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1.5物质的溶解(一)(6)(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作业—1.5物质的溶解(一)(6)(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4 14:4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一科学暑假作业——物质的溶解(一)(6)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盛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蔗糖
2.下列条件中,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的是(  )
A.温度和物质的种类 B.压强和物质的种类
C.温度和压强 D.物质的颗粒大小
3.探究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相同的条件是(  )
A.温度 B.水的质量 C.搅拌的速度 D.固体颗粒的大小
4.下列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①氯化钠 ②氢氧化钠 ③硝酸铵 ④生石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5.(2019·东营)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科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6.欲比较因温度改变而引起溶质溶解速率的变化,分析图中所示设计,你认为(  )
A.甲与乙可以比较 B.甲与丙可以比较
C.丙与丁可以比较 D.条件不等同,均不能比较
7.如图,往试管内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气球膨胀的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8.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9.某小组同学在时,分别向三个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充分溶解后,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乙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9:100
C.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丙的溶解度
10.[2019·杭州二模]以下说法中,能够说明20℃的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将2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水恢复到20℃,析出硝酸钾固体
B.将2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析出硝酸钾固体
C.将硝酸钾固体放入20℃的硝酸钾溶液中未溶解
D.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液没有变化
11.如图所示,一个放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槽的水面上,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当不断地向水中加食盐时,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与食盐质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三、填空题
12.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__________。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证假设二:
__________
【反思评价】
(1)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
(2)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度的原因__________。
(4)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13.小绘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一些物质与水作用时热量的变化情况,请完成下表所示实验现象的记录,并回答有关问题:(填写a、b液面的变化情况)试管中加入的物质 硝酸铵 食盐 氢氧化钠U形管中水柱的变化 __________ 基本不变 __________若某同学因感冒高烧不退,你会选择上述三种物质中的 __________溶于水速制一个冰袋用于冷敷,其理由是 __________。
14.在一定温度下,在 __________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在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__________溶液。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___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__________物质。
(3)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四、解答题
16.小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用温度计测得溶液的温度约为60 ℃。此时他将一块较大的塑料块放入烧杯中,塑料块在液面上漂浮。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约为20 ℃),并注意观察现象。你猜小明观察到了哪两种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释。
(1)现象容器底部有固体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
(2)现象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17.茗茗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茗茗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
A、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B、与水的温度有关 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她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0.5g块状冰糖 100mL、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0.5g块状冰糖 100mL、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0.5g粉末状冰糖 100mL、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__________(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__________(填字母),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如果茗茗要验证猜想C,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
18.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趣味实验:分液漏斗中盛有水,导管中有一段红墨水,①号烧杯中盛有硝酸铵固体,②号烧杯中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缓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 A.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而不是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B.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故选项正确;
C.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加观赏性,故选项错误;
D.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解析: 往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气球膨胀,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放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
A. 蔗糖加入水中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错误;
B.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错误;
C. 氯化钠加入水中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错误;
D.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A. 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B. 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不能使石蜡融化。
C. 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D.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能使石蜡融化。
故选D
9.答案:D
10.答案:C
解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A. 将2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水恢复到20℃,析出硝酸钾固体,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说明是20℃时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 将2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析出硝酸钾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是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 将硝酸钾固体放入20℃的硝酸钾溶液中未溶解,说明加入的硝酸钾没有溶解,说明原溶液为20℃时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D. 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液没有变化,不能说明是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2.答案: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快;温度;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率;振荡试管
解析: 假设二是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所以实验方案是:
实验操作:
在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mL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用玻璃棒搅其中一个烧杯。
实验现象:
在搅伴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
假设二正确。
(1)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所以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3)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率,所以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4)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振荡试管。
13.答案: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降温,从外界吸热
14.答案:一定量;饱和
15.答案:=;乙;饱和;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
16.解:(1)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2) 塑料块下沉 硝酸钾晶体析出,导致溶液的密度减小,浮力减小
17.解:解:因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冰糖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冰糖的多少、水的多少,实验步骤为首先用量筒分别量取l00mL同温度的水,然后倒在两个烧杯中,一个烧杯中加20g大块冰糖,另一个烧杯中加20g研磨碎的冰糖碎,利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的快慢,在该实验中需要改变的量是冰糖颗粒的大小,需要控制的量是水的温度、是否搅拌、冰糖的多少、水的多少,而冰糖的多少、水的多少需要测量得到,即冰糖的溶解速度需要测定,故答案为:用量筒分别量取l00mL同温度的水,然后倒在两个烧杯中,一个烧杯中加20g大块冰糖,另一个烧杯中加20g研磨碎的冰糖碎,利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的快慢;冰糖颗粒的大小;冰糖的溶解速度;水的温度、是否搅拌.
故答案为:(1)B
(2)A 快
(3)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水,观察溶解的速度.(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 利用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冰糖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冰糖的多少、水的多少;然后改变冰糖颗粒的大小来探究颗粒大小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8.解: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造成锥形瓶内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②号烧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故答案为:,②号烧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会析出晶体;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造成锥形瓶内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解析: 硝酸铵加入水中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