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1.2离子反应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1.2离子反应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16:57:0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1.2离子反应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版
一、选择题
1.(2023高一下·金华期末)下图为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固体不导电,因为NaCl固体中无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B.和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C.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过程破坏了离子键
D.该过程通常表示为
【答案】D
【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NaCl固体不导电,是因为其没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 和 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B不符合题意;
C.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过程中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即破坏了离子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信息,该过程没有通电,应表示为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物质导电是因为其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
B.和 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C.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
D.注意该过程没有通电。
2.(2023高一下·金华期末)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 与 反应生成H2O和CO2,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 与 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Cl-有还原性,MnO4 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离子之间是否能大量共存,主要看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等时,离子之间不可大量共存。在遇到此类试题时,注意题干中是否涉及颜色,要熟悉溶液中常见离子的颜色,以及溶液的酸碱性。另注意“H+与NO3-”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2023高一下·玉溪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B.溶液中滴入过量稀氨水:
C.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加醋酸:
D.将通入到溶液中:
【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应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稀氨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B错误;
C、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应拆成离子形式;
B、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
C、小苏打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加入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
4.(2023高一下·官渡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B.向氯水中通入少量的:
C.将通入到饱和的溶液中:
D.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向溶液中 通入少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根,A不符合题意;
B.氯水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B符合题意;
C.碳酸氢根不能完全电离,不能拆开,C不符合题意;
D.银离子与氯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向溶液中 通入少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根;
B.氯水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
C.碳酸氢根不能完全电离,不能拆开;
D.银离子与氯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
5.(2022高一上·南县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时刻 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a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 BaSO4不是电解质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
A. a时刻 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A不符合题意;
B. a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B不符合题意;
C.BaSO4是强电解质,C符合题意;
D. 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硫酸能与氢氧化钡反应;
B.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C.BaSO4难溶于水,导电能力弱,而BaSO4是强电解质;
D.离子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6.(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物质中是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A.盐酸 B.铜 C.氨气 D.熔融KCl
【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不选A;
B.铜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不选B;
C.氨气溶于水能导电,其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不是氨气本身电离所导致,所以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故不选C;
D.KCl在熔融条件下能电离出K+、Cl-,能导电,所以熔融KCl属于电解质,故选D;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一般包括酸、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金属能导电,电解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分析。
7.(2023高一下·杭州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制漂白液:
B.复方氢氧化铝片做抗酸药(胃酸为强酸):
C.二氧化氮溶于水:
D.氨气溶于水: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制取消毒剂的原理,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以和强酸反应,也可以和强碱反应,该离子反应是正确的,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可以得到硝酸,C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氨气溶于水会和水反应得到NH3·H2O,D选项的书写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符合客观事实,并且注意三大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和电荷守恒。最后还要注意物质的拆分原则。
8.(2023高一下·邗江期中)常温下,在Fe(NO3)2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溶液变为浅黄色。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Fe3+、Cl-、能大量共存
B.在上述浅黄色溶液中滴加少量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证明Fe2+有剩余
C.在上述浅黄色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为红色
D.在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4H++NO=3Fe3++2H2O+NO↑
【答案】B
