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白鹭》
一、课内阅读
读下面片段,做题。
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②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③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④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将选段①按照提示改写成说明性的句子。
白鹭经常活动于 ,以 为食。
2.将选段④中把划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3.这几段话选自 写的《 》。
4.给①②③这三个片段分别加个小标题。
5.与“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的画面最接近的一句诗句是( )
A.草长平湖白鹭飞 B.一行白鹭上青天
C.西塞山前白鹭飞 D.漠漠水田飞白鹭
6.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几段话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B.“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没有白鹭优秀。
C.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画框是田埂,画面的背景是茫茫水田,主角是白鹭。
D.这几段话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答案】1.清水田里;田中的小鱼
2.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3.郭沫若;白鹭
4.清水钓鱼图;绝顶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5.D
6.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作为一种文章表达方式的“说明”,就是对事物进行科学的解说,要把事物的定义、形状、结构、种类、成因、功能等说清楚。而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出处、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在理解段意的前提下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1.如果要把第①段按照提示改写成说明性的句子,就要按照说明的要求去改写,用平实的语言做出科学的解说。结合语句“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可知,白鹭经常活动于清水田里,以田中的小鱼为食。
故答案为:清水田里、田中的小鱼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吗”。③否定“不是”改为肯定“是”。
故答案为: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3.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几段话选自郭沫若写的《白鹭》。
故答案为:郭沫若、白鹭
4.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第①自然段写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概括为:清水钓鱼图 第②自然段写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概括为:绝顶望哨图。
第③自然段写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概括为:黄昏低飞图
故答案为:清水钓鱼图;绝顶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5.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A:"草长平湖白鹭飞":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B:"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C:"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D:"漠漠水田飞白鹭":在那一片苍茫的水田上,白鹭自在地飞舞着。
结合诗句意思及题干可知选D。
故答案为:D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B:错误,“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在绝顶望哨方面不如白鹭,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B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7.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8.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9.“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这句话写出了白鹭的 美。
10.选段中对白鹤的描写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案】7.长;短;白;黑
8.即使天不下雨,他也总是带着一把雨伞。
9.静态
10.不能去掉,因为用对比的方法更能突出白鹭的美。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读懂文本,然后认真审题,确定答题区间,再精读文本,最后归纳作答。
7.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出自课文《白鹭》语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结合原文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长;短;白;黑
8.考查了学生使用关联词语造句的能力。“即使………也………”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句子前后两部分的意思应该是具有转折性的。如:即使天不下雨他也总是带着一把雨伞。
故答案为:即使天不下雨,他也总是带着一把雨伞。
9.考查学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与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埂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可知,句中把整个田埂比喻成“一幅画”,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情景。“田里站着钓鱼的白鹭”与“一幅画”都是给人视觉上愉悦的感受,是生动优美的。即这两者的共同点是“美丽”,给人静态美。
故答案为:静态
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文中第③自然段“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这些鸟的不足之处是白鹤太大,生硬不自然,突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故答案为:不能去掉,因为用对比的方法更能突出白鹭的美。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与欣赏。
白天鹅
白天鹅在我心中总是那么神秘莫测,而它的出现,则带给我无限的惊喜!
那是一个雾气朦胧的早晨,我来到了无锡市动物园。周围满满的雾气,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若隐若现中,白天鹅在水面上缓缓滑行,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身边,清澈宛如黑宝石一般的大眼睛静静地望着我。我被它秀丽的形体给迷住了,不愧是象征着高贵、纯洁的白天鹅,气质非凡,任何一种鸟类都无法与它媲美,真是“鸟中之王”!
