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秋季七年级入学综合素养监测
语 文 试 题(九)(原卷)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入学语文素养考查,六年的语文学习,你的语文素养已有很大提高,现在请你自信地提起笔、沉着、冷静、仔细地答题,展示才华,成就自己,祝你成功! 本试题共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12题,共38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外(fēn) 染缸(rǎn) 何曾(céng)
B.处境(chǔ) 不禁(jīn) 惊慌(huāng)
C.幼稚(zhì) 兴旺(xīng) 领域(yi)
D.压迫(bì) 占据(zhàn) 挽回(wǎn)
2.(2分)下面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迟钝 劫难 催绵曲 维妙维肖
B.衔接 放肆 园滚滚 一声不吭
C.瘦削 枯竭 热乎乎 跌跌撞撞
D.挪移 严俊 要不然 轻歌漫舞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总是津津乐道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B.爷爷患有动脉硬化症,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很多年不写东西了。。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程成画的这幅漫画夸张而传神,连李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B.《草原》和《北京的春节》都是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C.阅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D.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并注意用语文明。
5.(2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是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书湖阴先生壁》都是宋诗中写景的精品。
C.《十五夜望月》是诗人王建寄友人的作品,与这首诗有关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清白”的意思是高尚的节操。
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班同学一起通过并讨论了毕业晚会的活动方案。
B.同桌的这篇作文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错别字。
C.八点了,弟弟还没做完作业,哭得伤心,我赶紧鼓励他:“别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D.《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大的赞誉。
7.(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毕业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还有体育加试。
B.“我的朋友们,”他兴奋地说:“我日日夜夜都在想念着你们!”
C.我们班准备下周开展一次“小说人物大家猜”的活动。
D.花市上有水仙、牡丹、山茶、梅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8.(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
②这就是赤潮现象。
③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
④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
⑤这一大片福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A.④①③②⑤ B.②⑤④①③ C.①④③②⑤ D.②④①③⑤
9.(8分)按要求填空。
(1)(6分)先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①见微( )著 ②舍( )为人 ③昂首( )胸
④鞠躬尽( ) ⑤追根求( ) ⑥坚( )不屈
(2)(2分)选择以上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诗篇,我认识了( )的李大钊、为国为民( )的周恩来、( )托起炸药包炸毁暗堡的董存瑞、( )的张思德……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
A.①②④⑥ B.⑥④③② C.⑤④③① D.③②①⑥
10.(4分)名著阅读。
名著中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西游记》中,孙悟空既有机智神勇的一面,也有急躁鲁莽的一面。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将以下人物性格的另一面和相关事例填写在表格中。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唯利是图 想通过贩卖黑奴赚取巨额利益
①_____ ②_____
《汤姆 索亚历险记》 汤姆 索亚 调皮捣蛋 给猫吃解痛药闹得家里天翻地覆
③_____ ④_____
11.(4分)按要求写句子。
(1)(2分)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缩句)
(2)(2分)爸爸说:“到了那边,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了中文。”(改为转述句)
12.(6分)诗词之美。
诗词中有真情之美:“终日不成章, ① ”是对爱人的苦苦思念;“劝君更尽一杯酒,
② ”是对好友的依依不舍;“ ③ ,报得三春晖”是对母爱的深深感恩;“何当金络脑, ④ ”是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君看一叶舟, ⑤ ”饱含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稻花香里说丰年, ⑥ ”是对农民丰收之年的期盼。
二、阅读(本题包括13-23题,共32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②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③,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②逆,违抗;③不信:不诚实,说假话。
13.(2分)下列三个句子中的“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虎求百兽而食之( )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兽见之皆走( )
①它们,代百兽。 ②它,代老虎。 ③它,代狐狸。 ④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A.①②③ B.④③①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2分)对“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15.(4分)从这则寓言概括出的成语是 ① ,用来比喻 ② 的人。像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讲述大道理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我知道的有 ③ ,它说明的观点是: ④ 。
16.(4分)若故事中的老虎突然醒悟又将如何?请发挥想象,给这个故事换个新的结尾。
阅读《那年花开》,完成17-20题。(11分)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⑴夏季,是桅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桅子花香弥漫开来。
⑵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⑶“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⑷“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⑸“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⑹“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⑺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⑻A.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⑼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⑽B.“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⑾“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⑿“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
