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冲刺特训卷(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蛰伏(zhì) 间隔(jiàn) 馈赠(zèng) 节俭(jiān)
B.剔透(tì) 偏僻(pì) 空旷(kuàng) 拗不过(ào)
C.叮嘱(zhǔ) 龟裂(jūn) 酵母(jiào) 嗜好(shì)
D.垂蔓(wàn) 嫉妒(jì) 酬谢(chóu) 牛虻(má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熟炼 清醒 由衷 从容镇定
B.签字 施行 特殊 肃然起敬
C.意识 审视 惊疑 青筋暴起
D.诊所 年龄 荣幸 一声不吭
3.下列加点字与“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挨”读音和意思都相同的是哪一项( )
A.把书挨着次序放好。
B.学生一个挨着一个地走进教室。
C.他舍不得走,挨到第二天才动身。
D.我饿极了,好不容易挨过了这个下午。
4.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穿汉服吃火锅的现象,大家早就司空见惯了。
B.《清明上河图》中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滔滔不绝。
C.准备过年时大人们都要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B.赵孟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人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这里的“五谷”指稻、麦、黍、菽、稷。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中分号运用正确。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将来都希望考个好大学,做个有作为的人。
B.米脂县“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都有了进一步提升。
C.少年儿童佩戴的绿色胸卡,是环保活动的志愿者。
D.为了避免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制定了强有力的措施。
二、填空题
7.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字词。
我喜欢春天的雨。雨唤醒了沉睡大地。小草shū zhǎn( )着身躯,刚抽出的新叶上水光shǎn shuò( ),如倒映绿海中的fán xīng( ),迎春花áng shǒu( )怒放,鸟儿tí míng( )欢呼春的到来……万物都苏醒了。màn bù( )细雨中,感受这雨的冰凉,什么疲惫和xīn shì( )都像被雨冲刷而去,呼一口清新空气,沉浸在春的tián mì( )梦乡了。
8.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
(2)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
(3)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 )
(4)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
9.根据所给的意思,在句中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①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孙老师是个十足的“数学专家”,只要你请教他任何一个数学问题,他都能( )地回答出来。
②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我们要弄清楚每个词语的意思,不然运用时就会( ),闹出笑话。
③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成语的意义是( )的,然而,如果你站在新的角度去分析,往往会得出新的见解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10.判断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
(2)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 )
(3)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 )
(4)巴掌大的房子里只放了一张书桌。( )
(5)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
11.课内外古诗文默写。
(1)两个黄鹂鸣翠柳, 。
(2)渭城朝雨浥轻尘, 。
(3) ,江船火独明。
(4)故人西辞黄鹤楼, 。
(5) ,弹琴复长啸。
(6)煮豆燃豆萁, 。
(7) ,正是河豚欲上时。
(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 的《 》。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句)
(2)老师对我说:“你下课后把作业收一下,送到我的办公室。”(改为转述句)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4)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桑娜一定要这样做。(改为双重否定句)
(5)七月的天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修改病句)
13.口语交际。
人们常说练书法对我们有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四、诗词曲鉴赏
古诗词阅读。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14.《西江月》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人。
15.解释词语。
(1)别枝: (2)听取:
(3)见: (4)社林:
16.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理解。
桂花雨(片段)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应表现出作者( )的心情。
A.急切 B.快乐 C.开心 D.怀疑
18.这段文字讲的是( )
A.来台风 B.抱桂树 C.摇桂花 D.看下雨
19.完成下面的填空,正确答案是( )
文段中一个___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________的心情。
A.缠 急切 B.看 担心 C.喊 高兴 D.乐 开心
20.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而是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是只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D.作者详细写“摇桂花”是只因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现代文阅读。
优美的琴声
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每天傍晚时分,从别墅的窗口会传出一阵优美的钢琴声,弹钢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名叫璐丝,长得漂亮又可爱,曾在欧洲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冠军。
②这天傍晚,有个老乞丐来到别墅,璐丝的父亲见了,要把乞丐赶走。这时,璐丝突然来到老乞丐的面前,亲切地问道:“我能帮帮你吗 ”老乞丐点了点头。璐丝又问:“你肚子很饿,是不是 ”老乞丐又点了点头,璐丝马上说道:“你等着,我攒了一些零花钱,我把它拿给你。”这时,老乞丐终于开了口:“不用啦,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你的钢琴声,不知为什么,只要听一阵你弹的钢琴,我就觉得肚子饱了。”璐丝听了,愉快地说:“老爷爷,你等着。”说完就回到屋子里,不一会儿,一阵钢琴声从窗口飞出来。当璐丝再次出来时,老乞丐又说道:“孩子,你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感谢你呀 ”璐丝笑笑说:“不用感谢,你喜欢我的琴声,就是我的知音,我应该感谢你呀!”老乞丐又说道:“以前我曾给一位音乐家抄过乐谱,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我给你抄乐谱好吗 ”璐丝听了,高兴地说:“谢谢你!那太好了。”
③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璐丝的父亲刚开始对这个老乞丐很厌恶,但为了不使女儿扫兴,加上老乞丐抄乐谱的确很卖力,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他了。
④一天,老乞丐对璐丝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该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了。”璐丝的父亲说:“我本想请本市著名的钢琴家吉斯尔教授,他是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家,可我登他的门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见我。”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⑤就这样,璐丝的父亲带着女儿又一次来到了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的家门。这回他拿出了老乞丐的信,没想到仆人十分客气,领着璐丝的父亲来到吉斯尔的工作室。仆人指着那位正在弹钢琴的老人说:“他就是古斯尔教授。”
⑥璐丝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美妙的琴声。天啊,这乐曲璐丝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老乞丐抄的谱子吗 一曲终了,她走上前去,向老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吉斯尔教授,您好。”老教授缓缓地转过身来,璐丝父女俩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给璐丝抄乐谱的老乞丐!
