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1-26 18:11:46

文档简介

《人体废物的排出》习题
选择题
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囊 B.集合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3、血液流过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填空题
1、在肾单位的结构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_______。
3、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C B
二、肾小球 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肾小管
《人体废物的排出》习题
选择题
1、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2、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一定没有( )
A、无机盐 B、尿素 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
3、下列物质中,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填空题
尿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肾的_______作用和_______作用。
2、下面是A、B、C三人尿液检验值
试分析:
(1)属于正常尿液成分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说明肾小球有病变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可能是为尿毒症患者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人体废物的排出》习题
一、填空题
人体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有2种,_______ 和_______。
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试解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题。
样品A是: ,理由是 。
样品B是: ,理由是 。
样品C是: , 理由是 _。
《人体废物的排出》习题
填空题
1、每个肾脏包括大约____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_____。
2、肾小球是一个____球,由____分出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在另一端汇集成______ 。
3、尿的形成主要与_____有关系,肾单位中的_____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_____左右、_____的液体称为原尿。
4、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大部分_____和部分_____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分析题
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1、原尿是样本_______,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_______,因为其中只含有________________。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_______,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重点
  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排尿的意义。
教学策略
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哪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排泄的概念。
在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时,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式图或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课件进行演示,教师依照泌尿系统组成表中所列器官的顺序依次讲述。肾脏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动物肾脏的解剖实验,或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中对照课文的插图或挂图,辨认皮质、髓质和肾盂,使学生对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讲述肾单位的结构时,利用彩图指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外形成了毛细血管网。讲清楚肾小囊有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囊囊壁的内层细胞紧贴肾小球和外层细胞与肾小管相连的知识。
关于尿的形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结构特点说明功能。2、讲述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讲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排出的尿量只有1.5升?为什么原尿中会有葡萄糖,而排出的正常尿中却没有葡萄糖?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
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能在体内“变废为宝”,不宜称为废物)。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代谢终产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排泄。
2、比较排泄与排便(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尽可能少给或不给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故不直给排遗的概念)的区别,理解排泄的概念。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4、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
  活动(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观察得更细致.讨论得更充分。每个小组最好都有一个标本进行观察。观察后的肾脏可以用福尔马林浸泡起来.制成浸制标本,供下一届学本观察。
  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孟。
  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
  活动(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纵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较完整的肾小体。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教师还可以制造简单的直观教具,如,向气球内吹气,当气球稍鼓时,一只手捏紧进气口;另一只手将鼓起的气球向下按,模拟肾小囊等。通过实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进而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
5、 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提示总结的范围: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6、为下堂课置疑: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1)对照挂图(或投影片)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2)对照挂图(或投影片)悦明肾单位的结构。
2、从学生答案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是本堂课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3、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学习尿的形成。
  给学生一些相关数据,结合书上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1):读书与思考。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一滤过和重吸收。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②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③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参看下表,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
  活动(2):小组讨论思考题。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
  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教师点评。
4、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尿的排出。
  ①参看泌尿系统模式固,了解尿的排出路径。
  ②观察膀胱的模型或膀胱的剖面图,了解尿液排出的机制。重点学习膀胱壁的结构(平滑肌)与功能(贮存尿),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了解尿的排出。
  ③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
5、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小结:请学生概括尿的形成过程和尿的排出。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设计
设计
思想
在本节课中,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那么课堂既要有知识性还要有趣味性,在设计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而采用板块结构分割和任务驱动模式,通过分解任务后目标明确,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难度。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泌尿系统、肾脏示意图,提高观察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
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
教学准备
利用课前时间,将要求学习掌握的要点进行初步的学习、了解和分析,梳理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不断从生物圈中获取营养和氧气,也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粪便以及多余的水,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那么,这些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多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思考作答:通过尿液和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还有出汗、呼气。




展示泌尿系统示意图.
以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示意图。
指导获得有用 信息。
观察泌尿系统图,
思考: 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泌尿系统的组成




展示肾单位的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获 得有用信息。
人的每一个肾都含有100万个犹如“过滤工 厂”的肾单位。
 资料分析,自主学习,提高获得信息的能力。
通过资料推测肾单位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单位




