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秋季七年级入学综合素养监测
语 文 试 题(四)(原卷)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入学语文素养考查,六年的语文学习,你的语文素养已有很大提高,现在请你自信地提起笔、沉着、冷静、仔细地答题,展示才华,成就自己,祝你成功! 本试题共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选择。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写在各题的( )内。(2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温和 唱和 B. 债券 入场券 C. 前仆后继 风尘仆仆 D. 牵强附会 倔强
2. 下列词语与其他词语不是同类的是( )
A. 须臾 B. 弹指间 C. 霎时 D. 黎明
3. 下列广告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B. 大地的美容师----柳工机械。
C. 血,生命的源泉。 D. 只要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您。
4. 与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的情感相同的是( )
A.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5. “籍”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词语中哪项的意思相关( )
A. 借口 B. 书册 C. 地区 D. 安慰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毕业了,把这本书送给你,留个_____吧!
②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_____。
③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_____。
④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 正义?
A. 记念 完善 相映成趣 伸张 B. 记念 完备 赏心悦目 声张
C. 纪念 完备 赏心悦目 伸张 D. 纪念 完善 相映成趣 声张
7. 选择下列成语填在括号里,最恰当的是( )
身为一个技术专业者,在工作中需要(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A. 精打细算 B. 精益求精 C. 精巧绝伦 D. 精疲力竭
8. “置之不理”中“置”的解释是( )
A. 搁放 B. 设立,布置 C. 购买 D. 废弃,舍弃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次语文考试,全班同学普遍成绩提高了。
B. 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事情。
C. 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D. 通过这次《珍爱生命》大型演讲,使师生们很受教育
10. 毕业季,我们为伙伴写下美好的祝福,下面哪一句不合适引用为毕业赠言?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芝麻开花——节节高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填空。(10分)
11. 默写古诗文、名句。
(1)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
(2)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石灰吟》中,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35分)
(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10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以上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为什么?
(二)
一杯温开水
①这是朋友对我讲的故事。
②10年前,他还在深圳打工,整天帮人家掏下水道,身上总有一股下水道的异味,让人侧目。所以,他一般不到热闹的地方去。那个城市的繁华和优雅是那个城市的,装不进他兜里一点点儿,他住工棚,倚墙角,吃冷馒头。
③一日,天下着雨,是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他当时已掏好一家酒楼的下水道,雨大,回不了家,就倚在酒楼的檐下躲雨,掏出了怀里的冷馒头吃。
④冷。他抱臂,转过脸,隔着酒楼玻璃的窗,望着里面蒸腾的热气和温暖。一些人悠闲地在吃饭,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他看天,只等雨歇,好回他的工棚去。
⑤这时,酒楼的门忽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服务员,服务员径直走到他跟前,彬彬有礼地对他说:“先生,您请进。”他愣住了,结巴着说:“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只是躲会儿雨。”服务员微笑着说:“进来吧,外面雨大。”朋友拒绝不了那样的微笑,跟进去了。他暗地里想,想宰我?我除了身上的破衣裳,什么也没有。
⑥他被引到一张椅子上坐定,另一个服务员端来一杯温开水。“先生,请喝水。”同样彬彬有礼。朋友不知道她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想,既来之,则安之。遂毫不客气地端起茶杯,把一杯水喝得干干净净,且把怀里的另一冷馒头掏出来吃了。服务员又帮他续上温开水,他则接着喝,喝得身上暖暖的,额上渗出了细密的汗,舒坦极了。
⑦后来,雨停了。他以为那些服务员会来收钱的,但是没有。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一个人来问他的事。刚才喊他进来的服务员正站在大门口送客,他忍不住走过去问:“开水多少钱?”服务员微笑:“先生,我们这儿的白开水是免费的。”
⑧那一杯白开水的温暖从此烙在了朋友的记忆里。每每谈到深圳人,朋友的眼里都会升起一片感激的雾来。朋友后来从深圳回来发展,也开了一家酒楼。在酒楼里,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雨天在他檐前躲雨的人,都要请到店里来坐,并且要给人家倒上一杯温开水。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
16. 第四自然段中的“那样奢望”指的是( )
A. 悠闲地吃饭 B. 喝一杯热茶 C. 雨赶紧停 D. 回他的工棚
17. 服务员对他很客气,而他端杯喝水时却“毫不客气”是因为( )
A. 他觉得他是顾客,受到礼待理所当然。 B. 他觉得服务员地位比他低下。
C. 他误解了服务员本意,以为服务员要宰他。 D. 他虽然没有钱,但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18. 文章结尾“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语言简洁却耐人寻味,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是“一杯温开水”,也能温暖人心,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B.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C. 在结构上呼应了文章题目,使文章完整紧凑。
D. 表明了作者对朋友因“一杯温开水”而感激涕零,显得有点放大事实。
1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20.文章以“一杯温开水”为题好在哪里?
