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攻略:课文背记与默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攻略:课文背记与默写(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4 22: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攻略:课文背记与默写(含答案)
1.我会根据本期所学内容填空。
(1)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它的演变过程是: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从《鸟鸣涧》的“ ,夜静春山空”中,我读出了空灵闲静;从《乡村四月》的“乡村四月闲人少, ”中,我读出了劳动繁忙。
(3)读《自相矛盾》,我知道“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夫不可陷之盾与 ,不可同世而立”,我明白了 的道理。
(4)“谁言寸草心, ”,我在母亲节贺卡上写下这句话,传递感动。怡然自乐,其乐无穷,我从杨万里写的“ ,彩丝穿取当银铮”中,体会童年之趣。黄河奔腾,塞上孤城,我从王之涣写的“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感受哀怨乡愁。奇伟壮丽,坚强不屈,我从陆游写的“ ,五千仞岳上摩天”中,品味爱国情怀。
(5)《月是故乡明》用 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由此,我想到其它思乡的诗句是: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野矿天低树, 。(孟浩然《宿建德江》)
(2) ,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3)才始送春归,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 ,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5)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7)朱自清曾在(匆匆>中对于时间的流逝发出这样的自问:”在 的日子里,在 的我能做什么呢?”
3.积累与运用。
(1)中华古诗令人回味无穷。李白为我们描绘了送别朋友时在黄鹤楼上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 , ”;读了陆游的“ ,五千仞岳上摩天”,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将土们“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豪情壮志令我们难以忘怀。
(2)古诗中有欢乐的童年生活:“ , ”写出了儿童学种瓜的天真;古诗中有狂喜放歌的咏叹“ , ”写出了收复失地,诗人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
(3)传统经典文化中的名言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警察严正告诫罪犯:“多行不义, 。”“人有耻, ”告诉我们人要有羞耻心,不做不该做的事。
4.古诗积累与展示。
(1)诗词中有四季之美:“儿童急走追黄蝶, ”是春日孩童嬉戏的童趣之美。“ ,麦花雪白菜花稀”是夏季蔬果的缤纷色彩之美。“寒雨连江夜入吴, ”是萧瑟秋季送别友人的情感之美。“已是悬崖百丈冰, ”是领略寒冬梅花傲然开放的精神之美。
(2)读书有法。《论语》中有“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的劝言。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观书有感(其一)》中告诉我们“问渠那得清如许? ”。本册第二单元也告诉我们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 、 。
5.填空。
(1)“ ”是说身处安逸,应当考虑到潜伏的危机,从而戒除奢侈、倡导勤俭。
(2)“ ”是说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3)“克勤于邦, ”这句话出自 。
(4)“一粥一饭,当思 ;半丝半缕,恒念 ”这句话是
说的。
6.古诗词理解运用填充。
(1)在浩如烟海的古诗长河中,有一类诗以描写山水美景和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如雷震的“ , ”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牧童悠闲自得的画面;范成大的“ , ”则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乡村儿童学着大人种瓜忙碌的景象。
(2)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银子,知道吗?”可小英雄昂着头挺着胸说,他要像石灰一样“ , ”
(3)战火连连,兵荒马乱,西湖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 , ”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4)漫游在古诗的海洋中,我们常被“情”所打动,王维“”“ , ”的友情;王安石“ , ”的思乡情,都体现在诗句中。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我们从诗句“ , ”中可以感受到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从诗句“ , ”中可以感受到于谦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从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 ”中可以感受到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2)三十多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始终保持着“苟日新, 新, 新”的发展态势。正所谓“青, 于蓝, 于蓝”,我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传承与创新。
(3)诗写景:“天街小雨润如酥, ”是初春雨后的美,“ ,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盛夏荷塘的美。诗抒情:“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借酒惜别,“春风又绿江南岸, ”是借月思乡。
(4)在《两小儿辩日》中,面对同一个太阳,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以 ,而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 ?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吟诗可赏景。“ ,水村山郭酒旗风”里是秀丽的江南;“大漠沙如雪, ”里是雄浑的大漠;“春城无处不飞花, ”里有迷人的春景;“ ,冷露无声湿桂花”里有寂寥的秋意。
(2)《长歌行》中的“ ,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的时候才觉得悲伤难过也是徒劳的。出自《荀子》中的“青, , ”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长江后浪推前准”是必然的。
9.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吟诵诗句。淳朴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麦花雪白菜花稀。”乡村的儿童天真可爱:“最喜小儿无赖, 。”高洁的品格令人敬仰:“不要人夸好颜色, 。”
(2)观察世界。诗人艾青看到的世界是绿色的:“墨绿、 、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出奇。”冰心看到的童年是美好的: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藤萝的叶下, 。
(3)了解人物。这学期我们结识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如 的雨来、
的挑山工、 的黄继光……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4)学以致用。在逆境中,我会引用名句“天行健, ”来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我们鼓励他“ ,只要迈步总不迟”;对争强好胜的同学,我们劝导他“胜人者有力, ”。
(5)声律启蒙。荣对辱, 。千对百, , 。 ,山市拥晴岚。 ,雨绵绵, 。
10.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题临安邸》的作者是 代诗人 。第二句用 的语气点出
边上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通过“ ”与“ ”的对照,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2)《己亥杂诗》是 朝诗人 创作的一组诗。诗中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 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11.根据平时积累,完成下面填空。
(1)【采撷诗情】片片诗情,字字珠玑。读“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的坚韧傲气印证着诗人的铁骨铮铮;品“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抒情伤怀溢出文字;感“若有人知春去处, ”,不舍春归的深情藏于心间。