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滚落下来,沾不上一点儿。因为它的外表洁白无瑕,所以,人们总喜欢把心灵美和外表美的女孩儿比作白天鹅。
一丝晨光照射进来,雾气逐渐散去。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白天鹅的舞姿煞是好看,它们有时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翩翩起舞,有时则分散开来,独自舞蹈。红脚蹼轻轻地划动着那绿宝石般透明发亮的湖水,身体在湖面上画出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身后,一圈圈涟漪扩散开去,不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的天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
白天鹅们时而昂首挺胸,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看着那一只只美丽而又高贵、纯洁而又善良的白天鹅,我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1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
②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
12.白天鹅的哪些地方给“我”带来了惊喜?( )(多选)
A.形体无可挑剔,洁白无瑕。 B.舞姿优雅,煞是好看。
C.姿态高贵。 D.置身仙境,美不胜收。
13.本文画面感强,仿照《白鹭》概括画面的方法,可将第4自然段概括为 图。
14.作者通过描写白天鹅的姿态和动态,表达了 。
【答案】11.比喻;拟人
12.A;B;C
13.湖中起舞
14.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读懂文本,然后认真审题,确定答题区间,再精读文本,最后归纳作答。
11.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识记,需要不断地练习。①将白天鹅的羽毛比作看白瓷,突出白天鹅羽毛的白。所以是比喻句。②将湖中飘然而至的白天鹅看做在跳舞将它的游姿拟人化。所以是拟人句。
故答案为:比喻;拟人
12.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阅读短文内容“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看着那一只只美丽而又高贵、纯洁而又善良的白天鹅”可知选择ABC。
故答案为:ABC
13.结合短文内容是在说白天鹅各种跳舞的样子,所以可以概括为“湖中起舞”图。
故答案为:湖中起舞
14.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感情的体会。仔细阅读短文通过描写白天鹅的姿态和动态都在表达作者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中的老杏树
杨德伦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1ěi léi),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多数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kǎ qiǎ)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jié ji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shuāi cuī)。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zhé shé)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大的果实。
15.在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读音。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从形状、 、 、 等方面描写杏子的特点的。你最喜欢作者对哪个方面的描写?写出原因。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哪句话照应?找出来,并写一写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15.lěi;qiǎ;jiē;shuāi;zhé
16.颜色;个头;味道
17.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
这样写的好处是前后照应,点明了二婶冤枉老杏树的原因,更加突出了老杏树不怕寂寞、扎根深山、胸怀坦荡、无私奉献的品格。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15.考查多音字,累:多音字,读lèi时表示疲惫;读lěi表示堆积;聚积。“疤痕累累”意思是 逐渐聚集 。应读“lěi”。卡读[ kǎ ]时表示卡车,载重的大汽车,读[ qiǎ ]时表示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或者表示夹在中间,堵塞,两个树杈之间应是读作【qiǎ 】结读[ jié ]时表示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读作[ jiē ]时表示长出(果实或种子)折读作[ shé ]时表示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读作[ zhé ]时表示断;弄断
故答案为:lěi;qiǎ;jiē;shuāi;zhé
16.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首先应该看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看写每个内容的篇幅,通过比较找到主要内容。对于内容重点则要根据每个重点段内容具体概括。短文主要写了老杏树的生长环境、样子、果实的味道以及它的品质这四方面的内容。老杏树的生长环境:它长在沟底缺十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老杏树的样子: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查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老杏树果实的味道: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老杏树的品质: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
故答案为:颜色;个头;味道
17.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画线句子中“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可知,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的原因是二婶儿摘到的杏子就是又青又小,还不好吃的。可以找出第7段“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相呼应。可知,文章借老杏树赞扬了那些具有不畏艰难困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胸怀坦荡品质的人。
故答案为: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这样写的好处是前后照应,点明了二婶冤枉老杏树的原因,更加突出了老杏树不怕寂寞、扎根深山、胸怀坦荡、无私奉献的品格。
三、小练笔
18.小练笔。
清水田中白鹭的倒影、小树绝顶白鹭的神态、夕阳映射下白鹭飞翔的姿态,作者写出了这三处场景中白鹭的美,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选取一处与其有关的场景写一写,来突出它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答案】爷爷家养了一只可爱的波斯猫,它浑身雪白,两只绿色的大眼睛像两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闪闪发光。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带它去草地上散步。它一见到蝴蝶,就撒开四条腿疯狂地去追赶,直到蝴蝶飞走再也看不见为止。如果遇见青蛙,它就一蹦一跳地追着青蛙,直到把它追入水中,然后趴在河边等青蛙回来。
【知识点】状物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它事物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事物写生动,写形象;④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故答案为: 爷爷家养了一只可爱的波斯猫,它浑身雪白,两只绿色的大眼睛像两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闪闪发光。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带它去草地上散步。它一见到蝴蝶,就撒开四条腿疯狂地去追赶,直到蝴蝶飞走再也看不见为止。如果遇见青蛙,它就一蹦一跳地追着青蛙,直到把它追入水中,然后趴在河边等青蛙回来。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白鹭》
一、课内阅读
读下面片段,做题。
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②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③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④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将选段①按照提示改写成说明性的句子。
白鹭经常活动于 ,以 为食。
2.将选段④中把划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3.这几段话选自 写的《 》。
4.给①②③这三个片段分别加个小标题。
5.与“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的画面最接近的一句诗句是( )
A.草长平湖白鹭飞 B.一行白鹭上青天
C.西塞山前白鹭飞 D.漠漠水田飞白鹭
6.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几段话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B.“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没有白鹭优秀。
C.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画框是田埂,画面的背景是茫茫水田,主角是白鹭。
D.这几段话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7.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8.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9.“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这句话写出了白鹭的 美。
10.选段中对白鹤的描写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与欣赏。
白天鹅
白天鹅在我心中总是那么神秘莫测,而它的出现,则带给我无限的惊喜!