【知识点】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 A.Fe3+、Cl 、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在上述浅黄色溶液中滴加少量KMnO4溶液,紫色褪去,可能是高锰酸钾和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而褪色,因此不能证明Fe2+有剩余,故B错误;
C.在上述浅黄色溶液中含有Fe3+,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为红色,生成了硫氰化铁,故C正确;
D.在溶液中滴加稀硝酸,亚铁离子变为铁离子,硝酸根被还原为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4H++NO=3Fe3++2H2O+NO↑,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A.Fe3+、Cl 、互不反应;
B.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干扰Fe2+的检验;
C.依据Fe3+检验分析;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有强氧化性。
9.(2022高一上·朝阳期末)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的是
A.盐酸 B.干燥的固体
C.熔融的 D.溶液
【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盐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故A不选;
B.干燥的固体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B选;
C.熔融的,属于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C不选;
D.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导电的有金属单质、石墨、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
10.(2022高一上·吴江月考)下列物质在指定条件下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CO3溶于水: NaHCO3=Na++H++
B.NaOH溶于水: NaOH =Na++O2-+H+
C.H2SO4在水中的电离:
D.Na3PO4在水溶液中电离: Na3PO4=3Na++PO43-
【答案】D
【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NaHCO3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NaHCO3=Na++,故A不符合题意;
B. NaOH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NaOH =Na++OH-,故B不符合题意;
C. H2SO4是二元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 Na3PO4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磷酸根离子Na3PO4=3Na++PO,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碳酸氢钠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B.氢氧化钠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硫酸完全电离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二、非选择题
11.(2021高一上·湖北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可以导电的是   。
①固体 ②③酒精 ④溶液 ⑤碳酸钠溶液 ⑥溶液 ⑦⑧固体
(2)向上述⑤中逐滴加入⑥,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某实验小组在对(1)中某些物质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后,将废液收集得到了澄清的溶液,该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取该澄清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试纸检验,结果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可以排除   的存在。(填离子符号,下同)
②取出部分溶液逐滴加入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继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证明   的存在。
③取部分②中碱性溶液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   的存在,同时可以排除   的存在。
④综上实验,该澄清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答案】(1)③⑦;①⑧;④⑤⑥
(2)
(3);;;;、、、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①固体不导电,属于盐,是电解质;②不导电,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③酒精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导电;④溶液能导电,是混合物,属于电解质溶液;⑤碳酸钠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溶液;⑥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溶液;⑦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⑧固体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因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⑦,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⑧,可以导电的是④⑤⑥;故答案为:③⑦;①⑧;④⑤⑥。
(2)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3)①用试纸检验,结果表明溶液呈强酸性,氢离子和碳酸根反应,可以排除碳酸根的存在;故答案为:。
②取出部分溶液逐滴加入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继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镁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可证明的存在;故答案为:。
③取部分②中碱性溶液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钡离子和碳酸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的存在,由于钡离子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可以排除的存在;故答案为:;。
④综上实验,溶液中不存在的阴离子有、,该澄清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由于溶液呈电中性,说明还含有;故答案为:、、、。
【分析】(1)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3)①溶液呈强酸性,则含有,与不共存;
②与OH-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③步骤②的碱性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
12.(2022高一上·肥城期中)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可体现化学学科独有的魅力。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Na2O、Fe2O3、Na2O2都能和酸反应,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CO2、SO2、CO都能和碱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③碳酸钠、溴化钡、氯化铵、胆矾都属于盐
④熔融NaCl、NaOH溶液两者均能导电,所以两者都是电解质
⑤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⑥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向0.01mol·L-1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如图装置。接通电源,向该溶液中滴入0.2mol·L-1X溶液。
序号 装置 X溶液 现象
I 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II Na2SO4 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III H2SO4 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
回答下列问题:
①接通电源前,能说明Ba(OH)2在水中电离的实验现象为   。
②实验I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
③实验II中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是溶液中依然存在有大量的   (填离子符号)。
④已知实验III中电导率与时间图像如下图。
结合实验现象,a到b段电导率降低说明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说明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
