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暑假作业——水的组成(2)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3.水电解的实验事实说明了(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一种混合物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物质通电时都能分解成几种新的物质
4.电解水时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mL,则阴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 )
A.1mL B.2. 5mL C.5mL D.10mL
5.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6.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体积比约为
C.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7.下列关于水性质的叙述中,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0℃,水结冰 B.100℃,水沸腾 C.糖入水被溶解 D.水通电被电解
8.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改变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三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
9.下列证明水电解的实验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
A.淡红色 B.淡黄色 C.淡蓝色 D.白色
三、填空题
11.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1)如图1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较多,人均水量在全世界人均水量排名较__________(填“前”或“后”).
(3)图2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室检验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4)比较图2和图3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同点:__________;
(5)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①矿泉水②自来水③蒸馏水④汽水 ⑤糖水.
1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极。
(2)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__。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毫升
13.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裂出来的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__________,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__________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__________构成,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4.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氢气、氧气和空气?
15.实验室有两瓶无色的气体,其中一瓶是空气,另一瓶是氧气,请说明鉴别这两瓶气体的方法。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 实验现象为阳极玻璃管与阴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即所得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应为,C答案正确;有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ABD内容都是实验得出的结论.
7.答案:D
解析: 水的熔点、沸点、遇冷液化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给水通电时能生成氢气和氧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8.答案:A
解析: A.水的三态变化,不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错误;B.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间隔改变,错误;C.过滤和吸附能出去水中所有的杂志,正确;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滤去不溶性物质,吸附掉一些溶解性杂质,并除去臭味;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水氢气+氧气;图1中水分子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图2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③
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滤去不溶性物质,吸附掉一些溶解性杂质,并除去臭味;故填:滤去不溶性物质,吸附掉一些溶解性杂质,并除去臭味;
(2)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较多,人均水量在全世界人均水量排名较后;故填:后;
(3)图2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气体是氧气,所以实验室检验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故填: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水氢气+氧气;
(4)由图2和图3两个实验中水分子的变化可知图1中水分子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图2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故填:图1中水分子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图2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5)矿泉水、自来水、汽水、糖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填:③.
12.答案:氧;正;已进行一段时间;16
解析: (1)通过图可知,甲试管中产生气体少,则B是氧气,b与电源正极相连。(2)试管中已经有一部分气体存在,故已进行一段时间。(3)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产生氧气8毫升,则产生氢气16毫升。
13.答案: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解析: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列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分子,他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14.解:可用燃着的火柴来检验,有爆鸣声的为氢气;火柴燃得更旺但不能被点燃的是氧气;无现象的是空气。
15.解:用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这两瓶气体中,如果木条复燃(或燃烧的更旺),那么此气体是氧气;如果无明显变化,那么此气体是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