那是一个雾气朦胧的早晨,我来到了无锡市动物园。周围满满的雾气,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若隐若现中,白天鹅在水面上缓缓滑行,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身边,清澈宛如黑宝石一般的大眼睛静静地望着我。我被它秀丽的形体给迷住了,不愧是象征着高贵、纯洁的白天鹅,气质非凡,任何一种鸟类都无法与它媲美,真是“鸟中之王”!
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滚落下来,沾不上一点儿。因为它的外表洁白无瑕,所以,人们总喜欢把心灵美和外表美的女孩儿比作白天鹅。
一丝晨光照射进来,雾气逐渐散去。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白天鹅的舞姿煞是好看,它们有时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翩翩起舞,有时则分散开来,独自舞蹈。红脚蹼轻轻地划动着那绿宝石般透明发亮的湖水,身体在湖面上画出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身后,一圈圈涟漪扩散开去,不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的天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
白天鹅们时而昂首挺胸,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看着那一只只美丽而又高贵、纯洁而又善良的白天鹅,我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1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
②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
12.白天鹅的哪些地方给“我”带来了惊喜?( )(多选)
A.形体无可挑剔,洁白无瑕。 B.舞姿优雅,煞是好看。
C.姿态高贵。 D.置身仙境,美不胜收。
13.本文画面感强,仿照《白鹭》概括画面的方法,可将第4自然段概括为 图。
14.作者通过描写白天鹅的姿态和动态,表达了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中的老杏树
杨德伦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1ěi léi),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多数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kǎ qiǎ)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jié ji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shuāi cuī)。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zhé shé)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大的果实。
15.在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读音。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从形状、 、 、 等方面描写杏子的特点的。你最喜欢作者对哪个方面的描写?写出原因。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哪句话照应?找出来,并写一写这样写的好处。
三、小练笔
18.小练笔。
清水田中白鹭的倒影、小树绝顶白鹭的神态、夕阳映射下白鹭飞翔的姿态,作者写出了这三处场景中白鹭的美,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选取一处与其有关的场景写一写,来突出它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清水田里;田中的小鱼
2.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3.郭沫若;白鹭
4.清水钓鱼图;绝顶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5.D
6.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作为一种文章表达方式的“说明”,就是对事物进行科学的解说,要把事物的定义、形状、结构、种类、成因、功能等说清楚。而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出处、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在理解段意的前提下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1.如果要把第①段按照提示改写成说明性的句子,就要按照说明的要求去改写,用平实的语言做出科学的解说。结合语句“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可知,白鹭经常活动于清水田里,以田中的小鱼为食。
故答案为:清水田里、田中的小鱼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吗”。③否定“不是”改为肯定“是”。
故答案为: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3.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几段话选自郭沫若写的《白鹭》。
故答案为:郭沫若、白鹭
4.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第①自然段写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概括为:清水钓鱼图 第②自然段写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概括为:绝顶望哨图。
第③自然段写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概括为:黄昏低飞图
故答案为:清水钓鱼图;绝顶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5.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A:"草长平湖白鹭飞":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B:"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C:"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D:"漠漠水田飞白鹭":在那一片苍茫的水田上,白鹭自在地飞舞着。
结合诗句意思及题干可知选D。
故答案为:D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B:错误,“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在绝顶望哨方面不如白鹭,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B
【答案】7.长;短;白;黑
8.即使天不下雨,他也总是带着一把雨伞。
9.静态
10.不能去掉,因为用对比的方法更能突出白鹭的美。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读懂文本,然后认真审题,确定答题区间,再精读文本,最后归纳作答。