⑤将实验III中H2SO4溶液换成NaHSO4溶液,其电导率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则c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b、d两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总数目Nb   Nd(填“>”“<”或“=”)。
【答案】(1)③⑥
(2)溶液变红;H++OH =H2O;Na+和OH ;Ba2+和OH 浓度降低;Ba2++2OH +2H++SO=BaSO4↓+2H2O;Na+和SO;<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①Na2O、Fe2O3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不正确;
②CO不能和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正确;
③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碳酸钠、溴化钡、氯化铵、胆矾都属于盐,正确;
④NaOH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不正确;
⑤硫酸钡是难溶盐,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不正确;
⑥醋酸属于酸,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正确;
故答案为:③⑥。
(2)①)酚酞遇碱变红,故接通电源前,能说明Ba(OH)2,在水中电离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
②实验I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钡发生了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 =H2O。
③实验II中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钡沉淀,故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是溶液中依然存在有大量的Na+和OH 。
④向0.01mol/LBa(OH)2溶液中滴入硫酸,氢氧根离子生成水,钡离子生成沉淀,故a到b段电导率降低说明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Ba2+和OH 浓度降低,导电能力下降,到B点时恰好反应完全,发生反应为Ba2++2OH +2H++SO=BaSO4↓+2H2O。
⑤将实验III中H2SO4溶液换成NaHSO4溶液,开始时氢氧化钡过量,反应为:H++SO+Ba2++OH-=H2O+BaSO4↓,恰好完全时溶液中含大量的Na+和OH-(b点),继续滴加NaHSO4溶液,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发生反应、等剩余的氢离子反应完全(c点),溶液中还有大量Na+和SO,继续滴加NaHSO4,则自由离子浓度又增大、导电能力又不断增大,故答案为:其c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和SO;
设氢氧化钡为1mol,c点总反应为Ba2++2OH +2H++SO=BaSO4↓+2H2O,则c点含2molNa和1mol硫酸根离子,d点含Na+大于2mol、硫酸根离子大于1mol、还有少量氢离子,而b点含1molNa+和1molOH-,则b、d两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总数目Nb【分析】(1) 依据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碱: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阳离子全部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判断。碱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有的酸、碱、盐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均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多数盐是强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①)依据酚酞遇碱变红;
②依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
③依据现象判断,导电能力强弱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④依据图中曲线变化分析。
⑤利用不足量的物质的量定为1的方法分析。
13.(2021高一上·昌平期末)如图所示,先在小烧杯中加入0.01 mol/L Ba(OH)2溶液50mL,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接通电源,可观察到小灯泡变亮。
(1)从物质类别看,Ba(OH)2属于   ,它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   ;小灯泡变亮的原因是   。
(2)向小烧杯中滴加0.2 mol/L H2SO4溶液,观察到以下现象,按要求填写产生对应现象的原因:
序号 现象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 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 用化学用语表达:①   。
2 产生白色沉淀 用化学用语表达:②   。
3 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 文字表达:③   。
4 小灯泡又变亮 用化学用语表达:④   。
【答案】(1)碱;Ba(OH)2=Ba2++2OH-;Ba(OH)2电离出Ba2+和OH-,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2)OH- +H+=H2O;Ba2++SO =BaSO4↓;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H2SO4=2H++SO
【知识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Ba(OH)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Ba2+、OH-,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从物质类别看,Ba(OH)2属于碱,它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Ba(OH)2=Ba2++2OH-;Ba(OH)2电离出Ba2+和OH-,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具有导电性,所以小灯泡变亮;
(2)①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是因为OH-被硫酸电离出的H+中和,可表示为OH- +H+=H2O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Ba2+和硫酸电离出的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表示为Ba2++SO =BaSO4↓;③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是因为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④小灯泡又变亮,是因为过量的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SO,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
【分析】(1)氢氧化钡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属于碱;氢氧化钡为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a(OH)2电离出Ba2+和OH-,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2)①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是因为发生反应OH- +H+=H2O;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Ba2+和硫酸电离出的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③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是因为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④过量的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导电性增强,小灯泡又变亮。
14.(2022高一上·安徽期中)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其是否含有下列离子:、、、、、、,实验如下:
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为红色;
②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取②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
④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分别写出实验②、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实验④中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   。
(4)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1)、、;、、 HCO3-