⒀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⒁“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⒂“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⒃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⒄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桅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7.(4分)初读短文,完成表格,把文章的情节和“我”的心理补充完整。
情节 因写小说被老师请到办公室。 ②_______ 征文比赛,出师不利。 ④________
“我”的心理 ①______ 悬着的心放下了。 ③_______ 重拾信心。
18.(2分)读文中的A、B两句,说一说徐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9.(2分)给合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0.(3分)课文的结尾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3题。(9分)
【材料一】
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材料二】某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内容 各项调查百分率(%)
和看电视、上网相比,你更喜欢阅读课外书吗? 是的 不是,我更喜欢前者 很少读书
36.8% 52.6% 10.6%
你每月大约读几本课外书? 1本 2-3本 4本以上
54.11% 37.89% 8%
你平时看得最多的是哪类书? 故事类 科普类 什么书都看
52.6% 36.8% 10.6%
你读课外书时,有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吗? 经常勾画记录 有时勾画记录 从不勾画记录
5.3% 73.6% 21.1%
21.(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
22.(3分)你从材料二中的表格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出3点。
23.(4分)仔细阅读以上文本材料,判断以下各题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与看电视、上网相比,小学生更喜欢看课外书。 ( )
(2)小学生平时看得最多的是故事类书。 ( )
(3)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的量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 ( )
(4)材料一采用的是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
作文(30分)
24.题目:为______点赞
提示与要求:点赞是一个网络用语,表示对某个人,某一句话,某一件事,某一种做法等表示赞同。在你的经历中,有什么值得让你竖起大拇指点赞的呢?请先把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习作,做到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细节描写,400字左右。
2023年秋季七年级入学综合素养监测
语 文 试 题(九)(解析卷)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入学语文素养考查,六年的语文学习,你的语文素养已有很大提高,现在请你自信地提起笔、沉着、冷静、仔细地答题,展示才华,成就自己,祝你成功! 本试题共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12题,共38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外(fēn) 染缸(rǎn) 何曾(céng)
B.处境(chǔ) 不禁(jīn) 惊慌(huāng)
C.幼稚(zhì) 兴旺(xīng) 领域(yi)
D.压迫(bì) 占据(zhàn) 挽回(wǎn)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分外(fēn) ——fèn;C.领域(yi)——yù;D.压迫(bì)——pò;故选B。
2.(2分)下面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迟钝 劫难 催绵曲 维妙维肖
B.衔接 放肆 园滚滚 一声不吭
C.瘦削 枯竭 热乎乎 跌跌撞撞
D.挪移 严俊 要不然 轻歌漫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A.催绵曲——催眠曲,维妙维肖——惟妙惟肖;B.园滚滚——圆滚滚;
D.轻歌漫舞——轻歌曼舞,严俊——严峻;故选C。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总是津津乐道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B.爷爷患有动脉硬化症,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很多年不写东西了。。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程成画的这幅漫画夸张而传神,连李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答案】A
【解析】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A项:“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句中指她对于自己的成绩高兴得谈论不停,故A项正确;B.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与语境不相符;C项.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用于此处不恰当,应该为:事半功倍;D项:“俊不禁”中“不禁”意思是无法控制自己,整个词语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这与后文中的“笑了”重复,故D项不正确。
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B.《草原》和《北京的春节》都是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C.阅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D.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并注意用语文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有误,《玄秘塔碑》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故选A。
5.(2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是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书湖阴先生壁》都是宋诗中写景的精品。
C.《十五夜望月》是诗人王建寄友人的作品,与这首诗有关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清白”的意思是高尚的节操。
【答案】C
【解析】考查古诗词理解。C.《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故选C。
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班同学一起通过并讨论了毕业晚会的活动方案。
B.同桌的这篇作文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错别字。
C.八点了,弟弟还没做完作业,哭得伤心,我赶紧鼓励他:“别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D.《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大的赞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辨析。A.语序不当。活动方案应该是先“讨论”,再“通过”。B.语意重复。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包含错误的意思。与前面的“错误”语意含有重复的部分。C.语言不得体。“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根据句子语境,用来安慰弟弟没写完作业,运用不恰当。故选D。
7.(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毕业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还有体育加试。
B.“我的朋友们,”他兴奋地说:“我日日夜夜都在想念着你们!”
