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冲刺特训卷(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带点字的读音不是全对的一项是( )
A.闲逸(yì) 灰烬(jìn) B.嗜(shì)好 强(qiǎng)逼
C.出版(bǎn) 偏僻(pì) D.酵(xiào)母 衰(shuāi)老
2.下列词语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摇蓝 晶莹 壮观 半径
B.有限 慷概 地质 开采
C.贡献 子孙 破碎 例如
D.生态 毁坏 天崖 滥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弈秋,通国之善(善于)弈者也。
B.思援弓缴(jiǎo)而射之。
C.及其日中如探汤(面汤)。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大地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倘若学习不掌握正确的方法,只靠蛮力,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C.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啊
D.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如行云流水一般,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B.“老师,“诲人不倦”的“诲”是什么意思?”小天向老师请教。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的普者黑到处能看到人潮涌动的景象和荷花的芳香。
B.《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次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D.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xuǎn zé yǎn hù yán jiū jiānɡ yìnɡ
( ) ( ) ( ) ( )
yóu qí wéi kànɡ xuè yè zhuānɡ jia
( ) ( ) ( ) ( )
8.读句子,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3)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
(4)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5)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
9.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北风( ) 模模( ) 马( )虎( )
三更( ) 饱经( ) 清( )楚( )
10.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②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④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11.日积月累,我会填空。
(1)古诗之美潜于细雨中,杜甫热情讴歌“ ,润物细无声”的如酥春雨;古诗之美站在柳梢头,贺知章轻声吟咏“碧玉妆成一树高, ”的二月嫩柳;古诗之美凝于酒杯中,王维在多情柳色里举杯送友,“ ,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朋友依依惜别;古诗之美落在长亭外,高适在大雪纷飞中寄语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温暖了朋友的心;古诗之美映在寒山中,杜牧留恋沉醉于枫林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渲染出一轴秋意盎然的画卷;古诗之美飘于边塞外,王昌龄的豪言壮语“但使龙城飞将在, ”,闪烁着一尊尊英雄不灭的精魂。
(2)陆游《游山西村》中蕴含“只要不畏险阻,发奋前进,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3)如果人人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做到“ , ”(《论语》),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美好了,社会就和谐了。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小青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修改病句)
(2)人类社会需要勇于实践的人。(改为反问句)
(3)小鹿在河边看着自己的影子。(改为拟人句)
13.口语交际。
五(1)班的李想同学是个电视迷,每天晚上都要看很长时间的电视。你能劝劝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吗?把你想说的理由写下来。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
15.《渔歌子》展现的是一幅( )
A.水乡雨景图 B.江南风味的垂钓图 C.塞北风味的垂钓图
16.说说词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17.渔翁为什么“不须归”?(多选)( )
A.因为雨很小,是“斜风细雨”
B.因为“鳜鱼肥”
C.因为景很美,“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18.《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不仅有 的渔翁,还有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的美景,寄托了词人 的情怀。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9.请把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画上“﹏﹏﹏”(画两处即可),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至少答两种)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21.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1)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
(2)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
22.这篇课文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多选)
A.使语句概括 B.渲染紧张的气氛
C.便于朗读 D.加强故事的悲壮色彩
23.结尾句中“她丈夫”是指 ,“她儿子”是指 。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
24.小说以“桥”为题,好在哪里?请说出两个理由。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有咱两反对 》
大文豪萧伯纳的新作《武装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很大成功。广大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贺。
可是,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想,萧伯纳这回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并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那个人的挑衅。谁知萧伯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几句话引起全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个故意寻衅的家伙,在观众的掌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25.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深:A.从表面到底的距离 B.时间长 C.颜色重 D.程度高
(1)爸爸工作一直到深夜才回家。( )
(2)我特别喜欢深蓝色的东西。( )
(3)妈妈说外面的池塘水很深,我不能去游泳,很危险。 ( )
(4)萧伯纳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 ( )
26.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伯纳和那个人的意见一致,他也认为自己的作品糟透了。
B.暴风雨般的掌声表达了观众对萧伯纳虚心态度和机智幽默的回答的充分赞扬。
C.萧伯纳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只是为了表达他是一个有极高修养的人。
D.那个挑衅者在达到目的之后,悄悄离开了现场。
27.“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又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演出吗?”前一个问句是( );后一个问句是( )。
28.“几句话引起全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在场的观众在热烈鼓掌的同时,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
29.你认为萧伯纳是怎样的一个人?
