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之人物严贡生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之人物严贡生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1: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阅读推进课
【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
【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小说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一、新知导入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清代文学家。
二、作者简介
吴敬梓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
吴敬梓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三、创作背景
四、内容简介
全书共五十六回,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 “市井奇人”的发现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以 “幽榜”回映“楔子”。
小说结构
王冕生平
儒林众生相
民间四奇人
幽榜
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儒林外史》阅读推进课
——严贡生
阅读第44页至第68页
阅读提示:
边读边找出与严贡生、严监生相关的事件,
并圈点勾画,做好人物性格特点的旁批,
写一写他们带给你的感受。
作品研读
《儒林外史》阅读推进课
——严贡生
学习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特征;
学习小说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
人物出场
方巾阔服,粉底皂靴,蜜蜂眼,高鼻梁,络腮胡子。
——严贡生
说一说严贡生做了哪些事情,通过这些事情你能看出严贡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要事件:
1.强圈王小二的猪并打人;
2.讹诈黄梦统的利息并抢夺物品;
3.设计赖掉船钱;
4.侵占弟弟家产。
人物形象:
蛮横粗暴,强取豪夺,欺压百姓,横行乡里,唯利是图,
六亲不认,投机钻营,无恶不作,无情无义。
方法指导
关注人物年龄、身份、地位
运用的描写手法
与人物相关的事情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请同学们试着归纳人物形象题的做题方法。
请同学们再读文章,试着分析严监生的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
1.重情重义、慷慨大方
不惜重金为妻子王氏治病;帮严贡生处理官司;
2.吝啬
临死看到两根灯草迟迟不肯咽气。
小组讨论
严贡生和严监生是兄弟,他们都是作者塑造的典型的土豪劣绅形象,但是他们又有不同,两人中有哪个人还能“讨喜”一点?为什么?
(甲)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容易不大喜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着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
(见书本44页)
当堂练习一阅读选段甲文,找出文中有关严贡生言行的句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又自拿手在桌上画着,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作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节,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着我们几个要紧的人。”说着,恐怕有人听见,把头别转来望着门外。一个蓬头赤足的小使走了进来,望着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严贡生道:“回去做甚么?”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严贡生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那小厮又不肯去。张、范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竟请回罢。”严贡生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这口猪原是舍下的……”
阅读选段,找出文中有关严贡生言行的句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运用语言描写,严贡生的言行是前后矛盾的,在强烈的对比中讽刺严贡生的虚伪和无耻,达到委婉讽刺的效果。
阅读乙选段,注意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当堂练习二
(乙)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读一读划线句子,试着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细节描写,反复描写严监生临死前举着两根手指为了两根灯草不肯断气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严监生的吝啬形象,达到委婉讽刺的效果。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细节描写
对比手法
前后矛盾
课堂小结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儒林之人,为科举熬白了头,醉心功名的读书人丑态百出,一旦高中,今非昔比;儒林之士,借科举之名,招摇撞骗,附庸风雅,庸俗可笑;儒林之真儒,傲视功名,超凡脱俗……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刻画的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