(2)【畅览诗景】诗中之景,似画卷漫展。“ ,冷露无声湿桂花”,月色空明,清冷素洁;“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水情趣,相映生色。
(3)【思辨名言】名言警句指引着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向。“ ,近山识鸟音”,教会我们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告诉我们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我们就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12.结合语境,补充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饱含着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如《周易》告诉我们要懂得变通,因为“ ,变则通,通则久”。《淮南子》告诉我们“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增广贤文》有云“ ,一字值千金”。当我们告别小学走向新的人生阶段时,请始终坚持用阅读启迪智慧,照亮人生。
13.请根据以下语境正确引用古诗、俗语或名言。
(1)当你想要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时,可引用“ , 。”这句古诗,
(2)他这番话,虽然让人听着不大舒服,但我知道“ , 。”这些批评与建议,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3)我们遇事要懂得变通,正所谓“ , , 。”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
14.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完成填空。
(1)小学六年的学习,让我们懂得了很多深刻的哲理。“梅须逊雪三分白, ”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应客观看待;“山重水复疑无路,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勇于探索,总会拨云见日;“莫等闲,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孰能无惑”告诉我们在学习时有疑惑是正常的,要敢于发问;“克勤于邦, ”让我们明白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根据〈学弈〉原文填空。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诲二人弈, ,惟弈秋之为听……
(3)我读过许多经典故事,从《草船借箭》中认识了 的诸葛亮;从《两茎灯草》中认识了 的严监生。
(4)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常常给我们以启迪。从《两小儿辩日》中的“两小儿”身上,我们学到了 ;《匆匆》让我们懂得了 。
(5)在小说中,很多兵器与人物形象已融为一体。比如,提到 ,人们就会想到孙悟空;说到九齿钉耙,人们就会想到 。一杆长枪使得耿直忠义的豹子头 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一对板斧使得 的黑旋风李逵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于是,人物因兵器而变得更加生动,兵器也因人物而富有灵气。
参考答案:
1. 甲骨文 人闲桂花落 才了蚕桑又插田 无不陷之矛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报得三春晖 稚子金盆脱晓冰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三万里河东入海 故乡的月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1)本题考查汉字演变相关知识。
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等演变而来。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桂”“落”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桑”“插”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陷”的正确写法;《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矛盾,不能超出事物的实际情况来夸下海口,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4)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报”“晖”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稚”“脱”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黄”“间”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河”“海”的正确写法。
(5)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
《月是故乡明》以衬托的手法,将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相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挚爱以及深切的思乡、恋乡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江清月近人 纤纤擢素手 又送君归去 咬定青山不放松 绝胜烟柳满皇都 千里莺啼绿映红 逃去如飞 千门万户的世界里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1)书写时注意“江”“清”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纤”“擢”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送”“归”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咬”“松”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绝”“满”的正确写法;
(6)书写时注意“莺”“啼”的正确写法;
(7)书写时注意“逃”“界”的正确写法。
3.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万里河东入海 不破楼兰终不还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必自毙 则能有所不为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名句默写与理解。
(1)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诗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李白与友人深挚的友情。
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朝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原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出了收复失地,诗人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
(3)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4. 飞入菜花无处寻 梅子金黄杏子肥 平明送客楚山孤 犹有花枝俏 学而不厌 为有源头活水来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经验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寻、楚、犹、俏”的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课文的理解。
出自《论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
出自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其一)》,注意“为、源”等字的书写笔画。
本册书第二单元也告诉我们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向别人请教,上网搜索等。
5.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克俭于家 《尚书》 来处不易 物力维艰 朱用纯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内积累。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注意“戒”“奢”的正确书写。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意思是:从节俭的生活到奢侈的生活很容易,要由奢侈的生活改变到节俭的生活却很难。
注意“俭”“奢”的正确书写。
(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
注意《尚书》要用书名号。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清代朱用纯的《朱子家训》。意思是: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注意“处”“维”的正确书写。
6.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儿童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与理解。
