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B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徐汇期末)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
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
D.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2.(2023九上·新化期末)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3.(2017九上·盐城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4.(2023九上·富县期末)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微粒的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设备测得U形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氨气极易溶于水)。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b
B.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减少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C.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5.(2019九上·凤翔期中)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6.(2023九上·西安期末)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C.氦很不活泼,氧比较活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两种气体的分子不同
7.(2023九上·扶风期末)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④属于原子
8.(2017九上·成都期中)核电荷数为1~18的X、Y两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差的绝对值等于电子层数;Y元素比X元素的原子多2个最外层电子,则X与Y不可能形成的化合物是( )
A.XY B.XY2 C.X2Y D.XY5
9.(2018九上·屯昌月考)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0.(2023九上·平谷期末)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H B.N C.O D.Al
11.(2023九上·大连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a B.O C.H2 D.H2O
12.(2023九上·富县期末)科学家利用锗生产出世界上最灵活的晶体管,这种新型自适应晶体管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切换,能执行不同的逻辑任务。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锗属于金属元素
B.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x的数值是2
D.锗原子的中子数是32
13.(2023九上·江津期末)生活中经常看见备注有“高钙奶”的食用奶,其中的“钙”指的是
A.元素 B.离子 C.原子 D.分子
14.(2023九上·内江期末)下列关于分子 原子和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不可再分
B.水遇冷可结成冰,说明低温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分子 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的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
15.(2023九上·盘龙期末)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铝 C.金刚石 D.甲烷
16.(2023九上·宜良期末)第24届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如图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外有4个电子层
B.核内中子数为31
C.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Ga3+
D.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17.(2023九上·宜良期末)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合理的是( )
A.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一定条件下,水变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6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变小
D.1L大豆与1L沙子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有间隙
18.(2023九上·文山期末)三七汽锅鸡被誉为《十大滇菜》之首,以汤鲜味美,飘香诱人而著称。下列关于汽锅鸡“飘香诱人”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19.(2023九上·邛崃期末)下列现象或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更快 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隔变小
C 金刚石无色透明,石墨深灰色不透明 原子种类不同
D 氧气能供给呼吸,臭氧不能供给呼吸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20.(2023九上·施甸期末)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00对应的元素符号为H
B.1:00元素和8:00元素组成的离子符号:OH-
C.9:00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10:00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填空题
21.(2023九上·门头沟期末)冬季,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到室内,镜片上瞬间出现一层细密的小液滴。以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放置一段时间小液滴又消失了,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液滴消失”的原因是 。
22.(2023九上·绥化期末)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水分子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 (填“>”“=”“<”)200mL,这说明 。
23.(2020九上·九龙坡月考)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 m=14,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 ;
(2)若 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 ;
(4)若该粒子是原子,且化学性质与氟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 m= 。
24.(2019九上·镇平期中)比较与分析归纳会使你的头脑变得更职明。请分析下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名称 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单质化学式 常温常压下状态 单质与氢气反应
氟 F F2 ① 黑暗处爆炸
氯 Cl Cl2 气态 光照爆炸
溴 Br Br2 液态 加热反应
碘 I ② 固态 持续加热缓慢反应
(1)请写出上述表中的空格处应补充的内容
① ②
(2)试归纳氟、氯、溴、碘对应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答一点即可): 。已知:Cl2和Br2的化学性质相似, ,其中HClO也是一种酸,试写出Br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综合题
25.(2023九上·崇左期末)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的一些信息,请回答问题。
(1)氟元素与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的原因是 ,氟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写出12号元素组成的单质和8号元素组成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2021九上·邹城月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1)“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该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没有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了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 ,在图中所示的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2)正电子、负质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普通的电子、质子的质量与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
①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 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 电荷的电子;
②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符号 。
27.(2022九上·陈仓期中)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主要作用是 。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28.(2022九上·江阴期中)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 ;
(2)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 作用。
(3)“水电解系统”的供氧原理为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4)一定条件下,“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的转化反应原理为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该技术的优点在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物质的量是国际化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A不符合题意;
B、摩尔是表示宏观物质的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B符合题意;
C、由每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可知物质的量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C不符合题意;
D、摩尔只是物质的数量单位,不是物质的质量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1摩尔规定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
D、在讲物质的量时要说明微粒的种类
2.【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混合后属于混合物,只含一只元素,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氢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种分子构成一种物质,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则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B、根据不同物质中分子和原子质量大小无法比较分析;
C、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D、根据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①、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的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②、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③、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不变色,只能说明分子的活跃程度,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④、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故答案为:D ;
【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般采用: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的运动活跃,酚酞没有挥发性,分子运动的比较缓慢;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对应正确的结论;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a端有电热丝加热,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氨气浓度测出值大,因此曲线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a,故A不符合题意;
B. 氨气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可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用水吸收,因此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减少氨气对空气的污染,故B符合题意;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0~1min,氨气也是不断运动的,该段时间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此时氨分子还没有运动到传感器位置,故C不符合题意;
D. 通过a、b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因此该实验能证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氨气易挥发,有毒,易溶于水。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分析】依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解决即可.
