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优秀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优秀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2 18: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五节 极地地区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2课时)
课堂引入
极地考察队员的服装和设备,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在极地考察,科考队员需要戴上特制的眼镜,防止强紫外线照射,避免雪盲;还要穿上雪地靴,以便在冰雪上行走,避免冻伤脚······
二、极地科学考察
极地资源
1
观察南北极地区地图,找找都有哪些矿产资源?
答案提示:
北极地区有着铁、金、天然气、石油和镍等矿产。
南极地区有铁、煤和石油等矿产。
二、极地科学考察
极地资源
1
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在南极,冰雪资源也很丰富。那里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例如,在南极可见到海豹、巨鲸、企鹅、磷虾等珍贵的动物…….
南极冰山——淡水资源宝库
企鹅
海豹
磷虾
南极地区资源
北极鲸
驯鹿
二、极地科学考察
极地资源
1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北极地区资源
世界其他鹿种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雌鹿同雄鹿一样都长着树枝般的角;二是驯鹿像候鸟一样,入冬时节,便开始一群群地往南迁移。早春时节,便开始向北进发,它们常常长途跋涉500公里~700公里,甚至上千里,而且通常是成年的雌鹿充当前锋。
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身躯庞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行走时肩高1.6米,体重可达半吨。北极熊气力和耐力非常惊人,奔跑时速高达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壮而又灵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
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2.5-4千克。颜面窄,嘴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足底毛特别厚。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二、极地科学考察
极地资源
1
极地科考
2
20世纪以来,人类的极地活动从自然探险进入了科学考察阶段。近年来,人们在极地地区开展了对大气层臭氧层空洞的观测和海冰变化的研究,为人类了解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奠定了基础。
二、极地科学考察
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
·1831年:英国探险家
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到达北极。
·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
·1957——1958年:环绕北极的国家建有54个科学考察站,北极考察进入正规化、现代化阶段。
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
·1895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
·1904年: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阿根廷奥长达斯站建成。
·1911年: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1959年:阿根廷、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极条约》。
探究活动
科考价值
请列举实例,说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
二、极地科学考察
答案提示:
气象研究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层空洞的发现与研究等。
冰川研究价值:南极冰盖、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中的全球古环境信息和丰富的淡水资源。
地质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
海洋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特有的海洋生物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极地的科学考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目前,已有31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北极地区的各种科学考察站则多达数百个。
我国从1985年起,先后在南极大陆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2004年。中国建立了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科考站
3
二、极地科学考察
科考站
3
二、极地科学考察
在地图中,圈画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考察站,并判断其地理位置。
答案提示:
我国在北极建立的考察站是黄河站。黄河站位于78°55′N,11°56′E。
2004年7月28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成并使用。
科考站
3
二、极地科学考察
1
2
3
4
在地图中,圈画出中国在南极地区的考察站,其中哪个考察站位于南极圈以内?
答案提示:
我国在北极建立的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其中位于南极圈以内的是昆仑站。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15日,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位置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建于2009年2月2日。
科考站
3
阅读材料,注意南极科考站建立的时间一般在什么时候?科学家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季节前往南极科考?
答案提示:
南极科考站建立的时间多在2月(北半球的冬季)。
因为此时正值南极的暖季。
二、极地科学考察
◎ 1985年2月14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耸立在南极洲乔治王岛的土地上。
◎ 1989年2月26日,我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经过不懈努力,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规模壮观的中山站。
◎ 2009年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 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开站。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你能结合现实说说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在发生哪些变化吗?
答案提示: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臭氧层空洞、捕杀极地珍稀动物
······
生态环境问题
1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
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得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南极大陆附近海域对鲸的捕杀。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同样遭到人们的滥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
1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
人类活动中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氢化合物是造成南极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
北极地区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
人类活动的破坏,使得极地不再是一片净土!
全球合作
2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
为了保护极地环境,相关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并签订了《南极条约》等。各国科考人员不断强化环保意思,保证科考器材、日常用品等全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等,除极少部分就地处理外,大部分都带出极地。
2008年2月,由比利时建造的首座“温室气体”零排放极地考察中在南极落成。考察站依靠风能和太阳能运转,其设计力求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南极考察站
知识链接
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等,1959年12月1日,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以及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1991年10月4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马德里又签订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严格禁止“侵犯南极自然环境”,严格“控制”其他大陆的来访者,严格禁止向南极海域倾倒废物等。中国也签署了该条约。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
探究活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
在看了以下几位同学的对话后,你有什么想法?
答案提示:
保护极地环境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减少污染等。
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如图是两幅公益海报。作一个简短的演讲,呼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和北极熊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
课后演讲
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课堂总结
当堂练习
1.我国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考察站是( )
A.和平站 B.东方站 C.长城站 D.中山站
2.下列科考站位于北极地区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3.到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
A.每年6—9月 B.每年11月—次年3月
C.每年5—8月 D.每年8—12月
4.20世纪20年代以来,已有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考察站,南极成为全球科考的热点地区。下列叙事正确的是( )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②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是因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③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生物多样性。
④为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应该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C
C
B
A
当堂练习
5.我国在南极建立了 、 和 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都在2月,因为2月是南极的 季。

6.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以下要求。
大洲:A ,B ,C ;
海峡:D ;
岛屿:E ;半岛:F 。
国家:① ,② ,③ ;
大洋:④ ,⑤ 。
海峡D是 洲与 洲的分界线,
沟通 洋与 洋。
国家①、②、③中,领土面积最大的
是 ,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C国家和A国家均有广阔的森林,两
国的气候均以________ 气候为主。
北美洲
亚洲
白令海峡
格陵兰岛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
俄罗斯
美国

昆仑站
中山站
长城站
欧洲
加拿大
太平洋
大西洋


温带大陆性
太平
北冰
北美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