21.第④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三)(12分)
寻找幸运花瓣儿
①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
②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放学后,我绕道去街心花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噢,原来是四个花瓣哪!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③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最终没能找到。
④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⑤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恶作剧,故意诳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丁香。
⑥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诳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⑦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我不是赏花,我是在找花。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
⑧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
⑨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
⑩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个瓣儿丁香。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忽然,我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
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22. “我”总共几次去街心公园寻找五瓣儿丁香?(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23. 画线部分写“我”是怎样看花的?“我”这样做是因为( )
A. 这样做能更好地欣赏花朵。 B. 这样赏花不会被蜜蜂叮着。
C. “我”不是在赏花,“我”是在找花。 D. “我”希望有五瓣儿丁香掉下来。
24. “我”为什么一定要寻找五瓣儿丁香?( )
A. 因为五瓣儿丁香很稀奇。 B. 为了得到幸运。
C. 为了证明世界上没有五瓣儿丁香。 D. 同学找得到,“我”也找得到。
25. 题目叫“寻找幸运花瓣儿”的理由是( )
A. 因为能找到五瓣儿丁香就得到了幸运。
B. 因为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使“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使“我”有了一种实现希望的力量,所以说“我”找到了幸运。
C. 因为五瓣儿丁香是幸运的象征。
D.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6. 小作者得到的是什么幸运?谈谈你的理解。
三、表达与交流(35分)
27. 小练笔。
有的同学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再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8. 快乐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2023年秋季七年级入学综合素养监测
语 文 试 题(四)(解析卷)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入学语文素养考查,六年的语文学习,你的语文素养已有很大提高,现在请你自信地提起笔、沉着、冷静、仔细地答题,展示才华,成就自己,祝你成功! 本试题共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选择。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写在各题的( )内。(2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温和 唱和 B. 债券 入场券 C. 前仆后继 风尘仆仆 D. 牵强附会 倔强
【答案】B
【解析】A.温和(hé),唱和 (hè),注音不相同;B.债券(quàn),入场券(quàn),注音相同;C.前仆后继(pū),风尘仆仆(pú),注音不相同;D.牵强附会(qiǎng),倔强(jiàng),注音不相同;故选B。
2. 下列词语与其他词语不是同类的是( )
A. 须臾 B. 弹指间 C. 霎时 D. 黎明
【答案】D
【解析】A.须臾:极短的时间,衡量时间的词语;B.弹指间:比喻时间极短暂,衡量时间的词语;C.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衡量时间的词语;D.黎明:意思指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又指光明或胜利;故选D。
3. 下列广告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B. 大地的美容师----柳工机械。
C. 血,生命的源泉。
D. 只要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您。
【答案】D
【解析】A. 采用了比喻修辞;B. 采用了比喻修辞;C. 采用了比喻修辞;D. 采用了拟人、夸张修辞;故选D。
4. 与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的情感相同的是( )
A.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情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表现了诗人面对非议不肯妥协的精神及对纯正品格的坚守。
A.诗句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勇气和豪放;
B.诗句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C.诗句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直抒情怀,表现了诗人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D.诗句出自清代张维屏的《新雷》,表达了春天即将来临 的喜悦及对造物主的感激之情;
故选C。
5. “籍”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词语中哪项的意思相关( )
A. 借口 B. 书册 C. 地区 D. 安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义。“籍”读作jí,释义为书册;登记册、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等。故选B。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毕业了,把这本书送给你,留个_____吧!
②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_____。
③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_____。
④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 正义?