【解答】由于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质子数等于核电核数,所以其质子数为49,而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问题,此类题常常利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答案】A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故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氦与氧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
B、根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析。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7.【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B、②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是其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②③④质子数均不相同,表示四种不同元素,不符合题意;
D、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8.【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由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差的绝对值等于电子层数,如果X原子电子层有两层,则外层电子个数分别为2,4,即为C;Y元素比X元素的原子多2个最外层电子,则Y为2,6,即为O,化合物有CO,CO
2;
如果X原子电子有三层,则外层电子个数分别为2,8,5,即为P;则Y为2,8,7,即为Cl,化合物有PCl3、PCl5;
经分析知,C不可能存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是解题关键,知道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8个电子。
9.【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根据氢原子的质子数判断.
B、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判断.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D、根据原子的结构和构成微粒的带电情况判断.
【解答】A、所有氢原子的质子数都为1,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故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所以正确.
B、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种氢原子差一半的电子达到2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错误.
D、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该原子核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H为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 N为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C. O为氧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 Al为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11.【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Na可表示钠元素,也能表示1个钠原子,还能表示钠这种物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B、O可表示氧元素及1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氧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H2可表示氢分子和氢气,不能表示元素及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H2O可表示水和水分子,不能表示元素及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和该元素一个原子,若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表示该物质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锗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镍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锗原子中含有32个质子数,则原子中核外有32个电子,则x=32-8-18-4=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正下方的属于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锗的原子序数为32,则质子数是32,中子数≈73-32=41,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B、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层书=元素周期数。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日常生活中经常备注有“高钙奶”的食用奶,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A。
【分析】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1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原子不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A错;
B、低温下水分子也是在不断运动,故B错;
C、分子 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离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错;
D、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有的原子比分子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原子的结构及定义分析;
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D、根据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大小分析。
15.【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B、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D、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盐类物质由离子构成,金属、金刚石等由原子构成,甲烷等由分子构成分析。
16.【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故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不是中子数,符合题意;
C、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Ga3+,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即为元素周期数,最外层电子小于4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分析。
17.【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B、一定条件下,水变成冰,分子还是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6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1L大豆与1L沙子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物质之间存在间隙,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8.【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汽锅鸡“飘香诱人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1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更快是由于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 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隔变小,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金刚石无色透明,石墨深灰色不透明是由于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原子种类相同,故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氧气、臭氧都是由分子构成,氧气能供给呼吸,臭氧不能供给呼吸,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20.【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1:00对应的元素符号为H,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1:00和8:00对应的元素分别为H、O,二者组成的离子为OH-,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9:00对应的元素为F,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Al,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10:00对应的元素为Ne,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B、根据图片确定对应元素的名称,确定组成为零的化学式;
C、根据地壳元素组成的分布规律判断;
D、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21.【答案】水蒸汽;分子在不断运动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进入室内后,镜片上出现小液滴,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液滴消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分析】根据水蒸气液化成水及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22.【答案】很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水分子很小;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填:很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23.【答案】(1)Si
(2)阳离子
(3)S2-
(4)17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若 m=14,质子数为14 的元素是硅,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Si。
(2)若 m-n>10,说明最外层电子以及失去,质子数>电子数,则该粒子是一个阳离子。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原子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质子数=2+8+8-2=16,质子数为16 的元素是硫,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S2-。