(2)Ba2++SO42 =BaSO4↓;Ag++Cl =AgCl↓
(3)Mg(OH)2
(4)Cl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反之则无Cl (或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反之则无Cl )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H+、Mg2+、SO,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HCO、Fe3+、Ba2+;
(2)实验②中为钡离子和硫酸根反应生成产店,离子方程式为:;③中为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3)根据分析可知白色沉淀为Mg(OH)2;
(4)根据分析可知不能确定的离子是Cl-,检验方法是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反之则无(或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和稀,有不溶于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反之则无)。
【分析】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为红色,说明含有H+, ②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则原溶液中不存在Ba2+, ③取②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加入氯化钡时引入了氯离子,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④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Mg2+,不含Fe3+。
15.(2022高一上·东区期中)现有以下物质:①溶液 ②液氯 ③固体 ④⑤胶体 ⑥铜 ⑦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⑧冰醋酸(纯净的醋酸) ⑨
(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均填序号)
(2)写出①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向①中滴加④的水溶液之后,溶液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D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   ;(填离子符号)
③C点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④、的关系为   。
【答案】(1)①⑤;③④⑧⑨
(2)
(3);、;碱性;1:2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溶液、胶体,属于混合物的选①⑤;电解质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等,属于电解质的是固体、、冰醋酸(纯净的醋酸)、,故属于电解质的选③④⑧⑨;
(2)醋酸是弱电解质,写化学式,①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氢氧化钠,第二阶段氢氧化钠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①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OH-+H++SO=BaSO4↓+H2O;
②D点对应的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完全反应呈中性,溶质是硫酸钠,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SO;
③BD 阶段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C点对应的溶液,氢氧化钠部分被中和,溶液呈碱性;
④假设有1mol氢氧化钡,硫酸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消耗1mol硫酸氢钠,氢氧根离子离子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消耗2mol硫酸氢钠,所以V1:V2=1:2。
【分析】(1)混合物:有多种分子的物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有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醋酸和氢氧根反应生成醋酸根和水;
(3) ① 钡离子、氢氧根和氢离子、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钡固体和水;
② D的溶液是硫酸钠;
③ C点中氢氧化钠还有剩余,为碱性;
④ 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判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1.2离子反应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版
一、选择题
1.(2023高一下·金华期末)下图为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固体不导电,因为NaCl固体中无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B.和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C.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过程破坏了离子键
D.该过程通常表示为
2.(2023高一下·金华期末)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3.(2023高一下·玉溪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B.溶液中滴入过量稀氨水:
C.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加醋酸:
D.将通入到溶液中:
4.(2023高一下·官渡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B.向氯水中通入少量的:
C.将通入到饱和的溶液中:
D.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5.(2022高一上·南县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时刻 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a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 BaSO4不是电解质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6.(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物质中是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A.盐酸 B.铜 C.氨气 D.熔融KCl
7.(2023高一下·杭州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制漂白液:
B.复方氢氧化铝片做抗酸药(胃酸为强酸):
C.二氧化氮溶于水:
D.氨气溶于水:
8.(2023高一下·邗江期中)常温下,在Fe(NO3)2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溶液变为浅黄色。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Fe3+、Cl-、能大量共存
B.在上述浅黄色溶液中滴加少量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证明Fe2+有剩余
C.在上述浅黄色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为红色
D.在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4H++NO=3Fe3++2H2O+NO↑
9.(2022高一上·朝阳期末)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的是
A.盐酸 B.干燥的固体
C.熔融的 D.溶液
10.(2022高一上·吴江月考)下列物质在指定条件下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CO3溶于水: NaHCO3=Na++H++
B.NaOH溶于水: NaOH =Na++O2-+H+
C.H2SO4在水中的电离:
D.Na3PO4在水溶液中电离: Na3PO4=3Na++PO43-
二、非选择题
11.(2021高一上·湖北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可以导电的是   。
①固体 ②③酒精 ④溶液 ⑤碳酸钠溶液 ⑥溶液 ⑦⑧固体
(2)向上述⑤中逐滴加入⑥,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某实验小组在对(1)中某些物质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后,将废液收集得到了澄清的溶液,该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取该澄清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试纸检验,结果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可以排除   的存在。(填离子符号,下同)
②取出部分溶液逐滴加入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继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证明   的存在。
