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1-26 18:08:45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概述》习题
填空题
1、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其中非生物环境由等因素。
2、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3、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能使生态系统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的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4、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为生物提供必要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对系统的根本性质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种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_________。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单选
1、下列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农田
C、一座城市
D、一种植物
2、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应该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分解者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全部森林
B、全部海洋
C、全部草原
D、生物圈
4、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A、蚯蚓和蚂蟥
B、蚊子和跳蚤
C、细菌和蘑菇
D、蛇和老鼠
探究题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生态系统概述》习题
单选
1、下列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农田
C、一座城市
D、一种植物
2、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应该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分解者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全部森林
B、全部海洋
C、全部草原
D、生物圈
4、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A、蚯蚓和蚂蟥
B、蚊子和跳蚤
C、细菌和蘑菇
D、蛇和老鼠
5、在森林中,死亡了的动物尸体不见了,是因为尸体会被( )
A、野狗和鹰争食
B、树叶覆盖
C、大雪淹没
D、分解者分解
6、有一类细菌,它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分解者
7、目前餐桌上流行的各种蘑菇、香菌、木耳等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
双选
1、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
A、非生物部分
B、动物和植物
C、生产者、消费者
D、所有生物
2.下列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的所有动物
B、一块菜地
C、一个水族箱
D、一种花
3、下列哪一项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 )
A、青蛙捕食蜘蛛
B、老鼠吃水稻
C、兔子吃青草
D、松鼠吃蘑菇
4、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细菌和蘑菇
C、老鼠和黑尾鹿
D、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5、哪一类生态系统不完全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
A、农田生态系统
B、鱼塘生态系统
C、河流生态系统
D、雪山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概述》习题
选择题
1、有一类细菌,它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均不是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组成的。
A、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B、动物、植物
C、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D、所有生物
3、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
A、水藻、鸟
B、大量的鱼类、爬行类
C、昆虫、水草、细菌
D、虾、人
4、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根瘤菌
B、蓝藻
C、蘑菇
D、酵母菌
5、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其分类(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种类不同,作用不同
6、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人吃蘑菇
B、蚯蚓吃菜叶
C、青蛙吃虫
D、老牛吃嫩草
填空题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 之间,消费者与 之间通过 形成了 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构成了 联系,称为 。
2、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各条食物链并不是 的,而是 ,形成了 联系,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构成了 联系,称为 。
3、 和 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生态系统中的 和 就是通过 在生物之间进行 。
《生态系统概述》习题
选择题
1、如果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生物成分中至少必须有( )
A、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
C、消费者、分解者
D、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2、把一块肉深埋在大树下,过一段时间不见了,其原因是( )
A、被大树的根毛吸收了
B、被野狗吃了
C、被分解者分解
D、被根瘤菌吸收了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食草昆虫
B、植物
C、肉食动物
D、草食动物
5、下列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农田
C、一座城市
D、一种植物
6、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 )
A、植物 < 草食动物 < 肉食动物
B、植物 > 草食动物 > 肉食动物
C、植物 = 草食动物 = 肉食动物
D、不一定
解析题
1、有一生态瓶,作为家庭摆设。该瓶封闭,内装有水、2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草。妙在小鱼、水草都是活的。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生态瓶应放在( )地方。
(2)小鱼和小草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草能够( ),它是这个生态瓶的( )。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草提供二氧化碳,其排泄物被( )分解之后,再被水草利用。
(3)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包括( )。
2、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为人既能生产制造出产品,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节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重点在于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则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1)什么是生态学的概述?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的知识?
学生回答:
(1)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2)生物离不开它的生活环境,学习生态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它与人类的生活发展的密切联系。
(二)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生态学是人们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
(2)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1)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态系统。
(2)研究内容包括了生态系统的构成,各构成成分的作用,以及各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等内容。
2、展示生态系统图,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凯巴森林的构成及各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关系。
学生:观察图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3、展示其他生态系统图,请同学们分析讨论自己收集的生态系统资料,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具有多种类型。一片草原、一片农田、 一个学校等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4、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
(1)生物圈的概念?
(2)生物圈的具体范围包括:地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学生:讨论
(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2)思考,记忆。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1、引导学生观看生态系统组成的有关影视资料与图片。
2、组织“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活动:
(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
(3)动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4)为保证各种生物的存在,生态系统中还应具有什么条件?
学生: 1、观看图片资料,思考。2、进行分析与讨论,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及其环境的关系,并回答:
(1)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大型真菌。
(2)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需要食物、水分、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4)还要有各种生物和各种养料等物质。
3、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作用。
(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有哪些?
(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为什么动物是消费者?
(4)作为分解者的细菌、真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3)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消费有机物。
(4)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等条件。
4、观察图片,讨论、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提问:生态系统中能否缺少某一组成成分?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紧密联系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中不能缺少某一组成成分。
(四)本课总结:
通过对凯巴森林这一具体生态系统的介绍,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生态系统的类型;通过分析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识,并在活动中认识到各成分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
五、课堂练习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等活动,培养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交流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等活动,培养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形成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2、难点 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聆听歌曲《天堂》联想大草原,让学生感觉通过大草原的美景呈现出来和谐的草原生态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态学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图片并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
议一议:什么是生态系统?(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2、展示图片:生态系统的组成