(4)若该粒子是原子,且化学性质与氟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说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7,则 m=2+8+7=17。
【分析】(1)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比电子数大几,离子便带有几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阳离子。
(3)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比电子数小几,离子便带有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24.【答案】(1)气态;I2
(2)由气态逐渐变为液态、固态;或与氢气反应越来越缓慢;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氟气在常温下是气体,碘单质的化学式是I2;(2)氟、氯、溴、碘对应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由气态逐渐变为液态、固态;或与氢气反应越来越缓慢。根据氯气和单质溴的化学性质相似,以及方程式Cl2+H2O=HCl+HClO,可知Br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同一主族的单质的化学式及状态的变化分析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溴和水反应生成溴化氢和次溴酸
25.【答案】(1)电子层数相同;非金属;得到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氟原子和氧原子的核外均有2个电子层,所以均位于第二周期;氟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是“气”,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2)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分析,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12号元素是镁,8号元素是氧,即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其核外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2)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3)12号元素是镁,8号元素是氧。
26.【答案】(1)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a
(2)负;正;H-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1)该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没有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了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
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不可能偏向原子核,故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
(2)①氢原子含有1个带正电荷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故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
②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H-。
【分析】(1)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的“ 电性相反 ”来分析。
27.【答案】(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散逸后污染空气
(3);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变红”的原因是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色;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且易溶于水。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3)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实验的符号表达式是:;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不足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膨胀导致进入的水偏少等。
【分析】(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
(3)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说明氧气未被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
28.【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2)吸附
(3);分解
(4);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因此具有吸附作用;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萨巴蒂尔反应器”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水和甲烷,符号表达式为:;该技术的优点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分析】(1)根据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分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4)“萨巴蒂尔反应器”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水和甲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B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徐汇期末)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
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
D.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物质的量是国际化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A不符合题意;
B、摩尔是表示宏观物质的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B符合题意;
C、由每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可知物质的量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C不符合题意;
D、摩尔只是物质的数量单位,不是物质的质量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1摩尔规定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
D、在讲物质的量时要说明微粒的种类
2.(2023九上·新化期末)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混合后属于混合物,只含一只元素,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氢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种分子构成一种物质,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则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B、根据不同物质中分子和原子质量大小无法比较分析;
C、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D、根据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
3.(2017九上·盐城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①、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的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②、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③、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不变色,只能说明分子的活跃程度,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④、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故答案为:D ;
【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般采用: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的运动活跃,酚酞没有挥发性,分子运动的比较缓慢;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对应正确的结论;
4.(2023九上·富县期末)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微粒的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设备测得U形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氨气极易溶于水)。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b
B.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减少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C.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a端有电热丝加热,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氨气浓度测出值大,因此曲线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a,故A不符合题意;
B. 氨气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可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用水吸收,因此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减少氨气对空气的污染,故B符合题意;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0~1min,氨气也是不断运动的,该段时间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此时氨分子还没有运动到传感器位置,故C不符合题意;
D. 通过a、b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因此该实验能证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氨气易挥发,有毒,易溶于水。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2019九上·凤翔期中)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分析】依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解决即可.