(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展示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原诗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所给语境,像石灰一样,想到明代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坚韧不拔,洁身自好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品质。
(3)结合语境,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此句的“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揭露统治阶级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
(4)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原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王安石远在他乡,思念故乡和亲人,渴望早日返回家乡的心情。
7.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留清气满乾坤 日日 又日 取之 而青 草色遥看近却无 接天莲叶无穷碧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月何时照我还 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中“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表达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心境。书写时注意“络”“踏”的正确写法。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书写时注意“碎”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乾”“坤”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要注意“取”“青”的正确写法。
(3)要注意“遥”“近”“莲”“碧”等易错字的书写。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要注意“盘”“盂”等易错字的书写。
8. 千里莺啼绿映红 燕山月似钩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庭地白树栖鸦 少壮不努力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书写时注意“绿”“燕”“御”“寒”“蓝”“柳”的正确写法。
9. 梅子金黄杏子肥 溪头卧剥莲蓬 只留清气满乾坤 浅绿 绿得发黑 月明的园中 母亲的膝上 宁死不屈 脚踏实地 英勇无畏 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习不怕根底浅 自胜者强 喜对忧 两对三 地北对天南 海门翻夕浪 风习习 李苦对瓜甜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1)书写时注意“黄”“肥”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溪”“蓬”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清”“乾”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浅”“绿”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亲”“膝”的正确写法;
(3)《小英雄雨来》中雨来是个机智、聪明、勇敢、爱国、沉着冷静、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孩子,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雨来与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并最终战胜了敌人。
《挑山工》一文中挑山工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淳朴乐观;
《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可知黄继光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战士。
(4)书写时注意“强”“息”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根”“底”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胜”“强”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喜”“忧”“翻”“夕”的正确写法;
10. 宋 林升 反问 西湖 杭州 汴州 清 龚自珍 社会变革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1)《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本诗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他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11. 千磨万击还坚劲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唤取归来同住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近水知鱼性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作和名言警句的识记。
(1)注意“磨”字的正确书写。
(2)注意“栖、闼”字的正确书写。
(3)注意“循”字的正确书写。
12. 穷则变 不必法古 不必循俗 读书须用意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穷”“变”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法”“循”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读”“须”的正确写法。
13.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俗语或名言的默写和理解。
(1))书写是注意“磨”“坚”“劲”“任”“南”的正确书写;
(2)书写时注意“药”“病”“言”“逆”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穷”“通”的正确书写。
14. 雪却输梅一段香 柳暗花明又一村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人非生而知之者 克俭于家 善弈者也 其一人专心致志 神机妙算 爱财如命 善于动脑,善于观察 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金箍棒 猪八戒 林冲 粗犷豪放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积累与课文内容理解。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为: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诗句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比喻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可以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为: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表达了岳飞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的心理,现在主要用来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蹉跎时光。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为: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也是现在的“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主要赞扬了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书写时注意“善、弈、致、志”的正确写法。
(3)《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形象是: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两茎灯草》中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守财奴形象。
(4)《两小儿辩日》中的“两小儿”身上,我们学到了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匆匆》通过描写时间的流逝,来告诉我们时间易逝,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虚度光阴。反映出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珍惜生命,把握当下。
(5)《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是金箍棒,猪八戒的武器是九齿钉耙;
《水浒传》中林冲绰号豹子头,武器是一杆长枪,名叫丈八蛇矛;
《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是:天真率直、头脑简单、冲动暴力、粗狂豪放、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武器是板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