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一、光武中兴
三、黄巾起义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目 录
一、光武中兴
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
西汉
(1)西汉衰亡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西汉后期
?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 食货志》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饥馑仍臻。 餧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 谷永传》
政治黑暗,朝政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前202年
西汉
公元9年
王莽代汉
(新朝)
王莽建立新朝后,实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但是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 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9年
王莽代汉
(新朝)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 冯衍列传》
译文: 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 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这些措施有何作用呢?
材料1:“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2: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
材料3: 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材料4: 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合赃 1000 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 10 余人。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官宦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年龄及寿命有什么特点?会形成怎样的政治局面?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君权旁落
诛杀外戚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皇帝长大依靠宦官
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局面。
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 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 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已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历时九个月,最后被镇压下去。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二十多年。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课堂小结
C
5.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 20 余年。梁冀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表明了东汉(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D
3.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黄巾军建立了新政权
B.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D.东汉政权镇压了黄巾起义,巩固了统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