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钟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钟不再振动
D.听到闹钟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答案】:A
【解析】: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正确,错误。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敲击水瓶琴
D.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答案】 D
解答: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B不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C不符合题意;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故正确。
4.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C
【解析】: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5.林红同学在一根注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一下,小月同学将耳朵贴在铁管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打声。声音按先后顺序到达人耳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空气、水、铁管 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 D.铁管、水、空气
【答案】:D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响度
【答案】B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故B正确;
C.“轻声细语”指的是说话的声音小,是降低声音的响度,不是降低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用于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回声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B.“余音绕梁”说明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和“隔墙有耳”说明了固体能传声
D.“气球的破裂声”“笛声”和“雷声”都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答案】:D
8.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答案】信息;固体。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图中的俊俊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面传过来的,说明固体能传声。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 “钟声”是由于钟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到人的耳朵。
【答案】振动;空气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诗中的 “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诗中的 “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的。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的。
10.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答案】产生;传播
解答:人能听到声音有三个环节: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进入人耳。盗贼盗铃时只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只是阻止了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并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止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途径处控制噪声。
11.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我们能听见鼓声是通过 传播的.
【答案】:振动 空气
【解析】:()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团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能听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据此可知答案为:振动;空气.
12.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我们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在下列4个选项(①空气;②水;③钢铁 ④真空。)中,不能传声的有________(选填序号);在相同的介质条件下,假设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1 ,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2 ,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___ v2(选填“>”“=”或“<”)。
【答案】振动;④;=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与次声波只是振动频率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3.小明在参加学校运动会,他参加100m赛跑的成绩是12s,则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终点的裁判员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裁判员计时就计________0.29s。(填“多了”或“少了”)
【答案】8.3;少了。
【解析】(1)他的平均速度:v==≈8.3m/s;
(2)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
所以少的时间为t==≈0.29s。
故答案为8.3;少了。
1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力敲桌子发出声响时,桌子却几乎不动。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或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
(2)[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砂粒,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砂粒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也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闹钟声会逐渐减弱。
[5]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闹钟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15.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为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若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被探测仪接收,求暗礁与船之间的距离。
【答案】:声音从探测船到暗礁的时间:
,
由可知,
暗礁与船之间的距离。
16.某人站在铁路旁,看见远处的铁路检修工人用小铁锤向铁轨敲了一下,他贴近铁轨,过了一会儿听见了两次敲击声。若两次声音间隔为,该人离敲击处,求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答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由题意知,先听到的是从铁轨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设在铁轨中声速为,传播时间为,在空气中声速为,传播时间为,则有;
由于,所以。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两次听到声音的时间差来计算。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钟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钟不再振动
D.听到闹钟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敲击水瓶琴
D.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3.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4.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5.林红同学在一根注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一下,小月同学将耳朵贴在铁管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打声。声音按先后顺序到达人耳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空气、水、铁管 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 D.铁管、水、空气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响度
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回声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B.“余音绕梁”说明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和“隔墙有耳”说明了固体能传声
D.“气球的破裂声”“笛声”和“雷声”都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8.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 “钟声”是由于钟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到人的耳朵。
10.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1.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我们能听见鼓声是通过 传播的.
12.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我们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在下列4个选项(①空气;②水;③钢铁 ④真空。)中,不能传声的有________(选填序号);在相同的介质条件下,假设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1 ,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2 ,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___ v2(选填“>”“=”或“<”)。
13.小明在参加学校运动会,他参加100m赛跑的成绩是12s,则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终点的裁判员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裁判员计时就计________0.29s。(填“多了”或“少了”)
1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力敲桌子发出声响时,桌子却几乎不动。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
15.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为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若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被探测仪接收,求暗礁与船之间的距离。
16.某人站在铁路旁,看见远处的铁路检修工人用小铁锤向铁轨敲了一下,他贴近铁轨,过了一会儿听见了两次敲击声。若两次声音间隔为,该人离敲击处,求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