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2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2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2 22: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02
为什么此处岩石发生变形呢?
问题导入
地质构造
1
概念及类型
在山区河谷或公路两侧的裸露岩壁上,经常可以看到岩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错开的情形。这些由地壳运动的“痕迹”,叫做地质构造。
断裂错开的岩层:断层
变形弯曲的岩层:褶皱
褶皱
2
(1)褶皱的概念及单位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基本单位是褶曲。
向斜
背斜
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背斜
向斜
褶皱
2
(2)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图中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还是背斜?形成的地貌是山岭还是山谷?
四川四姑娘山五色山
向斜山
背斜谷
图中哪处是背斜,哪处是向斜?
为何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和向斜的地貌形态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褶皱
2
(3)地形倒置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褶皱
2
(3)地形倒置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和向斜的地貌形态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构造的判断
Judgment of anticline and syncline structure
岩层新老关系上: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形态上: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向斜
中间新、两翼老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
背斜
中间老、两翼新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向斜山
岩层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依据,而不是以“貌”取山。
比较背斜、向斜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形 成因
背斜 一般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山岭(初期) 岩层上拱而成山
谷地(后期) 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一般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谷地(初期) 岩层下弯而成谷
山岭(后期) 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常成山岭
思考
你知道这些陡峻的山体是怎么形成的吗?
华山
庐山
泰山
课堂探究
断层构造与地貌特征
断层
3
(1)断层的概念及基本形式
当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作用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岩层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的两种基本形式:
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断层
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的断层
逆断层
正断层
错位断层
裂谷(东非大裂谷)
地垒
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
地堑
发育成为谷地或低地
断层
3
(2)断层构造与地貌
常形成断块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常形成构造盆地、谷地或低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具体的例子
地垒
地堑
褶皱山特征:
岩层发生拱起或凹陷;
规模一般较大,可绵延数千米坡度较为和缓;
安第斯山
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
断块山特征:
岩层发生破裂和位移;
相对于褶皱山而言较为低矮;
坡度较大;


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角色
任务
提示
选择位置及原因
水利
专家
工厂
老板
隧道
专家
勘探
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安全性
岩性
隧道
结构
三者
密度
课堂探究
团队分工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透水层
隔水层
油气井
水井
隧道

隔水层




隧道工程应选址于背斜,避免渗漏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断层处易找泉,大坝等工程应避开断层带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角色
任务
提示
选择位置及原因
水利
专家
工厂
老板
隧道
专家
勘探
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安全性
岩性
隧道
结构
三者
密度
课堂探究
团队分工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向斜
岩层受挤压力,岩质坚硬,可承受静水压力
背斜
顶部
岩层受张力,裂隙发育,岩质疏松,易开采
背斜
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向斜
背斜
地下水
石油、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