详出示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或相关视频
指导学生观察当血液流经肾单位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点评做答,
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归纳总结。
观看视频或动画
学生思考并描述
讨论后作答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像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两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150升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终尿1.5升
尿液的形成过程
废物的排出只有尿液一种吗?
引入汗腺
展示汗腺结构示意图
引思索(废物的排出)
小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思索后作答
观察示意图
结合问题思索,明确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形式有多种,主要为尿液和汗液。
其他排泄途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与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尿液形成以后,可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目标
1、形成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及尿液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一则保健品广告,声称有利人体排出一定的废物。
设疑:你知道我们人体排出废物有哪些途径吗?
导入新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提问: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途径是不是属于排泄呢?
出示排泄的概念
总结排泄的三种途径
提问:这三种途径中最主要的是哪种途径呢?
阅读广告
自由发言
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发言
学生总结
学生发言
从一则广告
创设情景
设疑导入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自主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出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
(思考):
1、人体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根据观察,你能说出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根据功能,你认为哪个器官最重要?
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思考):
1、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2、说说肾单位的组成概况。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学习。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交流
完成学习提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尿液的形成
分析:尿液的形成
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和重吸收
出示:小资料(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
(讨论):
1、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说明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出了什么物质?还有什么物质没有滤出来?(提示:用杯子里的过滤网来解释肾小球的功能)
2、比较原尿和尿液的成分,说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主要哪些物质被肾小管吸收了呢?(提示用可乐瓶来衡量原尿和尿液的
量,依此说明肾小管的功能)
播放动画:尿液的形成过程
请学生自己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并讨论
随教师讲解看带过滤网的杯子
看1.5L的可乐瓶,感受尿液和原尿量的差别
学生观看录像
并试着描述尿液
形成过程
通过小资料的分析,理解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培养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
用生活用具来解释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更形象直观
进一步加强学生概括能力
反馈与小结
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①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时,哪里发生了病变?
②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哪里发生了病变?
2、小结
3、练习
1、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学生自主小结本课要点
练习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关注个人健康,科学生活
质疑
组织与评价
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2、 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与策略
通过生活实例以及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引出泌尿系统的作用。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并对肾脏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课本、课件以及资料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种类有哪些,以及原尿与尿液的区别。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对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迁移人体还有哪些其他的排泄途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与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起兴趣
观看与尿毒症有关的新闻
播放与尿毒症有关视频。
观看新闻,思考尿毒症与人体哪个器官密切相关。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学习泌尿系统的兴趣。
2、新课导入
学习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
引出排泄的定义。
提问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
板书:排泄的概念。
学生思考、交流,并作出回答。
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为泌尿系统的讲述坐下铺垫。
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
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功能。
课件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泌尿系统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
认真观看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图片,然后在学案中写出泌尿系统各器官名称以及各器官的功能。
让学生明白泌尿系统的各器官组成及其作用。
对肾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4、尿的形成和排出
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的组成
原尿的成分
尿液(终尿)的成分
提问学生形成尿液的器官
让学生找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引导学生学习肾单位的组成
通过图片,板书配合资料,分析原尿中的成分。
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尿液的成分,学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回答并在学案中写出答案
自学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了解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原尿中的成分有哪些。
分析资料,得出尿液与原尿成分的区别,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为学习尿液的形成做铺垫
了解认识肾单位与肾脏的关系
学习肾单位的组成
锻炼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学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那些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
5、其他排泄途径
二氧化碳的排出途径
2、水的排出途径
3、无机盐和尿素的排出途径
指导学生学习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通过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为例,引出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
得出二氧化碳通过人的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水通过皮肤,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可以排出。
无机盐和尿素通过皮肤和泌尿系统可以排出。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学习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课件14张PPT。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知识要点1、排泄与排遗的区别,并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2、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3、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4、人粪尿的处理。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体外皮肤以 汗液的形式排出排出体外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1、排泄和排遗排遗途径1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途径2途径3排泄气体汗液尿液(细胞内产
生的废物)(不是细胞
内产生的废物) 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尿液泌
尿