A. 记念 完善 相映成趣 伸张 B. 记念 完备 赏心悦目 声张
C. 纪念 完备 赏心悦目 伸张 D. 纪念 完善 相映成趣 声张
【答案】C
【解析】①记念:惦记,想念;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结合语境“把书送给你”,是给你做“纪念”。
②完善:完备美好;完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结合语境“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健身房……”可以说是应该有的都有了,因此用“完备”。
③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结合语境“春天的小花颜色多”应该是令人“赏心悦目”。
④伸张:扩大(多指抽象事物),多指正义;声张:把消息、事情等传出去。结合语境,“为弱势人群伸张正义”,故应用“正义”。
故选C。
7. 选择下列成语填在括号里,最恰当的是( )
身为一个技术专业者,在工作中需要(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A. 精打细算 B. 精益求精 C. 精巧绝伦 D. 精疲力竭
【答案】B
【解析】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精巧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结合语境“一个技术专业者”,在工作中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精神。
故选B。
8. “置之不理”中“置”的解释是( )
A. 搁放 B. 设立,布置 C. 购买 D. 废弃,舍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义。“置之不理”意思是: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置:搁,放。故选A。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次语文考试,全班同学普遍成绩提高了。
B. 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事情。
C. 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D. 通过这次《珍爱生命》大型演讲,使师生们很受教育。
【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普遍成绩提高了”调整为“成绩普遍提高了”;
B.成分残缺,“做了很多事情”缺少主语,前边应加上“班长”;
D.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
故选C。
10. 毕业季,我们为伙伴写下美好的祝福,下面哪一句不合适引用为毕业赠言?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芝麻开花——节节高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案】A
【解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曹刿论战》,意思是:敲第一遍战鼓时,将士们都精神振作、求战心切;敲第二遍战鼓时,将士们的斗志开始衰减;等到敲第三遍时,将士们就无心战事了。现在用这句话表示:做事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做完,不然一旦劲头过去了,就无法继续做了。
临别赠言,应写祝福或鼓励的话,本句只有泄气,因而不适合引用作毕业赠言。故选A。
(二)填空。(10分)
11. 默写古诗文、名句。
(1)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
(2)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石灰吟》中,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 春色满园关不住 ③.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⑤.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⑥. 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本题中“换”“符”“园”“浑”“清”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二、阅读与欣赏(35分)
(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10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2. 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13. 以上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4. “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5. 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为什么?
【答案】12. 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13. 举例子:
(1)“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作用: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
(2)“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作用:具体说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列数字:
(1)“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作用:用数字说明每顿饭的适宜饭量。
(2)“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作用: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分类别:
(1)“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控制饮食。2.要增强运动。”
作用:分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14. 不能删去。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去掉“尽”,意思就变了。
15.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宜答“同意”,理由见原文:“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营养不良的发生。”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图表信息及内容提炼。图表1说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图表2说明“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根据材料一第一段“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可知,这句话概括了表1和表2的内容。
【13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选择其一分析作用即可。
示例1:材料一“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高。
示例2:材料一“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消耗性较大的运动有哪些。
示例3:材料一“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控制饮食。2.要增强运动”: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控制肥胖现象的方法。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首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不尽”是不完全的意思,在句中起限制作用;代入句中理解,说明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完全合理的问题”,表明还有合理的地方,去掉“尽”,变成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表达的意思变得绝对,与事实不符。“尽”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材料三第二段“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可知,“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的观点是对的,可以据此作答。