③取部分②中碱性溶液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   的存在,同时可以排除   的存在。
④综上实验,该澄清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12.(2022高一上·肥城期中)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可体现化学学科独有的魅力。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Na2O、Fe2O3、Na2O2都能和酸反应,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CO2、SO2、CO都能和碱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③碳酸钠、溴化钡、氯化铵、胆矾都属于盐
④熔融NaCl、NaOH溶液两者均能导电,所以两者都是电解质
⑤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⑥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向0.01mol·L-1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如图装置。接通电源,向该溶液中滴入0.2mol·L-1X溶液。
序号 装置 X溶液 现象
I 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II Na2SO4 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III H2SO4 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
回答下列问题:
①接通电源前,能说明Ba(OH)2在水中电离的实验现象为   。
②实验I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
③实验II中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是溶液中依然存在有大量的   (填离子符号)。
④已知实验III中电导率与时间图像如下图。
结合实验现象,a到b段电导率降低说明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说明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
⑤将实验III中H2SO4溶液换成NaHSO4溶液,其电导率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则c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b、d两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总数目Nb   Nd(填“>”“<”或“=”)。
13.(2021高一上·昌平期末)如图所示,先在小烧杯中加入0.01 mol/L Ba(OH)2溶液50mL,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接通电源,可观察到小灯泡变亮。
(1)从物质类别看,Ba(OH)2属于   ,它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   ;小灯泡变亮的原因是   。
(2)向小烧杯中滴加0.2 mol/L H2SO4溶液,观察到以下现象,按要求填写产生对应现象的原因:
序号 现象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 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 用化学用语表达:①   。
2 产生白色沉淀 用化学用语表达:②   。
3 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 文字表达:③   。
4 小灯泡又变亮 用化学用语表达:④   。
14.(2022高一上·安徽期中)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其是否含有下列离子:、、、、、、,实验如下:
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为红色;
②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取②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
④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分别写出实验②、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实验④中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   。
(4)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15.(2022高一上·东区期中)现有以下物质:①溶液 ②液氯 ③固体 ④⑤胶体 ⑥铜 ⑦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⑧冰醋酸(纯净的醋酸) ⑨
(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均填序号)
(2)写出①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向①中滴加④的水溶液之后,溶液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D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   ;(填离子符号)
③C点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④、的关系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NaCl固体不导电,是因为其没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 和 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B不符合题意;
C.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过程中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即破坏了离子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信息,该过程没有通电,应表示为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物质导电是因为其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
B.和 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C.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
D.注意该过程没有通电。
2.【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 与 反应生成H2O和CO2,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 与 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Cl-有还原性,MnO4 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离子之间是否能大量共存,主要看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等时,离子之间不可大量共存。在遇到此类试题时,注意题干中是否涉及颜色,要熟悉溶液中常见离子的颜色,以及溶液的酸碱性。另注意“H+与NO3-”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应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稀氨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B错误;
C、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应拆成离子形式;
B、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
C、小苏打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加入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
4.【答案】B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向溶液中 通入少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根,A不符合题意;
B.氯水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B符合题意;
C.碳酸氢根不能完全电离,不能拆开,C不符合题意;
D.银离子与氯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向溶液中 通入少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根;
B.氯水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
C.碳酸氢根不能完全电离,不能拆开;
D.银离子与氯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
5.【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
A. a时刻 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A不符合题意;
B. a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B不符合题意;
