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 ,原名 。题目中“ ”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的深情。
(2)《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是“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意。
sī哑( ) hóu咙( ) 汹涌( ) 黎明( ) 腐烂( )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含义深沉,不反复思考就难以理解。
B.他在本次诗歌朗诵会上获得一等奖,成为学校的风流人物。
C.中国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走在科技的前沿,举世瞩目。
D.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难免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情况。
4.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将于5月1日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的缴费比例,即从20%降到约16%。
B.通过阅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了对祖国挚爱之情。
C.5G时代的到来将带动整个互联网市场的“爆发”。
D.《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
二、课内阅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诗中鸟所歌唱的对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7.将“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的“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8.《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鸣唱,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描写“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对光明的向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句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三、课外拓展阅读
故乡的番薯
①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薯从温润的泥土中醒来。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
②地是自家的地,番薯却是老家的伯母种的。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家乡雷州市善排村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上长途客车,辗转500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薯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些番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约半个小时,一盘香喷喷的番薯就被端上来了,真的是粉而甜,甜而糯啊!母亲和父亲边吃边笑,那笑容像我记忆中的番薯花,虽不起眼,却是那样兴盛。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这就是当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母亲告诉我们,伯母为种好这一季番薯,给番薯施的全是有机肥,似乎就想证明,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而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的。
③把番薯种到瓶子里,任其生出蓬勃的叶,长成一帘绿色,这是受好友的启发。那天,好友在朋友圈里晒出在自家书房的一个玻璃瓶里种出的番薯苗,看他拍的照片,哪里是一棵番薯苗啊,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
的水彩画:紫色的薯藤,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叶子相互纠缠,既呈现生机,又藏有诗意。如此诗情画意,令我记在了心上。
④这天,母亲又在阳台一角挑番薯,准备清洗后放进锅里蒸煮。我看到一个番薯已经发了芽,便让母亲给我留下来。我要带回单位去,我要种番薯了。
⑤水乃生命之源,水润万物。我把水像泥土一样装进玻璃瓶里,将薯块的五分之一泡在水中。母亲对我说,只要根长出来,番薯就算养活了。这让我对此甚是期待。每天早上,我都要看看薯块上是否有根冒出来。直到一周后,当我看到第一条银白色的根从薯块中挤出来,像一条尾巴在水中摇摆的时候,我长舒了一口气,心头忍不住一阵欢喜。薯根越长越多,越长越快,有点儿像南方的榕树根,一条一条,清晰可见,洁白纯净。
⑥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薯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个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
⑦20世纪80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或许有着共同的记忆,那时的番薯大多用于煮番薯饭。而如今,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这不由让我想起在农村的岁月,那年月的我们是如何也不会想到番薯竟有如此“尊贵”的待遇。
⑧番薯叶长出来了,一间陋室仿佛被抹上了新的色彩。一片片苍翠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认真而有序地长着,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枝上有枝,番薯叶被一枝枝叶柄举着。同一棵番薯上长出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裂片宽卵形,有的呈三角状卵形,有的像一颗心。叶子越长越密,紧随着时光,南方惯有的艳绿与北方秋季同步的黄,就这样结在了同一根藤枝上。经遇风霜,整个瓶子就变成了一幅画,这与好友家的已有几分神似。有同事经过我办公室门口,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花时,我总会笑着让他们先看看,最后他们都忍不住笑了,怎么这么像一枝花啊?
⑨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因一份机缘而得以存活,并像花一样活着,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既喂养了我的目光,也温暖了我的情思。有时我在想,那叶柄上举着的或许就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前世,尽管不是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
⑩在玻璃瓶里种番薯,自然成不了薯田,因为番薯属于根茎植物,薯块其实就是它的根的一部分。但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番薯已换了角色。换了角色,同样好好活,让叶子像花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
11.文章围绕番薯写了哪些事
12.第②段中“故乡的味道”指什么?
13.第⑦段说“番薯竟有如此‘尊贵’的待遇”,结合全文说说番薯有着怎样“尊贵”的待遇。
14.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薯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个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
15.说说你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1.(3)艾青 蒋正涵 爱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嘶 喉 xiōnɡ lí fǔ
3.B(“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A(删掉“约”)
二、课内阅读
5.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6.“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和“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黎明”象征光明和希望。
7.不好。“嘶哑”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则缺少了“歌唱艰辛”这一内涵,也就减弱了对歌唱对象的诚挚情感,所以不能换。
8.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第一节是蓄势,第二节是作者情感的迸发与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为遭受苦难的祖国和人民感到悲愤,向往光明,愿为祖国献身的挚爱之情。
10.D
三、课外拓展阅读
11.①一家人品尝伯母送来的故乡的番薯;②“我”在办公室用玻璃瓶种番薯。
12.①番薯的香甜味道;②老家伯母的深情牵挂和浓厚情意。
13.①成了餐桌上备受赞叹的原生态食品;②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③被种在玻璃瓶里,成为赏心悦目的风景,成为寄托情思之物。
1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番薯嫩芽的情态和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5.这是“我”由番薯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的角色转换而产生的感悟;人也应该像番薯一样不论环境怎样改变,身份怎样转变,都绽放自己的美丽,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