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 8.1圆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 8.1圆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4 15: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1 圆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圆的基本元素:弦(直径)、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等有关概念,学会圆、弧、弦等的表示方法.
2.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3.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在生活中抽象圆和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及数学学习探究的方法;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及有条理的表达。
【情感与态度】1、借助生活中丰富,感性的图片营造出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活动;
2、经历形成圆及其相关概念的过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弦和弧的概念、弧的表示方法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揭示概念的产生背景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圆的知识,并且知道,圆不仅在几何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际生活中,圆形物体的例子很多.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生活离不开圆,圆是我们的好朋友。
这一章我们将系统对圆进行研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有关概念.(板书课题)
【教学说明】体验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课堂自主演练”。
二、观察与思考
1. 观察电动自行车的车轮、皮带传动轮、茶几面和管道的横截面等的视频或图片。
问题1 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问题2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四边形等?
师:那我们这样吧,把轮子作成椭圆的,可不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一椭圆。
教师再进一步启发: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下高,一下低呢?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回答。
2. 同学们知道怎样画出一个圆么?你都有哪些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老师动画演示画圆的过程,总结圆定义并板书。
师生一起画圆:取一根绳子,把一端固定在画板上,另一端缚在粉笔上,然后拉紧绳子,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即得一个圆(教材P146图).
【教学说明】剖析圆的定义,使学生掌握用运动的观点定义圆,突出圆是封闭曲线,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
【归纳】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心,这条定长叫做圆的半径。如图,它是以点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的圆,记做⊙O,读作:圆O。线段OA也称为⊙O的半径。
【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并比较熟记圆的有关概念。
几个概念:
⑴弦和直径.利用下列图形,让学生任意连结圆上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指出: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线段CD,AB,EF,DF都叫做⊙O的弦.(如图2)
进一步指出:图中弦AB经过圆心O,我们把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最后让学生观察,得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⑵弧.继续观察图2,发现,连结圆上任意两个点可以得到一条弦。同时,这两个点还将圆分成两部分,我们把每一部分叫做圆弧,即: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用符号“⌒”表示,如以C、D为端点的弧,记做。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会进一步发现,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我们把它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图中的弧,等,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中的,等。
⑶等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用投影或电脑演示圆重合的过程,图3)
⑷等弧.电脑或投影演示两段弧重合的过程,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3.概念辨析:
(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这句话正确吗?(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直径是弦,但在一般情况下弦不是直径,只有在弦经过圆心时,这弦才叫做直径.
(2)半圆是弧吗?弧是不是半圆?(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半圆是弧,但在一般情况下弧不是半圆,只有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的两条弧才是半圆.
(3)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吗?为什么?(学生口答)
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教师用两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变成弧度不同的两条弧加以比较,此难点很容易被突破)
【教学说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4. 对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练习:请学生说出几种常见的圆形物体.(学生可能会说到杯子、自行车轮子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用一根长为a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或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所围成的图形哪一个面积最大
解:正三角形面积是(),正方形面积是(),圆的面积是().
∵<<,∴圆的面积最大。
(2)为什么自行车轮子做成圆形
【教学说明】学会探究猜想,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原因所在。
【归纳】(1)学生计算、猜想说明杯子通常做成圆形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相同材料的条件下,圆形杯子的体积最大.(2)因为圆周上的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车子行驶起来比较平稳.
(3) 完成教材第147页练习
思考 确定一个圆的两个必备条件是什么?
【教学说明】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并且等于半径的长;反讨来,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长的点必定在圆上.即可以把圆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在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渗透着把一个几何图形看成是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这在几何的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
注意:说明一个圆时必须说清以谁为定点,以谁为定长。
【归纳】圆的集合定义:在平面内,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三、动手与动脑
探究1 让学生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以O 为圆心画一个圆,将这张纸片沿过点O的直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2 将一个圆绕圆心旋转180°后,是否与原图形重合?这能说明什么事实?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对称性。
【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探究2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由于平面内的一个圆,把平面内所有的点分成三类,即圆上的点、圆内的点和圆外的点.于是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
思考 如图,点A在⊙O内,点B在⊙O上,点C在⊙O外.
1.A、B、C三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与⊙O的半径r又怎样的大小关系?
2.若平面上另有一点P,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你能根据与的大小关系,说出点P与⊙O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之间合作交流.通过观察从特殊点去感受“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
【教学说明】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研究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主动观察、讨论、概括得到新知,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
【归纳】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对应关系是:设圆心为O,半径为r,点P到点O的距离为d,则有
点P在圆内OP<r
点P在圆上OP=r
点P在圆外OP>r
四、典例精析,运用新知
例 如图,在△ABC中,∠C=90°,AB=5cm,BC=4cm,以A为圆心,3cm为半径作圆.试判断:
(1)点C与⊙A的位置关系;
(2)点B与⊙A的位置关系;
(3)AB的中点D与⊙A的位置关系.
分析:要想知道点C、B、D与⊙A的位置关系,只需求出点C、B、D到点A的距离,即线段AC、AB、AD的长度,在与半径的大小进行比较。
【教学说明】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C=90°,AB=5cm,BC=4cm,
∴AC=3cm,BA=5cm,DA=2.5cm,
(1)∵AC=r=3cm,∴点C在⊙A上;
(2)∵BA=5cm>3cm,∴BA>r,∴点B在⊙A外;
(3)∵DA=2.5cm<3cm,∴DA<r,∴点D在⊙A内.
五、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下列说法中,结论错误的是(  )
A. 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B. 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C. 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
D. 一条弦把圆分成两条弧,这两条弧可能是等弧
2.如图,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圆与y轴交于点A、B,且OA=1,则点B的坐标是(  )
A.(0,1)B.(0,﹣1)C.( 1,0)D.(﹣1,0)
3.已知⊙O的半径是5,点A到圆心O的距离是7,则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 点到A在⊙O上 B. 点A在⊙O内
C. 点A在⊙O外 D. 点A与圆心O重合
4.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15,BC=20.若以点A位圆心,以20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
【教学说明】学生运用新知及时巩固,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让自己同时肯定以前探索活动的意义。
【答案】1. B 2. B 3. C 4. 解:连接AC.
∵AB=15<20,∴点B在⊙A内;
∵AD=BC=20,∴点D在⊙A上;
在△ABC中,∵∠B=90°,AB=15,BC=20,
∴AC=25>20,∴点C在⊙A外.
六、课堂小结,回顾反馈
1.这节课你学习了那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2.你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获得这些知识的?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教学说明】小结注重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8.1”中选取。
2.完成状元导练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前面学习了轴对称和旋转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圆。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从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学习方法的改变,鉴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作实验,在实践中发现圆的形成过程和圆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