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2 14:30:18

文档简介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
一、基础运用
1.(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3现代诗两首)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归巢   (cháo cáo) 芦苇   (wéi wěi)
罗   (ló luó)列 睡眠   (mín mián)
霸   (bà pà)王 占   (zàn zhàn)有
尽   (jǐn jìn)管我用完了全部力气,还是没能走到这条路的尽   (jǐn jìn)头。
2.(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3现代诗两首)查字典填空。
①我们要查“巢”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序   。我会用“巢”组词:   
②我们要查“霸”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序   。我会用“霸”组词:   。
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3现代诗二首一课一练)选字填空。
(罗 萝)    卜 绿      汉    罗
(甩 用)    法
   头 利      开
(青 清)    草
   醒    闲    菜
4.(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3现代诗二首一课一练)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5.(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3现代诗二首一课一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是倦了,   驮着斜阳回去。
在写一句话:   。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的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再写一句拟人句:   。
二、阅读理解
(小语四上《秋晚的江上》)阅读《秋晚的江上》,回答问题。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6.本首诗共有   小节。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倦——(   ) 瞬——(   )
8.第一小节中的“驮着”一词能不能改成“带着”?为什么?
9.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10.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小语四上 花牛歌)课内阅读。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1.诗歌中描写了   、   、   、   、   、   、   七种景物。
12.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   、   、   、   的一系列行动。
13.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   和对   的追崇。
14.诗歌的作者是   ,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   》。
(小语四上《花牛歌》)课外阅读。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5.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16.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   ,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   ,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   而来   于树的神采。
17.第一节中第   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   之情。而第   、   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   。
18.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   与   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   感。
19.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三、小练笔
20.(小语四上 花牛歌)仿写小练笔。
《花牛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坐、眠、走和做梦的情形,表现了花牛生活的自由自在。花牛在草地上还会做些什么呢?请你模仿写一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háo;wěi;luò;mián;bà;zhàn;jǐn;jìn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cháo、wěi、luò、mián、bà、zhàn、jǐn、jìn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答案】巛;8;C;cao;鸟巢;雨;13;B;ba;霸占
【知识点】词形;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组词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巛、8、C、cao、鸟巢、雨、13、B、ba、霸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3.【答案】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拼音;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错误,归鸟、斜阳、清江、芦苇、向晚等一组五彩斑斓的景象交相辉映,倦态、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一组动感十足的场景相继登场,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的无比欣悦心情,,如一帧色彩明丽的风光小品,自是可人之境。
(2)错误,“霸占”的“占”读音应是“zhàn”。
(3)正确
(4)错误,《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刘大白。
故答案为:(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课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答案】(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知识点】修辞手法;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一个填关联词语“尽管、还”,这句话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
(2)把“芦苇”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这是拟人。
故答案为:(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用关联词语造句,使句子连贯。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答案】6.2
7.累;瞬间
8.不能改,因为“驮”就是用背负载人和物,突出了鸟儿倦的程度,其他词就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9.拟人;“妆”和“红颜”把芦苇拟人化给全诗平添了趣味和生机
10.鸟儿背着斜阳归巢,当它双翅翻动的时候,把斜阳抖落到江里,斜阳把江面染成了红色,江边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了红色,就像美丽的女子站在江边。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小节的把握能力,诗中小节分得清,数一数即可。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结合具体语境从表达效果方面考虑进行分析。
(4)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5)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理解句意是前提。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6.考查有几个小节,此题较容易,诗中按小节分得清楚,每个小节之间都有一个空行,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本首诗共有2小节。
7.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倦:疲。近义词是累。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近义词是瞬间。
8.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因为“驮”就是用背负载人和物,突出了鸟儿倦的程度,其他词就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9.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是拟人。
10.描绘诗歌画面不能改变古诗文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再现古诗诗句所呈现的画面。我们所学习的古诗文大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因此,改写时要特别注意将这些古诗文所呈现的画面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鸟儿背着斜阳归巢,当它双翅翻动的时候,把斜阳抖落到江里,斜阳把江面染成了红色,江边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了红色,就像美丽的女子站在江边。
【答案】11.花牛;草地;剪秋萝;白云;太阳;西山;青峰
12.坐;眠;走;做梦
13.热爱;自由
14.徐志摩;再别康桥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能力,细读诗句找出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1.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对简单,从诗中挑出来即可。如:诗歌中描写了花牛、草地、剪秋萝、白云、太阳、西山、青峰七种景物。
12.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坐、眠、走、做梦的一系列行动。
1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14.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诗歌的作者是徐志摩,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再别康桥》。
【答案】15.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轻快的生活的渴求。
16.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翘着尾尖,它不作声;疾飞;默立
17.二;惊喜、雀跃;四;五;欢欣愉悦和满怀的希冀
18.希望;失望;失落(或“惆怅”等)
19.D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了解《黄鹂》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写作目的及思想感情。
(2)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诗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此题考查学生对这诗句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5.《黄鹂》是近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新诗。第一节的五句写黄鹂飞来,表达了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后一节五句则是写黄鹂飞走,这欢乐又在瞬间逝去的惆帐。前后两节形成强烈的感情反差,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轻快的生活的渴求。
16.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一掠颜色飞上了树,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翘着尾尖,它不作声,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
17.整体感知诗文第一节内容可知,第二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惊喜、雀跃之情。而第四、五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满怀的希冀。
18.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可知,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失落感。
19.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D项“也是一种自信”理解有误。