⑦吉斯尔教授朝他们父女微微一笑说:“没有想到,是不是 ”为了解除这一尴尬局面,老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⑧原来,吉斯尔教授是个十分严谨的音乐家。不久前,他收到璐丝父亲的信,请他收他的女儿跟他学钢琴。可是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为了了解璐丝的思想品德怎么样,他就故意扮做老乞丐来试试她。让吉斯尔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小女孩璐丝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人品也好。这正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所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于是吉斯尔教授愉快地收下了璐丝做自己的学生。后来,璐丝终于成了世界上优秀的女钢琴家。
21.看了文章的题目《优美的琴声》,你对本文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用疑问句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来。然后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解答。
(1)问题:
(2)解答:
22.请你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并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她(他)这种性格的。
(1)璐丝:通过写璐丝 ,表现了她 的性格。
(2)吉斯尔教授:通过写吉斯尔教授 ,表现了他 的性格。
23.由上面对人物的分析,你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为什么?
24.文章对璐丝的父亲描述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只要你仔细地研读,你仍然会有所发现。请根据你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璐丝的父亲是一个 的人。
(2)你喜欢璐丝的父亲吗?为什么?
25.请你从故事情节安排的角度,简要评点本文。
六、书面表达
26.作文
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相信你一定参加过很多精彩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活动。打开你记忆的闸门,用你手中的笔,把你校园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让它成为你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珍藏。
要求:以《那次活动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汉字读音的识记和积累。本题中读音全部正确的是C项。
A项:蛰伏zhì——zhé 节俭jiān——jiǎn
B项:剔透tì——tī 拗不过ào——niù
D项:垂蔓wàn——màn 嫉妒jì——jí 牛虻máng——méng
2.A
【详解】本题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有误。熟炼——熟练。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多义字的掌握能力。
解答时注意辨析同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字义。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这段时光不好挨”的“挨”读“ái”,意思是“度过”。据此找出读音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
A 句中的“挨”读“āi”,意思是“靠近”。
B 句中的“挨”读“āi”,意思是“依次”。
C 句中的“挨”读“ái”,意思是“拖延”。
D 句中的“挨”读“ái”,意思是“度过”。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解释。
A.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句中指人们已经看惯了穿汉服吃火锅的现象。使用恰当。
B.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句子的主语是“街道”,使用不恰当。
C.万象更新: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句中指孩子们换上新鞋新衣寓意新年新气象。使用恰当。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B.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有误,词序混乱,应为:同学们都希望将来考个好大学,做个有作为的人。
B.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应为“佩戴绿色胸卡的少年儿童是环保活动的志愿者”。
D.有误,“避免”与“不”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7. 舒展 闪烁 繁星 昂首 啼鸣 漫步 心事 甜蜜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作答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繁星”“啼鸣”“心事”“甜蜜”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报酬 五彩斑斓 荣耀 苦闷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1) 报偿,意思是报答和补偿;近义词:回报、报答、报酬;
(2)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近义词:光彩照人、绚丽多彩、晶莹剔透、光芒四射;
(3)光荣,荣耀;荣誉感;近义词:荣幸、名誉;
(4)苦恼,痛苦烦恼;近义词有:忧愁、烦恼、忧虑、苦闷;
9. 不假思索 张冠李戴 约定俗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解释,注意平时对成语的积累。根据语境的要求写出相对应的成语即可。
不假思索:意思是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张冠李戴:意思是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10. 设问 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本句有问有答,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2)本句把“向日葵”当作人来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本句把“她”比作“燕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本句把“房子”形容为“巴掌大”,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本句依次写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并列的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1. 一行白鹭上青天 客舍青青柳色新 野径云俱黑 烟花三月下扬州 独坐幽篁里 豆在釜中泣 蒌蒿满地芦芽短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详解】略
12. 狼牙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老师对我说,让我下课后把作业收一下,送到他的办公室。 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桑娜不能不要这样做。 七月的天山是个美丽的地方。
