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20:3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纲要上第3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一、经济肇新
(一)农业新事物
1.出现新的耕作技术、耕作工具、灌溉工具
稻麦复种制:实现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一年收获两次或以上
灌溉器具:龙骨翻车已相当普及,高转筒车亦开始盛行
耕作器具:铁耙、弯锄、镰刀、踏犁、秧马等普遍使用
方法
+
工具
一、经济肇新
(一)农业新事物
2.出现新的作物
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菲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北宋]庄季裕《鸡肋编》
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一、经济肇新
(二)手工业新突破
1.制瓷业
(1)宋朝五大名窑(哥窑、均窑、定窑、汝窑、官窑)
(2)元朝:青花瓷、釉里红
诸神的盛宴
一、经济肇新
(二)手工业新突破
2.矿冶业
材料1: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材料2: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苏轼《石炭》
煤的需求量大
煤矿与冶铁业发展息息相关
思考: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
一、经济肇新
(二)手工业新突破
3.印刷业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普及。
一、经济肇新
(三)商业新成就
1.国内城市贸易:市场突破限制
打破空间限制:突破了市、坊界限
打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取消宵禁
西市
东市
坊:居民居住区
由封闭的坊市转变为开放的街市,商业区域更为灵活自由,束缚减少。
一、经济肇新
(三)商业新成就
1.国内城市贸易:纸币出现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元朝宝钞
一、经济肇新
(三)商业新成就
1.国内城市贸易:城市繁荣
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
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
12—13世纪 城市人口
临安 150—160万人
威尼斯 10万人
伦敦 4—6万人
巴黎 4—6万人
“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
——(宋)吴自牧《梦粱录》
一、经济肇新
(三)商业新成就
1.国内城市贸易:城市繁荣
勾栏
冷饮
外卖
一、经济肇新
(三)商业新成就
2.边境贸易:榷场设置
“榷场, 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
——《金史》卷50《食货志》
促进了辽宋夏金元之间的经济交往,民族交流
一、经济肇新
(三)商业新成就
3.海外贸易
(1)设置市舶司
主要负责:对外商及从海外返回的本土商船征税。
(2)外贸商品:
中国
香料、珠宝
瓷器、丝绸
海外
宋高宗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平庶蕃商羊来,动得百万缗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一、经济肇新
(四)经济布局新格局: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
唐中叶以来
南宋
江南开发
南移
完成南移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③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⑤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
原因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归根结底是由三种情况所决定的。首先,掌握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大量增加,使南方生产力构成中的主导力量大大增强……其次,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使林莽丛生的广大丘陵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第三,南方气候温湿,各类作物与北方相比一般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的优点,从而使南方农业具备生产周期短、生产率高的优越性。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卷三
一、经济肇新
(四)经济布局新格局: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宋书》
材料2:(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时间 北方(%) 南方(%)
北宋初年 39.6 60.4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38 62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 37 63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 35.9 64.1
13世纪初 31 6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材料4: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材料3:宋代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
一、经济肇新
(四)经济布局新格局:经济重心南移
影响
人口:改变人口分布,南方人口增加
经济:南方经济发展,江浙地区成为农业中心 (苏湖熟,天下足)
交通:大运河的重新开通,沟通南北交通运输发展
教育:南方文化影响力上升,教育发展;江浙地区人才集中,科举南北分卷
民族: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社会焕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的变化。
材料1:(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欧阳修《文忠集》卷113
材料2: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
1.科举取士更加公平
二、社会焕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的变化。
材料1: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材料2:真宗时, 权顷一时的外戚刘美的女儿嫁给了开封茶商马季良; 徽宗时,刘安妃“本酒保家女”。南宋高宗吴后之父是“以玭珠为业,累赀数百万”的富商。
——安秀玲《析唐宋婚姻及其演变》
2.婚姻选择更加自由,门第观念淡化
二、社会焕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的变化。
材料1:《刑统》皆汉唐旧文,法家之五经也。国初,尝修之,颇存南北朝之法及五代时旨挥,如‘奴婢不得与齐民伍’,有‘奴婢贱人类同畜产’之语,及五代私酒犯者处死’之类不可为训,皆当删去。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卷四
材料2:“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3.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二、社会焕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的变化。
材料1: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袁采《袁氏世范》
材料2: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策别安万民》
4.国家控制相对松弛
不抑制土地兼并
职业选择自由
小结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
农业新事物
手工业新突破
商业新成就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进步
门第观念相对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控制相对松弛
科举取士更加公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