7.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出自课文《白鹭》语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结合原文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长;短;白;黑
8.考查了学生使用关联词语造句的能力。“即使………也………”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句子前后两部分的意思应该是具有转折性的。如:即使天不下雨他也总是带着一把雨伞。
故答案为:即使天不下雨,他也总是带着一把雨伞。
9.考查学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与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埂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可知,句中把整个田埂比喻成“一幅画”,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情景。“田里站着钓鱼的白鹭”与“一幅画”都是给人视觉上愉悦的感受,是生动优美的。即这两者的共同点是“美丽”,给人静态美。
故答案为:静态
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文中第③自然段“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这些鸟的不足之处是白鹤太大,生硬不自然,突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故答案为:不能去掉,因为用对比的方法更能突出白鹭的美。
【答案】11.比喻;拟人
12.A;B;C
13.湖中起舞
14.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读懂文本,然后认真审题,确定答题区间,再精读文本,最后归纳作答。
11.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识记,需要不断地练习。①将白天鹅的羽毛比作看白瓷,突出白天鹅羽毛的白。所以是比喻句。②将湖中飘然而至的白天鹅看做在跳舞将它的游姿拟人化。所以是拟人句。
故答案为:比喻;拟人
12.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阅读短文内容“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看着那一只只美丽而又高贵、纯洁而又善良的白天鹅”可知选择ABC。
故答案为:ABC
13.结合短文内容是在说白天鹅各种跳舞的样子,所以可以概括为“湖中起舞”图。
故答案为:湖中起舞
14.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感情的体会。仔细阅读短文通过描写白天鹅的姿态和动态都在表达作者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答案】15.lěi;qiǎ;jiē;shuāi;zhé
16.颜色;个头;味道
17.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
这样写的好处是前后照应,点明了二婶冤枉老杏树的原因,更加突出了老杏树不怕寂寞、扎根深山、胸怀坦荡、无私奉献的品格。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15.考查多音字,累:多音字,读lèi时表示疲惫;读lěi表示堆积;聚积。“疤痕累累”意思是 逐渐聚集 。应读“lěi”。卡读[ kǎ ]时表示卡车,载重的大汽车,读[ qiǎ ]时表示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或者表示夹在中间,堵塞,两个树杈之间应是读作【qiǎ 】结读[ jié ]时表示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读作[ jiē ]时表示长出(果实或种子)折读作[ shé ]时表示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读作[ zhé ]时表示断;弄断
故答案为:lěi;qiǎ;jiē;shuāi;zhé
16.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首先应该看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看写每个内容的篇幅,通过比较找到主要内容。对于内容重点则要根据每个重点段内容具体概括。短文主要写了老杏树的生长环境、样子、果实的味道以及它的品质这四方面的内容。老杏树的生长环境:它长在沟底缺十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老杏树的样子: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查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老杏树果实的味道: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老杏树的品质: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
故答案为:颜色;个头;味道
17.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画线句子中“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可知,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的原因是二婶儿摘到的杏子就是又青又小,还不好吃的。可以找出第7段“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相呼应。可知,文章借老杏树赞扬了那些具有不畏艰难困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胸怀坦荡品质的人。
故答案为: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这样写的好处是前后照应,点明了二婶冤枉老杏树的原因,更加突出了老杏树不怕寂寞、扎根深山、胸怀坦荡、无私奉献的品格。
18.【答案】爷爷家养了一只可爱的波斯猫,它浑身雪白,两只绿色的大眼睛像两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闪闪发光。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带它去草地上散步。它一见到蝴蝶,就撒开四条腿疯狂地去追赶,直到蝴蝶飞走再也看不见为止。如果遇见青蛙,它就一蹦一跳地追着青蛙,直到把它追入水中,然后趴在河边等青蛙回来。
【知识点】状物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它事物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事物写生动,写形象;④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故答案为: 爷爷家养了一只可爱的波斯猫,它浑身雪白,两只绿色的大眼睛像两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闪闪发光。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带它去草地上散步。它一见到蝴蝶,就撒开四条腿疯狂地去追赶,直到蝴蝶飞走再也看不见为止。如果遇见青蛙,它就一蹦一跳地追着青蛙,直到把它追入水中,然后趴在河边等青蛙回来。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