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1 电是什么
一、单选题
1.小华把塑料梳子与干燥的头发摩擦,然后将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现象如图乙所示。可见,梳子与头发摩擦过程中(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质子 D.失去质子
【答案】A
【解析】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细小的水流,是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而造成的,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时,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负电,即摩擦的过程中得到电子。
故选A。
2.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细小的水流,观察到水流变弯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流一定带电
B.玻璃棒带的是正电
C.水流和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D.玻璃棒对水流没有作用力
【答案】B
【解析】ACD.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细小的水流,观察到水流变弯曲,水流不一定带电,故ACD错误;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因此玻璃棒带的是正电,故B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与大地相连),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静电释放器清除身体上的静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释放器是由玻璃制成 B.人体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
C.人体与衣服摩擦可创造出电荷 D.静电释放过程是电子在转移
【答案】D
【解析】A.静电释放器是由导体制成的,而玻璃在正常情况下是绝缘体,绝缘体无法将电荷导走,流向大地。故A错误;
B.人体通常情况下是导体,故B错误;
C.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人体与衣服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
D.静电释放过程是电子在转移,从人体转移到金属片上,然后导向大地,故D正确。
故选D。
4.在干燥的冬季,汽车在长途行驶的过程中车身会带上电荷。为了避免触摸车门时因放电而带来的不适感,人们通常会在车尾安装一条与大地相接触的静电带。如图所示,静电带可将电荷导入大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身会带上电荷说明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电荷
B.汽车上安装的静电带应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绝缘性
C.若车身带负电荷,说明摩擦时车身得到了电子
D.若车身带负电荷,静电带中电流方向为从车身到大地
【答案】C
【解析】A.车身会带上电荷说明汽车行驶时,车身与空气摩擦会带上电荷,不是产生电荷,因为摩擦起电的实质是通过摩擦使自由电子进行转移,电荷不能凭空产生,故A错误;
B.汽车上安装的静电带一定是导体才能把车身的静电导入大地,故B错误;
C.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故C正确;
D.用静电带把车身的负电荷导入大地,就是让车身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大地,从车身到大地是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所以电流方向应该是从大地到车身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是加油站常见静电清除杆。当工人进行静电清除时,需在杆旁手摸清除杆顶部的黑色圆球,将人体与衣物摩擦所带电荷导入大地。对于清除静电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清除杆上的黑色圆球是绝缘体
B.人体与衣物摩擦带电创造了电荷
C.清除身上静电后,人体的电荷将全部消失
D.若人体带负电,除电过程中电流从大地流向黑色圆球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知道,静电清除杆上的黑色圆球是导体,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所以,人体与衣物摩擦带电是因为电子发生了转移,故B错误;
C.清除身上静电后,人体会去掉多余的电荷,但人体的原子内还有正、负电荷,故C错误;
D.若人体带负电,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黑色圆球流向大地,除电过程中电流从大地流向黑色圆球,故D正确。
故选D。
6.将两个带电轻质小球悬挂起来,慢慢靠近,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小浩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从而使气球带上了电荷
B.若气球带负电,气球与一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该物体一定带正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若气球带负电,则摩擦过程中气球失去了电子
【答案】C
【解析】AC.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使得两只相同的气球带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出现“跳舞”的现象。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A错误,C正确;
B.气球带负电,气球与一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该物体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故B错误;
D.用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而使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气球带负电,则摩擦过程中气球得到了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8.小红梳完头发,把梳子放在自制的验电器上,A、B两张金属箔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分开,如图所示,B金属箔偏离中间的角度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箔A对B的排斥力大于金属箔B对A的排斥力
B.金属箔A对B的排斥力小于金属箔B对A的排斥力
C.金属箔A对B的排斥力等于金属箔B对A的排斥力
D.金属箔A对B的力为排斥力,金属箔B对A的力为吸引力
【答案】C
【解析】A、B两张金属箔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分开,金属箔A对B的排斥力和金属箔B对A的排斥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 (正电/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带正电是 (质子/中子)。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 (有/没有)更精细的结构。
【答案】 负电 质子 有
【解析】[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及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
[2]原子核中,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3]由图示知,质子和中子都可再细分为夸克,所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有更精细的结构。
10.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上了 (选填“正”或“负”)电荷,手持其中一根橡胶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来的橡胶棒时,能观察到另一根橡胶棒远离的现象,说明了同种电荷相互 。
