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暮日耀光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纲要上第4单元 第14课
政治稳定与体制僵化
疆域辽阔与海防隐忧
经济繁荣与畸形余晖
文化昌盛与相遇错失
一、政治稳定与体制僵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内容:单独呈送;不经过中转、收发环节
匣折奏◎
(2)特点:迅速、机密
(3)作用:使得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
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雍正奏折批示示意图
年羹尧颇不喜尔,尔须加意防范,勿露破绽,被伊指摘。
——雍正帝给凉州镇总兵宋可的批示
1.密折制度
(1)背景:清雍正年间,西北军务繁忙。
(2)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秘书机构。
处理一般文书
处理机要文书
直接监督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
军机处
内阁
养心殿
一、政治稳定与体制僵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设军机处
(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划于其间。
——赵翼《簷曝杂记》
思考:军机处的职权、特点如何?
(4)特点: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
地处内廷,便于宣召
有官无吏,效率高
(3)职权:
密
简
速
决策封闭性强
①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
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总计不过数十名……不称职即随时“罢值”回原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②军机处无决策权,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
(5)影响: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一、政治稳定与体制僵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设军机处
思考:文字狱反映了什么问题?
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严密控制,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世宗(雍正)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
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一、政治稳定与体制僵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3.文字狱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
齐周华
《名山藏副本》附录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标志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一、政治稳定与体制僵化
秦朝
西汉
隋唐
宋
明清
元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发展
一省两院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1.积极: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2.消极: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建制度渐趋
衰落。
一、政治稳定与体制僵化
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雍正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俄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谈判: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蒙古: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
新疆: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和班禅;
1727年起(雍正)派驻藏大臣;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改土归流
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权
二、疆域辽阔与海防隐忧
二、疆域辽阔与海防隐忧
将军辖区
理藩院
(中央机构)
内地18省:总督—巡抚
办事大臣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资源危机
思考:人口剧增可能导致哪些问题?
人口剧增导致:
耕地不足,粮价、地价上涨,商品物价上涨,人口过剩、无业流民增多,土地兼并严重,贫富矛盾积累,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二)政治危机
我们喝过的茶叶,(百姓)贪婪索取。他们的主食包括一点米饭,一些菠菜和炒过的葱,一天只吃两顿。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和珅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人口增长
资源危机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流民
宗教结社
谋生
农民起义
动摇统治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三)阶级矛盾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高产作物种植
中国
(茶叶、生丝、土布、瓷器)
欧洲
(毛织品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出超
入超
不满入超地位的欧洲国家会提出什么要求?
面对这种要求,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乾隆帝拒绝扩大贸易是否有隐情?这种做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扩大贸易
拒绝要求,闭关自守
乾隆帝认为与“外域”交往会危及统治,选择“宁可求全关不开”,闭关自守,一口通商。
这种消极防卫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侵略,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诉求与现有制度相抵触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四)闭关锁国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1644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1688颁布《权利法案》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29设军机处
1765英国工业革命
1775美国独立战争
1689《尼布楚条约》
1757
一口通商
1793
马戛尔尼访华
1789法国大革命
1796
白莲教起义爆发
1840
鸦片战争
如今新生蓬勃崛起的工业文明
曾经辉煌逐渐落幕的农业文明
鼎盛
危机
君主专制强化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疆域奠定
收台湾
抗沙俄
治蒙古
管西藏
北到西伯利亚
南到南海诸岛
西
跨
葱
岭
东
临
太
平
洋
西北达巴勒喀什湖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东北至大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内部
外部
资源危机
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
英国为首的
西方列强
对策:闭关自守
结果
落后于
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