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习题
1、今年我省出现“毒大米”事件,是由于水稻被工业废水中的镉污染所造成的,你认为这种污染属于( )
A.重金属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光污染
2、我国很多地区出现过沙尘天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异常 B.天旱无雨
C.温室效应 D.植被被大面积破坏
3、酸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大,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爆发 B.农药污染
C.大气中二氧化硫过多 D.二氧化碳污染
4、据报道,近期抽检的大米中,出现了镉超标的毒大米.为了避免镉超标大米的出现,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不要再开采含镉矿石
B.关停所有生产重金属的化工厂
C.严格控制含镉污水的排放
D.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再使用化肥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习题
1、下列哪一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
A.居民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为增加土地资源,填堤滩涂及填海造地
C.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向大江或大海
D.砍掉原来的山林种植速生树,发展经济
2、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
A.乘公交车出行 B.节约用电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 D.爱护花草树木
3、 我们的家乡东营是“生态之城、石油之城”,下列有关石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为非再生性资源,不能无节制地过渡开采消耗
B.石油是动物化石燃料,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石油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加大开发利用可促进碳循环
D.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应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车
4、下列不利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做法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 B.发展生态农业系统
C.食用珍稀野生动物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习题
1、2011年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闭幕的国际气候大会签订了多项决议,要求世界各国承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与上述理念不符的是( )
①清明节倡导网络祭奠 ②办公文件电子化 ③用电热水器替代太阳能热水器
④严禁乱砍滥伐 ⑤经常购买新衣服 ⑥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A.①③ B.③⑤ C.②④ D.①⑥
2、酸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大,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爆发 B.农药污染
C.大气中二氧化硫过多 D.二氧化碳污染
3、下列哪项是由于大气污染引起的( )
A.水俣病 B.酸雨 C.生物入侵 D.禽流感
4、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
A.乘公交车出行 B.节约用电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 D.爱护花草树木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习题
1、对生物造成极大危害,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噪声污染
2、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开发水源,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3、今年五月,惠安一海域发生赤潮导致的鲍鱼大量死亡.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A.海带紫菜大量养殖 B.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红珊瑚大量繁殖 D.海滩大量种植红树林
4、下列各种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我国植被的是?( )
A.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
D.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教师:环境的恶化,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索取的对象,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人利用呢?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活动一: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并结合教师提示分组讨论。
思考题:
(1)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67亿,有专家预测到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50年时,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照这样发展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支撑不住的。世界人口增长已经过快,那么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又是如何呢?
活动二: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 “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给出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讨论。
思考题:
a、从绘制的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b、根据曲线图,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由部分小组代表出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并解释曲线图所含的意义。学生推测出我国人口在21世纪中叶即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24863万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了,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口众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又怎样呢?
教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可是供给13亿人口来用,就显得贫乏多了。不只是土地贫乏,而且其他资源也是如此。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丰富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贫乏的。
教师: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继续膨胀,过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堪重负。
教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学生动脑思考。
思考题:
(1)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漫画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人类要从母亲(地球)那里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果人口过多而且超过“母亲”的供应能力,不仅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会带来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才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控制人口的方法就是“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对我国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人口过多,给地球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这种压力对她来说,已经支撑不住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热爱它,拥抱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了解地球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
3、列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了解现阶段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贡献。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画图,完善推理能力。
3、能够反思人类的不当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提出解决这些污染问题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深刻影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
2、树立以低碳环保为时尚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列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3、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1、绘制人口增长曲线。
2、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
课时计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用醋酸代替酸雨做模拟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
2、收集数据资料,准备图片视频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配备不同酸性的溶液和PH试纸。
学生准备
1、做模拟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实验。
2、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自拍的街头一景:拥挤的人群、堵塞的汽车交通。
导言:当我们漫步街头想欣赏街头美景时,却往往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所淹没。到处是拥堵的汽车,川流不息的人群。可见城市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多。
二、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下面我们看一组数据:展示数据《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请同学们根据数据画出我国人口未来增长趋势图。
学生活动一: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的曲线图用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引导学生讨论:
1、从曲线图看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2、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我国人口如何?