。
30.“那个故意寻衅的家伙,在观众的掌声中,灰溜溜地走了。”请你用一个成语或熟语来表达那个挑衅的人最后得到的结果。
。
六、书面表达
31.习作。
题目:尝试
在成长中,你一定有过不少尝试,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作文,把你尝试做过的一件事记下来,让大家和你一同感受尝试的甜、酸、苦、辣等。要写清楚为什么要尝试,怎样尝试, 尝试中有何情感体验。注意突出主题,字数在45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D.酵(xiào)母——酵(jiào)母:真菌的一种,黄白色,圆形或卵形,内有细胞核、液泡等。发面、酿酒、制酱等都是利用酵母引起的化学变化。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摇蓝——摇篮。
B项,慷概——慷慨。
D项,天崖——天涯。
3.A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和字义的辨析。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选自课文《学弈》,意思: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善:善于,擅长。
B.弓缴(jiǎo)——zhuó。
C.“及其日中如探汤”选自课文《两小儿辩日》,意思: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汤:热水。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万象更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结合句子语境,春天到了,大地出现了一番新气象,词语使用恰当;
B.事半功倍:形容做事得法,费力少而收效大。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事半功倍”使用不恰当,应该为“事倍功半”。
C.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结合句子语境,故宫太和殿前面的石雕,栩栩如生,胜过天然的,词语使用恰当。
D.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结合句子语境,王羲之的行书自然,不受约束,词语使用恰当。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合的用法。
B.有误,直接引语中有双引号要改为单引号;
C.有误,书名号之间的并列不用顿号;
D.有误,是选择问,应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选A。
6.C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看到”与“芳香”搭配不当,应删去“和荷花的芳香”。
B.“《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句式杂糅,应删去“写的”或“的作者”。
D.“中国人口”和“国家”属于搭配不当,应删去“国家”。
故选C。
7. 选择 掩护 研究 僵硬 尤其 违抗 血液 庄稼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僵、液、稼”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
8. 吝啬 庞大 邻近 爱护 无限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1)慷慨:大方而不吝啬。反义词是:吝啬、小气。
(2)渺小:藐小。反义词是:庞大、巨大。
(3)遥远:很远。反义词是:邻近、眼前。
(4)破坏:使受到损坏或损害。反义词是:爱护、保护。
(5)有限:数量不多;程度不高。反义词是:无限、无穷。
9. 怒号 糊糊 马 虎 半夜 风霜 清 楚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
北风怒号: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模模糊糊:思想上不清晰的。
马马虎虎:指做得一般。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三更半夜:意思指深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指当天23:00到第二天1:00这个时间。
饱经风霜: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
清清楚楚:清晰明白有条理。
10. 拟人 比喻 夸张 反问
【详解】拟人: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包含本体、喻体、喻词。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定义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掌握修辞定义,解题不难。
11. 随风潜入夜 万条垂下绿丝绦 劝君更尽一杯酒 天下谁人不识君 停车坐爱枫林晚 不教胡马度阴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作的识记与理解。
(1)注意“潜、绦、阴”字的正确书写。
(2)《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意为: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故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论语·颜渊》,被儒家称为“恕道”,是孔子的“一贯之道”,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如果人人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之间的关系就很美好了。
12. 小青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沉重。 人类社会难道不需要勇于实践的人吗? 小鹿在河边欣赏着自己的影子。
【详解】(1)句中“心情”和“繁重”属于搭配不当,将“繁重”改成“沉重”即可。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否定词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每一个句子都有主谓宾三种成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前后意思一致。份(或主谓两种成分)组成,主语由名词担任,谓语由动词或“是”、“在”等担任,宾语由形容词担任。只要找准要修改的部分就很容易了。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
(1)小青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沉重。
(2)人类社会难道不需要勇于实践的人吗?
