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西北地区
学习
1.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理解西北地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02
3.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目标
03
01
20
04
4.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环境对农业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导入新课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导入新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导入新课
西北地区
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干旱
内容导航
走进西北
探索西北
发展西北
保护西北
昆 仑 山
阿 尔 金 山
祁 连 山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位置
新课探究一:走进西北
长城
内蒙古、新疆大部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占全国的4%。
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甘肃省
宁夏
范围
新课探究一:走进西北
西北地区
我国最大沙漠
河西 走 廊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地形
新课探究一:走进西北
我国最长内流河
三山夹两盆
阿尔泰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三山夹两盆
新疆的地形可以概括为 。
新课探究一:走进西北
气候特点:
冬冷夏热降水少,集中在夏季,温差大。
气候
新课探究一:走进西北
你是塔里木盆地,我是太平洋水汽
我长途跋涉竭尽全力地去靠近你
却永远无法到达你心里
为什么这里这么干旱?
因为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这里,降水少。
为什么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这里?
分组探究:从地形和海陆位置探究西北干旱的原因
新课探究一:走进西北
海陆位置:
地形: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河流稀少,
内流河为主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高大山脉的阻挡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太
平
洋
新课探究一:走进西北
西北地区的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00-400MM
50-200MM
50MM以下
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西 东
西 东
西北地区内部各地干旱程度是否一致?自东向西自然景观有怎样的变化?
新课探究一:走进西北
植被
胡
杨
沙拐枣
骆驼刺
耐旱植物
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探索西北地区干旱的环境对河流、农业、工业、城镇与人口的影响
本区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在夏季形成汛期(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快。)
对河流的影响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西北地区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天山牧场
内蒙古大草原
受干旱环境影响,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对农业的影响
山地牧场
温带草原牧场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因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麓的额尔古纳右旗三河(根河、得勒布尔河、哈布尔河)地区而得名。
三河牛
三河马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新疆细毛羊
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简称新疆细毛羊。该畜种杂交而成,适于干燥寒冷高原地区饲养,具有采食性好,生活力强,耐粗饲料,增重快等特点。
伊犁马是我国著名的培育品种之一,力速兼备,能适应高寒和粗放的山区群牧条件,抗病力强。
伊犁马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河西走廊
天 山
祁连山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天山山麓
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黄河水)或山麓地带。(高山冰雪融水)
西北地区的种植业—灌溉农业
黄 河
高山冰雪融水
黄河水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河套平原
---引黄河水灌溉
---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河西走廊
天山山麓---引天山冰雪融水灌溉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
河西走廊是祁连山北麓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长约900千米,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重要
通道,汉唐以来,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咽喉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
三大石窟之一,492个洞窟中有彩塑2400多尊,壁
画4.5万平方米,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河西走廊
知识之窗
图6.22 敦煌莫高窟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西北地区一些山地的迎风坡和山麓地带由于水分条件较好,分布着大片的天然草场,适于放牧,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在一些河流沿岸及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则出现草美羊肥、林茂粮丰的平原或绿洲。该区人口也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分布。
西北农业:
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温带牧场、
新疆山地牧场
种植业: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这里气候这么干旱,怎么还会有绿洲呢?绿洲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渠,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竖井
暗渠
竖井口
冰雪融水
明渠
绿洲
含水层
图6.26 坎儿井构造示意图
坎儿井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水气稀少,难以形成降水,所以阴雨天气少,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
听说西北地区的瓜果特别甜,这是为什么呢?西北有哪些特色农产品?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收购量连续多年位于居全国第一,2020年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7.3%。新疆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地,以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而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结合新疆自然条件,讨论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以及影响棉花种植空间分布的因素。
活动
自然因素: 昼夜温差大,可以有效抑制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空气湿度小,有利于棉花生长和收摘。
社会经济因素:新疆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的机械化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新疆棉花高产的背后是新疆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高科技、高机械化的加持,并非是西方声称的“强迫劳动”!
新疆葡萄园
新疆瓜果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这么甜?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高气温曾达49.6℃,被称为“火洲”。
由于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所产葡萄、哈密瓜等瓜果特别甜。
光热条件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2)读图,观察西北地图的交通线图,说出西北地区主要有哪些铁路干线,试分析交通网密集程度不高的原因。
对交通的影响
铁路干线主要是沿河流和有水源的地方分布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东部:城市多分布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
西部:多沙漠,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绿洲农业,绿洲呈点状
原因:这些地方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及工矿业发达,而且交通比较便利。
对城市的影响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农业:主要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城镇与人口:地广人稀且人口城镇多沿河或山麓水源地分布
河流:河流少,内流河为主
植被:地表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水源: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少量的山地降水
西北地区干旱的影响
优势:云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新课探究2---探索西北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的储量均居全国前列。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两大盆地中。
克拉玛依油田
新课探究3---发展西北
西北地区的主要矿产 地
白云鄂博的稀土
金昌的镍矿
石嘴山的煤矿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
克拉玛依的石油
新课探究3---发展西北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资源开发、输气管道铺设、城市管道和工业利用等相关工程。西部地区蕴藏着22.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每年可向东部地区输气120亿立方米,并可稳定供气30年。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
新课探究3---发展西北
西气东输解决了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为西部地区的开发提供了资金。
西气东输分别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新课探究3---发展西北
新课探究3---发展西北
随着本地区大力发展与资源相关的产业,交通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新课探究3---发展西北
罗布泊以西的楼兰古城,
曾经是汉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有过灿烂的文化。
公元4世纪以后,此城逐渐变成了一片废墟。
楼兰古城
知识之窗
搜集资料,了解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我们开发西北地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图6.30 楼兰古城遗址
新课探究4---保护西北
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新课探究4---保护西北
环境问题
开矿破坏环境
过渡放牧
过渡农垦
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
荒漠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多大风天气,地表物质疏松,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因),荒漠化严重
新课探究4---保护西北
政策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
生物措施:封沙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工程措施:草方格沙障固沙,防止沙丘流动
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荒漠化的治理
草方格沙障
新课探究4---保护西北
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地形:山脉阻隔湿润气流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河流少,以内流河为主
人口与交通线多沿河或山麓水源地分布
绿洲农业、山地牧场
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荒漠化的环境问题
课堂小结
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高
C.深居内陆 D.气候炎热
2、“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3、天山居民农业水源主要来自于( )
A.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河流水
4、下列哪些是西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
A.交通便利 B.气候干旱少雨
C.人口密集 D.资源丰富
课堂检测
C
B
C
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