学生讨论得出: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未来我国人口将呈爆炸式增长。
教师: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的资源还是相当有限的。尤其是土地贫乏,大大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以我国人口数量之多和人均资源之少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认同,让学生意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放眼世界,各国人口都在快速增长。屏幕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请同学们根据数据画出世界人口未来增长趋势图。
学生活动二: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师巡视。把学生的曲线图用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引导学生讨论:
1、从曲线图看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2、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地球人口如何?
学生讨论得出:世界人口数量增长也较快,未来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将站满了人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做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消失的森林,拥挤的车流,林立的工厂等图片
人口的增长给地球带来一系列问题:人类的衣食住行都要从植物和其它生物那里索取,这样就给其他生物的生存带来影响。如:逐渐消失的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各种污染等。
(二)环境问题严峻
教师:人类为了自身生存毫无节制地砍伐森林,使地球上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再加上工厂排放工业废气和汽车排放大量尾气,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增多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学生:温室效应。
教师: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讨论,总结:温室效应表现为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点,展示温室效应的形成图:当太阳光照射大气层时一部分热量被大气层反射到空中,另一部分被过多的二氧化碳阻挡返回地面,产生温室效应。
图片展示温室效应的危害:森林面积的减少造成地球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生物多样性消失。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另一部分地区则可能发生干旱天气,干旱天气容易使森林发生火灾。这些极端天气不仅使野生生物丧失生活环境,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设计思想:以发生在世界各国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全球同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植被减少还可能给环境造成哪些恶劣影响?
学生:分析,讨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大风吹来尘沙飞扬。
教师:及时展示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图片:城市大量火电企业对煤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煤粉尘,当大风刮起时随着沙尘漫天飞扬,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都使空气质量降低。
自然界中频繁的火山爆发也影响着空气质量,阻碍人们的出行。
设计思想:由此可见,地球植被减少对生物生存影响深远。
教师:除了空气污染,我们生存的地球还面临哪些污染呢?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水污染。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图片展示被石油污染的海洋和被工业废水污染的河流:
由于人类处理不当造成河流和海洋大面积污染,给生活其中的生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污染的海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河流的污染让生活其中的各种鱼类死亡,也影响了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给当地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污水流向土壤,又进一步给土壤造成污染。
进一步展示污染土壤的图片:工厂释放的有害污水流入土壤,人类随处倾倒未处理垃圾等也污染了土壤。土壤污染使无数居民失去可以耕种的土地,背井离乡。
为了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人类现已采取各种办法节约地球有限资源。以西欧国家为代表,如德国鼓励自行车代步,并为此专门开辟了自行车高速;瑞典的生态小城;瑞士推行生态建筑,利用天然资源大力发展水电,政府鼓励低强度放牧等。
为了节约地球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电产业,把新能源的开发和推广放在首位。积极从随处可见的植物中寻找廉价的新能源代替玉米等农作物。
在未来建筑设计上,各国都推崇绿色经济环保为一体的节能建筑。把居住、绿化、节能、环保集于一体。更有学者推出立体农业概念,基于地球面积的有限而把植物种植在立体建筑中,既节约空间,又经济环保,美化环境。
为保护环境,给人类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一直在采取各种行动,阻止人类的不当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三)课堂升华
以绿色和平组织保护亚马逊生态的视频做课堂的结束:保护亚马逊,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新课学习:
人口增长过快
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
即2050年的人口数量。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师: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
2、臭氧层空洞
3、温室效应
4、水污染
5、噪声污染
6、农药、化肥污染
7、生活垃圾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
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教法、学法与教具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学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剪报等。
教学过程
导入: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当时的秘书长加利先生为什么提议全体代表为地球不幸与悲哀静默2分钟?我们先看一幅漫画。
展示:漫画―最后的晚餐,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讨论:
什么是餐桌上的晚餐?谁在分享晚餐?这幅漫画的主题是什么?