统 3、尿液的形成肾

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尿液的形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4、尿液的排出及意义1、过程:排出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意义:1、人粪尿的优点: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成本低。
2、无害化处理 5、人粪尿优点、无害化处理 沼气发酵
(窒息去害法)(2) 高温堆肥(生物热去害法)(3) 生态厕所尿的形成示意图小试牛刀 (有的成分打√,没有的打 X。) 尿素√√√水√√√无机盐√√葡萄糖X√√XX√大分子蛋白质XX√血细胞尿液(C)原尿(B)没有过滤的血(A)成分√√√√√√√√√√√√√√√√√√√√联系前边所学知识,试着描述血液在肾单位
里的流动方向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
毛细血管肾静脉小试牛刀肾单位结构: 在右图标示
(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
2. A(没有过滤的血)、B(原尿)、
C(尿液)、D(已过滤的血)
3. 箭头“→” 表示血液、原尿、尿液流向
4. 箭头“→”表示过滤和重吸收位置请同学们在右边肾单位示意图中标示出:①②小试牛刀肾单位结构: 在右图标示
(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
2. A(没有过滤的血)、B(原尿)、
C(尿液)、D(已过滤的血)
3. 箭头“→” 表示血液、原尿、尿液流向
4. 箭头“→”表示过滤和重吸收位置请同学们在右边肾单位示意图中标示出:①②小试牛刀???ADCB知识整合泌尿系统组成肾脏肾脏基本单位结构功能肾单位过滤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重吸收输 尿 管膀 胱尿 道课件14张PPT。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资料: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损害了肾,而且程度已经到了晚期,就无法将体内的毒素排出,这就是尿毒症。据调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毒症患者在我国每年每一百万的人口中就有50~100人,其中不少是青少年。肾功能丧失后,毒素就无法正常地排出体外了。1.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数据对照表尿液的形成和排出⑴原尿和血液成分对比,少哪些物质,说明肾小球有什么作用? 说明肾小球对透过的物质有选择性,起到过滤作用。⑵尿液和原尿成分对比,缺哪些物质,去哪了? 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1、尿液的形成示意图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肾小囊原尿形成动态示意图2、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囊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①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②剩下的物质: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终尿)。 1.血液中有血细胞和蛋白质,而原尿中没有,原因是什么?
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
2.成人每天原尿量300斤,而尿液只有3斤左右,另外的297斤原尿的下落呢?
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大量水分又回到血液中,血液在不停循环流动,不断地经过肾单位。尿的形成包括哪几个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正常尿液中不含的物质:蛋白质、血细胞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蛋白质,血细胞,葡萄糖(形成原尿)
(形成终尿)
边学边思考:
⑵排尿途径:
肾脏→输尿管
→膀胱→尿道
→体外4.尿的排出⑴原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人体排出废物的方式、途径及主要器官排泄
(途径)肾:排出尿素、无机盐和水
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皮肤:排出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排遗大肠: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
肛门: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方式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1.人粪尿中的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含氮、含磷和含钾的多种无机盐。在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
细菌和真菌。
2.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
缺少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一、尿液的形成
1.尿液的形成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尿的排出
排尿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二、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
三、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课件15张PPT。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青蛙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分析讨论1.什么是原尿?
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3.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4.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1.什么是原尿?
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每L尿液中无机盐、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解读数据3.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解读数据 同血浆相比,肾小囊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水和尿素。 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4.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解读数据 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尿液的形成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原尿)所有的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
部分无机盐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形成过程(形成终尿) 当你在寒冷的冬天呼气时,你会看到“白气”,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哪些物质呢?这是人体的排泄过程吗?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分析下面的资料(表中的数字为平均值) 人粪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含氮、含磷和含钾等多种无机盐。细菌和真菌 缺少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讨论: 1. 在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
2. 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在农田中施用加工后的人粪尿和禽畜粪尿(农家肥)的经验,这对数千年来持续地从农田中获得收成,并维持农田的生产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古代农民在稻田中施肥 同化学肥料相比,农家肥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 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人粪尿。算一算我国每年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 算一算800kg×13亿=10400亿kg 10.4亿吨 怎样处理人粪尿才能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呢? 城市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多种方法处理人粪尿等废物。沼气池 在密闭的沼气池里,那些能够生活在缺乏氧气条件下的 细菌会大量繁殖。它们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中的有机
物分解,并且产生沼气。沼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甲烷是一
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是清洁的燃料。沼气池中的残渣和残液
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可以作肥料。另外,细菌在分解有机物
时,释放出的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堆肥是生产农家肥料的重要方式。高温堆肥过程中形成的高温,也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我国一些城镇和乡村开始兴建各种类型的生态厕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地下设有沼气池,可以就地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作燃料,残渣、残液可作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的肥料;屋顶可以覆土种植、蓄水养殖或安装太阳能利用装置。课件12张PPT。毛细血管集合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1532674肾单位入球小动脉肾单位结构模式图青蛙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尿液的形成1.什么是原尿?
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3.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4.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除去原尿中的(形成原尿)所有的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
部分无机盐除去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
分子蛋白质(形成终尿)尿液形成过程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示意图滤过作用原尿肾小囊重吸收作用肾小管毛细血管重吸收作用尿液静脉动脉集合管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Urinary Bladder)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尿的排出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排泄是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人体排出废物的主要器官排泄肾肺皮肤排遗大肠肛门排出尿素、无机盐和水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排出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健康的生活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
肾能够自动调节尿液的成分。
每个人每天应喝足量的水。因为当一个人一天排出的尿液少于500mL时,体内产生的废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积累在体内,伤害身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