20.【答案】略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拟人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花牛在草地里跑,逗得草儿哈哈笑。
故答案为:跑、逗得草儿哈哈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 / 1【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
一、基础运用
1.(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3现代诗两首)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归巢   (cháo cáo) 芦苇   (wéi wěi)
罗   (ló luó)列 睡眠   (mín mián)
霸   (bà pà)王 占   (zàn zhàn)有
尽   (jǐn jìn)管我用完了全部力气,还是没能走到这条路的尽   (jǐn jìn)头。
【答案】cháo;wěi;luò;mián;bà;zhàn;jǐn;jìn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cháo、wěi、luò、mián、bà、zhàn、jǐn、jìn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3现代诗两首)查字典填空。
①我们要查“巢”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序   。我会用“巢”组词:   
②我们要查“霸”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序   。我会用“霸”组词:   。
【答案】巛;8;C;cao;鸟巢;雨;13;B;ba;霸占
【知识点】词形;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组词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巛、8、C、cao、鸟巢、雨、13、B、ba、霸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3现代诗二首一课一练)选字填空。
(罗 萝)    卜 绿      汉    罗
(甩 用)    法
   头 利      开
(青 清)    草
   醒    闲    菜
【答案】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3现代诗二首一课一练)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拼音;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错误,归鸟、斜阳、清江、芦苇、向晚等一组五彩斑斓的景象交相辉映,倦态、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一组动感十足的场景相继登场,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的无比欣悦心情,,如一帧色彩明丽的风光小品,自是可人之境。
(2)错误,“霸占”的“占”读音应是“zhàn”。
(3)正确
(4)错误,《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刘大白。
故答案为:(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课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3现代诗二首一课一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是倦了,   驮着斜阳回去。
在写一句话:   。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的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再写一句拟人句:   。
【答案】(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知识点】修辞手法;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一个填关联词语“尽管、还”,这句话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
(2)把“芦苇”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这是拟人。
故答案为:(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用关联词语造句,使句子连贯。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阅读理解
(小语四上《秋晚的江上》)阅读《秋晚的江上》,回答问题。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6.本首诗共有   小节。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倦——(   ) 瞬——(   )
8.第一小节中的“驮着”一词能不能改成“带着”?为什么?
9.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10.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6.2
7.累;瞬间
8.不能改,因为“驮”就是用背负载人和物,突出了鸟儿倦的程度,其他词就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9.拟人;“妆”和“红颜”把芦苇拟人化给全诗平添了趣味和生机
10.鸟儿背着斜阳归巢,当它双翅翻动的时候,把斜阳抖落到江里,斜阳把江面染成了红色,江边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了红色,就像美丽的女子站在江边。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小节的把握能力,诗中小节分得清,数一数即可。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结合具体语境从表达效果方面考虑进行分析。
(4)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5)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理解句意是前提。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6.考查有几个小节,此题较容易,诗中按小节分得清楚,每个小节之间都有一个空行,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本首诗共有2小节。
7.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倦:疲。近义词是累。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近义词是瞬间。
8.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因为“驮”就是用背负载人和物,突出了鸟儿倦的程度,其他词就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9.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是拟人。
10.描绘诗歌画面不能改变古诗文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再现古诗诗句所呈现的画面。我们所学习的古诗文大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因此,改写时要特别注意将这些古诗文所呈现的画面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鸟儿背着斜阳归巢,当它双翅翻动的时候,把斜阳抖落到江里,斜阳把江面染成了红色,江边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了红色,就像美丽的女子站在江边。
(小语四上 花牛歌)课内阅读。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1.诗歌中描写了   、   、   、   、   、   、   七种景物。
12.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   、   、   、   的一系列行动。
13.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   和对   的追崇。
14.诗歌的作者是   ,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   》。
【答案】11.花牛;草地;剪秋萝;白云;太阳;西山;青峰
12.坐;眠;走;做梦
13.热爱;自由
14.徐志摩;再别康桥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能力,细读诗句找出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1.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对简单,从诗中挑出来即可。如:诗歌中描写了花牛、草地、剪秋萝、白云、太阳、西山、青峰七种景物。
12.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坐、眠、走、做梦的一系列行动。
1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14.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诗歌的作者是徐志摩,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再别康桥》。
(小语四上《花牛歌》)课外阅读。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5.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16.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   ,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   ,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   而来   于树的神采。
17.第一节中第   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   之情。而第   、   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   。
18.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   与   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   感。
19.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答案】15.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轻快的生活的渴求。
16.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翘着尾尖,它不作声;疾飞;默立
17.二;惊喜、雀跃;四;五;欢欣愉悦和满怀的希冀
18.希望;失望;失落(或“惆怅”等)
19.D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了解《黄鹂》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写作目的及思想感情。
(2)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诗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此题考查学生对这诗句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5.《黄鹂》是近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新诗。第一节的五句写黄鹂飞来,表达了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后一节五句则是写黄鹂飞走,这欢乐又在瞬间逝去的惆帐。前后两节形成强烈的感情反差,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轻快的生活的渴求。
16.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一掠颜色飞上了树,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翘着尾尖,它不作声,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
17.整体感知诗文第一节内容可知,第二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惊喜、雀跃之情。而第四、五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满怀的希冀。
18.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可知,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失落感。
19.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D项“也是一种自信”理解有误。
三、小练笔
20.(小语四上 花牛歌)仿写小练笔。
《花牛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坐、眠、走和做梦的情形,表现了花牛生活的自由自在。花牛在草地上还会做些什么呢?请你模仿写一写。
【答案】略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拟人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花牛在草地里跑,逗得草儿哈哈笑。
故答案为:跑、逗得草儿哈哈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