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书愤》 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0:2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六十年间万首诗”
——从《书愤》入手 了解陆游其他题材诗歌的思想内容
书 愤
陆 游
学习目标
1.从“五看”入手,分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理解作者的爱国之情。
2.学一知三,了解陆游其他题材诗歌的思想内容。
阅读诗歌,从“五看”入手思考:
1.一看题目: 题目交代了哪些信息?
2.二看作者: 你熟知的关于陆游的信息
3.三看意象: 诗中有哪些意象,有何意图?
4.四看注释: 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5.五看抒情的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看题目: 题目交代了哪些信息?
书:
书写
愤懑,悲愤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愤:
阅读诗歌,从“五看”入手思考:
阅读诗歌,从“五看”入手思考:
二看作者: 你熟知的关于陆游的信息
爱国、豪放派诗人、收复失地、
抗金、主战派
阅读诗歌,从“五看”入手思考:
三看意象: 诗中有哪些意象,有何意图?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亲自参与抗金战事,胜利之役,奋勇抗战、杀敌之势豪迈、奔放、气势恢宏、回忆过往 (虚写)
衰鬓:年老 现状 空自许 (实写)
补充:“铁马句”:1172年,陆游入王炎军幕,期间,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塞上长城空自许(空自许万里长城)
资料链接——典故:塞上长城
南朝宋文帝要杀檀道济,檀曾自称为“万里长城”。檀被捕时怒斥来人:“乃坏汝万里长城!”
檀道济:忠臣、功臣。忠而被疑、被谤、被冤杀。
四看注释: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出师一表
自比/自况、愤懑、仰慕
阅读诗歌,从“五看”入手思考:
五看抒情的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空自许: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老、英雄迟暮的感慨
尾联: 仰慕诸葛亮、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1.诗人“书”了哪些事?
2.哪些事让诗人感到了“愤”?
梳理总结
提示:分联作答
诗人“书”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作者忧愤了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内心的不平?)
1.愤“北望中原”:国家统治者昏庸无能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3.愤“空自许”:自己报国无门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4.愤“千载谁堪伯仲间”: 无“诸葛亮”
仰慕武侯;满朝无人肯学武侯收复失地还于旧都的无奈
资料链接——创作背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
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该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
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忧愤了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内心的不平?)
1.愤“北望中原”:国家统治者昏庸无能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2.愤“世事艰”:求合派偏安一隅
抗金大业屡遭求和偏安派破坏、打击主战派。
3.愤“空自许”:自己报国无门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4.愤“千载谁堪伯仲间”: 无“诸葛亮”
仰慕武侯;满朝无人肯学武侯收复失地还于旧都的无奈
2.对比手法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1.用典明志
塞上长城
出师一表
表现手法
拓展——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
——《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感秋》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提示:
1.比较诸葛亮和陆游有何异同(政治理想)
2.二人所处的政治环境
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
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1)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作者报国无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书愤》
(2)讴歌北伐抗战,呼吁抗金救国,恢复中原洗雪国耻,横扫敌寇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关山月》、《追感往事》
(4)描写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颂了广大民众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爱国之情
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
——刘克庄《诗话续集》
隐逸生活闲适、安逸、有趣,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幽居书事》
描绘农村生活景象、歌颂了农民的纯朴品质和农村的淳厚风俗。《游山西村》
日常生活
田园诗
爱情诗
抒发对前妻唐琬至死不渝的爱情。
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
——宋·叶绍翁
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
(陆游诗)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清·赵翼
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
——钱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