C.我们班准备下周开展一次“小说人物大家猜”的活动。
D.花市上有水仙、牡丹、山茶、梅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B.提示语在中间时,要用逗号。“他兴奋地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
8.(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
②这就是赤潮现象。
③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
④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
⑤这一大片福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A.④①③②⑤ B.②⑤④①③ C.①④③②⑤ D.②④①③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④①③记叙了时间、人物、时间,由“这就是赤潮现象”紧接,⑤小结。
9.(8分)按要求填空。
(1)(6分)先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①见微( )著 ②舍( )为人 ③昂首( )胸
④鞠躬尽( ) ⑤追根求( ) ⑥坚( )不屈
【答案】①知 ②己 ③挺 ④瘁 ⑤源 ⑥贞
【解析】考查补充词语。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语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①见微知著:微:小,指事物的萌芽状态。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作“睹微知著”。②舍己为人:意思是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③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④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于国事;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⑤追根求源:同'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⑥坚贞不屈:坚定而有气节,绝不屈服。
(2)(2分)选择以上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诗篇,我认识了( )的李大钊、为国为民( )的周恩来、( )托起炸药包炸毁暗堡的董存瑞、( )的张思德……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
A.①②④⑥ B.⑥④③② C.⑤④③① D.③②①⑥
【答案】B
【解析】考查选词填空。选择填空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当时是李大钊遇难16周年。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与敌人英勇斗争,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应选择“坚贞不屈”。周恩来总理是一个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一生都在忙碌的人。应选择“鞠躬尽瘁”。根据句中“托起炸药包”抬起头,挺起胸膛。说明董存瑞舍身为国的英雄气概,应选择“昂首挺胸”。张思德同志是一个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应选择“舍己为人”。
10.(4分)名著阅读。
名著中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西游记》中,孙悟空既有机智神勇的一面,也有急躁鲁莽的一面。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将以下人物性格的另一面和相关事例填写在表格中。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唯利是图 想通过贩卖黑奴赚取巨额利益
①_____ ②_____
《汤姆 索亚历险记》 汤姆 索亚 调皮捣蛋 给猫吃解痛药闹得家里天翻地覆
③_____ ④_____
【答案】①顽强的毅力 ②自己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全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支撑。 ③敢于冒险 ④他不受约束,敢于去危险境地探险。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结合作品内容写出答案即可。《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鲁滨逊又是个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示例:鲁宾逊拥有惊人的毅力和丰富的创造精神。鲁宾逊一生乐观,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他克服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绝境里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条生路,凭借自己惊人的创造力不但为自己建造了房屋还制作出了面包。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度过了在岛上28年之久。鲁宾逊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勇敢,机智的性格。《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阿姨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汤姆也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埃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示例: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埃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
11.(4分)按要求写句子。
(1)(2分)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缩句)
(2)(2分)爸爸说:“到了那边,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了中文。”(改为转述句)
【答案】(1)河水泻下来。 (2)爸爸说,到了那边,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文。
【解析】(1)考查缩句。缩句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作答时要根据缩写的步骤,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部分即可。例:河水泻下来。(2)考查改为转述句。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本题可以按照方法改成:爸爸说,到了那边,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文。
12.(6分)诗词之美。
诗词中有真情之美:“终日不成章, ① ”是对爱人的苦苦思念;“劝君更尽一杯酒,
② ”是对好友的依依不舍;“ ③ ,报得三春晖”是对母爱的深深感恩;“何当金络脑, ④ ”是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君看一叶舟, ⑤ ”饱含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稻花香里说丰年, ⑥ ”是对农民丰收之年的期盼。
【答案】①泣涕零如雨 ②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谁言寸草心 ④快走踏清秋 ⑤出没风波里 ⑥听取蛙声一片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背默。注意“涕”、“踏”、“波”、“蛙”字的正确书写。
二、阅读(本题包括13-21题,共32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②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③,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②逆,违抗;③不信:不诚实,说假话。
