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20:4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转折与新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纲要上第10单元 第28课
1980年的解放碑
2002年的解放碑
材料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12.13)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8)从哪些方面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决策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拨乱反正。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集体。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一、由乱入治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二宪法
“拨乱反正”有哪些方面的工作?有何作用?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和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有效调动全党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一、由乱入治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二宪法
(1)总结历史:
1981年6月
(2)修订宪法:1982年年底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一、由乱入治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二宪法
(一)对内改革
材料1: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材料2: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降温措施很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哪里开始?
计划经济体制对城市企业发展的束缚。
(1)背景
二、内外并行的建设新路——改革开放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内外并行的建设新路——改革开放
我们不能到处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陈云(1978年12月)
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产品分配:“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作用:(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对内改革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对内改革
二、内外并行的建设新路——改革开放
5月上旬:首钢给主管部门打报告。
6月初:主管部门结束了一个月的研究、审查,同意
7-8月:找管物资的部门、管机械的部门签署意见
9月17日:管进出口的部门将批复文稿转送
国家计划部门审查签字
10月3日:出差回来的某局长终于在文稿上签了字
──江世杰《方向对路子好──首钢改革与发展纪略》
首钢生铁出口的批复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
(二)对外开放
二、内外并行的建设新路——改革开放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城市
经济技术区和保税区
特点: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
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三)逐步深化
二、内外并行的建设新路——改革开放
1987年
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82年
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
姓“资”姓“社”争论场景,改革阻力重重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不争论作为一条原则定下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现在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说起市场,又有人讲市场经济是搞资本主义。其实,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哪是有那么多清规戒律的主义。
——邓小平(1992,深圳)
(三)逐步深化
二、内外并行的建设新路——改革开放
1987年
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
“引进来”和“走出去”
1982年
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
2001年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2年
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超越隔阂的构想——“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则性
两制
灵活性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1.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
2.实践:港澳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首倡“三通”。同日,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1980年后,民间交往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
1981年9月,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提出“九条方针”,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
三、超越隔阂的构想——“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3.台湾问题
三、超越隔阂的构想——“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992年11月
1993年4月
2005年3月
2005年4月29日
2015年11月7日
“九二共识”
《反国家分裂法》
“汪辜会谈”
胡连会
台湾问题
港澳问题
内政问题
内部解决
可保留军队
历史遗留问题
外交途径解决
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
习马会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