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20: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了解两宋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纲要上第3单元 第12课
一、儒学的新发展——思辨化
春秋战国
开创

遭受打击
西汉
正统主流
魏晋南北朝
佛道冲击
隋唐
三教并行

复兴重振
材料1:《五经正义》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自唐代始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颁布后直到宋初,实行百年之久。
—— CCTV《中国通史》 纪录片
材料2:汉魏而下,则又甚焉,佛、老之徒,横于中国,彼以死生祸福虚无报应为事。 ——孙复《儒辱》
材料3: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思考:儒学所面临的困境。
1.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
2.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3.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伦理道德。
一、儒学的新发展——思辨化
(一)儒学复兴运动
张 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思考:这一口号说明“儒学复兴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一、儒学的新发展——思辨化
(二)理学产生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北宋)
程颐
(北宋)
朱熹(南宋)
陆九渊
(南宋)
王守仁
(明)
理学家
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
【理学的开创者】
【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学的发展者】
一、儒学的新发展——思辨化
1.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1)宇宙观——客观唯心主义
2.实质:把封建伦理道德标准看做宇宙的根本,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河南程氏遗书》
(二)理学产生
一、儒学的新发展——思辨化
(2)人生观
1.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天理?人欲?
天理
人欲
人欲是指那些超出社会道德规范的过度欲望。主张弘扬道德抑制人欲,反对违背道德原则过分追求利欲。
道德修养的内涵:遵守三纲五常
(二)理学产生
一、儒学的新发展——思辨化
(3)方法论
方法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
——《朱子语类》
理学新在哪里?
羊羔跪乳
莲花
特点:
1.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二)理学产生
一、儒学的新发展——思辨化
(三)理学发展
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
(1)合编“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2)创办书院,传播理学,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南宋后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白鹿洞书院
一、儒学的新发展——思辨化
(四)影响
积极: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塑造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们自然欲求。
崖山海战
南宋十万军民殉国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程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贞节牌坊
二、文学艺术新发展——世俗化
(一)文学
形式 时期 特征 代表
宋词 唐朝出现
宋朝鼎盛
元曲 元朝
话本 宋元盛行
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有固定格式。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关汉卿
王实甫
实际上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二、文学艺术新发展——世俗化
(一)文学
流动的勾栏瓦舍
宋代说书人
新兴市民阶层
工商业主
伙计
游民闲人
进城农民
通俗的
直观的
娱乐的
1.特点:
世俗化、通俗化
2.发展原因
(1)两宋以来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
(2)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3)社会矛盾尖锐,词、曲句式灵活,便于抒情。
二、文学艺术新发展——世俗化
(二)艺术
赵佶:《芙蓉锦鸡图》
苏轼《次辩才韵诗帖》
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三、科技的新发展——实用化
领域 表现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杰出人物及著作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大量制造用于军事,火器升级。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沈括
《梦溪笔谈》
郭守敬
《授时历》
王祯
《农书》
四、少数民族文化新发展——共通化
契丹文
西夏文
女真文
蒙古文
思考:以上文字有何共通之处?
在汉字基础上创制,
同时保留本民族个性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宋元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宋代崇文抑武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3.民族: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4.对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历史:隋唐文化的繁荣为其奠定基础
小结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儒学的复兴
文学艺术
科技
少数民族文字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主要内容: “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儒学复兴运动
程朱理学
文学:宋词、元曲、说书
艺术:书法、绘画
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王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