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陈独秀曾说:“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于消亡也。……世界进化,未有已焉。”材料中“国粹”指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封建君主专制 C.民主与科学 D.封建道德礼教
2.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 )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 C.发动国民革命 D.进行思想变革
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该材料主要表明( )
A.辛亥革命尚未成功 B.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C.中国民众精神麻木 D.救亡图存大势所趋
4.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他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提倡(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5.下面是欣欣历史学习笔记内容,她记录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
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旧思想和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意义
6.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7.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广阔空间,艺术作品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下图是名为《北大钟声》的油画作品,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9.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这就是文学革命。据此可知,胡适认为“活的工具”是( )
A.文言文 B.白话文 C.民主 D.科学
10.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
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
11.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1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13.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4.下图是复习课上教师幻灯片呈现的内容,由此判断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5.图片也是记载历史的一种方式。玉溪市江川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为下列图片拟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深渊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C.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二、填空题
16.(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
的号角。
(2)北京大学和《 》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 》一文,主张以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
三、综合题
17.一百多年前,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大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特别是1915年帝制运动期间,当局大量查封反对派报刊,北京的日报减少到20家左右,上海的减少到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了。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后,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就办杂志宣传新思想。
——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即后人所称的“中共上海发起组”。其后,《新青年》成为党的刊物,陈独秀邀请早期党员陈望道、李汉俊、李达等先后加入编辑部。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出版,内容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发表了陈独秀的《谈政治》和《对于时局的我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剖中国社会、政治。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
——摘编自田子渝、徐方平、马建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演进历程和著作回顾》
(1)据材料一概括《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李大钊、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谈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参考答案及精析】
1.【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在陈独秀的讲话中,他提到了“国粹”之消亡。这里的“国粹”指的是封建道德礼教,即中国古代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教体系。陈独秀认为,过去的封建道德礼教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而且继续坚持封建道德礼教会使中国民族无法适应世界的生存,导致中国的消亡。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推翻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提倡现代化的道德伦理和教育体系。他认为世界在不断进化发展,中国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摒弃不适应时代的封建道德礼教,迎接现代化的变革,D选项正确;陈独秀并没有直接提到民主共和制,而是谈到了封建道德礼教的消亡。他的关注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而不是特指民主共和制的消亡或存在,排除A选项;陈独秀并没有提到封建君主专制的消亡,而是强调了封建道德礼教的问题。他所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而不是特指封建君主专制的消亡或存在,排除B选项;陈独秀没有直接提到民主与科学,而是谈到了封建道德礼教的消亡。他的关注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而不是特指民主与科学的问题,排除C选项
2.【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服务于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儒家思想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应该废除,进行思想变革,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此时,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排除A项;复兴儒家思想与题干“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不符,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国民革命,排除C项。
3.【答案】B
【精析】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的进一步的解放,故选B项;辛亥革命尚未成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全人格的觉醒并非指中国民众精神麻木,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领域的趋势,救亡图存的趋势范围太大,排除D项。
4.【答案】D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把斗争锋芒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孔教,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他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D符合题意,ABC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5.【答案】A
【精析】提取题干材料有效信息“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可见,材料强调了先进的知识分子思想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对辛亥革命失败根源的清晰认识,是陈独秀等人发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故选A项;材料所述并未具体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发展等史事,不属于过程,排除B项;材料所述也未提及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文学革命等具体内容,排除C项;材料所述没有提及新文化运动具有怎样的意义,排除D项。
6.【答案】D
【精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故选D项;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属于实业救国,不属于文化方面,排除A项;《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维新派主张变法,排除B项;孙中山组建同盟会属于制度方面的学习,排除C项。
7.【答案】C
【精析】根据所学解读油画《北大钟声》可知,油画中的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钟声暗含着北大当时的宽容和新文化运动对思想的解放作用,故选C项;戊戌变法时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与油画无关,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主要参与者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和新军,与油画人物不符,排除B项;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是学生,与油画内容不符,排除D项。
8.【答案】C
【精析】根据题干“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的意思是,“说话要实事求是,不可泛泛而谈;不模仿古人,需创新,认为摹仿、因袭扼杀作者的独创性和文学的生动性,必将导致文学走上反现实主义的复古道路;针对旧文学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见”的成规,要求遵循语言本身的规律与定则,为新文学形式上的创建立下了一条规则。......”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选项正确;“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不属于文学反面,排除A选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属于民主层面,排除B选项;“提倡科学,反对愚昧”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D选项。
9.【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文学革命就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所以“活的工具”指的是白话文,故选B项;文言文是旧的工具,排除A项;民主、科学不是文学革命的内容,排除C、D项。
10.【答案】B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反映出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排除D项。
11.【答案】A
【精析】根据题干“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蔡元培此举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冲击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有利于女性提高社会地位,故选A项;男尊女卑现象“根除”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排除B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通常是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排除C项;男女平等“完全实现”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排除D项。
12.【答案】C
【精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自强”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君主立宪”与戊戌变法有关,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与辛亥革命有关,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故题干信息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故选C项;均与题干所述信息不符,排除A、B、D三项。
【答案】D
【精析】根据所学可知:
史实 时间 口号 意义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自强求富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戊戌变法 1898年 变法图强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辛亥革命 1911年 三民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民主与科学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其先后顺序是选项D①③②④,选择D项符合题意。
14.【答案】B
【精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上教师幻灯片呈现的内容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事件和运动,B选项正确;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提供的信息和幻灯片内容不太相关。虽然近代中国面临了一系列的民族危机,但提供的信息中没有涉及民族危机的加剧,因此不是本节课的主题,排除A选项;尽管辛亥革命是中华民国建立的重要事件,但幻灯片中的内容并没有明确提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因此不能确定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华民国的建立,排除C选项;幻灯片中的内容主要涵盖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些事件都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事件。因此,不能确定本节课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选项。
15.【答案】C
【精析】据材料中的图片可知,四幅图片分别对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一部分开明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此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资本入侵;《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8年,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等来救亡图存;《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后来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来救亡图存;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在思想文化层面探索救国的重要运动,即上述图片反映的主题可归结为: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选C项;步步走向殖民地深渊的过程应展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或者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排除A项;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应展现中国人对列强的反侵略战争等,题干并未体现,排除B项;题干意在强调近代中国御辱图强之道路,与中华民族的崛起无关,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才刚刚获得独立,排除D项。
二、填空题
16.【答案】
(1)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民主与科学
(3)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
(4)思想宣传;思想解放
【精析】课文原文,不再陈列。
三、综合题
17.【答案】
(1)原因: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辛亥革命失败:以陈独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3)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并作了骨干力量准备。
【精析】
(1)根据材料一“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可知,《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是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辛亥革命失败;“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可知,《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以陈独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根据材料二“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可知,李大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根据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鲁迅《狂人日记》”可知,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并作了骨干力量准备。
18.【答案】
(1)贡献: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推动文化转型和白话文的普及。(答出两点即可)
(2)局限性: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过于激进。态度: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析】(1)贡献:据材料一“……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据材料一“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据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推动文化转型和白话文的普及。(答出两点即可)
(2)局限性:据材料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在于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过于激进。
态度:本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