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0: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伶官传序
欧阳修
01
作者简介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他的文章,叙事简约且富有波澜,语言酣畅又自然凝练。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生查子》)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
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
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蝶恋花》)
历史背景
02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视频:200秒看懂中国古代最乱的时代:五代十国
毛泽东:“生子当如李亚子。”
唐庄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年幼时体貌出众,而且忠厚沉稳,喜欢独来独往,很受李克用喜爱。十一岁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得胜后随父亲晋见唐昭宗。昭宗见了他,非常惊讶:“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然后轻抚着他的背说:“小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接着,昭宗又赏赐他翡翠盘等物。因为昭宗对李存勖说了一句“此子可亚其父”,使他的父亲成为亚军,超过其父,因而得名“亚子”。
后唐庄宗李存勖
03
整体感知
解 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
序: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作的序。
盛衰之理( ) 盛以锦囊( )
以三矢赐庄宗( ) 系燕父子以组( )
仇雠( ) 燕王,吾所立( )
岂独伶人也哉( )
初读正音
盛衰之理(shèng) 盛以锦囊(chéng)
以三矢赐庄宗(shǐ) 系燕父子以组(xì)
仇雠(chóu) 燕王,吾所立(yān)
岂独伶人也哉(líng)
初读正音
04
疏通文意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难道不是 政治得失 推究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和他 代指天下 代“这个道理”
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用于主谓间,取独 拿 箭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转折 而 判断句 给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状后)
一定,应该 你 接受 顺承 在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
一般属官 用 羊、猪各一头(太牢+牛) 省“之”,省略句、状后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省“之” 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名词作状语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当 捆绑 绳索
豪盛、骄盛
匆忙的样子 等到 叛军
第三段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气势
名词做动词用匣子装着
返回的地方在哪里 以至于,到了……的局面
作状语,向东
多么
形容词作动词,作乱
视;看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使动用法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忧虑辛劳
安逸享乐
代词:指天下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
当 强盛 全,所有的 没有人
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
围困 被动句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积聚 状后 被动句
第四段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重点句子翻译
译: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疏通文意
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有勇有谋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05
研习课文
悟读——探究文本
1.三支箭,代表三个敌人,梁王、燕王和契丹,文中只交代了前两者,契丹呢?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题目既然是为《伶官传》做序,为什么不详写伶官的事?(探究作者写作意图)
问题1:李存勖 VS 契丹
唐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存勖在晋阳即位为晋王。李存勖对于契丹的政策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认亲约和,与契丹建立和睦关系,全力攻打燕王刘守光,攻破幽州;后期则全力抵御契丹的南进。龙德二年(922年)正月李存勖在新城击败了契丹兵,“获契丹主之子”,之后阿保机率领败兵退到望都,十七日晋王李存勖追到望都“纵兵奋击”,最终大败契丹。
问题2:中心论点
课文中有三处观点句,哪句话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总起
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分说
反面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总结
得出结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得天下
908年  23岁 受命继志
912年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失天下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15年
3年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问题3:写作意图
题目既然是为《伶官传》做序,为什么不详写伶官的事?(探究作者写作意图)
【明确】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借古讽今,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希望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
思考: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力求振作,对不断进犯的契丹、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北宋地图
昔孔子作《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余述《本纪》,以立法而正乱君。
——欧阳修
06
拓展延伸
请列举历史上国君因“忽微”或“所溺”亡国的史实。
商纣王——宠溺妲己——败政灭国
周幽王——宠溺褒姒——众叛亲离
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
唐玄宗——溺于美色——安史之乱
宋徽宗——沉溺蹴鞠——靖康之变
宠臣、玩乐、贪欲、美色、豪奢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jué]力而后臣之③,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③臣之:使群雄俯首称臣。
《资治通鉴》
07
课后检测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抑本其成败之迹
5、此三者,吾遗恨也
人为,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推究,探究
一般属官
抑或,或者,还是
——古今异义
遗憾
课后检测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名→动,用盒子装
名→状,在夜里
名→状,向东面
使动用法,使…兴盛
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名,细微的事情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课后检测
形→动,作乱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系燕王父子以组。
4、还矢先王
5、而告以成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介词短语后置句
被动句
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课后检测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⑤何其衰也
——重点虚词“其”
祈使语气,一定,应当
揣测语气,大概,差不多
婉商语气,还是
加强语气
课后检测
反诘语气 同"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