(地球成为被各种污染吞下的晚餐,地球被污染破坏。)
展示:一组环境问题的图片及沙漠化视频。
照片中属于哪一类环境问题?当地主要面临哪些问题?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学生的注意,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过渡: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全球的范围,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板书 一、 全球气候变暖
展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温室效应动画、全球变暖的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
1、全球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什么关系?
2、温室效应的原理是什么?
3、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全球变暖,人类活动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4、全球变暖有什么危害?怎样治理?
(课件中的提供的温室效应动画和全球变暖视频,设置了问题,供学生探究分析;提供了全球变暖相关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培养读图能力。)
展示:全球变暖的纲要信号的空白图表
(图表中要求学生填出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教材中不要求学生知道治理措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我有意设置了这一项目。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变暖的成因上去寻求解决之道。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示:全球变暖的危害图片,如水灾、干旱、海平面上升等,拓展视野
过渡:人类面临的另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板书 二、 臭氧层破坏
展示:臭氧层破坏的图片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纲要信号图表中的项目:
臭氧层破坏会产生什么危害?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案例探究:展示南美洲南部地区人们皮肤发病率上升快,一些动物也变盲的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分析,巩固知识,关心社会热点。
过渡:你有没有近距离闻过汽车尾气,闻过后你有什么感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大气污染问题。
板书 三、 大气污染与酸雨
展示 大气污染图片及资料(伦敦烟雾事件与洛杉矶烟雾事件的成因及死亡人数)
问题:大气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大气污染有什么危害?怎样治理?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成因。
(通过两大污染事件的详细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的严重危害,拓宽视野,同时为后面分析深圳的汽车尾气污染打下铺垫。)
展示 酸雨危害的视频及雨中垂钓漫画,展示世界及我国主要酸雨区的分布。
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2、世界主要的酸雨区分面在哪?我国的重酸雨主要分布在哪?
引导学生讨论酸雨的成因、危害与分布,进而探究其成因及解决措施,完成纲要信号图表。
小结:与学生一起回忆、完成本课的知识网络。
课件9张PPT。⑴ 南极大陆冰原覆盖,荒无人烟但
从生息在那里的企鹅体内也检查
到 DDT。⑵ 北极附近格陵兰的冰盖层中,近几
十年来,铅、汞含量不断上升。∴ 污染无处不在,世界几无净土资料环境在恶化人 口 爆 炸想一想1.世界人口在1810年前有多少?
2.从1810年到1920年100年间世
界人口增长了多少?
3.从1920年到1960年40年间增长了多少?
4.从1960年到2000年40年间增长了多少?
