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导读三 斗战胜佛是怎样炼成的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3
导读三 斗战胜佛是怎样炼成的
1.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方式为精读与跳读相结合。
2.梳理、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孙悟空的行为表现和命运走向,提炼其个性特点。
3.分析小说“有趣”的特点,体会小说具有的奇幻色彩。
4.评价孙悟空心灵成长的意义,推断小说主题。
(一)任务要点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孙悟空在不同人生阶段中经历磨难、接受考验的故事精读,概括孙悟空面对的考验,摘录孙悟空面对考验时的具体表现,比较分析孙悟空在面对相似考验时的不同表现及成长变化,绘制“孙悟空成长阶梯图”。
任务一
绘制“孙悟空成长阶梯图”
1.精读故事
选取孙悟空在不同人生阶段中经历磨难、接受考验的故事精读。2.小组讨论并填写精读记录表
在小组内交流精读的故事内容,概括故事中孙悟空遇到的考验,摘录孙悟空面对考验时的具体表现,概括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填写“《西游记》章节精读记录表”。
3.小组讨论并填写“"成长与考验'讨论表”
概括考验的相似之处,比较孙悟空在不同阶段面对相似考验时的不同表现,分析孙悟空心灵成长的过程,填写“"成长与考验'讨论表”。
4.绘制“孙悟空成长阶梯图”
提炼孙悟空心灵成长变化的要点,绘制“孙悟空成长阶梯图”,标注他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三)任务推荐用表/图
小组成员: 记录者:
故事出处 第 回,章回名: 故事梗概 故事中出现的考验 面对考验时的具体表现 人物特点 考验1 考验2 (三)任务推荐用表/图
小组成员“ 记录者:
比较的章回名 考验的相似处 概括孙悟空的表现 考验前
考验后
考验前
考验后
我们认为孙悟空的成长过程是这样的: (四)读书交流评价
项目名称 评价标准(满分10分) 得分
优(10~9) 良(8~7) 合格(6~5) 1.绘制"孙悟空成长阶梯图"(40%) 清楚呈现孙悟空的成长历程;绘图表意准确。 能较好地呈现孙悟空的成长历程;绘图表意较准确。 呈现孙悟空的成长历程稍显混乱;绘图表意基本清楚。
2.概括人物特点(60%) 能准确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能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语言表达清楚。 能概括一些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语言表达较清楚。
任务小结
任务一
绘制“孙悟空成长阶梯图”
(一)任务要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明确孙悟空成长变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孙悟空这一成长变化的原因,思考孙悟空这一成长变化带来的启示。填写“孙悟空成长评价记录表”,并根据填写的内容,撰写以“孙悟空的成长”为主题的发言稿,小组派代表在班级里交流。
任务二 撰写主题发言稿
(二)操作流程
1.提炼孙悟空成长变化要点
参考任务三绘制的“孙悟空成长阶梯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孙悟空成长变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
2.填写“孙悟空成长评价记录表”
各小组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分析孙悟空这一成长变化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讨论交流孙悟空这一成长变化带来的启示,填写“孙悟空成长评价记录表”。
3.撰写发言稿,全班交流
各小组依据“孙悟空成长评价记录表”的内容,撰写主题为“孙悟空的成长”的发言稿,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任务推荐用表/图
班级 小组成员 日期
孙悟空成长变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点最重要?请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孙悟空这一成长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孙悟空这一成长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读书交流评价
评价标准(满分10分) 项目名称 优(10~9) 良(8~7) 合格(6~5) 得分
1.做出评价(70%)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观点比较明确。理由比较充分,条理比较清晰。 有观点,有分析,条理基本清晰。
2.阐述启示(30%) 能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孙悟空带来的启示;语言表达流畅。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孙悟空带来的启示;语言表达通顺。 能阐述孙悟空带来的启示;语言表达比较通顺。
任务小结
任务二 撰写主题发言稿
孙悟空的成长之路
在《西游记》的故事里,孙悟空与他的两位师弟护送唐僧一路西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经历了这些磨难,孙悟空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战斗力,而且修炼了“心性”,获得了成长。
