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20: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暮日耀光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局限;
陆王心学和早期启蒙思想;
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纲要上第4单元 第15课
一、经济繁荣与畸形余晖
(一)农业
思考: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地主谭晓成功致富的原因?
①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推广。
②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副业增加收入。
大幅提升粮食总产量,丰富农产品结构。
突破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②生产规模扩大。
①新经营方式(工场)的出现,自由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zhù)而户纂(zuǎn)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经济繁荣与畸形余晖
(二)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
阅读“历史纵横”,完成以下表格
劳动者
工作时间
工作场所
产品
组织者
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
“织工”
晨起晚息
工场(染坊、玄庙口)
丝织品
机户
一、经济繁荣与畸形余晖
思考:结合地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明清商业如何“超越前一个历史阶段”?
①城镇: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货币:海外贸易刺激白银流入
②商帮:徽商、晋商、宁波商人等
促进长途、大额贸易发展和商业资本集聚
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的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全国贸易
国际贸易
地域性商帮形成
全国贸易网络联通
区域贸易
(三)商业
一、经济繁荣与畸形余晖
购田置地
经济的局限性:
①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②专制统治僵化,压制和阻碍社会进步和转型。(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如果你是黄崇德,你会如何使用这些巨额财富,请说明理由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徽商,最初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他将这些财富用于___________。
(三)商业
思考:请结合《姑苏繁华图》的局部信息,分析他的选择是否合理,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是什么
一、经济繁荣与畸形余晖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代表作《传习录》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
思考:王阳明认为应该如何求“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二、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对比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 认识“理” 理在心外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向外求理)
相同 世界本原 思想实质 理是世界的本原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 》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王阳明:《传习录》
①宇宙观:良知即天理
②人生观:“致良知”
③方法论:“知行合一”
理在心内
致良知、知行合一
(向内求理)
思考: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如何评价心学?
①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②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③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二、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焚书》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续焚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焚书》
思考:
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提倡个性自由
蔑视权威和教条
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以及官场的欺诈。
二、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思考:据材料概括清初三大儒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材料 思想主张 意义
黄宗羲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②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王夫之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顾炎武 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②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②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①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主张“众治”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概括)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③“经世致用”(实学)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但未撼动儒学的正统地位。
二、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中的插图“桃园结义”
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的营销法宝。
二、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时间 作者 代表作品 历史地位/意义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罗贯中
明中期 吴承恩
清中期 吴敬梓
曹雪芹
戏曲 明 汤显祖
清 孔尚任
明清
道光
《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牡丹亭》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桃花扇》
昆曲
长期流行
京剧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一)文学:通俗化
二、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时期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意义 特征
明朝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 (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 康熙朝
乾隆朝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西学东渐)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经验总结性
著作多

以实用科技为主

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二)科技
二、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原因:
1.政治:封建制度的阻碍
2.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文化: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4.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明清科技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原因?
(二)科技
二、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明清时期 中国 西方
经济 工业革命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 启蒙运动
科技 自然科学
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儒学日益僵化
科技成就以总结性为主,缺乏创新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对外闭关自守
明清时期的社会局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