【解答】由于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质子数等于核电核数,所以其质子数为49,而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问题,此类题常常利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2023九上·西安期末)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C.氦很不活泼,氧比较活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两种气体的分子不同
【答案】A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故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氦与氧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
B、根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析。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7.(2023九上·扶风期末)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④属于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B、②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是其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②③④质子数均不相同,表示四种不同元素,不符合题意;
D、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8.(2017九上·成都期中)核电荷数为1~18的X、Y两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差的绝对值等于电子层数;Y元素比X元素的原子多2个最外层电子,则X与Y不可能形成的化合物是( )
A.XY B.XY2 C.X2Y D.XY5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由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差的绝对值等于电子层数,如果X原子电子层有两层,则外层电子个数分别为2,4,即为C;Y元素比X元素的原子多2个最外层电子,则Y为2,6,即为O,化合物有CO,CO
2;
如果X原子电子有三层,则外层电子个数分别为2,8,5,即为P;则Y为2,8,7,即为Cl,化合物有PCl3、PCl5;
经分析知,C不可能存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是解题关键,知道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8个电子。
9.(2018九上·屯昌月考)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根据氢原子的质子数判断.
B、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判断.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D、根据原子的结构和构成微粒的带电情况判断.
【解答】A、所有氢原子的质子数都为1,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故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所以正确.
B、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种氢原子差一半的电子达到2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错误.
D、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该原子核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错误.
故选A.
10.(2023九上·平谷期末)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H B.N C.O D.Al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H为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 N为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C. O为氧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 Al为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11.(2023九上·大连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a B.O C.H2 D.H2O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Na可表示钠元素,也能表示1个钠原子,还能表示钠这种物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B、O可表示氧元素及1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氧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H2可表示氢分子和氢气,不能表示元素及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H2O可表示水和水分子,不能表示元素及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和该元素一个原子,若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表示该物质分析。
12.(2023九上·富县期末)科学家利用锗生产出世界上最灵活的晶体管,这种新型自适应晶体管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切换,能执行不同的逻辑任务。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锗属于金属元素
B.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x的数值是2
D.锗原子的中子数是32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锗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镍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锗原子中含有32个质子数,则原子中核外有32个电子,则x=32-8-18-4=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正下方的属于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锗的原子序数为32,则质子数是32,中子数≈73-32=41,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B、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层书=元素周期数。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分析。
13.(2023九上·江津期末)生活中经常看见备注有“高钙奶”的食用奶,其中的“钙”指的是
A.元素 B.离子 C.原子 D.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日常生活中经常备注有“高钙奶”的食用奶,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A。
【分析】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14.(2023九上·内江期末)下列关于分子 原子和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不可再分
B.水遇冷可结成冰,说明低温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分子 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的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原子不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A错;
B、低温下水分子也是在不断运动,故B错;
C、分子 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离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错;
D、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有的原子比分子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原子的结构及定义分析;
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D、根据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大小分析。
15.(2023九上·盘龙期末)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铝 C.金刚石 D.甲烷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B、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D、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盐类物质由离子构成,金属、金刚石等由原子构成,甲烷等由分子构成分析。
16.(2023九上·宜良期末)第24届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如图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外有4个电子层
B.核内中子数为31
C.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Ga3+
D.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故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不是中子数,符合题意;
C、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Ga3+,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即为元素周期数,最外层电子小于4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分析。
17.(2023九上·宜良期末)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合理的是( )
A.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一定条件下,水变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6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变小
D.1L大豆与1L沙子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B、一定条件下,水变成冰,分子还是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6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1L大豆与1L沙子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物质之间存在间隙,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8.(2023九上·文山期末)三七汽锅鸡被誉为《十大滇菜》之首,以汤鲜味美,飘香诱人而著称。下列关于汽锅鸡“飘香诱人”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汽锅鸡“飘香诱人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19.(2023九上·邛崃期末)下列现象或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更快 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隔变小
C 金刚石无色透明,石墨深灰色不透明 原子种类不同
D 氧气能供给呼吸,臭氧不能供给呼吸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更快是由于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 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隔变小,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金刚石无色透明,石墨深灰色不透明是由于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原子种类相同,故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氧气、臭氧都是由分子构成,氧气能供给呼吸,臭氧不能供给呼吸,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20.(2023九上·施甸期末)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00对应的元素符号为H
B.1:00元素和8:00元素组成的离子符号:OH-