【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 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缩为:狼牙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转述句)的方法:①改变标点: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 改用逗号。②改变人称代词:如把“我”改为“他”。“你”改为提示语中的受话者。③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或少量的文字需要改动。
本句改为:老师对我说,让我下课后把作业收一下,送到他的办公室。
(3)本题考查关联词造句。
“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示例:妈妈做的菜既好看又好吃。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首先要把双重否定词加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其次要熟记双重否定词,选择合适的否定词,把一定、肯定、会等词替换或者删掉,加上双重否定词。
本句改为: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桑娜不能不要这样做。
(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本句搭配不当,改为:七月的天山是个美丽的地方。或者:天山的七月是个美丽的季节。
13.①提高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②陶冶情操,磨炼心智;③增长知识,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与热爱;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如:练书法可以让人心静下来,培养恬静性格,让我们的意志力得到磨炼。因为练习书法书法的时候需要仔细观摩,让我们心沉静下来,长此以往能修身养性、磨练意志。
14. 《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宋 15. 另一个树枝 听 出现 庙周围的树林 16.上阕写夏夜的景色,下阕写夜行遇雨避雨的经过。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分析】14.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根据积累可知,《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字幼安。
15.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别枝:另一个树枝。(2)听取:听。(3)见:出现。(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1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掌握。上阕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这首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抒发了词人的闲适心情。
17.A 18.C 19.D 20.B
【解析】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文中“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句话是说作者当时迫切希望早些摇桂花,在朗读时,要表现出作者急切的心情。
18.本题考查语段的概括能力。
结合句子“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看出写的是摇桂花。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句中的“乐”,写出了作者的开心。“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句话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心情。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语段写了摇桂花的情景,联系全文看出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21. 为什么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 因为他是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为了了解璐丝的人品,他故意扮做老乞丐。 22. 对老乞丐“亲切地问”,将自己攒的零花钱给老乞丐…… 真诚而善良,富于同情心 为了了解璐丝的人品,他故意扮做老乞丐;每天都来给璐丝抄乐谱,却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 十分严谨 23.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是德艺双馨(不仅琴弹得好,人品也要好)。因为学艺先要做人,只有真诚善良、富有爱心的人才乐于献身艺术,艺术才有可能达到顶峰。 24. 吝啬、势利,但对女儿富有责任感 喜欢,她的父亲对老乞丐的态度是冷漠,厌恶,后来是有点喜欢,说明了他吝啬、势利,但对女儿富有责任感。 25.文章写得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平添了文章的魅力。原来吉尔斯教授为了了解璐丝的人品,他故意扮做老乞丐;通过试探,知道她是一个善良、助人为乐,有高尚品质的小女孩。本文大大吊起读者味口,读来妙趣横生,引起读者阅读和思考的浓厚的兴趣。
【解析】21.对学生理解文本能力的考查。本文情节跌宕,根据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解答,语言要简洁通顺。
22.考查人物性格分析。要通过品析作者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第二自然段通过记叙璐丝将自己攒的零花钱给老乞丐这一行为可以看出她心地善良。有同情心,而吉斯尔教授扮做老乞丐去考查璐丝,说明他做事非常严谨。
2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才艺高,最重要的品质是人品好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2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题,只要能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25.考查故事结构的理解。文章开篇布局巧妙,故事情节反转,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
26.示例:
那次活动真有趣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叫每个年级都要准备一个节目,我们年级的节目是“服装走秀”,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必须用废旧材料,制作一身服装。
我回到家,和妈妈冥思苦想,终于想出做哪吒的服饰。我们先准备材料:有废旧的红布,各种颜色的彩纸,硬纸板,针线。我们先用红布作了哪吒的衣服,再用绿色的彩纸粘在硬纸板上做成荷叶裙。接着,用黄色的彩纸裹在电线圈上做成乾坤圈。最后再用红色和黄色的彩纸贴在一起剪好形状固定在纸板上做成风火轮。终于大功告成!妈妈给我试穿上,拍了张照片,我觉得还挺帅的。
到了学校彩排的时候,没想到和我的同学王芷君“撞衫”了,原来她也做了哪吒的服装。于是,老师就把我们分在了一组。
“六一”庆祝活动开始了,每个年级的节目都令人眼花缭乱,最后终于轮到我们年级的“服装走秀”了。同学们穿着各自制作的卡通、动漫服装有序地走上T台,里面有蜘蛛侠、黑衣人、绿居人、路飞……,简直就是无其不有。引得台下的观众都情不自禁的热烈鼓掌。轮到我上台了,我的心紧张地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上蹦下跳,我深吸了口气,定了定神,和王芷君同学一起走上了台,我们流利地做完了哪吒的动作就下台了。
最终我们年级的“服装走秀”获得了一等奖。那次活动可真有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