5.通过以上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据 预 测2012年,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地球上真有那么一天会挤满了人怎么办?中 国 人 口 数 量 变 化 表 (单位:亿)1.把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绘制成折线图。
2.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3.如何有效地控制人过快地增长?我国的计划
生育政策对人口的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讨论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01234567981110121316501700175018001850190019502000············1600亿年中 国 人 口 数 量 增 长 折 线 图讨论人口增长的危害1.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居民地、工厂
大大增多。
2.木材、煤、石油等资源供不应求。
3.商场越来越多,街道越来越拥挤,
堵车严重。
4.教室人数也越来越多,医院床位
也越来越紧张。
5.淡水紧张。怎么办?节约资源计划生育利用再生能源植树造林解决措施:课件14张PPT。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根据以上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假使2000年后的人口增长速度保持1995~2000年间的人口增长速度,请你将上述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21世界中也的人口数量。21.9亿如何有效控制人口数量?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人民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确定1990年起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 人口增多引发的问题需要更多的食物需要更多的原料需要更多的居住空间需要更多的交通空间环境问题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本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勒姆发现酸雨可导致湖泊和土壤酸化,即酸雨可形成灾难。 酸雨的危害酸雨危害模式图腐蚀建筑物影响水体中的生物生存影响陆地中的生物生存臭氧层的破坏——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南极上空温室效应行动起来,用无氟产品课件15张PPT。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导入人类发展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
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 负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想一想1. 2012年,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
2. 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3.地球上真有那么一天会挤满了人
怎么办?中 国 人 口 数 量 变 化 表 (单位:亿)1.学生六人一组,仔细阅读上表。
2.依据上表,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3.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急剧增加?讨论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二、环境问题严峻
酸雨
臭氧层空洞
温室效应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农药、化肥污染
生活垃圾 酸雨的危害:腐蚀雕塑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生活垃圾白色污染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环境问题2亿—4亿 140年 4亿—6亿 54年 6亿—8亿 15年 8亿—10亿 13年 10亿—12亿 13年 1760—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需要的时间 土地利用对生物圈的影响目前,我国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中,以土地沙化问题为最。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涉及全国近千个县(旗)。土地沙化扩展速度为每年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土地面积“消失”一个中等县。
“沙进人退”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森林的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课件18张PPT。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导 入人类生存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人类应该积极地保护生物圈。 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 负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严峻
酸雨
臭氧层空洞
温室效应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农药、化肥污染
生活垃圾 酸雨影响鱼类生长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可怕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土地利用对生物圈的影响目前,我国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中,以土地沙化问题为最。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涉及全国近千个县(旗)。土地沙化扩展速度为每年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土地面积“消失”一个中等县。
“沙进人退”导致土地沙化的根源何在? 专家们对此作了许多探讨。据研究,造成我国大面积土地沙化,既有气候原因,更有不合理人为活动的因素。而“最主要原因”是:人口急剧增长,一些地区在人口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对土地不合理利用,盲目开垦、草场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采滥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严重,大量破坏荒漠植被,从而导致沙化土地不断扩展。
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晚育与控制人口数量的关系研究方法: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内,通过模拟计算,对比早育和晚育人口增加的情况。
条件: 20岁生育属于早育; 25岁生育属于晚育。
情景:A、B两对夫妇,A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0岁开始生孩子;B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5岁开始生孩子。计算在100年以后,他们后代的代数。结果:A及后代没有晚育,100年以后有5代;B及后代晚育,100年以后有4代。晚育可以使人口减少一代。
结论:晚育可以降低人口增加的速度,控制人口数量。日本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日本没有中国政府实施的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反,由于连年低迷的出生率,政府是鼓励人民积极生养孩子的。只是,繁重的生活负担,昂贵的教育培养费用,加之人们观念的转变,日本早已是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了。所以,在日本是不限制生育的。 新加坡人口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1959年自治,1965年建国,建国初期提倡国民每个家庭只生三个孩子,但许多家庭还是生了第四、第五个孩子,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和低文化水平的人,导致这部分家庭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新加坡人口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要求每个家庭只生两个孩子,并推出相应的配套措施,
一是妇女生第三孩没有产假,没有政府津贴。
二是申请组屋推迟四至六年。
三是子女就读名校资格受限制;
四是凡是文化水平在十年以下的妇女,在生育二孩后实行绝育措施的奖励一万元(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因而许多人调整了自己的生育行为,少生了,多数人只生二孩;迟生了,多数华人青年兴起晚婚。同时也改变了部分低文化、低收入家庭越穷越生恶性循环的状况,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少生已成为国民的普遍现象。新加坡人口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今,,新加坡人口出现老年化现象,因而政府又调整相关政策鼓励人们生育第三孩,并对生育第二孩的奖励3000元,生第三孩的奖励6000元,计划将本国公民从370万人增长到2020年450万人。 总的看来每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都应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确定,每隔一个时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的合理性。
人口出生率
12.86‰死亡率
6.41‰自然增长率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