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讨论交流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生物生活需要哪些条件? (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议一议: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哪几部分? (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3、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讨论:观察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图解,分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生态系统概述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内容并进一步思考。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物部分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和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因素,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跟踪反馈
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各组成充分的作用。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文字和图片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朗读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出问题:这些诗句说明什么?
2、教师讲解:以上诗句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生物科学中有一门学科就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
(2)学习生态学知识的意义是什么?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回答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阅读并初步了解生态学的概念。
(1)生态学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离不开其生活的环境,学习生态学知识可帮助我们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护美好家园,促进和谐发展。
(3)生态学研究对象是生态系统。
用学生已知的古诗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示图片,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
1、课件展示凯巴森林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凯巴森林的基础上,描述凯巴森林的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生态系统概念,教师明确概念要点:
(1)所有生物;(2)生活环境。两个要素合在一起,才构成生态系统,缺一不可,如新安江中的鱼类并不能构成生态系统,必须是新安江中所有生物及环境才构成新安江水域生态系统。多媒体展示生态系统概念辨析。
3、学生举出自己收集的生态系统资料,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4、多媒体展示几种生态系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1、观察图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2、学生解答生态系统的概念辨析:
①、我们校园中的所有生物?
②、一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
③、一个长满杂草、木耳,聚集着蚂蚁、老鼠的阴湿山洼
④、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
⑤、生物圈。
3、自家的茶园、菜园、村里的池塘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4、学生通过多媒体影像资料认识各种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
学生讨论生物圈—它包括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这些食物生活的环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培养读图能力,分析表达能力以及有特殊到一般的概括综合能力。
概念教学要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一直半解。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适时使用,可激发兴趣。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组织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1)根据生物活动特点,可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除图示生物外,在生态系统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
(3)动物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4)为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生态系统中还需什么条件?
2、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
分析讲授生态系统四大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和地位。
3、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课件图片,归纳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多媒体展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图片,学生尝试描述生态系统四大成分的关系。
5、教师提问:生态系统中能否缺少某一种组成成分?
1、分析讨论,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回答:
(1)分为三种类型:植物、动物和真菌。
(2)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分、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4)为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生态系统中还要有各种生物和各种养料。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在课本上找出重点语句。
3、理解掌握生态系统四大成分的关系
4、通过练习,加深对生态系统四大成分的关系的理解。
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练习的,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开展活动,培养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理清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注重知识的准确严密。
适时练习,,加强巩固。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练习
学以致用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自的作用。
能力目标:
(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并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关于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学习了生态学有关知识,使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信心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
1、活动“分析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讲故事(简要介绍凯巴森林的情况,初步建立起生态系统的概念。)
随后播放图片:了解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二)新课教学
一 概念(什么是生态系统?)(板书)
活动1:归纳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有哪些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最小的生态系统呢?
教师引导学生: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一定的自然区域,所有生物,其生活的环境)
活动小结: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最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瓶。
点击课件:(一组识图练习)判断生态系统的类型,对概念知识加以巩固,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
活动2:分析教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小组合作学习,回答课本所设几个问题。
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包括哪些?非生物环境包括哪些?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
活动小结:
通过对凯巴森林分析,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态系统: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类群。
非生物环境:阳光,空气,水,土 壤,温度,湿度
点击课件思考:一个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成成分呢?(回顾原有知识,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二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及其作用(板书)
活动3:分析讨论 P70页图23-3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顾: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及意义,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
活动小结: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及其作用。
生产者: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土壤重的无机盐等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直接间接以植物为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解者:(包括细菌真菌及腐食性动物)使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非生物因素: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教师讲解: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以营养方式加以区分的,而不是以生物的类群,所以寄生的病毒是消费者,而自养的硫细菌和硝化细菌则是生产者,腐生的蘑菇或蚯蚓是分解者。
点击课件:依图作综合练习
(三)练习与反馈
课件练习:下列是否构成生态系统?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物。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鱼类。
3、海南岛上四季常有的红树林。
4、一根朽木上面生长着苔藓,蚂蚁,真菌等所有生物。
意在拓展知识,体会(个体—种—群落—生态系统 )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掌握生态系统概念在生态学中的大小位置。
(四)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回顾本课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呢,还有哪些疑惑问题?课下请试着写出课后反思。
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下,展开想象。(意在轻松结课,回味无穷。)
如歌曲中所唱,草原生态系统是美丽而和谐的,其中各成分间紧密联系,彼此作用,那它们间是靠什么紧密联系的呢?对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进一步探究。
(五)教学反思:
1、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采用了分析讨论的教学法,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比较有效。
2、媒体工具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提供一些直观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对问题表现热情而积极。
3、 活动小结给课堂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多动嘴、多动脑,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摒弃教师教,学生听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
课件20张PPT。生态系统概述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思考:森林生态系统 各种类型的森林,占陆地面积的28.5% 草原生态系统 各种大草原,占陆地面积的25% 农田生态系统 所有耕地,占陆地面积的10% 淡水生态系统 如湖泊、池塘等,其水量不足全球水量的1% 荒漠生态系统 指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贫乏的自然地带 海洋生态系统 面积辽阔,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生态系统的类型
  