13.(2分)下列三个句子中的“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虎求百兽而食之( )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兽见之皆走( )
①它们,代百兽。 ②它,代老虎。 ③它,代狐狸。 ④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A.①②③ B.④③①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推测“之”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之:代词,指百兽。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之:代词,指狐狸。兽见之皆走: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之:代词,指老虎和狐狸。故选D。
14.(2分)对“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作答时要反复阅读全文,先清楚每个词语的意思,再将词语意思串联起来,翻译句子的意思。此句的意思为:“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观:看。见:看见。
15.(4分)从这则寓言概括出的成语是 ① ,用来比喻 ② 的人。像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讲述大道理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我知道的有 ③ ,它说明的观点是: ④ 。
【答案】①狐假虎威 ②仗势欺人 ③守株待兔 ④做事情时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依赖运气,不劳而获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原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后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还有: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
例如: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
16.(4分)若故事中的老虎突然醒悟又将如何?请发挥想象,给这个故事换个新的结尾。
【答案】老虎见识到狐狸的厉害后,便忌惮三分,灰溜溜的走了。可老虎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这矮小的狐狸能有如此威力。在回家的路上,老虎听见有两只猴子在树上在讨论:“这老虎看似凶狠无比,但脑袋也不灵光嘛,被狐狸借了势力……”老虎突然醒悟,它被狐狸利用了,气冲冲的返回找狐狸算账,却发现狐狸已经不见踪影。
【解析】本题考查结尾改写。在作答时,要合理想象,符合原文的逻辑,注意语言尽量简洁,篇幅不宜过长。例如:狐狸以为自己能蒙骗过老虎,却不曾想老虎回忆起自己平时出行,动物们一样吓得四处逃散,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但老虎装作默不作声,趁狐狸得意洋洋时,抓住了狐狸。狐狸一边哭喊,一边挣扎,最终舍弃了自己的尾巴侥幸逃了出来。
阅读《那年花开》,完成17-20题。(11分)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⑴夏季,是桅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桅子花香弥漫开来。
⑵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⑶“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⑷“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⑸“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⑹“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⑺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⑻A.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⑼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⑽B.“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⑾“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⑿“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
⒀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⒁“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⒂“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⒃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⒄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桅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7.(4分)初读短文,完成表格,把文章的情节和“我”的心理补充完整。
情节 因写小说被老师请到办公室。 ②_______ 征文比赛,出师不利。 ④________
“我”的心理 ①______ 悬着的心放下了。 ③_______ 重拾信心。
【答案】①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②老师夸赞“我”文笔不错,让“我”试着投稿 ③沮丧 ④老师讲故事鼓励并开导“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理解和信息提取。通读全文,根据第⑺自然段句子“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可知,被老师请到办公室后,“我”的心里是“紧张得快要窒息”;根据第⑻自然段句子“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可知,“我”悬着的心放下来是因为老师夸赞“我”文笔不错,让“我”试着投稿;根据第⑽自然段句子“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可知,“我”征文比赛,出师不利后,心理是“沮丧”;根据第⒃自然段句子“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可知,“我”重拾信心是听了老师的话,联系上文可知老师的话即老师讲故事鼓励并开导“我”。
18.(2分)读文中的A、B两句,说一说徐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 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⑻自然段句子“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可知,徐老师是个上市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根据第⑽自然段句子“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可知,这是对徐老师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徐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了他有教育智慧。