【答案】 得到 负 排斥
【解析】[1][2]毛皮摩与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因为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而得到电子,带上了负电荷。
[3]手持其中一根摩擦过后带电橡胶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来的带电橡胶棒时,发现被吊起来的橡胶棒会远离,说明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1.如图所示,物理老师用塑料丝做成“章鱼”造型并往上抛,再将用干燥毛巾多次摩擦的PVC管放在“章鱼”下方,使“章鱼”漂浮在空中,这是因为PVC管和“章鱼”带上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的原理,实验室中验电器的原理与这一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同种 排斥 相同
【解析】[1][2]由于塑料丝与毛皮摩擦的PVC管所带的电荷相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较轻的“章鱼”能漂浮在空中。
[3]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章鱼”漂浮原理和验电器原理相同。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由于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玻璃棒强,丝绸与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 上的电子转移到 上,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两个箔片带了 电荷。
【答案】 玻璃棒 丝绸 同种
【解析】[1][2]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带负电。
[3]当带正电的玻璃棒与金属球接触时,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的金属箔移动到玻璃棒,两金属箔由于失去电子都带上同种的正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
13.如图为小奇自制的验电器,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丝,金属箔因为带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张开;用带电橡胶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
【答案】 同 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1]金属箔由于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张开,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带电的橡胶棒因此吸引轻小的纸屑。
14.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这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发生了 现象。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器中的LED灯发光,若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消除器流向汽车,则汽车带的是 电荷。
【答案】 摩擦起电 负
【解析】[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与空气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而带电,所以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下。
[2]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会发生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若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消除器流向汽车,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说明电子是从汽车转移到消除器,则汽车带的是负电荷。
三、实验题
15.利用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也可以完成一些物理小实验:
(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甲所示),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 (蓬松/紧密),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 (同种/异种)电荷;
(2)如图所示,a、b所示装置均为比较简单的验电器,它们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由图中现象可知,图a装置是依据 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图b装置工作原理与图a装置 (相同/不同);
(3)如图丙所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得到/失去)电子,一个带电棒靠近该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这个带电棒所带的是 (正/负)电荷。
【答案】 蓬松 异种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不同 得到 正
【解析】(1)[1]细丝下垂是因为其受重力的作用,再用手向下捋几下后,干燥的手捋塑料细丝时,出现摩擦起电现象,使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蓬松。
[2]而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
(2)[3][4]图a装置是常用验电器,当带电体接触金属棒时,下面的金属箔片张开,其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图b带电物体可以吸引其他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所以图a装置工作原理与图b装置不相同。
(3)[5][6]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在摩擦的过程中得到电子,且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一个带电棒靠近该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说明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是正电荷。
16.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移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可以判断该物体 电(选填“带”、“不带”或“不知道带不带”)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运动,则:吸管带的是 电,餐巾纸带的是 电(选填“正”或“负”)。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 失去了电子, 得到了电子。
【答案】 不知道带不带 负 正 餐巾纸 吸管
【解析】(1)[1]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所以不能判定物体是否带电。
(2)[2][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放在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吸引,则吸管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餐巾纸带正电。
(3)[4][5]物体失去电子会带正电,物体得到电子会带负电。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餐巾纸因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吸管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