C.BaSO4是强电解质,C符合题意;
D. 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硫酸能与氢氧化钡反应;
B.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C.BaSO4难溶于水,导电能力弱,而BaSO4是强电解质;
D.离子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6.【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不选A;
B.铜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不选B;
C.氨气溶于水能导电,其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不是氨气本身电离所导致,所以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故不选C;
D.KCl在熔融条件下能电离出K+、Cl-,能导电,所以熔融KCl属于电解质,故选D;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一般包括酸、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金属能导电,电解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制取消毒剂的原理,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以和强酸反应,也可以和强碱反应,该离子反应是正确的,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可以得到硝酸,C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氨气溶于水会和水反应得到NH3·H2O,D选项的书写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符合客观事实,并且注意三大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和电荷守恒。最后还要注意物质的拆分原则。
8.【答案】B
【知识点】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 A.Fe3+、Cl 、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在上述浅黄色溶液中滴加少量KMnO4溶液,紫色褪去,可能是高锰酸钾和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而褪色,因此不能证明Fe2+有剩余,故B错误;
C.在上述浅黄色溶液中含有Fe3+,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为红色,生成了硫氰化铁,故C正确;
D.在溶液中滴加稀硝酸,亚铁离子变为铁离子,硝酸根被还原为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4H++NO=3Fe3++2H2O+NO↑,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A.Fe3+、Cl 、互不反应;
B.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干扰Fe2+的检验;
C.依据Fe3+检验分析;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有强氧化性。
9.【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盐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故A不选;
B.干燥的固体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B选;
C.熔融的,属于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C不选;
D.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导电的有金属单质、石墨、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
10.【答案】D
【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NaHCO3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NaHCO3=Na++,故A不符合题意;
B. NaOH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NaOH =Na++OH-,故B不符合题意;
C. H2SO4是二元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 Na3PO4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磷酸根离子Na3PO4=3Na++PO,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碳酸氢钠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B.氢氧化钠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硫酸完全电离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11.【答案】(1)③⑦;①⑧;④⑤⑥
(2)
(3);;;;、、、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①固体不导电,属于盐,是电解质;②不导电,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③酒精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导电;④溶液能导电,是混合物,属于电解质溶液;⑤碳酸钠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溶液;⑥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溶液;⑦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⑧固体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因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⑦,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⑧,可以导电的是④⑤⑥;故答案为:③⑦;①⑧;④⑤⑥。
(2)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3)①用试纸检验,结果表明溶液呈强酸性,氢离子和碳酸根反应,可以排除碳酸根的存在;故答案为:。
②取出部分溶液逐滴加入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继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镁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可证明的存在;故答案为:。
③取部分②中碱性溶液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钡离子和碳酸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的存在,由于钡离子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可以排除的存在;故答案为:;。
④综上实验,溶液中不存在的阴离子有、,该澄清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由于溶液呈电中性,说明还含有;故答案为:、、、。
【分析】(1)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3)①溶液呈强酸性,则含有,与不共存;
②与OH-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③步骤②的碱性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
12.【答案】(1)③⑥
(2)溶液变红;H++OH =H2O;Na+和OH ;Ba2+和OH 浓度降低;Ba2++2OH +2H++SO=BaSO4↓+2H2O;Na+和SO;<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①Na2O、Fe2O3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不正确;
②CO不能和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正确;
③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碳酸钠、溴化钡、氯化铵、胆矾都属于盐,正确;
④NaOH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不正确;
⑤硫酸钡是难溶盐,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不正确;
⑥醋酸属于酸,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正确;
故答案为:③⑥。
(2)①)酚酞遇碱变红,故接通电源前,能说明Ba(OH)2,在水中电离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
②实验I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钡发生了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 =H2O。
③实验II中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钡沉淀,故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是溶液中依然存在有大量的Na+和OH 。
