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复习与知识梳理》研学案
学校: 设计教师: 设计时间:
【课题】 第五章复习与知识梳理
【复习目标】
1.学会刻度尺、秒表的使用,掌握长度、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的测量。
2.理解速度的定义,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知道参照物的选择,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4.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用图像的方法分析物体的运动.
【知识网络】
【复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速度的定义,知道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用图像的方法分析物体的运动.
【复习方法】讲授法、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网络资源多媒体辅助、当堂训练反馈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知识回顾】
1、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2、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
例:45m=4.510-5m 0.23dm=2.3107nm
3、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
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5s=1700m
如上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船+ S声)/2=1100m
4、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来计算,切勿利用V=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解:前半段时间为:t===2.5s
后半段时间为:t===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3.3m/s
5、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知识梳理】
1.动与静
(1)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应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这个物体就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选择的注意事项
①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②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所判定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③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我们选择地面和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④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标准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
2.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点;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⑤精确测量时,要进行估读,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有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用刻度尺直接进行测量,需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常用的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有:平移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等.
(4)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在物理实验室中多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③错误和误差不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只可以减小而不可以消除.
(5)时间的测量工具:①古代人:日晷、沙漏、漏壶;②现代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实验室中常用的停表(秒表)、节拍器等.
3.快与慢
(1)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常用单位是:m/s或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 km/h.
(2)速度计算的定义式
速度的定义式为v=s/t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过相同的距离(s),所用时间(t)越长,速度(v)越小.在使用这个公式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时间t用s(h),路程s用m(km),速度v用m/s(km/h). 计算路程的变形式:s=vt;计算时间的变形式:t=s/v。
(3)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②路程相同,比较时间.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③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因为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计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作比较即可。
(4)运动的分类
根据经过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可以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不变和改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关键抓住两点:
①匀速,即快慢不变;②直线,即沿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保持不变,所以它被称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求变速运动的速度是比较复杂的计算.在粗略研究时,我们常用v=s/t来计算,这样求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情况.
4.速度的变化
(1)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
(2)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是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v=s/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课堂巩固、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17.82 cm、17.80 cm、17.81 cm、17.28 cm、17.81 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 )
A. 17.50 cm B. 17.503 cm C. 17.8 cm D. 17.81 cm
2.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路旁的树木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 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 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4.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树木 B. 地面 C. 行驶的汽车 D. 天空中的云
5.下列数值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约为180cm B. 一支新28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C. 快速写出汉字“二”用时约为1s D. 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6.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B.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7.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 可知( )
A. v与s成正比 B. v与t成反比 C. s与t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如图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4个物体的闪光照片,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A. B. C. D.
10.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 1.2 m/s B. 12 m/s C. 1.2 cm/s D. 1.2 km/s
11.小燕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了写单位,下列数据中单位是“m”的是( )
A. 一只铅笔的直径是7 B. 茶杯的高度是10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 D. 自己的身高是1.57
12. 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13.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图乙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dm,合________ cm。
14.在4×100m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________ 。
15.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
16.小明骑自行车外出郊游,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是以自行车为参照物的.若自行车在30min内通过9km的路程,则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17.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量程为_____cm,分度值为__________;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1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或数字: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 ________ ;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是4.2 ________ ;汽车2min内匀速行驶了3600m,汽车的速度是 ________ km/h.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AC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sAB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sBC上的平均速度为v3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选填“速度”、“路程”、“时间”)
21.如图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_______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_______m.
2250 总步数:步 150 步频:步/分钟
8.10 时速:千米/小时 124 消耗:大卡
22.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货物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________ m/s;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________ 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A 3. D 4. C 5. C 6. C 7. C 8. B 9.D 10. A 11.D 12.C
二、填空题
13. 2.35cm;1.70dm;17.0cm 14.相对静止(或速度相同)
15.s;m;刻度尺;秒表
16. 18 21.1mm;3.30cm;﹣4
17.0-10cm 1mm 不正确
18.km/h;m/s;108
三、实验探究题
19.(1)刻度尺;停表(2)v=s/t(3)变速(4)v3>v1>v2
20.乙 路程
21.15 2.025 0.9
22. a 0.0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