(3)小鹿在河边欣赏着自己的影子。
13.李想,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还会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你以后要注意控制看电视的时间,每天看半个小时的新闻,了解下国家大事就可以,不要再沉迷于看电视了。
【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可结合沉迷电视的危害等方面进行劝说,在劝说时要注意句子之间内容上的连贯性。
如:李想,虽然看电视可以消遣,但是不能长时间地看,一来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应该将时间用在学习上;二来是看电视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
14. 唐 张志和 15.B 16.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雨。 17.ABC 18. 悠然自得、陶醉于美景 淡泊逸志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张志和。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可知,《渔歌子》展现的是一幅江南风味的垂钓图。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可知,词中描写的景物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雨。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可知,因为雨很小,是“斜风细雨”,而且江中的鳜鱼肥美,“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景色宜人。所以说渔翁“不须归”。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可知,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19.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说明水势大,人们处在危险之中。 20.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坚持原则,执纪严明。 21. 党纪面前,就算你是我儿子,也要一视同仁。 儿子啊,太危险了,你快走啊。 22.BD 23. 老支书 小伙子 结尾才揭示出小伙子是老支书的儿子,更加突出了老支书的胸怀和英勇献身的精神,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4.一是故事围绕一座小木桥展开,是故事的线索;二是“桥”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党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也是希望桥、生命桥。
【分析】19.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我们要通读片段,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筛选出有效信息,总结作答即可。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洪水的凶猛,“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洪水的肆虐、疯狂,为下文做铺垫。
20.本题考查了对描写方法与人物形象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从“冲、揪”“吼道”可知,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我觉得老汉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坚持原则,执纪严明的人。
21.本题考查了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想象的能力。
①第一次“吼道”是因为小伙子身为党员而排在队伍前面,老汉为此而感到愤怒。此可他可能会想:党员就是要先人民群众后自己,要让人民群众先撤离。②第二次“吼道”是群众全部撤离后,对儿子“吼道”,此时他可能会想:现在人民群众都撤离了,你还年轻,你先走。
22.本题考查了文段的写作特点。
结合语段内容,桥即将断裂,老汉的儿子被洪水冲走,作者用简短的句段,是为了渲染紧张气氛和加强故事的悲壮色彩。故选BC。
23.本题考查了对写作技巧和课文理解。
“她丈夫”是指老支书,“她儿子”是指小伙子。没有想到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课文这样安排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据此作答即可。
24.本题考查了对题目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熟读可知,第一,在洪水袭来之时,村子里的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它救了村民们的生命;第二,“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终于将村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25. B C A D
26.B 27. 反问句 反问句 28.观众一定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为他的精彩发言拍案叫绝,为他的幽默与 机智为他的谦逊与豁达表示由衷地赞美 29.幽默机智,谦逊豁达,才华横溢,非常有风度的戏剧家 30.自作自受
【解析】2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1)结合语境可知爸爸回家很晚,工作时间很长,故选B。
(2)结合语境可知“深”表示蓝的程度,颜色重,故选C。
(3)结合语境可知水位很高,故选A。
(4)结合语境可知鞠躬时非常庄重,程度高,故选D。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萧伯纳说“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只是一种机智的回答,“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可知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糟透了。故错误。
B.暴风雨般的掌声是观众为他的精彩发言拍案叫绝,为他的幽默与 机智表示由衷地赞美。故正确。
C.萧伯纳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是既表现了自己的礼貌,又是对那个人的的尊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风度的人。“只是为了表达”说法错误。
D.根据短文内容可知挑衅者并没有达到目的,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选B。
27.本题考查句子类型。
两个句子都是发问的语气,是反问句强调自己的演出是非常受观众的欢迎的。
28.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萧伯纳的言行可知,萧伯纳的幽默机智和谦逊豁达已经深深地感动了观众,观众一定会为他的精彩发言拍案叫绝,为他的幽默与 机智为他的谦逊与豁达表示赞美,这一切都化为了热烈的掌声。
2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短文内容“谁知萧伯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可以看出萧伯纳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解决了问题,整个过程不失风度,非常有礼貌,非常谦虚。我们可知萧伯纳是一个 幽默机智,谦逊豁达、非常有风度的戏剧家。
3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根据句子意思可知,故意寻衅的家伙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颜面尽失,自讨没趣,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1.例文:
尝试
有尝试,才有成功。不管是否成功,我们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在生活中, 我们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够收获更多。
记得前年寒假时,我看见院子里有不少小朋友都在滑轮滑,比赛。他们脚穿轮滑鞋,头戴头盔,时而往左侧,时而往右倾,轻松自在地在地上滑来滑去。看着看着,我也忍不住想要试一试,便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轮滑鞋,尝试着滑滑轮滑。
我先换上轮滑鞋,扣好扳扣,试着保持平衡,站起来。我一手扶着墙壁,慢慢放下手,还好,我能够稳稳地立着。然后,我微微弯下身体,轻轻地抬起了左脚,身体很快就失去了平衡,整个向右倒去,我急忙扶住身边的墙壁。站稳了之后,我决定先试着在地上遛一遛,能掌握平衡后再滑。我轻蹲身子,把两脚由前向后撇成了一个“八”字形,身体往前倾,就这样靠着墙边慢慢遛。我摇摆双臂,右脚轻轻抬起,在快要摔倒时,右脚立刻着地,左脚抬起,双腿用力向前滑,我渐渐地能在路上滑行了!很快,我就像其他小朋友那样,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左右滑动,就仿佛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轻松。终于,我的尝试成功了,我会滑轮滑了,我的心底涌过一阵喜悦!
尝试,需要勇气,需要拼搏。这次滑轮滑的尝试让我明白了:没有尝试,也就没有了成功。有信念,能坚持,敢于尝试,才更有可能成功!
【详解】本题为命题作文。
要求以“尝试”为写一次难忘的尝试。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一定有过很多的尝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印象深刻、有意义,最想与大家分享的去写。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运用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叙事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记叙尝试的过程,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