④向0.01mol/LBa(OH)2溶液中滴入硫酸,氢氧根离子生成水,钡离子生成沉淀,故a到b段电导率降低说明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Ba2+和OH 浓度降低,导电能力下降,到B点时恰好反应完全,发生反应为Ba2++2OH +2H++SO=BaSO4↓+2H2O。
⑤将实验III中H2SO4溶液换成NaHSO4溶液,开始时氢氧化钡过量,反应为:H++SO+Ba2++OH-=H2O+BaSO4↓,恰好完全时溶液中含大量的Na+和OH-(b点),继续滴加NaHSO4溶液,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发生反应、等剩余的氢离子反应完全(c点),溶液中还有大量Na+和SO,继续滴加NaHSO4,则自由离子浓度又增大、导电能力又不断增大,故答案为:其c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和SO;
设氢氧化钡为1mol,c点总反应为Ba2++2OH +2H++SO=BaSO4↓+2H2O,则c点含2molNa和1mol硫酸根离子,d点含Na+大于2mol、硫酸根离子大于1mol、还有少量氢离子,而b点含1molNa+和1molOH-,则b、d两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总数目Nb【分析】(1) 依据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碱: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阳离子全部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判断。碱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有的酸、碱、盐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均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多数盐是强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①)依据酚酞遇碱变红;
②依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
③依据现象判断,导电能力强弱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④依据图中曲线变化分析。
⑤利用不足量的物质的量定为1的方法分析。
13.【答案】(1)碱;Ba(OH)2=Ba2++2OH-;Ba(OH)2电离出Ba2+和OH-,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2)OH- +H+=H2O;Ba2++SO =BaSO4↓;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H2SO4=2H++SO
【知识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Ba(OH)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Ba2+、OH-,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从物质类别看,Ba(OH)2属于碱,它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Ba(OH)2=Ba2++2OH-;Ba(OH)2电离出Ba2+和OH-,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具有导电性,所以小灯泡变亮;
(2)①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是因为OH-被硫酸电离出的H+中和,可表示为OH- +H+=H2O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Ba2+和硫酸电离出的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表示为Ba2++SO =BaSO4↓;③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是因为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④小灯泡又变亮,是因为过量的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SO,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
【分析】(1)氢氧化钡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属于碱;氢氧化钡为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a(OH)2电离出Ba2+和OH-,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2)①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是因为发生反应OH- +H+=H2O;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Ba2+和硫酸电离出的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③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是因为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④过量的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导电性增强,小灯泡又变亮。
14.【答案】(1)、、;、、 HCO3-
(2)Ba2++SO42 =BaSO4↓;Ag++Cl =AgCl↓
(3)Mg(OH)2
(4)Cl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反之则无Cl (或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反之则无Cl )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H+、Mg2+、SO,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HCO、Fe3+、Ba2+;
(2)实验②中为钡离子和硫酸根反应生成产店,离子方程式为:;③中为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3)根据分析可知白色沉淀为Mg(OH)2;
(4)根据分析可知不能确定的离子是Cl-,检验方法是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反之则无(或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和稀,有不溶于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反之则无)。
【分析】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为红色,说明含有H+, ②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则原溶液中不存在Ba2+, ③取②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加入氯化钡时引入了氯离子,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④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Mg2+,不含Fe3+。
15.【答案】(1)①⑤;③④⑧⑨
(2)
(3);、;碱性;1:2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溶液、胶体,属于混合物的选①⑤;电解质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等,属于电解质的是固体、、冰醋酸(纯净的醋酸)、,故属于电解质的选③④⑧⑨;
(2)醋酸是弱电解质,写化学式,①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氢氧化钠,第二阶段氢氧化钠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①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OH-+H++SO=BaSO4↓+H2O;
②D点对应的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完全反应呈中性,溶质是硫酸钠,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SO;
③BD 阶段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C点对应的溶液,氢氧化钠部分被中和,溶液呈碱性;
④假设有1mol氢氧化钡,硫酸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消耗1mol硫酸氢钠,氢氧根离子离子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消耗2mol硫酸氢钠,所以V1:V2=1:2。
【分析】(1)混合物:有多种分子的物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有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醋酸和氢氧根反应生成醋酸根和水;
(3) ① 钡离子、氢氧根和氢离子、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钡固体和水;
② D的溶液是硫酸钠;
③ C点中氢氧化钠还有剩余,为碱性;
④ 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判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