一、故事分享
(一)西行之前的孙悟空(原著第一至七回)
天地灵气孕育下,一颗通灵性的石头孵出了一只石猴。这石猴无人教养,却能在猴中称王。为求长生,它主动前往菩提祖师处学习本领,掌握了七十二般变化,会翻筋斗云,却因为好自我炫耀被逐出师门。学成后的孙悟空野性未改,开始“惹事”。他在地府里将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里划掉,从龙宫里抢来金箍棒作为自己的武器。因为“大闹天宫”,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
这是小说前七回的主要故事情节,我们读到的是一个虽勇敢无畏,却桀骜不驯、无法无天、莽撞行事的孙悟空形象。
(二)西行路上的孙悟空(原著第十四至九十九回)
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这条取经之路,不但是孙悟空的斩妖除魔之路,更是孙悟空的“成长之路”。
1.偷食人参果(原著第二十至二十六回)
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因童子没有给他人参果吃而生气,不仅偷摘了人参果,还推倒了果树作为报复。观主镇元大仙回来后很生气,要孙悟空必须找到救活果树的办法才能免除对师徒四人的惩罚。终于,在悟空不懈的努力下,加之各路神仙相助,果树被救活,师徒四人才得以脱身。
孙悟空冲动、鲁莽、做事不考虑后果的性格造成了这一“难”,后来他想尽办法救树,又在观音的撮合下与镇元大仙“不打不成相识,两家合了一家”,这时的他开始学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2.大闹金兜洞(原著第五十至五十二回)
一日,唐僧师徒四人又遇高山阻住去道,山上凶云隐隐、恶气腾腾。孙悟空以金箍棒画一阻妖之圈,让唐僧等坐在圈内,自己便离去化斋。唐僧三人不耐等候,遂出圈行至前方人家,误入独角兕大王的魔洞。悟空赶去救人,却被那妖抛出一个圈子将金箍棒套去。悟空上天请来天兵天将助战,皆未取胜。又上西天找如来佛祖,如来佛祖遣十八尊罗汉带宝贝金丹砂来战,金丹砂也被那妖的圈子套去。最后请来太上老君,才让妖现了原形。
在这一“难”里,孙悟空一开始与妖怪“打硬仗”,不料中了妖精的圈套。后来,他搬来各路救兵,最终收服了妖怪。此时的孙悟空,不但敢于单枪匹马和妖魔缠斗的英雄本色未改,而且已经非常善于调动各方人马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了。
3.计盗紫金铃(原著第七十回)
这一回,孙悟空要为朱紫国国王救出被妖怪赛太岁掳走的金圣娘娘。孙悟空先变作小妖潜入妖怪洞中打探情报,了解了宝贝紫金铃;授计金圣娘娘后,又假扮侍女偷得真宝贝;最后还变了个假紫金铃戏弄赛太岁,并最终将他收服。
此时的孙悟空相比以前那个顽劣好斗、暴躁易怒的“刺头”,可以说是有了质的改变,面对“磨难”,他更加沉着冷静,做到谋定而后动、出奇而制胜。
二、启示
通过西行前后的对比,我们看到了孙悟空明显的变化。
西行之前的孙悟空性格鲁莽,个性张扬,顽劣好斗,不服管教。西行之后,他渐渐有了改变。虽然一开始也经常“惹事”,比如不问缘由,不做解释,见妖直接一棒子打死,甚至有时还草菅人命。
西天取经路上历经磨难,渐渐地,孙悟空再遇妖怪时,不会像过去那样鲁莽地直接打将上去,他学会了求助他人帮助自己战斗,从土地神到玉皇大帝到观音如来,无不是他的求助对象。面对强敌,他更会使用计谋,用最有效的方法战斗。一路西行,孙悟空勇敢无畏的精神未变,对西天取经的信念更加坚定,对敌斗争更加机智,对自己西天取经要担负的责任也更加明确。更为可贵的是,他逐渐懂得敬爱师父、尊重他人、信任伙伴、团结大众等。最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是名副其实的。
西行之前的孙悟空性格鲁莽,个性张扬,顽劣好斗,不服管教。
一路西行,孙悟空勇敢无畏的精神未变,对西天取经的信念更加坚定,对敌斗争更加机智,对自己西天取经要担负的责任也更加明确。更为可贵的是,他逐渐懂得敬爱师父、尊重他人、信任伙伴、团结大众等。最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是名副其实的。
孙悟空的成长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首先,通过孙悟空的成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的“磨难”并非坏事这一道理。孙悟空在西行之路上遇到的“磨难”帮助他成长,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磨难”,比如学习上的“瓶颈”、玩乐的诱惑、同学间的矛盾等。此时,如果我们能像孙悟空一样,不莽撞行事,冷静思考,必要时求助他人,用最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便也能像孙悟空一样,从“磨难”中获得成长。
其次,我们体会到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精神的可贵。孙悟空的成功和他坚定的信念与执着追求精神密不可分。一开始,孙悟空护送唐僧西行并非完全自愿,只是迫于紧箍咒无法离开。可是到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成了孙悟空的自觉行为、坚定信念,无论师徒四人遇到多大的困难,悟空从不动摇,总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排除万难,带领大家一路向西前行。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想做成一件事情,也要像孙悟空一样,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不能放弃,要勇敢面对、努力克服困难,朝着目标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获得成功。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