示例:同意。因为肥胖多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水果蔬菜吃得少,肉类、油炸食品吃的多,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因此,肥胖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缺少水果、蔬菜的营养。
(二)
一杯温开水
①这是朋友对我讲的故事。
②10年前,他还在深圳打工,整天帮人家掏下水道,身上总有一股下水道的异味,让人侧目。所以,他一般不到热闹的地方去。那个城市的繁华和优雅是那个城市的,装不进他兜里一点点儿,他住工棚,倚墙角,吃冷馒头。
③一日,天下着雨,是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他当时已掏好一家酒楼的下水道,雨大,回不了家,就倚在酒楼的檐下躲雨,掏出了怀里的冷馒头吃。
④冷。他抱臂,转过脸,隔着酒楼玻璃的窗,望着里面蒸腾的热气和温暖。一些人悠闲地在吃饭,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他看天,只等雨歇,好回他的工棚去。
⑤这时,酒楼的门忽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服务员,服务员径直走到他跟前,彬彬有礼地对他说:“先生,您请进。”他愣住了,结巴着说:“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只是躲会儿雨。”服务员微笑着说:“进来吧,外面雨大。”朋友拒绝不了那样的微笑,跟进去了。他暗地里想,想宰我?我除了身上的破衣裳,什么也没有。
⑥他被引到一张椅子上坐定,另一个服务员端来一杯温开水。“先生,请喝水。”同样彬彬有礼。朋友不知道她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想,既来之,则安之。遂毫不客气地端起茶杯,把一杯水喝得干干净净,且把怀里的另一冷馒头掏出来吃了。服务员又帮他续上温开水,他则接着喝,喝得身上暖暖的,额上渗出了细密的汗,舒坦极了。
⑦后来,雨停了。他以为那些服务员会来收钱的,但是没有。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一个人来问他的事。刚才喊他进来的服务员正站在大门口送客,他忍不住走过去问:“开水多少钱?”服务员微笑:“先生,我们这儿的白开水是免费的。”
⑧那一杯白开水的温暖从此烙在了朋友的记忆里。每每谈到深圳人,朋友的眼里都会升起一片感激的雾来。朋友后来从深圳回来发展,也开了一家酒楼。在酒楼里,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雨天在他檐前躲雨的人,都要请到店里来坐,并且要给人家倒上一杯温开水。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
16. 第四自然段中的“那样奢望”指的是( )
A. 悠闲地吃饭 B. 喝一杯热茶 C. 雨赶紧停 D. 回他的工棚
17. 服务员对他很客气,而他端杯喝水时却“毫不客气”是因为( )
A. 他觉得他是顾客,受到礼待理所当然。 B. 他觉得服务员地位比他低下。
C. 他误解了服务员的本意,以为服务员要宰他。 D. 他虽然没有钱,但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18. 文章结尾“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语言简洁却耐人寻味,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是“一杯温开水”,也能温暖人心,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B.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C. 在结构上呼应了文章的题目,使文章完整紧凑。
D. 表明了作者对朋友因“一杯温开水”而感激涕零,显得有点放大事实。
1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20. 文章以“一杯温开水”为题好在哪里?
21. 第④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答案】16. B 17. C 18. D
19. 朋友在雨天得到了陌生人“一杯温开水”的关爱,他把这种关爱传递了下去。
20. 通过“一杯温开水”这个线索很容易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也容易把握住文章所要表达的“关爱”情感。
21. 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寒冷、窘迫、自卑,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分析,“奢望”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上文第⑤段“朋友拒绝不了那样的微笑,跟进去了。他暗地里想,想宰我?我除了身上的破衣裳,什么也没有”和下文第⑦段“他忍不住走过去问:‘开水多少钱?’服务员微笑:‘先生,我们这儿的白开水是免费的。’”分析,他误解了服务员,以为服务员要宰他。故选C。
【18题详解】
D.“显得有点放大事实”有误。表明了作者对朋友因“一杯温开水”而感激涕零,这是小事情彰显大主题(以小见大)。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采用人物+事件模式概括即可。人物:朋友;事件:雨停了。他以为那些服务员会来收钱的,但是没有。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一个人来问他的事。刚才喊他进来的服务员正站在大门口送客,他忍不住走过去问:“开水多少钱?”服务员微笑:“先生,我们这儿的白开水是免费的”;朋友后来从深圳回来发展,也开了一家酒楼。在酒楼里,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雨天在他檐前躲雨的人,都要请到店里来坐,并且要给人家倒上一杯温开水。据此概括为:朋友在雨天得到了陌生人“一杯温开水”的关爱,他把这种关爱传递了下去。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本讲述朋友在雨天得到了陌生人“一杯温开水”的关爱,他把这种关爱传递了下去的故事。故“一杯温开水”能够作为文章的线索。同时也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一杯温开水”设置了悬念,能够吸引读者兴趣。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根据“抱臂”“转过脸”“望着”“”等一系列动词分析,采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表现了他的寒冷。结合“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分析,采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窘迫、自卑,为下文得到了陌生人“一杯温开水”的关爱作铺垫。
(三)(12分)
寻找幸运花瓣儿
①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
②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放学后,我绕道去街心花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噢,原来是四个花瓣哪!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③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最终没能找到。
④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⑤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恶作剧,故意诳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丁香。
⑥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诳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⑦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我不是赏花,我是在找花。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
⑧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
⑨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
⑩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个瓣儿丁香。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忽然,我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
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22. “我”总共几次去街心公园寻找五瓣儿丁香?(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23. 画线部分写“我”是怎样看花的?“我”这样做是因为( )
A. 这样做能更好地欣赏花朵。 B. 这样赏花不会被蜜蜂叮着。
