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近代第一个救国方案
洋务运动
近代第二个救国方案
戊戌维新
变器物
变制度
庚子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政府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清政府虽逐渐推行新政,汉人始终不信服他们。——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下一个救国方案?
辛亥革命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纲要上第6单元 第19课
革命爆发具有什么特征?
一般说来,革命形势有三个主要特征:
(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
(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大大提高,……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第二国际的破产》
上层
清政府如何变革以自救?
下层
革命党人如何领导群众?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一、背景
(一)政治根源
1.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
(1)背景:
(3)内容
(2)目的:
教育
废除、建立
商业
倡导、奖励
军事
编练新军
官制
(外务部等)
内容
清政府掘墓人
民族资产阶级
壮大
新式知识分子
民主共和革命思想
(4)认识: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
“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
《辛丑条约》签订
维护清朝统治;拉拢立宪派、扩大权力
新政不新
一、背景
(一)政治根源
2.预备立宪
(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
(2)时间:1906年9月—1911年
(3)概况
①1906年9月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②1908年8月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清末新政的政治改革中,皇室的地位、权力有什么变化吗?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
——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1908)
皇室仍旧享有尊荣
掌握国家大权
一、背景
(一)政治根源
(3)概况
①1906年9月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②1908年8月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③1910年1月
“皇族内阁”
④1911年5月
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
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满)
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
(4)结果:
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一、背景
(一)政治根源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什么?
凡五年间(1903年—1908年)报部注册之公司凡二百六十五,其资本总额138336760元,不可谓非一时之盛也。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二)革命准备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加速革命进程
一、背景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
成立兴中会,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标志
成立同盟会,有力促进革命运动发展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增价归公,国民共享
评价:
进步性:①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①没有明确反帝
②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③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一、背景
4.思想基础
前提
核心
保障
一、背景
5.军事基础: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义
一、背景
6.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
川汉铁路
粤
汉
铁
路
湖北革命党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自己的成员以当兵为掩护,长期潜伏于新军……到武昌起义前夕,在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已为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
——蒋元重《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辛亥革命形势图
黎元洪
武昌起义形势图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二、过程
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三、建国与改制
(一)民国初建
五色旗
时间
地点
1912年1月1日
南京
总统
孙中山(临时)
国号
中华民国
纪年
民国纪年
历法
公历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国旗
国家统一:北方尚未收复
政治制度:皇帝尚未退位,封建制度还未完全铲除
社会性质:未改变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施压
进
攻
汉
口
和
汉
阳
政治讹诈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
封
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帝国主义列强
袁世凯
清政府
支持
支持
反清的革命阵营
①英国等列强支持
②袁世凯的威胁利诱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
三、建国与改制
2.结果:南北议和
1912年2月12日
袁世凯通电拥护共和
孙中山提出辞职
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1912年
3月10日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3日
1912年2月15日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
就任临时民国大总统
1912年
3月11日
三、建国与改制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时间:1912年3月11日,参议院出台《临时约法》。
(2)目的: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材料五: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防止袁世凯专权
(3)内容:
三、建国与改制
3.《临时约法》
(4)地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
参议院
总统、国务员
法官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建国与改制
3.《临时约法》
四、辛亥革命之果
1.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功绩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新增工厂数量
年份 1911 1912 1913
新增数量(家) 787 1502 1378
(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辛亥革命之果
2.功绩
清朝《京报》
光绪二十九年
中华民国元年月份牌
清朝:黄龙旗
中华民国:五色旗
民主观念
皇帝
五族共和
君主
共和
帝王专制
(3)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四、辛亥革命之果
3.局限性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没有解决……没有实现……
(2)缺乏……
4.启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心中之辫难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