19.(2分)给合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答案】表层含义:初三那年栀子花盛开;深层含义:老师鼓励“我”,给“我”信心“我”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题目的理解。根据第②自然段句子“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可知,题目中的“那年”指的是“我”初三那一年。根据第⑴自然段句子“夏季,是桅子花盛开的季节”可知,“花开”指的是栀子花开了。因此,题目的表层含义就是初三那年栀子花盛开。根据第⒃自然段句子“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可知,题目的深层含义就是老师鼓励“我”,给“我”信心“我”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20.(3分)课文的结尾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短文结尾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借栀子花笑了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徐老师的感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方法和体会情感。根据第⒄自然段句子“那一年,校园里桅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可知,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借“桅子树上的花笑了”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是借景抒情。通过“笑笑得那样灿烂”可知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对徐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3题。(9分)
【材料一】
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材料二】某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内容 各项调查百分率(%)
和看电视、上网相比,你更喜欢阅读课外书吗? 是的 不是,我更喜欢前者 很少读书
36.8% 52.6% 10.6%
你每月大约读几本课外书? 1本 2-3本 4本以上
54.11% 37.89% 8%
你平时看得最多的是哪类书? 故事类 科普类 什么书都看
52.6% 36.8% 10.6%
你读课外书时,有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吗? 经常勾画记录 有时勾画记录 从不勾画记录
5.3% 73.6% 21.1%
21.(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①工作生活劳累 ②缺乏阅读兴趣
【解析】考查概括材料。结合材料一“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可知我国人均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大家忙于工作、生活,没有空余时间看书;结合“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可知大家缺乏看书的兴趣。
22.(3分)你从材料二中的表格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出3点。
【答案】(1)学生喜欢看电视、上网;(2)学生平时看得最多的是故事书;(3)学生读课外书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人数很少。
【解析】考查图表阅读能力。材料二是关于某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根据调查内容以及数据统计,可知小学生们大部分喜欢看电视、上网,少部分阅读课外书;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在一月一本;看的最多的课外书类别是故事类;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经常勾画的习惯。
23.(4分)仔细阅读以上文本材料,判断以下各题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与看电视、上网相比,小学生更喜欢看课外书。( )
(2)小学生平时看得最多的是故事类书。( )
(3)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的量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 )
(4)材料一采用的是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答案】(1)× (2)√ (3)× (4)√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与判断。(1)结合材料二的调查情况,和看电视、上网相比,你更喜欢阅读课外书吗?是的占比36.8%;不是,我更喜欢前者,占比52.6%;很少读书,占比10.6%。可知大家更喜欢看电视和上网,故题干说法错误。(2)结合材料二的调查情况,你平时看得最多的是哪类书?那一行中,故事类:52.6%;科普类:36.8%;什么书都看:10.6%。可知大家看的故事类比较多。故正确。(3)结合材料一“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可知我国的人均阅读量低于发达国家。故错误。(4)“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说明我国的阅读量;“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将我国同其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突出我国的人均阅读量低于发达国家。故正确。
作文(30分)
24.题目:为______点赞
提示与要求:点赞是一个网络用语,表示对某个人,某一句话,某一件事,某一种做法等表示赞同。在你的经历中,有什么值得让你竖起大拇指点赞的呢?请先把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习作,做到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细节描写,400字左右。
【例文】:
为自己点赞
为自己点赞,是对自己的赞许,是对自己的肯定。那么,我们有没有为自己点赞呢 当然是有的。
还记得那是举办完班级朗诵比赛的第二天,谭老师迈着大步走到了我面前:“恭喜你!你和小麦是我们班投票选出来的两位最佳朗诵者。我决定让你和小麦代表我们班去参加学校的比赛。”听完这番话,我瞬间惊讶地张开了嘴,心道:可能吗?老师会不会是记错了?
接下来的八天里我渐渐地淡忘了这件事,由于全市统考在即,我们每天都在复习,逐渐将老师那期望的眼神和我准备的稿子也一道忘了。
直到要比赛的前二天,小麦提醒我:“是不是在后天就要朗涌比赛了啊?”我这才想起,但我的稿子已经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焦急和慌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慢慢地平静下来思考,稿子不见了我就马上重新写一份,再加紧朗诵练习,只要全力以赴,应该是能够在赛前准备好的。于是,在接下来仅剩的这两天里,我开始忘我地备战。
一转眼,就到了要比赛的这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大多媒体数室。在我前面的同学一个个上台,一次次地获得了热烈的堂声,看着他们优异的表现,我心中打起了退堂鼓,因为与他们精心的准备相比,我的准备简直是微不足道。轮到我上台了,从等候室到舞台中央的这段路似乎格外的漫长,我的脚似乎被灌了铅,每走一步都艰难无比。我终于站到了舞台上,望着老师那坚定、鼓励的目光,我开始了。刚开始我情绪紧张,话语其至有些不流利,可后来,我渐渐地战胜了自己,语气变得慷慨激昂,情绪变得激情四射。虽然没有背影,没有音乐,只有我的声音,但那些声音是有力的、热烈的!
朗诵结束后,老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堂声。是啊,这一次,我拼尽了全力,战胜了自己。这一次,我为自己点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以“为______点赞”为题的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全题目。根据提示,根据自己过往的经历,可以选择印象比较深刻的某个人、某句话或某件事来写,表达自己强烈的赞同之意。题目可直接加入自己为之点赞的对象。如:为他们点赞、为劳动点赞等。
写作思路:
开头: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写出为什么点赞,点题,引出下文。
中间:运用具体的事例交代清楚前因后果,写清楚为之点赞的原因,注意细节的刻画,尽量用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描写手法写生动、具体。
结尾:总结全文,再一次强调为谁点赞,和开头呼应,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