C. “我”不是在赏花,“我”是在找花。 D. “我”希望有五瓣儿丁香掉下来。
24. “我”为什么一定要寻找五瓣儿丁香?( )
A. 因为五瓣儿丁香很稀奇。 B. 为了得到幸运。
C. 为了证明世界上没有五瓣儿丁香。 D. 同学找得到,“我”也找得到。
25. 题目叫“寻找幸运花瓣儿”的理由是( )
A. 因为能找到五瓣儿丁香就得到了幸运。
B. 因为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使“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使“我”有了一种实现希望的力量,所以说“我”找到了幸运。
C. 因为五瓣儿丁香是幸运的象征。
D.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6. 小作者得到的是什么幸运?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2. C 23. C 24. B 25. B
26. 小作者得到的幸运是当心中萌发希望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第一次:第③段,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第二次:第④段,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第三次:第⑦至 段,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根据上文第⑦段“我不是赏花,我是在找花。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分析得出:我不是赏花,我是在找花。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根据第②段“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得出:为了得到幸运。故选B。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根据第 段“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分析得出:因为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使“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使“我”有了一种实现希望的力量,所以说“我”找到了幸运。故选B。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本文叙述了我为了得到幸运花瓣儿—五瓣丁香花,从而开始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寻找,并最终领悟到“幸运”的真正含义,即是寻找五瓣丁香的过程,使“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使“我”有了一种实现希望的力量,所以说“我”找到了幸运。根据第 段“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得出:小幸运是当心中萌发希望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
三、表达与交流(35分)
27. 小练笔。
有的同学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再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对。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即便是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能放弃这个光荣传统。艰苦奋斗不仅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让人在逆境中学会坚持,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自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而不是乐于享受,通过艰苦奋斗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见解。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再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的认识,要持否定态度,然后围绕关键词“艰苦奋斗”展开论述,分析什么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新时代为什么要发扬这种精神,可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分析“艰苦奋斗”的意义,整合成自己的观点。
如: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再美好的理想也不可能实现,也就不会有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即使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丢失艰苦奋斗的精神,应时刻鞭策自己,通过自身努力,使生活更美好。
28. 快乐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示例: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会保护好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我不会在树上刻字,我不会夺取小草的生命。因为我知道,这些植物都有生命,它们也会疼。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会保护校园里的环境,我不会乱丢果皮纸屑。因为我知道,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懂得的常识。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会珍惜校园里的水资源,我不会浪费每一滴水,因为我知道,珍惜水资源等于在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会保护好教师里的一切,我不会在桌椅上乱写乱刻,我不会有我的脏手去碰那干净的墙壁。因为我知道,这教室的一切不光是属于我的,还是属于大家的。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会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我不会上课开小差,因为我知道,老师为了我们,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为的就是我们成有出息。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会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我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不会浪费别人的宝贵时间。因为我知道,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会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会做一个热爱集体、热爱同学、乐于助人的小学生。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到时候不骗你,我一定做个这样的好学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命题作文。
审题与选材:作文标题“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审题,此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想象类的事件或情形。“如果”表示一种假设,要写的是对现实中本不存在或者无法实现的事物的假设,也可以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如果……”提示我们,既可以写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悔,也可以表达对缺乏实际行动的自责。“我”限定了写作对象,应该用第一人称写作,写自己的感想;“做一回小学生”表明应该回忆小学的事情,小学里的人。本题目的选材还是很宽泛的。可以想象回到小学时修改原先的决定,努力学习;想象回到小学校园阻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想象和朋友之间的交往,改掉自己的坏脾气;想象改掉自己身上存在的坏习惯(如作业拖拉、上课听课不认真等)。
立意参考:
(1)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一定要培养自己见义勇为的品质
(3)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我一定好喝去远方的同学说声“对不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