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9课 皇帝的新装
第2课时
安徒生
01
学习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重点)
课时目标
02
理解童话的讽喻意义。(难点)
导 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梳理了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了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学习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理解童话的讽喻意义。
赏析写法
【一】
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赏析下面的语句。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1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皇帝爱穿新装的癖好渲染到了极点,突出了皇帝的虚荣、愚蠢和荒唐可笑。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2
连用四个“美”和四个叹号,写出了“诚实”的老大臣的虚伪。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3
“东摸西摸”“托着”等动作写出了内臣们的可笑举止;他们越郑重其事,越能体现出他们的虚伪。
理解寓意
【二】
安徒生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启迪。请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5~17段写了两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布料的情形,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答案 ①安排两位官员先后去看布料,强化了皇帝渴望得到新装的迫不及待的心理,表现了皇帝的虚荣。
②两位官员看布料的表现,揭示了官员的虚伪、自私,也从侧面讽刺了皇帝不能量才用人的昏庸无能。
③两位官员看布料并向皇帝撒谎的情节,直接推动了骗局的进一步发展,为下文的游行大典做了铺垫。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大臣们、骗子、老百姓都说了假话,为什么?
皇 帝
怕失去尊严、皇权
大臣们
骗 子
老百姓
怕丢了官职,怕别人说自己愚蠢
为了骗取大量的金钱、财物
怕得罪皇帝被杀头,怕别人说自己愚蠢
3.骗子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
答案 骗子说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特性。他们抓住了人性中的虚伪、自私、怯懦的弱点,再利用封建专制皇权的威严,使并不高明的骗局得逞。
4.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来揭穿骗局?
答案 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不懂人情世故、无私无畏。
这是一个不堪一击的悲剧,谁都能看得出,可是谁都不愿意说,可怕,可悲。……
——安徒生
5.作者最后让孩子说出真相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意在说明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也从侧面批评了大人们的自私与虚伪。既点明了中心,又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文主旨
【三】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
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拓展延伸
【四】
如果你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你会怎样做?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答案 (示例)我也会说真话。在现实生活中,要看什么人和什么场合,如果不会给对方造成大的影响,而且此人能听进去,那就当面讲。如果此人好面子,当面说出后果严重,我会考虑事后单独跟他说。
墨剑飘雨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揭露丑恶
赞美纯真
引子:爱新装——昏庸、虚荣
结局:揭新装——天真无邪
开端:做新装——奸诈、狡猾
发展:看新装——虚伪、愚昧
高潮:穿新装——自欺欺人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