四、简答题
17.秋高气爽的周末,小红去游乐场玩,当她从塑料滑梯滑下时,一旁的妈妈看见小红的头发居然“炸毛”了(如图),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案】见解析
【解析】人与滑梯摩擦的过程中,人的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会“炸毛”。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1 电是什么
一、单选题
1.小华把塑料梳子与干燥的头发摩擦,然后将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现象如图乙所示。可见,梳子与头发摩擦过程中(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质子 D.失去质子
2.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细小的水流,观察到水流变弯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流一定带电
B.玻璃棒带的是正电
C.水流和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D.玻璃棒对水流没有作用力
3.如图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与大地相连),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静电释放器清除身体上的静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释放器是由玻璃制成 B.人体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
C.人体与衣服摩擦可创造出电荷 D.静电释放过程是电子在转移
4.在干燥的冬季,汽车在长途行驶的过程中车身会带上电荷。为了避免触摸车门时因放电而带来的不适感,人们通常会在车尾安装一条与大地相接触的静电带。如图所示,静电带可将电荷导入大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身会带上电荷说明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电荷
B.汽车上安装的静电带应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绝缘性
C.若车身带负电荷,说明摩擦时车身得到了电子
D.若车身带负电荷,静电带中电流方向为从车身到大地
5.如图是加油站常见静电清除杆。当工人进行静电清除时,需在杆旁手摸清除杆顶部的黑色圆球,将人体与衣物摩擦所带电荷导入大地。对于清除静电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清除杆上的黑色圆球是绝缘体
B.人体与衣物摩擦带电创造了电荷
C.清除身上静电后,人体的电荷将全部消失
D.若人体带负电,除电过程中电流从大地流向黑色圆球
6.将两个带电轻质小球悬挂起来,慢慢靠近,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B.
C. D.
7.小浩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从而使气球带上了电荷
B.若气球带负电,气球与一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该物体一定带正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若气球带负电,则摩擦过程中气球失去了电子
8.小红梳完头发,把梳子放在自制的验电器上,A、B两张金属箔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分开,如图所示,B金属箔偏离中间的角度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箔A对B的排斥力大于金属箔B对A的排斥力
B.金属箔A对B的排斥力小于金属箔B对A的排斥力
C.金属箔A对B的排斥力等于金属箔B对A的排斥力
D.金属箔A对B的力为排斥力,金属箔B对A的力为吸引力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 (正电/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带正电是 (质子/中子)。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 (有/没有)更精细的结构。
10.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上了 (选填“正”或“负”)电荷,手持其中一根橡胶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来的橡胶棒时,能观察到另一根橡胶棒远离的现象,说明了同种电荷相互 。
11.如图所示,物理老师用塑料丝做成“章鱼”造型并往上抛,再将用干燥毛巾多次摩擦的PVC管放在“章鱼”下方,使“章鱼”漂浮在空中,这是因为PVC管和“章鱼”带上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的原理,实验室中验电器的原理与这一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由于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玻璃棒强,丝绸与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 上的电子转移到 上,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两个箔片带了 电荷。
13.如图为小奇自制的验电器,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丝,金属箔因为带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张开;用带电橡胶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
14.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这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发生了 现象。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器中的LED灯发光,若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消除器流向汽车,则汽车带的是 电荷。
三、实验题
15.利用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也可以完成一些物理小实验:
(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甲所示),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 (蓬松/紧密),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 (同种/异种)电荷;
(2)如图所示,a、b所示装置均为比较简单的验电器,它们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由图中现象可知,图a装置是依据 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图b装置工作原理与图a装置 (相同/不同);
(3)如图丙所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得到/失去)电子,一个带电棒靠近该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这个带电棒所带的是 (正/负)电荷。
16.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移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可以判断该物体 电(选填“带”、“不带”或“不知道带不带”)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运动,则:吸管带的是 电,餐巾纸带的是 电(选填“正”或“负”)。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 失去了电子, 得到了电子。
四、简答题
17.秋高气爽的周末,小红去游乐场玩,当她从塑料滑梯滑下时,一旁的妈妈看见小红的头发居然“炸毛”了(如图),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