判断下列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思 考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哪些组成成分呢?
下面我们以凯巴森林系统来进行分析一下.  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将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除图中所示生物,这个森林中还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小讨论:凯巴森林生物组成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小讨论: 凯巴森林中的生物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土壤、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等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生态系统的组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真菌、非生物因素分别有什么作用?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因素: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生物因素上图中反映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因素之间什么关系?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课堂小结1.生态系统的定义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课件23张PPT。生态系统概述北美的凯巴森林主要由松树、冷杉和云杉构成,森林的底层还生长着多种草本植物。100多年前,森林中大约有4000多只黑尾鹿吃树叶或草本植物。狼以黑尾鹿为食,凶狠的美洲狮常常捕猎狼和黑尾熊。森林中阳光普照、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温度适宜……印第安人与各种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着,森林里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什么是生态系统思 考1.从图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生物有哪些?
答:有松树、冷杉、云杉,草本植物;黑尾鹿,人,美洲狮、狼和郊狼。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会存在什类型的生物?
答:有鸟、鱼、细菌、真菌、病毒等。
3.凯巴森林中的黑尾鹿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答:食物、水、空气等。
1、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淇澳岛的
一片红树林请判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一块草地
一块农田
一个湖泊
一条河流
一个村庄
一个城镇
生物圈请判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判断下列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分别属于什么类型以下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的鲤鱼。
B、一片草原中的所有绵羊。
C、一个湖泊中鱼、水草、细菌等所有生物。
D、金银河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即时突破D2、生态系统的类型:
你能尝试说出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吗?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之称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其他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比较少。海洋生态系统: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思 考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哪些组成成分呢? 分析下列生态系统的图片资料,找出各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2、按照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生物分类。1、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该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思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动物、植物、微生物3、这个生态系统中,除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分等2、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3、水族箱中又有哪些成分呢?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主要是绿色植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还有:硝化细菌和蓝藻。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和寄生动物等。还有:蚯蚓、屎壳郎和白蚁。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思考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1、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2、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生产者无机环境消费者分解者3、根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的关系以及与无机环境的联系,请同学们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主要成分)(必备成分)(重要成分)生态系统各成分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
温度、土壤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课件20张PPT。生态系统概述1、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_____及其__________共同构成的整体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思考:下列是否构成生态系统?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物。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鱼类。
3.海南岛上四季常有的红树林。
4.一根朽木以及上面生长着的苔藓,蚂蚁,真菌等所有生物。否否是是生物生活环境生物个体(同种)种群(不同)群落(加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最大)生物圈生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呢?2、类型:
你能尝试说出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吗?判断下列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池塘)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以下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生物有哪些?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会存在什类型的生物?
3.凯巴森林中的黑尾鹿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4.要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森林中还应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生物有哪些?
答:有松树、冷杉、云杉,草本植物;黑尾鹿,人,美洲狮、狼和郊狼。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会存在什类型的生物?
答:有鸟、鱼、细菌、真菌、病毒等。
3.凯巴森林中的黑尾鹿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答:食物、水、空气等。
4.要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森林中还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阳光、土壤、温度等非生物成分
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因素 植物 动物 微生物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分,
空气,土壤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最简单的生态系统必备的生物成分是
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相互依存生产者
(主要)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
(必须)寻 找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课堂小结:细菌、真菌蚯蚓、粪金龟子(蜣螂)硝化细菌、铁/硫/氢细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思 考 与 练 习课件19张PPT。生态系统概述 研究 之间的关系以及 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 位于北美的凯巴森林主要由松树、冷杉和云杉等乔木构成,当然还有多种草本植物、细菌、真菌等。100多年前,森林中大约有4000多只黑尾鹿。黑尾鹿以吃树叶或草本植物为生。森林中还有狼、美洲狮等动物,狼以黑尾鹿为食,而凶狠的美洲狮常常捕猎狼和黑尾鹿。森林中阳光普照、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温度适宜……印第安人与各种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着,森林里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种类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及其生活的 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环境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种类2、生态系统的类型:分组PK,看哪组最棒!
一个同学说一个生态系统,不能重复!
2、生态系统的类型






草原



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
农田



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
海洋



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
城市



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
湖泊



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
荒漠



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
湿地



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议一议:(1)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2)凯巴森林中的黑尾鹿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食物等 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角色扮演: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活动:动手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三、小结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生态系统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阳光、空气、温度、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