的Ag+与Cl-、PO,B中的H+与HCO、Fe3+与I-、Fe3+与HCO,D项中的Al3+与CO、Mg2+与CO均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C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
B.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表示
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解析:大部分难溶的盐如BaSO4、CaCO3等均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以离子形式表示,A错。在水溶液中,如果反应物离子的浓度减小了,说明离子反应发生了,这是离子反应的本质,B正确。只有强酸才能用H+表示,强碱才能用OH-表示,C错。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应只要具备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如水)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发生,D错。答案为B。
答案:B
8.一定条件下,RO和氟气(F2)可发生如下反应:RO+F2+2OH-===RO+2F-+H2O,从而可知在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两端电荷总数相等:n+1×2=1+1×2,n=1,设RO中R的化合价为x,则x+(-2)×3=-1,所以x=5。
答案:B
9.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KNO3不是电解质
B.KNO3溶液是电解质
C.KNO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在KNO3溶液中,水电离出了大量的离子
解析:KNO3固体是电解质,但常温下不导电,KNO3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答案:C
10.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 mol KH(  )
A.失去1 mol电子 B.得到1 mol电子
C.失去2 mol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要正确解答此题需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方程式,再准确判断出化合价的变化。根据题干信息,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KH+H2O===H2↑+KOH(利用观察法即可配平)。本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只有H元素,KH中H为-1价,变为H2中0价,H2O中H为+1价,反应后变为H2中0价,因此该反应中每有1 mol KH参加反应氢就失去1 mol电子。
答案:A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BaSO4↓+H2O
B.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Ca(HCO3)2溶液:Ca2++HCO+OH-===CaCO3↓+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CO2:CO+CO2+H2O===2HCO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
解析:A项中不能进行部分约简,应为Ba2++2OH-+2H+SO===BaSO4↓+2H2O;B项,NaOH足量时发生反应:Ca2++2HCO+2OH-===CaCO3↓+CO+2H2O,NaOH不足时发生反应:Ca2++HCO+OH-===CaCO3↓+H2O;D中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改写成离子,正确的写法为CH3COOH+OH-===CH3COO-+H2O,D错。
答案:C
12.“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能全部透过滤纸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解析: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1~100 n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6分)
13.(6分)某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SO、CO、Cl-。
(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当溶液中存在大量Ba2+时,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3)当溶液中存在大量________离子时,上述阴离子都不能大量存在。
解析:(1)弱酸根离子均不能与H+大量共存,所以溶液中有大量H+时,CO不能大量存在。(2)BaSO4、BaCO3均为难溶物质,所以当溶液中有大量Ba2+时,SO、CO均不能大量存在。(3)当溶液中有Ag+时,则SO、CO、Cl-都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1)CO (2)SO、CO (3)Ag+
14.(7分)某同学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产物,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写出装置C、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C________,D________。
(5)D中反应每生成1个水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解析:CuO+H2Cu+H2O 生成的水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答案:(1)锥形瓶 长颈漏斗
(2)除去H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H2)
(3)D
(4)白色无水CuSO4固体变蓝 黑色CuO逐渐变红
(5)2
15.(13分)(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水在下列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从氧化剂、还原剂角度分析)
①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钠和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氟气和水反应(2F2+2H2O===4HF+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
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若反应方程式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__ g。
(3)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足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所以在反应①中H2O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在反应②中水只作氧化剂,在反应③中H2O只作还原剂,在反应④中H2O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2)由于HNO3具有强氧化性,H2S具有还原性,此反应为HNO3将H2S氧化成S,自身被还原为NO,其中H2→,转移2 mol e-时生成32 g S,当转移0.3 mol电子时,得到S的质量为4.8 g。
(3)Fe2+、Br-均具有还原性,当通入少量Cl2时只有Fe2+被氧化,说明还原性Fe2+>Br->Cl-,当通入足量Cl2时,Fe2+和Br-将按1∶2完全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答案:(1)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②氧化剂 ③还原剂
④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2)NO 4.8
(3)Fe2+>Br->Cl- 2Fe2++4Br-+3Cl2===2Fe3++2Br2+6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