C.9:00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10:00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1:00对应的元素符号为H,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1:00和8:00对应的元素分别为H、O,二者组成的离子为OH-,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9:00对应的元素为F,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Al,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10:00对应的元素为Ne,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B、根据图片确定对应元素的名称,确定组成为零的化学式;
C、根据地壳元素组成的分布规律判断;
D、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
21.(2023九上·门头沟期末)冬季,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到室内,镜片上瞬间出现一层细密的小液滴。以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放置一段时间小液滴又消失了,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液滴消失”的原因是 。
【答案】水蒸汽;分子在不断运动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进入室内后,镜片上出现小液滴,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液滴消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分析】根据水蒸气液化成水及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22.(2023九上·绥化期末)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水分子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 (填“>”“=”“<”)200mL,这说明 。
【答案】很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水分子很小;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填:很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23.(2020九上·九龙坡月考)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 m=14,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 ;
(2)若 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 ;
(4)若该粒子是原子,且化学性质与氟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 m= 。
【答案】(1)Si
(2)阳离子
(3)S2-
(4)17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若 m=14,质子数为14 的元素是硅,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Si。
(2)若 m-n>10,说明最外层电子以及失去,质子数>电子数,则该粒子是一个阳离子。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原子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质子数=2+8+8-2=16,质子数为16 的元素是硫,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S2-。
(4)若该粒子是原子,且化学性质与氟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说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7,则 m=2+8+7=17。
【分析】(1)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比电子数大几,离子便带有几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阳离子。
(3)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比电子数小几,离子便带有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24.(2019九上·镇平期中)比较与分析归纳会使你的头脑变得更职明。请分析下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名称 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单质化学式 常温常压下状态 单质与氢气反应
氟 F F2 ① 黑暗处爆炸
氯 Cl Cl2 气态 光照爆炸
溴 Br Br2 液态 加热反应
碘 I ② 固态 持续加热缓慢反应
(1)请写出上述表中的空格处应补充的内容
① ②
(2)试归纳氟、氯、溴、碘对应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答一点即可): 。已知:Cl2和Br2的化学性质相似, ,其中HClO也是一种酸,试写出Br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气态;I2
(2)由气态逐渐变为液态、固态;或与氢气反应越来越缓慢;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氟气在常温下是气体,碘单质的化学式是I2;(2)氟、氯、溴、碘对应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由气态逐渐变为液态、固态;或与氢气反应越来越缓慢。根据氯气和单质溴的化学性质相似,以及方程式Cl2+H2O=HCl+HClO,可知Br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同一主族的单质的化学式及状态的变化分析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溴和水反应生成溴化氢和次溴酸
三、综合题
25.(2023九上·崇左期末)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的一些信息,请回答问题。
(1)氟元素与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的原因是 ,氟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写出12号元素组成的单质和8号元素组成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电子层数相同;非金属;得到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氟原子和氧原子的核外均有2个电子层,所以均位于第二周期;氟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是“气”,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2)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分析,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12号元素是镁,8号元素是氧,即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其核外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2)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3)12号元素是镁,8号元素是氧。
26.(2021九上·邹城月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1)“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该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没有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了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 ,在图中所示的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2)正电子、负质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普通的电子、质子的质量与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
①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 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 电荷的电子;
②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符号 。
【答案】(1)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a
(2)负;正;H-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1)该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没有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了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
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不可能偏向原子核,故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
(2)①氢原子含有1个带正电荷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故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
②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H-。
【分析】(1)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的“ 电性相反 ”来分析。
27.(2022九上·陈仓期中)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主要作用是 。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散逸后污染空气
(3);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变红”的原因是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色;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且易溶于水。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3)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实验的符号表达式是:;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不足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膨胀导致进入的水偏少等。
【分析】(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
(3)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说明氧气未被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
28.(2022九上·江阴期中)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 ;
(2)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 作用。
(3)“水电解系统”的供氧原理为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4)一定条件下,“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的转化反应原理为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该技术的优点在于 。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2)吸附
(3);分解
(4);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因此具有吸附作用;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萨巴蒂尔反应器”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水和甲烷,符号表达式为:;该技术的优点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分析】(1)根据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分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4)“萨巴蒂尔反应器”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水和甲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